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养成手册》 适龄:3岁及以上 作者:[意]朱西·夸伦吉 作者:[意]安东乔纳塔·费拉里 译者:张亦非 尺寸: 200×200mm 页数:72页 装帧:精装 定价:38.00元 书号:ISBN 978-7-5133-2107-5 出品:读库 出版:新星出版社
不许说脏话!
不许用手吃饭!
不许一直捉弄人!
不许欺负别的孩子!
………………
对孩子来说,爸妈口里有太多的“不许”,太多的规则。总是被告诫要做“有教养的孩子”,可从来没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有教养”。
这是一本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行为规范书。作者用散文和韵文,配合图片,向孩子们讲述了什么是礼貌,为何要讲礼貌,如何养成恰当的行为习惯。先以成年人的口吻提出建议,再以孩子的口吻逐条应答,轻松的对话充满思辨和不同观点。
和新版《读库》比一比大小。
再比一比厚薄。
口语化的语言配上谐趣的插图,讲道理也不乏味。
专银印刷页面是孩子对大人“要讲礼貌”的回应,充分表达了孩子的心声:
“唉,这些小孩子麻烦得很,
一点道理也不讲。
我想唱歌的时候他们要睡觉,
我睡觉的时候他们又大声吵。
大人们只会说,
‘他还小,你得理解他!’
我可不管,这里本来是我家,
他一来,我家就变成了他家!”
书的一部分是写给大人的:父母的行为不佳,就不能指望孩子行为得体。
属于读小库第二辑3-9岁适读书单中的一种,了解完整书单,请移步和 。
说实话,我很少对一本探讨“情绪管理”的书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因为市面上大多同类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空泛地喊口号。然而,这一本却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探讨了父母自身的“情绪回溯”对孩子的影响。它不是简单地教家长如何安抚孩子的大哭大闹,而是深入挖掘了:当孩子表现出某种负面情绪时,父母内心深处被触动的是什么?是不是触动了我们自己童年时未被满足或压抑的需求?这种“照镜子”式的反思过程,非常具有穿透力。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无能为力感”,承认在某些时刻,我们确实无法立刻解决孩子的问题,而这种承认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展现。作者的文字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它不指责,只是引导我们去观察。我试着用书中的一个技巧——“情绪命名与接纳”,在孩子情绪失控时,我不再急于制止,而是用平静的声音说出他此刻可能感受到的词汇,比如“你现在看起来非常非常生气,因为积木倒了”,仅仅是把情绪说出来,孩子接收到的信号就完全不同了,对抗性瞬间降低了。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对话,而不是一份育儿说明书。
评分我最近被一本关于“习惯培养”的读物深深震撼了,特别是它对“微小改变的力量”这一观点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很多育儿书都会强调建立规则和坚持的重要性,但往往忽略了执行过程中的阻力。这本书很务实地指出,任何宏大的目标,如果分解得不够小,就很容易在第一步就夭折。它用一系列非常贴合日常生活的场景举例,比如如何让孩子从完全不爱阅读变成每天主动翻开书本,并不是通过一次长时间的阅读惩罚或奖励,而是从“读一个句子”开始,并且这个“一个句子”还必须是孩子自己挑出来的。这种循序渐进的、几乎不可能失败的微小行动策略,极大地降低了养育的心理门槛。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不强迫、不焦虑的叙事口吻,它仿佛在对所有焦虑的家长说:“没关系,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方向对,哪怕走得像蜗牛,只要不停下来就好。”这种对“慢成长”的尊重,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孩子进步速度的期待。书里还提到一个非常棒的概念——“环境设计”,它强调比起口头说教,不如把家里布置成一个“想要养成好习惯”的自然发生地,比如把水果放在随手可取的地方,把玩具收拾得一眼就能看到,这些无声的引导,比千言万语都来得有效。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之前对“规矩”的理解非常僵化,总觉得就是要“立规矩、管住他”。而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读物,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没有把“规矩”描绘成父母手中的鞭子,而是将其塑造成一种“爱的容器”和“安全的港湾”。书中最打动我的部分是关于“一致性”的讨论,它指出,父母双方在教育理念上的摇摆不定,才是孩子最容易钻空子、最感到不安的根源。作者没有要求父母必须完全一致,而是提出了一个更现实的策略:建立一个“共同的底线沟通机制”,允许在教育方法上有差异,但必须在核心价值观上保持口径一致。这种对现实困境的体谅,让这本书显得格外接地气。它还着重阐述了“正向强化”的艺术,不是用物质奖励来贿赂孩子听话,而是用精确到位的语言去捕捉和赞美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的那个瞬间。比如,孩子主动收拾了玩具,与其说“你真棒”,不如具体到“我看到你把小汽车都放回了盒子里,这让整个房间看起来舒服多了”,这种具体化的反馈,让孩子明白了“被表扬”的逻辑,而不是仅仅为了奖励。这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对家庭内部的权力结构和沟通模式都有了一次彻底的重构。
评分最近翻阅的这本书,其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简直是反套路的存在。它没有采用传统的“问题与对策”的结构,而是围绕着“关系中的边界与自由”这一核心主题,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篇故事看似都在讲不同的生活片段,但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哲学思辨:如何在爱孩子的同时,不扼杀掉他们独立的人格。这本书非常擅长使用对比和反讽的手法来揭示一些被社会普遍接受但未必健康的育儿观念。比如,它讨论“过度保护”时,用的不是“别让孩子受伤”的论调,而是深入分析了“避免所有挫折”如何剥夺了孩子建立“复原力”的机会。我特别喜欢它对“规则”的重新定义,规则不再是束缚和命令,而更像是一种“共同签署的契约”,强调了规则的透明度和可协商性。书中提到,给孩子选择权,即使是小到“今天穿蓝袜子还是红袜子”,都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他们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像是和一位睿智但绝不严肃的长辈在喝茶聊天,时不时被抛出一个让你停下来深思的问题,完全没有阅读压力,却能带来巨大的思维冲击。
评分天哪,最近读到一本关于儿童养育的绘本,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制的宝典!它并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把那些我们天天都在面对的育儿难题,比如孩子不肯分享、情绪爆发、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关于“耐心”的那一章,作者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屡次尝试但又屡次失败的小动物的经历,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养育过程中的挫败感是多么真实,而理解和接纳这种不完美才是真正重要的第一步。绘本的插画风格充满了童真和温暖,色彩的运用非常巧妙,能够一下子抓住孩子的眼球,更重要的是,这些画面本身就在无声地传递着积极的亲子互动信号。比如,当描述孩子发脾气时,画面并没有刻意去渲染“坏”的场景,而是用柔和的色调和蹲下身子去倾听的姿态,引导家长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转化成了孩子可以理解的图画故事,这对于那些平时没时间深挖育儿理论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在“学习”如何做父母,而是在和书里的角色一起“成长”,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任何鸡汤都有用。
评分不错
评分这次趁大j小d联合活动买了三次书,挺满意,开始自我教育学习了。
评分印刷精美,没有味道,值得购买
评分物流速度挺快,不错的购物体验!
评分正品,质量很好。宝宝喜欢。
评分给小孩子买的,不好说什么
评分买了好多读库的书,质量非常的不错,希望孩子从此爱上阅读,包装的也特别的好,没有任何损坏,大爱
评分买了好多读库的书,质量非常的不错,希望孩子从此爱上阅读,包装的也特别的好,没有任何损坏,大爱
评分ETC盘算盘算塞特不服发热paper测呵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