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

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锴,冯涛 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德国
  • 陆军
  • 突击炮
  • 装甲部队
  • 军事史
  • 历史
  • 战争
  • 第197突击炮营
  • 第653重装甲歼击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指文图书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47233054
商品编码:10622487800
品牌:指文图书(ZVENBOOK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崎峻系列
开本:16
用纸:105克铜版纸
页数:3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品牌介绍Brand Introduction 书名 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 作者 黄锴,冯涛(编著)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08-26 页数 352页 纸张 105克铜版纸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一书以多位197突击炮营官兵的战时日记、回忆材料和作战报告为线索,真实再现了第197突击炮营的组建经过、训练成军,以及在巴尔干、苏联国境线、乌克兰、克里米亚和东线中部地区的战斗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和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完整的二战战史。  
书中也不乏一些细节性描述,将亲历者的真实记述与历史文件相结合,记录了战争中的人情与人性。既有高层将领的运筹帷幄,也有下级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传奇。士兵的回忆和大量历史照片多方位地呈现出一些激烈战斗场面,让人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即便对东线战事了如指掌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收益。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黄锴,1985年生,南京人,现从事外贸行业,对“二战”历史有着持久浓厚的兴趣,编著有《士兵突击:二战德军653重装甲歼击营战史》(全2册),合编著有《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全3册)等作品。  
冯涛,1986年生于江西广丰,2007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自2007年起成为军事刊物专职德文翻译,2009年起担任编辑,从事德国军事历史题材翻译、编辑工作。合编著有《意大利空战1943-1945:欧洲软肋上空的殊死争夺》等作品。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组建于1940年年底,其装备的三号突击炮,在当时无疑是一种新式武器系统。后在1943年年中被改编为装备“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第653重装甲歼击营。第197突击炮营存在的时间,基本与德军突击炮早期实战的时间相符,因此可以作为研究德军突击炮实战历史的参考。  
《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一书通过参战官兵战时日记、战后回忆,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客观而真实地还原了该营自1940年初创到1943年改编,所经历的突击炮大决战的精彩场面。 插图Illustrations 目录Catalog 前言  
第一章 第197突击炮营的组建和训练历程(1940年11月25日至1941年4月6日)  
第二章 远征巴尔干以及继续备战时期(1941年4月7日至1941年6月21日)  
第三章 乌克兰战记(1941年6月22日至1941年11月20日)  
第四章 克里米亚战记(1941年11月16日至1942年7月29日)  
第五章 东线中部地区战记(1942年7月30日至1943年1月30日)  
第六章 第197突击炮营的老兵回忆  
第2连的埃里希·施密特霍伊泽的回忆  
营部连的汉斯·塔姆斯的回忆  
第1连的维利·齐默尔曼少尉的回忆  
第七章 第197突击炮营的相关行动报告  
第3连从1941年8月13日至16日的行动报告  
第2连的维尔纳·萨拉蒙少尉的记录  
维尔纳·萨拉蒙少尉就与一列苏军装甲列车交战的行动报告  
1942年4月24日的1份与苏军坦克交战的行动报告  
在刻赤半岛以及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行动报告  
第八章 附录  
第197突击炮营历任营长  
1941年4月9日至1943年6月12日,第197突击炮营的行动大事记  
第197突击炮营的金质德意志十字奖章获得者  
橡叶饰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约翰内斯·施皮尔曼少校  
第九章 第197突击炮营车辆涂装范例  
参考文献 阅读方法Reading Method 关于发货 正常情况下,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逢周末节假日或大型促销活动除外。 关于发票 本司提供正规发票,您可以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公司抬头请同时备注好
纳税人识别号。

钢铁洪流中的孤勇者:第197突击炮营战史 本书追溯的不仅是一支部队的建制沿革,更是一段在严酷战争岁月里,由无数普通士兵书写的非凡篇章。它聚焦于二战德军陆军第197突击炮营,这支部队在战史上或许不如那些赫赫有名的装甲师那样声名显赫,但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浴血奋战,构成了战争机器最基础、也最坚实的齿轮。本书旨在呈现一个相对被忽视的战史视角,深入挖掘第197突击炮营从组建到其大部分人员并入后来声名赫赫的第653重装甲歼击营这一关键转折点为止的完整作战历程,揭示其在东线与西线战场上所经历的血与火的洗礼,以及其成员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 第一章:黎明前的集结——第197突击炮营的诞生 战火初燃,德国装甲力量的扩张并未止步。本书的第一章将详细梳理第197突击炮营的组建背景。我们将探究其最初的建制编制,了解这支部队是如何从零开始,汇聚起第一批士兵和装备的。这一时期,突击炮(Sturmgeschütz)作为一种新兴的步兵支援武器,正逐渐在德军装甲部队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以其低矮的车身、强大的火力以及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在战场上证明了其价值。本书将深入剖析当时德国陆军对突击炮部队的战略设想,以及第197营在这一战略部署中的具体定位。 我们还将着重介绍该营的早期训练情况。新兵的招募、基层指挥官的选拔、基础战术的演练,以及早期武器(如StuG III A/B/C/D型)的操作与维护,都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刻画,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支作战部队从雏形走向成熟的艰难过程。此外,本章也会尝试还原当时士兵们的生活状态,从他们的视角去理解战前的期待与不安,为后续章节的残酷现实埋下伏笔。 第二章:东线初啼——征服的序曲与严峻的考验 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爆发,第197突击炮营被投入到苏德战争的宏大战场。本章将聚焦该营在东线战场上的早期作战经历。从白俄罗斯平原的推进,到莫斯科城下的僵持,再到列宁格勒围困战的胶着,我们将细致描绘该营参与的每一场重要战役。本书将依据现存的作战记录、战地报告、士兵回忆录以及相关历史文献,尽可能还原其在不同战役中的具体部署、战斗任务以及遭遇的敌情。 我们将着重分析第197突击炮营在执行步兵支援任务时所面临的挑战。面对苏军数量庞大的坦克集群、顽强的步兵抵抗以及不断恶化的后勤补给,突击炮兵们如何在残酷的近距离交战中生存并完成任务?本书将通过对具体战斗的剖析,展现突击炮兵如何依靠战术配合、精准射击以及车组人员的胆识,击败强大的敌人。同时,本章也会不回避战争的残酷性,描写士兵们在严寒、饥饿和伤亡中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在绝境中保持战斗意志。 第三章:战火的磨砺——从严寒到酷暑的生死搏斗 随着战线的拉锯,第197突击炮营的作战区域不断转移,所面临的敌人和战况也愈发复杂。本章将继续追踪该营在东线战场上的漫长征途。从斯大林格勒的血腥巷战(即便该营未直接参与斯大林格勒战役,其后期的部署也可能涉及周边区域的防御与反攻),到库尔斯克战役的坦克决战(如果该营在此期间被改编或调往库尔斯克地区),再到第聂伯河的防御战,本书将力求全面展现其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的作战表现。 我们将深入探讨该营在战术上的演变。随着战场经验的积累,以及新型突击炮(如StuG III F/G型)的装备,第197营的作战模式和技术运用必然有所发展。本书将分析这些技术进步对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以及其在应对苏军日益增强的装甲力量和反坦克火力时所采取的策略。同时,本章也将关注部队的士气和人员构成变化,分析战争对士兵身心的长期影响,以及老兵与新兵之间的传承与代沟。 第四章:命运的转折——第653重装甲歼击营的前身 本书的第四章将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随着德军战局的逐渐不利,部队的重组与改编变得日益频繁。本章将详细阐述第197突击炮营如何逐步演变为后来更具进攻性和独立作战能力的单位,并最终为其成员并入第653重装甲歼击营打下铺垫。我们将考察当时德国陆军关于重型坦克歼击部队的战略构想,以及突击炮营如何被视为组建这些新型、更强大单位的重要兵源。 本章将详细分析第197营的改编过程,包括其装备的更新换代(例如,是否开始装备了具备更强火力的型号,或者为日后装备虎式等重型坦克做准备),以及人员的调配与训练。我们还将探讨第653重装甲歼击营的组建初衷和战略定位,以及第197营的加入对其早期作战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比突击炮营和重装甲歼击营在作战定位、装备和战术上的差异,读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种部队变迁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历史的回响——未曾遗忘的钢铁足迹 最后,本书将以历史的回响为主题,对第197突击炮营的整体作战历程进行总结与反思。虽然该营的大部分人员后来加入了第653重装甲歼击营,但其作为一支独立的突击炮部队所走过的道路,所参与的战斗,以及其成员所付出的牺牲,都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本章将尝试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第197突击炮营在二战中的角色和地位。 我们将分析该营的战术贡献,以及它在德军装甲战史中的特殊性。通过对该营作战数据的梳理(尽管可能存在数据缺失,但我们会尽力提供最详尽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其战斗效能进行评估。同时,本书还将关注该营士兵的个人命运。许多士兵可能在后续的战斗中继续服役,也可能在战争中牺牲。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本书将努力为这些“钢铁洪流中的孤勇者”留下应有的纪念。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战斗序列和日期,而是力求通过对战术细节、武器装备、士兵生活、战场环境以及历史背景的多维度刻画,来展现第197突击炮营的真实面貌。它是一部关于普通人在战争洪流中求生存、求胜利的史诗,是一份对那段残酷岁月里,无数无名英雄的忠实记录。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二战东线与西线战场的复杂性,以及那些在钢铁巨兽背后,默默燃烧的生命火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所以会被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承诺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二战德国陆军装甲部队发展脉络的机会,特别是通过一个相对小众但重要的单位——第197突击炮营。我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它的作战经历,更是它如何一步步演变为更强大的第653重装甲歼击营。这中间的装备更迭、战术演变,以及部队的组织结构调整,都是我非常想了解的。书中会深入分析突击炮的设计理念吗?例如,相较于传统的坦克,突击炮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上有什么样的取舍?在实战中,这些取舍是如何影响其作战效能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突击炮在诸如攻克城市据点、支援步兵突破等任务中的作用。同时,作为“重装甲歼击营”的前身,我想知道第197突击炮营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哪些特质,预示了它日后向重型歼击单位的转变。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德军在后期是否在尝试通过发展更强的反坦克火力来弥补其整体装甲部队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劣势?

评分

我选择阅读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聚焦于德军装甲部队中一个相对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单位——第197突击炮营。通常,公众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虎式、豹式坦克,或者是那些闪耀着辉煌战绩的装甲师。然而,正如这本书所揭示的,那些“幕后英雄”,那些承载着特定历史使命的支援单位,往往才是理解整个装甲战力体系运转的关键。我对书中可能披露的,关于突击炮部队在步兵支援、阵地突破等方面的独特战术运用充满好奇。突击炮(Sturmgeschütz)的设计初衷便是作为一种强大的步兵支援火力,其低矮的车身和强大的正面装甲,在面对坚固工事和步兵反坦克火力时,可能展现出惊人的效能。书中会详细介绍这些突击炮在实战中的表现吗?例如,它们是如何与步兵协同作战的?在面对敌方反坦克炮阵地时,它们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战术层面的深刻剖析,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战役进程,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兵种、每一个装备在战场上的具体作用和表现。对第197突击炮营的深入研究,无疑能为我们理解德军装甲战的精髓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评分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去窥探一个在二战军事史中可能被忽略的角落。第197突击炮营,以及它最终演变成的第653重装甲歼击营,这两个番号组合在一起,就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否能够揭示这两个单位在人员构成上的传承和演变。要知道,在战争的长期消耗下,一个单位的人员组成往往会经历巨大的变动。书中会讲述这些士兵的故事吗?例如,他们的背景、训练经历,以及他们在战场上所经历的生死考验?一个单位的“战史”,不仅仅是机械的战役复盘,更应该包含其中鲜活的生命。我希望书中能够通过一些个体案例,来展现战争对普通士兵的影响,以及他们在严酷环境下展现出的勇气和韧性。另外,“重装甲歼击营”这个名称,暗示了其后期装备的可能是大名鼎鼎的费迪南德(Elefant)或猎虎(Jagdtiger)等重型歼击坦克。书中是否会详尽介绍这些巨兽在战场上的表现?它们在面对盟军主力坦克时的战术优势和劣势,以及在战役中的实际作用?

评分

这本书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对历史细节的深入挖掘。一个“战史”的出版,如果仅仅停留在宏观的战役描述,未免显得单薄。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到战术层面,去理解第197突击炮营在每一次战斗中的具体部署、火力分配,以及其所面临的真实战场环境。例如,在面对苏联的T-34或美国的谢尔曼坦克时,他们的突击炮在射程、防护和火力上分别处于怎样的劣势或优势?书中是否会通过一些详实的资料,比如作战命令、通信记录、或者士兵日记,来还原当时作战的紧张氛围?我特别想知道,在一些关键的战役节点,第197突击炮营是如何通过其独特的火力支援,来帮助步兵突破坚固防线,或者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的。当然,对于它最终成为第653重装甲歼击营的历程,我同样充满期待,特别是这个转变过程中,部队的装备、战术以及在战争后期所扮演的角色。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其后期装备的性能分析,以及这些重型歼击坦克在东线战场上所遭遇的挑战?

评分

这本《二战德国陆军第197突击炮营战史:第653重装甲歼击营前身部队的作战历程》吸引我的,首先是其宏大的叙事和严谨的考证。从书名就能看出,这是一部专注于特定军事单位的深度剖析,而“前身部队”的提法,更是暗示了其梳理历史脉络的野心。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描绘第197突击炮营如何一步步演变为日后赫赫有名的第653重装甲歼击营。这中间的部队番号变更、人员调动、装备升级,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揭示出德军装甲部队发展过程中鲜为人知的转变。书中是否能深入挖掘这些单位在组建初期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在兵员素质、训练水平、以及早期装备的适配性方面,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更重要的是,其在东线或西线的早期作战,是否已经展现出了后来重装甲部队的雏形?我对那些具体战役的细节,比如攻坚战、反击战,以及在复杂地形下的作战策略非常感兴趣。书中会涉及哪些具体战役?那些战役的规模如何?涉及的部队是哪些?我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第197突击炮营在早期阶段,是否就已经参与了那些决定性的会战,以及他们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执着,往往能够还原出战争最真实的面貌,也更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战争的残酷与复杂。

评分

做活动买的,书不错,是正品,个人比较喜欢。

评分

性价比高,相信京东的产品,还会再来

评分

没得说不错。

评分

好啊!

评分

好啊!

评分

看了很多年了,一直是他家

评分

印刷质量超好,图片超多,对了解二战突击炮有直观的体现

评分

还不错吧,送货很快

评分

精彩的作品,值得拜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