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市民社会

管理市民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马克·尼奥克里尔斯 著,罗豪才 等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5791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554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公法名著译丛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2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管理市民社会》是一本研究国家权力的理论著作,作者通过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国家权力的重要性,通过管理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揭示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管理市民社会》作者秉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回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概念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作品中的重要性,认为黑格尔与马克思都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相辅相成,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当然他们两人的立场不一样。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摒弃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将社会从二元对待中革除了。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国家权力,社会权力
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国家和市民社会
从市民社会到社会

第二章 从帝国主义到意识形态
国家与革命,议会与帝国主义
领导权与扩张的国家
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器

第三章 福柯与政治的终结
福柯对政治理论批判的贡献
从法律和国家到管理和社会
关于反抗和战争的主体

第四章 英国的规范性:对英国国家与
阶级的再思考
“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的“特殊性”
结构、斗争与工人阶级的整合
革命往何处去?
政治概念的扩展:管理

第五章 英国的政治管理:塑造市场、
建构法律主体和扬弃斗争
新济贫法、劳动和国家管理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选举权与国家
社工、失业、保险:英国的劳动公民及其家庭
劳动与资本的主体性:工会、法人与国家
关于法律与管理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国家权力,社会权力
 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国家和市民社会
黑格尔和马克思都认为,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分立是现代性鲜明的政治特征;在这种分立之中,政治关系采取的是一种分立的国家职权形式,同时也是通过这种分立的国家职权进行运作的。在黑格尔之前,一个常见的区分并不是“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区别,而是以“国家”和“市民社会”为一方、“自然状态”为另一方的区分。“市民社会”和“国家”这两个名词处在同一范围之内。在实践中,这就意味着,要成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就得成为国家的成员——即公民。市民社会与国家的首次区分只是在1750年左右才开始与诸如亚当?福格森的《市民社会史》(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1767年)等著作一起出现的。黑格尔认为,大量历史性的发展使得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必须有一个概念上的区别。首先,法国大革命给黑格尔提出了时代问题:在政治上实现自由,尤其是面对过去的统治制度。其次,工业化这种截然不同的现代生产方式显然导致了贫富两极分化,产生了一个因为贫穷而只能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阶级。第三,私人个体在一个既非家庭又非国家的领域里日益集结在一起,涉及意志的冲突、敌对和紧张,而这些看上去又是非政治的。这一领域中的各种关系被概念化为充满冲突的东西,需要公共机构进行管制。
因此,黑格尔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概念问题:如何理解这种“社会”关系——社会经济的自由、工业活动和斗争——领域。它既不能理解为“家庭”,也不能理解为“国家”。不仅如此,传统的政治哲学和自然法理论都无法对这个领域进行充分的解释。通过《法哲学原理》(1821年),黑格尔在理论上做出了一个重大转变。他提出了第三个维度,即“市民社会”。这是处于家庭和国家之问的一个维度。由此可见,市民社会是现代世界的标志。
  ……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一本研究国家权力的理论著作,作者通过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国家权力的重要性,通过管理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揭示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本书作者秉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首先回顾了国家与市民社会概念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作品中的重要性,认为黑格尔与马克思都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相辅相成,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当然他们两人的立场不一样。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摒弃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将社会从二元对待中革除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葛兰西那里,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关系得到了恢复,但是丧失了辩证关系的本质。福柯的观点也可以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但是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他强调社会的作用,实际上摒弃了国家,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作者通过考察英国国家发展的历程,认为应该恢复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本质,自由主义者将国家与市民社会对立起来,强调二者截然分立,河水不犯井水,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马克思的后继者摒弃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偏废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方也是行不通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一)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

评分

16世纪以后,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市民等级在王权的保护下活得了从事工商业活动的自由,私人领域的独立开始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然而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不受限制的王权对工商业经营和私人领域的侵犯有必然妨碍市民社会的顺利发展。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代议制民主原则,为私人领域的独立存在和工商业活动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上和制度上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过程。

评分

一:十八世纪前

评分

在这里市民社会不仅指国家,而且也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这里的文明政治共同体是指有自己的都市文化,工商业生活;有自己的法律和政府;用道德的纽带把人们联系来的。值得主义的是西赛尼的“市民社会”具有市民社会、政治社会和文明社会三重意思。

评分

一:十八世纪前

评分

黑格尔批判了洛克等社会契约论者的社会国家观,指出其混淆了国家与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他看来,从社会中的个人利益出发结合成国家,将国家视为保护个人利益的工具,必然导致国家存在的偶然性,这就即伪造了个人的本质,也伪造了国家的本质。因此他认为洛克把政治国家等同于市民社会是矛盾的,洛克式的共同体不是真正的“政治国家”,而只是“市民社会”。 (二)黑格尔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评分

(一)黑格尔把市民社会和国家相分离

评分

(三)公元17世纪至18世纪,契约论思想家(洛克、卢梭、康德等人)利用市民社会的思想达到反对君权神授的专制王权的目的。

评分

16世纪以后,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市民等级在王权的保护下活得了从事工商业活动的自由,私人领域的独立开始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然而在君主专制制度下,不受限制的王权对工商业经营和私人领域的侵犯有必然妨碍市民社会的顺利发展。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代议制民主原则,为私人领域的独立存在和工商业活动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上和制度上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过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