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宪法(第4版)
:42.00元
作者:周叶中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040441796
字数:
页码:379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宪法(第4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宪法(第4版)》共3编23章,在认真总结和吸纳30多年来我国宪法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大丰富和*新了宪法学教学内容,显*地调整和完善了宪法学课程体系。它的出版标志着宪法学教材在世纪之交初步完成了新换代。《宪法(第4版)》首创了以宪法基本理论——宪法基本制度——宪法实施为主线的宪法学教学体系。一编“宪法基本理论”不但详细论述了宪法的概念、历史和基本原则,而且增设7章,分别论述了宪法的制定、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宪法规范、宪法关系、宪法的价值与作用、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宪法与宪政,从而使宪法基本理论趋于完善。第二编“宪法基本制度”不但具体阐述了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选举制度、国家机构、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而且着重对政体和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究。对宪法实施理论的高度重视是《宪法(第4版)》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三编“宪法实施”以5章的篇幅,对宪法实施的概念、特点、原则、条件、过程、评价及保障、宪法解释、宪法修改、违宪审查制度、宪法秩序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而廓清了宪法实施理论的基本框架。《宪法(第4版)》可作为高等学校法学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绪论
编 宪法基本理论
章 宪法的概念
节 宪法释义
第二节 宪法的本质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节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和演变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 宪法的制定
节 宪法制定权
第二节 宪法制定机关
第三节 宪法制定程序
第四章 宪法的基本原则
节 宪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人民主权原则
第三节 基本人权原则
第四节 权力制约原则
第五节 法治原则
第五章 宪法渊源、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节 宪法渊源与宪法形式
第二节 成文宪法的结构
第六章 宪法规范
节 宪法规范概述
第二节 宪法规范的要素、种类与宪法规则的逻辑结构
第三节 宪法规范效力与宪法规范变动
第七章 宪法关系
节 宪法关系概述
第二节 宪法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 宪法关系的内容
第四节 宪法关系的客体
第八章 宪法的价值与作用
节 宪法的价值
第二节 宪法的作用
第九章 宪法观念与宪法文化
节 宪法观念
第二节 宪法文化
第十章 宪法与宪政
节 宪政概说
第二节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第二编 宪法基本制度
第十一章 国家性质
节 国家性质概说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归属
第三节 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四节 国家的基本文化制度
第十二章 国家形式(上)
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说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第十三章 国家形式(下)
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说
第二节 我国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
第五节 国旗、国徽、国歌和首都
第十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上)
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
第二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第十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
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三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
第十六章 选举制度
节 选举制度概说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
第四节 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第十七章 国家机构
节 国家机构概说
第二节 代议机关
第三节 国家元首
第四节 行政机关
第五节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第六节 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
第十八章 政党制度
节 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三编 宪法实施
第十九章 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节 宪法实施概述
第二节 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
第三节 宪法实施保障
第四节 宪法实施评价
第二十章 宪法解释
节 宪法解释概说
第二节 宪法解释的机关
第三节 宪法解释的原则、方法及程序
第二十一章 宪法修改
节 宪法修改概说
第二节 宪法修改的限制
第三节 宪法修改的方式
第四节 宪法修改的程序
第二十二章 违宪审查制度
节 违宪审查制度概述
第二节 违宪审查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 违宪责任
第四节 建立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第二十三章 宪法秩序
节 宪法秩序概述
第二节 宪法秩序实现的因素分析
法律法规缩略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第四版后记
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次令人振奋的学习体验。我一直对政治哲学和法律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宪法作为国家最根本的法律,自然是我关注的焦点。周叶中教授的《宪法(第4版)》一书,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一部力作。作者在梳理宪法基本原理时,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宪法发展脉络的分析,这使得我对中国宪法的形成和演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此外,书中对宪法解释和适用问题的探讨,也极具启发性。我曾经对某些宪法条文的实际执行效果感到疑惑,而这本书提供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我理解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和挑战。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条文,更是对宪法精神的深度挖掘和阐释。作为一名研究者,我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许多可以深入挖掘的学术线索,也为我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朋友推荐来读这本书的。我本身并不是学法律的,平时也很少接触这类比较“硬核”的学术著作。拿到《宪法(第4版)》后,我原本以为会读得非常吃力,甚至可能看不下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来说比较平易近人,至少比我之前想象中的法律书籍要好读很多。我尝试着阅读了其中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部分,作者的解释让我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忽略的权利有了新的认识。比如,我以前觉得“人身自由”是很抽象的概念,但读了这本书,结合作者的案例分析,我才体会到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受到法律保护的重要性。虽然有些地方我可能还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完全理解,但总体而言,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宪法的大门。它让我明白,宪法并非遥不可及的法律条文,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根本性文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不失庄重, tinta 颜色选择得非常恰当,给人一种严谨、权威的感觉。虽然我拿到的是第四版,但初次翻阅时,就仿佛被一股学术的厚重感所包围。我一直对国家的根本大法充满好奇,但苦于专业知识不足,总是难以深入理解。拿到这本书后,我尝试着从目录开始梳理,然后随机翻阅了一些章节。即使是初读,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那些抽象的法律条文,在作者的笔触下,似乎变得生动了一些,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我特别留意了注释部分,发现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理论,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论述是有根基的,不是空穴来风。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这无疑是学习法律知识的一大福音。我期待着能够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步建立起对宪法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的纸质和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触感很好,阅读体验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本第四版著作,它必然经过了多次的修订和完善,反映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我在阅读过程中,经常被书中严谨的论证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作者在分析宪法原则时,能够游刃有余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穿梭,将抽象的法律概念转化为可理解的论述。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对权力制约和平衡机制的讨论,这对于理解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至关重要。同时,作者在引用相关文献和判例时,显得非常审慎和准确,这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学术参考。这本书不仅适合法律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也对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宪法体系的读者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将这本书视为我的案头常备书,在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它无疑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宪法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实用。我一直以为宪法就是关于国家机构设置和权力划分的,但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宪法也涵盖了公民的广泛权利和义务。我花了不少时间阅读了关于“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章节,作者用详尽的论据和生动的案例,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些权利的内涵和其作为公民基本保障的重要性。特别是关于“言论自由”的部分,作者对不同学说和实践的梳理,让我对这个话题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认识。有时候,读一本书就是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而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认识国家基本法律体系的一扇窗。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原理运用到分析新闻事件中,虽然过程有些磕磕绊绊,但这种学习方式让我觉得知识变得更加鲜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