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民俗剪紙史》以中國曆史為時間軸,探求研究瞭民俗剪紙藝術的演變、發展過程,以及分析、研究與民俗剪紙有聯係的其他民間藝術。剪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農耕社會民俗生活中創造、流傳、享用的一種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三韆多年的曆史。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者之眾、功能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價值之大,是其他藝術種類難以相比的。
作者簡介
陳竟,1940年4月生,江蘇泰州市人。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民俗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研究》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第一章 民俗剪紙的孕育期(原始社會-夏商周)
第一節 民俗剪紙生發的社會環境
第二節 民俗剪紙生發的物質條件
第三節 民俗剪紙生發的文化基因
第四節 民俗剪紙生發的母胎形式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民俗剪紙的産生期(春鞦戰國-秦漢)
第一節 貼花
第二節 勝
第三節 透雕與浮雕
第四節 小結
第三章 民俗剪紙的演變期(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 非紙民俗剪紙的發展
第二節 非紙民俗剪紙的嬗變
第三節 小結
第四章 民俗剪紙的普及期(隋唐-五代)
第一節 節日民俗剪紙
第二節 信仰民俗剪紙
第三節 生活民俗剪紙
第四節 禮儀民俗剪紙
第五節 小結
第五章 民俗剪紙的發展期(宋、遼-元)
第一節 節日民俗剪紙
第二節 禮儀民俗剪紙
第三節 信仰民俗剪紙
第四節 生活民俗剪紙
第五節 民俗剪紙藝匠
第六節 小結
第六章 民俗剪紙的鼎盛期(明-清)
第一節 節日民俗剪紙
第二節 禮儀民俗剪紙
第三節 信仰民俗剪紙
第四節 生活民俗剪紙
第五節 民俗剪紙傢
第六節 小結
第七章 民俗剪紙的衰落期(清末-1949)
第一節 太平天國民俗剪紙
第二節 國統區民俗剪紙
第三節 解放區民俗剪紙
第四節 國外學者對中國民俗剪紙的研究
第五節 小結
後記
精彩書摘
紡織術的發明
我國紡織術起源於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淮南子》曰:“黃帝治天下,彆男女,異雌雄。神農時始盛織布。當時之民,由皮衣進而衣布,既便且觀美。”《通典》曰:“上古衣毛帽皮,黃帝始用布帛。”《拾遺記》曰:“黃帝始垂衣服冕。”可見在新石器時代織布已盛行。當時織布的原料主要有麻葛、蠶絲。至夏商周時,齣現瞭棉花織布和羊毛織褐、毯、氈等織物。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殖桑蠶和繅絲織綢的國傢,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以“絲國”聞名於世。《皇圖要記》曰:“伏羲化蠶為絲。又黃帝元妃西陵氏始養蠶為絲。”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齣土的骨製盅上刻製瞭四條蠶紋。浙江吳興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齣土瞭絲帛、絲帶和絲繩等實物。在殷代齣土的青銅器、玉器等文物中,均發現有蠶紋,還附有絲織物的痕跡或絹絲斷片。可見我國在5000年前繅絲技術就已經相當進步瞭。有瞭蠶絲,就可以通過編織成絲繩或絲帶,經緯交織成絲綢布。
麻、葛的韌皮縴維,也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紡織原料。在江蘇吳縣草鞋山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齣土瞭三塊珍貴的葛布殘片。在浙江吳興錢山漾也齣土幾塊麻布殘片。河北槁城又齣土瞭商代大麻布殘片。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更齣土瞭許多有關紡織的紡磚、機織零件、閤股的麻綫等實物。這些實物說明,我國在新石器時代葛麻紡織布帛也已産生。
我國植棉織布的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夏禹時代。《尚書·禹貢》中有“島夷卉服,厥篚織貝”的記載,這裏的“卉服”是指海南島棉布做的衣服,“織貝”即南方流行的五色斑布。南宋蔡瀋對此作瞭解釋:“海島之夷,以卉服來貢,而織貝之精者,則人篚焉。”這一記載說明,4000年前我國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就已開始植棉織布瞭。
我國毛紡織技術産生的曆史也很悠久。青海諾木洪地方發現的彩色毛織物、新疆哈密齣土的四色毛衣等,均錶明兩韆五百多年前(西周)我們的祖先已創造瞭高超的毛紡、織、染的技術。①
造紙術的發明
中國在很早的時候就發明瞭造紙術。《後漢書·蔡倫》曰:“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弊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和帝善其能,自是天下莫不從用焉。故天下鹹稱蔡侯紙。”盛洪之《荊州記》曰:“漢順帝時,蔡倫始以魚網造紙。”《東觀記》曰:“倫典上方,作紙,用故麻造者謂之麻紙,用木皮名榖紙,用故魚網名網紙。”王隱《晉書》曰:“魏太和六年,張揖雲:‘古之素帛,依書長短,隨事截,枚數重遝,名番紙,故從係;後漢蔡倫以故布搗作之,故字從巾。”’《說文解字》解釋“紙,絲滓也。”“紙,絮一箔也。”由此可知,紙的起源,是以絲為原料的,最初是用亂絮造紙。絮是織布的絲麻剩下的碎亂的紇繼,也就是“擊■”,又叫“惡絮”,本是不能紡績的絲紇繼。用“擊統”所造成的紙叫“赫統”。應邵注:“赫■,薄小紙也。”和現在的“高麗蠶紙”相似。這說明在後漢蔡倫之前,中國古人曾把縑帛當做紙使用。大概在秦漢時代,民間已發明瞭用亂絮製作“蠶紙”、“麻紙”的技法,還發明瞭用楮樹皮、桑樹皮等材料製作的“樹皮紙”,南方稱為“樹皮布”,又叫榻布、答布、都布、納布,古文獻中提到的楮冠、布衣,就是指此(圖6)。後來蔡倫又改進瞭植物縴維造紙術,紙的概念纔從縑帛中區彆開來。在這之前,紙和縑帛的概念是混淆不分的,縑帛就是紙,這一點已為考古成果所證明。1933年,黃文弼在新疆羅布淖爾漢烽燧遺址中發現瞭公元前2世紀的麻紙。1957年在西安東郊灞橋再次齣土同樣的麻紙。這比蔡倫造紙的年代(公元105年)早瞭一百多年,說明早在蔡倫生活的時代之前一個世紀,紙就被發明齣來瞭,隻是沒有明確記載罷瞭。
在紙發明之前,中國古人代替剪紙用的材料,除瞭人造的縑帛、毛氈、金箔、銀箔、銅箔之外,還有自然界中的樹葉、樹皮、獸皮、魚皮等薄片材料。這在古代文獻和考古實物中均有例證。《史記·晉世傢》記載:“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一說的是周成王有一天和弟弟玩耍,後戲言成真,叔虞做瞭晉國第一任諸候王,即成後世“剪桐封弟”的傳說。生活在東北鬆花江、黑龍江、烏蘇裏江的古代居民肅慎、挹婁、勿吉、女真等少數民族,他們是赫哲族、滿族的先祖,以魚肉為食,以魚皮製衣,並用魚皮剪成紋樣裝飾魚衣和其他器具。生活在長白山麓地區的古代鮮卑、契丹、女真、滿族、鄂溫剋族等民族,他們用樺樹皮、獸皮建築房屋、製作各種器物和衣服,並剪鏤樺樹皮、獸皮紋樣等裝飾其上(圖7)。
前言/序言
剪紙是我國勞動人民在農耕社會民俗生活中創造、流傳、享用的一種民間藝術,至今已有三韆多年的曆史。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者之眾、功能之多、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價值之大,是其他藝術種類難以相比的。然而,它在中國藝術史上卻占不到應有的地位,隻能像漫山遍野的山花,憑著旺盛的生命力,年復一年地開放在人民的生活中,成為一種民間傳承的文化現象。
中國民俗剪紙為什麼會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呢?因為它在民間生活中,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多方麵的文化現象聯係著,諸如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生産水平,以及曆史、社會、文化等因素。其中,特彆是民俗活動,更與民俗剪紙有著直接的聯係。誠如張紫晨教授所說:“它的大部分都是以民俗為基礎,與民俗活動有緊密的聯係。同時,它的內容與形式又充分反映著民間風俗的各種事象。它與其他民間藝術、民間遊藝,特彆是民間習俗,都是密切地互相交織在一起的。可以說,它是一個立體的存在。”廣義而論,民俗剪紙是民俗文化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是民俗觀念的形象載體,是民俗活動的藝術張揚。而且,它本身也就是一種民俗。現在,人們習慣叫“中國民間剪紙”,如果從民俗學的角度來說,中國民間剪紙應叫做“中國民俗剪紙”更為確切。這也是本書定名為《中國民俗剪紙史》的依據和理由。
筆者對中國民俗剪紙曆史的認識,是隨著長期的考察、學習、研究、瞭解而日益加深的。上個世紀80年代初,筆者在烏魯木齊市文聯從事民俗藝術組織和創研工作,先後發起成立瞭“新疆民間剪紙研究會”和“烏魯木齊市民俗藝術協會”。1985年,筆者又發起成立瞭“中國剪紙研究會”。由於工作的關係,筆者對新疆吐魯番阿斯塔拉古墓齣土的北朝剪紙産生瞭考察、研究的興趣。在良師益友的鼓勵和指導下,筆者以《論中國民間剪紙的産生與發展》為基礎,開始寫《中國民俗剪紙史》。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民俗剪紙被貶為“雕蟲小技”而難人史冊,盡管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卻幾乎找不到它的蹤影,更不用說係統的理論研究及專著瞭。即使近現代有些學者涉及民俗剪紙曆史的研究,也僅是不成係統的寥寥無幾的論文而已。筆者首先查閱與民俗剪紙有關的古代民間風俗、民間文學、民間詩詞、民問筆記、地方誌等書籍,從中搜集民俗剪紙史的資料。同時,深人民問作田野考察,調查民俗和民俗剪紙傳承人,探求研究民俗剪紙藝術的演變、發展過程,以及分析、研究與民俗剪紙有聯係的其他民間藝術。從1985年到1997年,筆者閱讀瞭大量書籍,走訪瞭不少地方。這12年是我動手寫《中國民俗剪紙史》的準備期。
1992年,筆者從新疆調到瞭南京大學,從事中國民俗剪紙藝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從1998年開始,筆者開始動手寫《中國民俗剪紙史》,一直到2007年完稿,曆經10年,此期間,由於教學任務和社會活動繁重,書稿寫寫停停。
就這樣,這本《中國民俗剪紙史》,從設想、醞釀到搜集、整理、研究資料直至脫稿,前後花去瞭22年時間。在本書即將付梓之際,國傢總督學顧問、亞太地區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協會聯閤會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陶西平來還來函給予肯定:“剪紙藝術是中華文化發展演變曆史中的一種傳統藝術,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民俗剪紙史》一書的齣版填補瞭中國民俗剪紙藝術科學研究的空白,對搶救中華民俗民間文化遺産和建設民俗剪紙藝術體係,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都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它不單單是筆者個人的著作,而且凝結著許多人的心血和智慧。這本書來自民間,現在讓它迴到民間。
2007年8月8日於南京
中國民俗剪紙史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民俗剪紙史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