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677-2009-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

DL/T 677-2009-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电力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发电厂
  • 在线化学仪表
  • 检验规程
  • DL/T 677-2009
  • 电力行业
  • 化学分析
  • 质量控制
  • 标准规范
  • 技术标准
  • 工业检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083.221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22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
字数:10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DL/T 677-2009-发电厂在线化学仪表检验规程》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安排制定的。
本标准主要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及ASTM、ISO、IEC标准体系中有关纯水流动在线测量相关标准,并结合当前国内电力行业在线化学仪表的实际应用情况,对DL/T677-1999《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进行了修订。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化学仪表的质量验收
5 在线电导率表
5.1 技术要求
5.2 检验条件
5.3 检验设备与标准溶液
5.4 整机误差检验
5.5 次仪表检验
5.6 电极常数检验
5.7 交换柱附加误差检验
5.8 温度测量误差检验

6 在线pH表
6.1 技术要求
6.2 检验条件
6.3 检验设备与标准溶液
6.4 整机误差检验
6.5 整机示值重复性检验
6.6 温度补偿附加误差检验
6.7 饮仪表示值误差检验
6.8 输入阻抗引起的示值误差检验
6.9 电极性能检验

7 在线钠表
7.1 技术要求
7.2 检验条件
7.3 检验设备与标准溶液
7.4 整机引用误差检验
7.5 整机示值重复性检验
7.6 温度补偿附加误差检验
7.7 -次仪表示值误差检验
7.8 二次仪表输入阻抗检验

8 在线溶解氧表
8.1 技术要求
8.2 检验条件
8.3 检验设备与标准溶液
8.4 整机引用误差检验
8.5 零点误差检验
8.6 温度影响附加误差的检验
8.7 整机示值重复性检验
8.8 流路泄漏附加误差检验

9 在线硅表
9.1 技术要求
9.2 检验条件
9.3 标准溶液
9.4 整机引用误差检验
9.5 整机重复性检验
9.6 抗磷酸盐干扰性能检验

10 检验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导率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在线电导率表检验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C(资料性附录)低电导率标准水样制备装置
附录D(规范性附录)pH标准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
附录E(资料性附录)在线pH表检验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F(规范性附录)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保存
附录G(资料性附录)在线钠表检验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H(资料性附录)低浓度溶解氧标准水样制备装置
附录I(资料性附录)在线溶解氧表检验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J(规范性附录)二氧化硅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附录K(资料性附录)在线硅表检验结果记录格式
附录L(资料性附录)检验报告格式

前言/序言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技术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系统阐述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专业技术手册。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各个方面,旨在为电力行业的设计、运行、检修、科研人员提供一本权威、实用的参考工具书。 第一部分: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基础理论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理论基石。首先,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运行方式及其对继电保护的要求,包括对可靠性、速动性、选择性和灵敏度的深刻理解。接着,系统阐述了二次回路的基本原理,包括直流电源系统、交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基本特性、误差分析及其在保护系统中的应用。 重点内容包括:电流、电压、阻抗、频率、相位等电量测量的基本方法和误差来源。此外,对继电保护的基本元件——继电器进行了详尽的分类介绍,包括电磁式、感应式、电子式和数字式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动作特性及其选型原则。对微机保护装置的硬件结构、软件架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了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部分:主要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继电保护技术 本部分聚焦于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设备和元件的保护配置方案。 一、发电机及原动机保护: 详细介绍了同步发电机瓦斯保护、定子接地保护(包括小机不接地点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定子过电流保护、励磁系统异常保护(如失磁、失磁、过电压、欠电压)、轴电流保护以及转速保护等。针对不同容量和类型的发电机组,提供了具体的保护定值计算方法和逻辑配合原则。 二、变压器保护: 全面覆盖了电力变压器的主要保护,包括瓦斯保护(内部故障)、差动保护(主保护,包括三圈、两圈、单圈接线图的电流平衡计算和速动配合)、过电流保护(后备保护)、瓦斯后备保护、以及针对绕组和套管的特殊保护。重点分析了变压器励磁涌流辨识技术和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保护策略。 三、输电线路保护: 涵盖了所有主流的输电线路保护技术。详细介绍了传统的阻抗继电保护(包括定距离、两段式、三段式保护的计算与选择),分析了其在发生近短路、远短路、过渡电阻、以及线路不对称等情况下的动作特性。深入讲解了电流速断保护、漏电流保护(针对高压/特高压接地系统)、以及现代化的纵向和横向元件保护。重点突出了三相和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可靠判据。 四、母线和配电网保护: 阐述了母线差动保护的原理、接线方式及定值整定,特别是针对不同PT布置方式下的差动保护配合问题。对于配电网,重点介绍了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以及重合闸与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应用。 五、电动机保护: 涵盖了电动机的过载、短路、失磁、失磁、相不平衡和接地保护,并讨论了启动过程中的保护可靠性措施。 第三部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本部分系统介绍了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自动控制与安全稳定装置。 一、自动准同期和自动重合闸: 详细解释了自动准同期装置(功角的测量、电压幅值和频率差的判据)的工作流程和整定依据。深入分析了自动重合闸(AR)的必要性、动作时限、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的选择及其对线路运行方式的影响。 二、故障录波和暂态过程分析: 介绍了故障录波器的原理、采样率要求、以及如何利用录波数据对保护动作的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进行事后分析。 三、系统安全稳定自动控制装置(PLC/SCC): 阐述了低频减载、低压减载、导引切负荷等保障系统在频率和电压越限时稳定运行的自动措施。对电压稳定和无功补偿的自动控制系统也有所介绍。 四、故障诊断与隔离: 探讨了现代配电网中故障指示器(FI)和故障定位系统的应用,以缩短故障查找和隔离时间。 第四部分:微机保护技术与应用 本部分是全书的现代化核心,专注于数字式继电保护技术。 一、微机保护的基本原理: 深入讲解了模/数(A/D)转换技术、数字滤波算法(如DFT、FFT),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实现传统的保护逻辑。分析了微机保护装置的采样精度、同步时钟要求以及抗干扰能力。 二、微机保护的功能与配置: 系统介绍了主流微机保护(如220系列、RST系列等)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各种保护的数字化实现方式、保护的自检与自恢复功能。强调了保护定值的精确输入、逻辑组态的正确性以及与上位机(监控系统)的通信规约(如IEC 60870-5-101/104)。 三、试验与调试: 提供了微机保护装置投运前的全面试验大纲,包括I/O通道检查、元件动作特性测试、逻辑回路试验和系统联调。重点介绍了二次回路的回路电阻测试和互感器极性判断的规范流程。 第五部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与维护 本部分关注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可靠性分析与设计原则: 阐述了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就地保护与远方保护的配合原则,保证系统的“两套独立性”。讨论了直流电源和交流回路的可靠性设计,如采用不间断电源(UPS)和双电源互补。 二、运行维护与定期试验: 详细规定了继电保护装置的例行检查内容、定期试验周期和技术标准。强调了互感器二次侧的定期性试验(如变比、极性、比差试验)在维护中的极端重要性。 本书内容结构严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配有大量图表和计算示例,是电力专业人士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标准化体系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遵循了国家及行业对于技术规范文档的最高要求。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果出现偏差该如何处理”。章节的引用和交叉引用系统做得非常完善,如果你正在查阅关于锅炉给水浊度计的检验要求时,它会明确指出你需要参考哪个附录中的环境要求,避免了信息碎片化的问题。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检验数据的记录和报告格式有非常明确的模板建议,这对于需要进行合规性审计的电厂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种全流程、闭环的管理思维贯穿始终,体现了起草者对发电厂水化学安全稳定运行这一核心目标的深刻理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在线监测系统的质量管理链条有了更宏观、更具操作性的认识。

评分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权威性”和“实战性”的完美平衡。我曾翻阅过一些国外同类指南,它们在理论上很精彩,但在国内电厂的具体硬件条件和操作习惯上往往存在隔阂。而 DL/T 677-2009 显然是根植于中国大型发电厂运行环境的,它深知现场的限制和挑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感觉它不像是某个人写出来的东西,更像是一群经验极其丰富的一线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任何一个负责在线化学仪表运维、校验或验收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定价。它是一份确保机组稳定运行、规避重大运行风险的基石性文件,其参考价值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被替代。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厚实耐用的封面,那种带着微微磨砂质感的纸张,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是一本需要经常翻阅、长期使用的工具书。字体排版也做得十分讲究,主标题的磅礴大气与正文细致的层级划分,体现了电力行业规范的严谨性。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结构上的逻辑性布局,从总则到具体的检验步骤,过渡自然流畅,即使是初次接触电力行业计量标准的人,也能很快找到头绪。书页的裁切干净利落,内页纸张的白度适中,既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又不易反光造成视觉疲劳。虽然内容是技术性的规范,但整体设计语言却透露出一种工业美学,体现了对使用者体验的重视。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产生了极大的信赖感,感觉拿在手里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套精密仪器的操作手册。

评分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研读这本书中的几个核心章节,特别是关于传感器校准与数据溯源的那部分。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在线分析仪表(比如pH计、电导率仪、溶解氧分析仪等)的现场校准流程描述得极其详尽,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操作。它没有采用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大量结合了实际的故障排除案例和标准操作程序(SOP)的思维来构建内容。例如,它对“标准物质的选择与配制”这一环节的描述,细致到了对温度波动和储存环境的具体要求,这在许多通用手册中是很难找到的深度。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之前工作中凭经验处理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解决路径,极大地提升了我对维护工作的信心。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理论深度与现场操作的实用性完美结合,是技术人员案头必备的“救急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典型的、毫不拖泥带水的工程技术用语,精准、克制且高效。它很少使用形容词或主观判断,一切都建立在可测量、可重复验证的基础上,这对于一个规范文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在某些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部分,比如对检出限和线性回归的判定标准,作者采用了非常严谨的数学描述,辅以清晰的流程图,保证了不同背景的工程师都能准确理解其意图。我特别欣赏它在术语定义上的统一性,确保了整个行业在交流和执行检验任务时,不会因为理解上的细微差异而导致最终结果的偏差。它更像是一份法律文本而非教科书,要求绝对的服从和精确的执行,这种专业性令人肃然起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