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碑帖法书选:元赵孟頫书胆巴碑

历代碑帖法书选:元赵孟頫书胆巴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碑帖
  • 赵孟頫
  • 元代
  • 法书
  • 胆巴碑
  • 临摹
  • 字帖
  • 艺术
  • 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9787501020638
版次:1
商品编码:10558997
品牌:文物出版社(Cultural Relics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生于南宋宝佑二年(公元一二五四年),卒于元至治二年(公元一三二二年),年六址九岁。赵孟頫是我国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真、行、草、隶、篆各种书体,其中以行楷书造诣精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胆巴碑》全名为《大元*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系西番突斯旦麻人,原名胆巴,一名嘉鹊刺思,元年元七年(公元一二七○年),世祖忽必烈赐号帝师,在德七年(公元一三○ 三年)卒,皇庆元年(一三二二年)追封为 “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此碑是赵孟頫在延祐三年(公元一三六年)六十三岁时奉*书写时,是“赵字”行楷书中的代表作。字体秀美,神采焕发,可谓意在笔先,笔到法随,于规整庄重中见潇洒超逸,达到了“精奥神化”的境界,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我们这次是根据故宫博物院所藏墨迹影印的。墨迹原件为纸本卷装,前篆额十八字六行,碑文一百二十五行,每行八字。此本为保持字的原貌,经割裱每行六字,为初学者临习参考。

前言/序言


好的,下面为您呈现一份关于其他元代碑帖法书选集的图书简介,该简介将着重于元代其他重要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避开您指定的《历代碑帖法书选:元赵孟頫书胆巴碑》的具体内容,力求内容详实、专业,具有文献价值和鉴赏指导意义。 --- 翰墨渊源:元代碑帖法书名品撷英 图书简介 元代(1271年—1368年),是中国书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宋代尚意、尚态的书风影响逐渐式微的背景下,元代文人书家力图追溯晋唐法度,重振古朴雄健之气。他们以复古为己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人气质,形成了“醇厚雅正,法度森严”的书风主流。 本册《翰墨渊源:元代碑帖法书名品撷英》,旨在系统而精炼地呈现元代除赵孟頫之外,其他重要书家群体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本书精选了元代中晚期,乃至影响及于明清的重要碑刻、法帖、卷轴墨迹,为研究者和书法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元代书法生态视角。 一、元代书坛格局:复古思潮下的多元探索 元代书法的主旋律无疑是“复古”,即对晋人自然天真、唐人法度严谨的书风的回归。然而,这种复古并非简单的摹古,而是在继承中有所创造。本书聚焦的几位大家,正是这一思潮下不同侧面的体现: 1. 延续晋韵,探求古意: 元代早期,许多饱学之士对宋人“以姿媚人”的书风持批判态度,转而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的平正自然。本书将重点介绍一批在这一方向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书家,例如鲜于枢。 鲜于枢(约1247—1305):他被誉为“元代书学开山祖师”之一。鲜于枢的书法取法上古,尤精于篆隶,兼擅行草。他的楷书方整劲健,笔力内含,与赵孟頫的圆润秀逸形成鲜明对比。本书收录的鲜于枢墨迹或碑刻拓本,如其《真草千字文》或《唐人诗翰》(选段),清晰展现了他那种古拙厚重、气势内敛的风格,极具魏晋风度。通过对其笔法的剖析,读者可以体会到元人对“骨力”的极致追求。 2. 雄强健拔,自成一家: 在复古思潮中,并非所有人都趋于平稳。部分书家,特别是那些身处权力中心或有着深厚学养的文人,在遵循法度的同时,展现出更为激昂、雄健的书风。 杨载(1271—1323):作为元代重要的学者和书法家,杨载的书法追求“雅正”,他的行书气度恢宏,笔法沉着。本书将精选其楷书尺牍或题跋,展示其用笔的雄健与结体的开阔,体现元人对“中和之美”的理解。 3. 晚期转折与行草的飞扬: 元代中后期,随着蒙古统治的巩固,文人艺术家的创作空间有所变化,一些书家开始在行草书上做出更为奔放的探索,为明代张瑞图、董其昌的书风埋下了伏笔。 本书将重点展示虞集(1264—1345)和柳贯(1272—1344)等人的作品。 虞集:他的书法以秀劲著称,行书和楷书笔法精妙,结体匀称,继承了欧阳询的法度,同时透出温润的文人气息。收录的虞集法帖选段,可供学习者体会元人行草的“温雅”一面。 柳贯:柳贯的书风更为沉郁顿挫,其笔力遒劲,有一种金石入笔的意味。通过展示其作品,读者能感受到元代书家对碑学力量感的吸收,即便在写柔和的行书时,其“金石气”依然不减。 二、碑帖结合:元代书家对“金石学”的贡献 元代是金石学(碑学)复兴的重要阶段。与宋人多注重法帖不同,元代书家开始重视对古碑的搜集、考证和临习。这种对北方碑刻的重视,极大地丰富了元代书法的面貌。 本书精选的部分作品,并非皆为墨迹,而是采取了高质量的碑刻拓本: 碑刻选粹:收录了如周伯琦、柯九思等在碑刻题记方面有建树的书家作品。这些作品的书法风格往往粗犷有力,线条丰腴,结构稳定,直接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北魏、唐代碑版的深入学习和理解。通过对比这些碑刻的拓本与墨迹,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元人如何将碑的“拙厚之美”融入到传统法帖的“圆润之美”中。 题跋印证:元代书家多有为他人的书画题跋的习惯,这些题跋往往是他们对前人作品的理解和自身书法的直接体现。本书甄选的题跋墨迹,不仅是书法学习的范本,更是研究元代艺术批评史的重要史料。 三、鉴赏与临习指南 本册旨在提供清晰、可供实践的文本支持。每一篇精选作品,都配有细致的导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1. 时代背景:简述该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及其师承。 2. 风格特征:详细辨析其用笔特点(如藏锋、露锋、提按顿挫)和结构取势(如疏密关系、欹侧平衡)。 3. 临习要点:针对学习者提出具体的实践建议,指导如何把握其“神韵”,例如如何练习鲜于枢的古拙感,或如何把握杨载的开阔气度。 通过对这些非赵氏体系内重要书家的深入挖掘与呈现,《翰墨渊源:元代碑帖法书名品撷英》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更立体、更丰富、更具学术深度的元代书法艺术全景图。它不仅是对历史巨匠的致敬,更是为当代书法学习者提供了一条通往晋唐法度、探求书学正源的宝贵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沉迷于研究古代书法的神韵和笔法,特别是对元代以来的行草书体有着浓厚的兴趣。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拓本和高清的影印件,那种纸张的质感和墨色的层次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我特别喜欢其中收录的一些不同时期的碑刻精品,它们不仅展示了书法的艺术高度,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窗户。每一幅作品的细节都被放大和解析,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窥见一斑。对于那些想要临摹学习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范本。作者的选篇眼光独到,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这使得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拓宽视野,不至于局限于单一的风格。

评分

我是一个对碑学和帖学都有涉猎的业余书法爱好者,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资料库。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中国书法的精髓,就必须深入到具体的作品案例中去体会。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更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策划的展览。那些关于碑刻文字的考据和背景介绍,写得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阅读的趣味性。比如,其中对于某个朝代书法风格演变的梳理,让我对那个时期的社会思潮与笔墨走向之间的关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将艺术史与书法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对于提升读者的综合素养非常有帮助,让人在“学书”的同时,也“读史”。

评分

说实话,我最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下这本书,没想到它给了我巨大的惊喜。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设计上的匠心独运。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排版过于拥挤、内容堆砌的字帖,这本书的留白恰到好处,使得每一件作品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展示空间。墨色的还原度极高,很多细微的枯笔飞白、涨墨晕染的痕迹都清晰可见,这对于研究笔法中“枯湿浓淡”的变化至关重要。我常常对着其中的某几件作品端详良久,试图捕捉到书写者在提按顿挫间流淌出的情绪。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艺术品鉴赏的教材,而不是单纯的练习工具,它激发了我对书法更深层次的探索欲。

评分

我身边很多搞艺术创作的朋友都对这本书赞不绝口。它所选取的碑帖,风格跨度颇大,既有雄浑古朴的魏晋风骨的影子,也有唐宋大家浑厚遒劲的基调,这为我们进行现代书法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我个人特别关注那些在结构上极具创新性的作品,这本书收录的几件具有地方特色的碑刻,其章法布局和点画组合方式,完全跳出了传统窠臼,充满了野趣和生命力。这让我意识到,书法的美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地域的变迁不断自我革新的过程。这本书成功地将这些分散的珍贵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平台。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值得称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非常扎实可靠。作为一名长期与古籍打交道的读者,我对书籍的装帧细节非常看重,它直接影响了阅读体验和资料的保存价值。此书的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大幅碑帖的局部放大图,也能保证线条的锐利度。更难得的是,书中所附的一些碑刻的考证资料,也显得非常详实,没有流于表面。比如,关于某一块碑的发现历史、原置地点以及历次拓印的对比分析,都体现了编者深厚的学养和严谨的态度。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佳作,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珍藏。

评分

好,灯光下看也不会反光。。。。。。

评分

没洛神赋好!

评分

好,灯光下看也不会反光。。。。。。

评分

纸质靓,清?,不错。

评分

远大印刷。不过宣纸不合适用来印字帖,一来易损坏,二来太贵,三来不清晰。

评分

宣纸本,印刷不错,值得收藏

评分

质量真不错!!

评分

纸质靓,清?,不错。

评分

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