基本信息
书名: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原理与应用
原价:128.00元
作者:程树军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030288127
字数:1000000
页码:65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403kg
编辑推荐
为了总结3R与实验动物福利技术的原理与背景,收集和整理动物试验替代方法的进展和前沿动向,向读者全面介绍实验福利与替代方法的由来、立法背景和技术进展。使实验动物替代从理念走向应用,从被动的技术应对走向自觉的技术实践。编者从2006年开始着手本书的编写工作,经过4年多的努力得以正式出版,愿以此书纪念3R发布50周年。
书中系统论述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全面反映替代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论述实验动物替代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在安全评价中的应用,全面反映替代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全书上下两篇共25章,上篇为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原理,介绍动物福利及3R原则的起源和法规管理,替代方法的验证认可和技术体系。下篇为动物试验替代方法应用,从动物试验的终点和安全评价的角度详细阐述替代方法的研究动态,并论及替代方法在生态环境、食品、化妆品、疫苗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和纳米材料评价中的应用。重点突出替代方法的法规认可、实践应用、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
本书可供生命科学、化学品/食品/化妆品安全、新药与生物制品研发、质检、环保、动物福利等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医学、药学、兽医学、食品科学、日用化学、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毒理学和环境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是有点打鼓的。书名《实验动物替代方法原理与应用》听起来就挺学术,我一个平时不怎么接触这方面的读者,担心看不懂那些高深的理论。不过,翻开第一页我就发现,作者的处理方式相当巧妙。他们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而是选择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切入点,似乎是从一个实际案例出发,慢慢引出背后隐藏的科学原理。这种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了那个情境,对那些原本觉得高不可攀的“替代方法”产生了好奇心。我记得尤其有一章讲到体外模型的建立,作者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从细胞培养到组织工程的每一步,这比纯文字的描述直观多了。而且,书里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了解到这些替代方法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为理解其重要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总体来说,这本书在知识的传递上非常注重用户体验,让一个外行人也能感受到其专业性和严谨性。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耐心和细致。很多类似的专业书籍,在讲到分子生物学层面的机制时,往往会迅速跳过细节,只给出一个结论,让读者一头雾水。但这本书不同,它似乎对读者的认知水平有着充分的预估和尊重。比如在解释某些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时,它会先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来打个比方,然后再逐步深入到纳米尺度或基因编辑层面。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挫败感。我常常读到一些我以为自己理解了,但实际上只理解了皮毛的概念,通过这本书的深入剖析,我才真正领会到其背后的科学精髓。书中对不同替代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时,那种客观、公正的论述态度,也让人非常信服。它不偏袒任何一种技术,而是基于科学证据来评价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体现了极高的学术良知。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老实说,非常贴合其内容本身的严肃性。装帧结实,纸张质量上乘,这让它在书架上看起来就很有分量。但更重要的是,内页的布局和图表的绘制质量非常高。在涉及到复杂的系统图、信号通路图或者设备结构图时,制图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的,线条清晰,标注明确,即便是涉及三维结构的示意图,也处理得非常立体。我个人对细节的关注度比较高,所以这种对视觉呈现的重视对我来说是加分项。很多时候,一张好的示意图胜过千言万语的描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读起来的体感非常舒适,字号大小适中,行距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查阅和精读的专业书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体验保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每一部分的逻辑衔接都非常顺畅,读起来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应用”部分的阐述,这部分内容绝对是全书的亮点。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空中楼阁上,而是深入到了具体的行业应用场景中去,比如新药研发、化妆品安全评估这些我比较关心的领域。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平衡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每一个应用案例都配有详尽的数据支持和对比分析,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这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了一个鸟瞰式的了解。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内容,作者没有简单地介绍技术本身,而是深入分析了它如何改变了传统实验流程的效率和成本结构。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很有一种老派学者的风范,措辞精准,用词考究,给人一种极度可靠的感觉,仿佛每一个字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对于希望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在介绍“是什么”和“怎么做”,更是在引导读者思考“为什么”和“将走向何方”。在全书的收尾部分,作者没有急于结束,而是花了不少篇幅去探讨未来研究的前沿方向和潜在的伦理挑战。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工具书,更像是一份行业发展的前瞻报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技术局限性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们清晰地指出了当前替代方法在预测复杂生物系统时的不足,同时也大胆地提出了下一代技术的发展方向,比如类器官芯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参与一场关于科学未来走向的深度对话。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掌握现有的知识点,这种启发性是很多技术书籍所欠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