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释经法》资料丰富浩瀚,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应用,举凡与查经步骤或释经准则有关的,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对中文书籍来说,这是一本“空前”良好的参考书,不但适合个人研经之用,亦可供神学院做课本。
——马有藻 (作家,神学院教授)
在中文释经学著作普遍缺乏的当下,赖牧师的这本《十步释经法》可算是切合时需的佳作。西方的释经学著作一般较重学术而不够实用,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缺略。本书充分彰显作者掌握各种释经法则的坚实功底,例举的范例给予读者清晰的指引。深盼华人信徒好好使用本书,正确透析圣经之精义。
——曾立华(香港建道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班主任)
本书原著1994年出版后,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好书定会广传,叫更多爱慕神话语的人受益。现在赖牧师以多年累积的研经心得和教学经验,提供增订版,这更是精益求精的工具和进入圣经宝库的钥匙。诚信推荐!
——沈立德博士(新加坡神学院前院长)
赖若瀚博士以活泼的“中国式讲道”开始,加上严谨的“西方式释经”,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书是他一生侍奉的结晶,必对中国教会、教牧人员、信徒领袖有极大的帮助。
——麦希真博士(新加坡神学院前院长)
赖若瀚博士这本《十步释经法》兼具解经原理正确与实用之特色。作者不仅博览相关著作,且具多年牧会经验。资料与实例之丰富,坊间似无出其右者。有志研读圣经者,理应人手一册。
——陈终道牧师(作家,《金登台》杂志创办人)
活泼的“中国式讲道”+严谨的“西方式释经”
圣经仿若一条灵性大河,几千年来,愈流越深远,愈涌愈壮丽,为许多人提供了灵性的智慧和人生的方向。但圣经的解读却非易事,需要反复阅读和前辈牧者释经著作的帮助启发,方能系统地了解和轻松地应用。而目前中国的基督教世界解经类著作多以引进版权为主,本土化原创性的著述少之又少,有分量、有影响的就更是屈指可数;表面看来,大凡研经释义之书都给人枯燥无味、晦涩难懂之嫌,而《十步释经法》却是华文世界不可多得、举重若轻的圣经研读之作,不仅形式亲切活泼、内容简约易懂,而且非常实用,为教牧人员及神学生研经释学的教科书,亦是普通信徒和有志于圣经研究的学界之士良好的参考书。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是处境化释经学的佳作。
本书学术和思想价值极高,对灵性的滋养价值亦不容小觑。
赖若瀚,香港海外神学院毕业(1973),菲律宾亚洲神学院道学硕士(1981),美国德州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1986)、教牧学博士(1991)。曾任达拉斯基督徒中国教会主任牧师(1987-1997),加州圣荷西海外神学院教务主任兼实用神学教授(1998-2003)。现任美国圣言资源中心会长(2004至今),并兼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建道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班客座教授。代表作除《十步释经法》(原名《实用释经法》)外,还有《顽石点头——彼得生平研究》与《永活的信仰——雅各书诠释》等。
赖牧师与妻子钟桂珍女士育有3个儿女:尔惠、尔立与尔乐。
增订版序
增订版自序
初版序一
初版序二
初版自序
再版序
本书使用说明
略语表
第1部 导论
第1章 书中之书──圣经的独特性
第2章 夙夜匪懈──研读圣经的态度
第3章 有备无患──解经者应有的装备
第4章 入门之法──“十步释经法”简介
第2部 明察秋亳──观察
第5章 独具慧眼──“观察”的重要与步骤
第6章 从实招来──十步之 一步《细察事实》
第7章 错综复杂──十步之第二步《认清关系》
第8章 大处着眼──十步之第三步《注意结构》
第9章 “观察”举隅──两则实例
第3部 解文生义──解释
第 10 章 任重道远──“解释”的任务与重要性
第11章 眼明心快──“解释”的原则与步骤:
十步之第四步《勤发问题》 及 十步之第五步《 逐题解答》
第12章 前车之鉴──灵意解经的商榷:解答十原则之一
第13章 实事求是──实义解经的运用: 解答十原则之一(续)
第14章 瞻前顾后──上文下理脉络的探讨: 解答十原则之二
第15章 鉴往察古──历史背景的重寻:解答十原则之三
第16章 字里行间──语法结构的分析: 解答十原则之四
第17章 一字千金──字与词的研究: 解答十原则之五
第18章 触类旁通(1)──以经解经: 解答十原则之六
第19章 触类旁通(2)──比较经文: 解答十原则之七
第 20 章 古喻今释──化解修辞的用语: 解答十原则之八
第21章 喜有此理──运用逻辑推理: 解答十原则之九
第22章 他山之石──参照注释书: 解答十原则之十
第23章 提纲挈领──找出经文的主题:
十步之第六步《归纳总意》 及 十步之第七步《 找出主题》
第24章 “解释”举隅──两则实例
第25章 量体裁衣(1)──比喻的解释
第26章 量体裁衣(2)──诗篇的解释
第27章 量体裁衣(3)──预表的解释
第28章 量体裁衣(4)──预言的解释
第4部 身体力行──应用
第29章 运用之妙──“应用”圣经的重要与原则:十步之第八步《写下原则》
第30章 建立楷模──“应用”模式的探讨
第31章 缩短距离──文化差距与释经应用
第32章 实践真知──圣经信息的细节应用:
十步之第九步骤《列出细节》 及 十步之第十步《 身体力行》
第33章 “应用”举隅──两则实例
第5部 总结
第34章 细水长流──建立长期的研经计划
附录
十步释经法总复习
词汇简释
各章附注
参考书目
课前与温习之测验/习题答案
《实用释经法》一书初版于1994年,至2008年已第5次印刷。销售呈细水长流之势。
本书出版后的10多年来,笔者有机会到许多地方举行“实用释经法”讲座,在各地华人神学院中讲授释经学课程,又开办“实用释经法”读经营会等。透过这些教学的机会,笔者深切体会到“十步释经法”确实可以为华人教会提供一个有路可循的研经方法。
今次增订版的出版,乃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实用释经法”的内容进行加强与补充,使整个方法更加充实完整。在增修的过程中,基本的方法与步骤没有变更,所增修或改动的主要项目如下:
1. 更改书名:从《实用释经法》改为《十步释经法》,让读者更加一目了然,知道这是一本以10步骤介绍研经方法的释经参考书。
2. 内容增订与文句润饰:对书中内容予以增补,并且润饰文句与修正数据。
3. 加入新出版的工具书目与参考书目(书末)。10多年来,喜见不少释经著作和研经工具书出版,特别是由华人学者所编写或翻译的注释书、圣经词典和研经软件等,甚具参考价值。
4. 每章都一律提供课前测验与课后习题(第9章、第24章、第33章除外)。使每章的前后都能一致,没有短缺,学员就有更多实习与操练的机会了。
在增订版出版的过程中,特别要感谢以下人士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姚志华弟兄的专业编校;柳有为弟兄的仔细校阅;杨雅花姊妹的排版、重新绘图与封面设计;海洋印务公司曾守雄先生在印刷上的协助等。此外,本增订版承蒙沈立德博士赐序,伦思学牧师推介,谨致谢忱。值得一提的是,这10多年来,在各处参加“实用释经法”讲座或课程的学员所提供的宝贵回应及众多读者给予的支持,都是激发笔者要增修本书的基本动力。
谨将此增订版献呈在恩主手中,愿他借此书赐恩于每位读者!
赖若瀚
2008年5月
于美国加州圣荷西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它既有学术著作的深度和精确性,又没有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晦涩感。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遣词造句精准而富有表现力。有时候,他会用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来解释一个抽象的概念,让人会心一笑之余,立刻就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这种“文采斐然”又不失“干货满满”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我发现自己常常会为了欣赏某段精妙的文字表达而停下来,反复品味。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朋友进行一场深入的对话,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博学与严谨并存。他似乎对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有涉猎,并且能够将其融会贯通,运用到这本书的论述中。我注意到书中有许多引用的来源和佐证,这些都显示了作者在写作前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而且,作者的语气非常客观,即便是面对有争议的观点,也能够保持一种冷静和审慎的态度,没有流露出过多的个人偏见。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对书中的论述充满了信心。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位学识渊博的导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一场知识的漫游,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那种探究真理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沉稳的色调和古典的字体搭配在一起,立刻就能抓住我的眼球。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些能让我沉浸其中的阅读体验,而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步。当你拿起它时,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佳作。我尤其喜欢扉页上那句引言,它像是为整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探索的渴望。翻开内页,字体排版清晰、舒服,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即使是长时间的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本书的内页设计也很有心思,一些关键的概念或者重要的论点,都会用不同的字体或者加粗来强调,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准确地抓住重点。对于我这种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和触觉上都做到了极致,这绝对是一次物超所值的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经常发现一些书籍在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生硬,让人读起来很费劲,但是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作者似乎非常清楚读者的认知路径,从基础的概念开始,层层递进,将复杂的思想娓娓道来。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下一个章节做好了铺垫,读到后面的时候,你会惊奇地发现,之前看似零散的知识点,此刻已经构建成了一个严谨而有力的知识体系。特别是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论证时,总能找到一个非常巧妙的角度切入,让原本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豁然开朗。我很少遇到能将深度与易读性结合得如此完美的书籍,这不禁让我对作者的专业素养和匠心独运佩服不已。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套完整的思维训练工具。作者似乎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不同的章节中,他会不断地抛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引导读者去质疑既有的观念,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可能性。我感觉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的敏锐度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化了,不再轻易被表象所迷惑。这对于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决策都有着积极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传授了多少信息,更在于它塑造了一种更加成熟和深刻的思考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