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舰船现代化 舰船供电系统和装置》由章以刚主编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绿色航运”趋势的关注,这显示出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在谈论传统柴油发电机组的局限性时,作者没有止步于现状的描述,而是对未来混合动力推进系统和燃料电池在船舶供电中的应用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虽然这些前沿技术可能尚未完全普及,但能在一本系统性的教材中看到对其可行性和挑战的分析,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书中对能量存储系统(ESS)在功率波动补偿方面的应用分析尤为精彩,详细阐述了锂电池组在船舶环境下的热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这部分内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为我们思考未来零排放船舶的电气架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专业深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电气工程背景支撑。它没有过多的“入门导读”,开篇就直接进入了核心的理论推导。例如,在讨论电缆选型和电磁兼容性(EMC)时,所涉及的公式和计算过程相当复杂,需要读者具备扎实的微积分和电磁场基础。然而,正是这种毫不妥协的学术严谨性,才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得以凸显。它不是一本迎合大众口味的读物,而是面向专业工程师和高年级学生的硬核教材。读完这本书,我深信自己对整个船舶电力网络——从主机房到甲板上的传感器——的理解将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系统化的层次,这无疑是未来职业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引人注目,封面上那艘巨轮的剪影在深邃的蓝色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我特地找来这本书,是因为我对海洋工程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船舶的动力系统和电气化设计,这无疑是现代航海技术的命脉。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深度让我相信,它绝非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深入到了技术细节的专业著作。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从基础的电力传输理论到复杂的应急备用系统,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我尤其期待能深入了解那些用于远洋航行的高压直流系统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在极端海况下,如何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在船舶设计领域深耕的人来说,掌握这些核心技术至关重要,这本教材似乎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指南,它承诺提供详实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而非空洞的理论陈述。
评分初翻阅这书册,我便被其详尽的章节划分和逻辑严密的论述结构所折服。作者显然在电气工程和船舶结构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能够将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规范和标准,用一种非常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特别是在介绍船载变压器和配电板的设计规范时,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国际标准(比如IEEE和IEC的相关条款),并且配上了精心绘制的系统拓扑图,这对于工程实践人员来说,简直是宝贵的参考资料。我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类型船舶(如油轮、集装箱船和邮轮)的供电需求差异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体现了作者的实践经验,因为不同用途的船对功率密度和冗余度的要求截然不同。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覆盖面,让我相信无论我遇到何种技术难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质量简直是行业内的典范。很多技术书籍,内容虽好,但印刷粗糙,图表模糊不清,阅读体验极差。然而,这本《舰船供电系统和装置》的插图清晰锐利,无论是电路图还是设备剖面图,都达到了近乎CAD出图的精度。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其中关于柴油发电机组的并联运行和自动同步控制那一章节。作者不仅解释了并网的数学原理,还配上了动态过程的时序图,这使得理解瞬态响应变得直观得多。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习资料,更像是一本可以随时放在工作台旁的实用手册。对我而言,能够清晰地辨识出设备部件的布局和连接关系,是进行故障排查和现场指导的前提,而这本书完美地满足了这一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