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急难症临床病案选

消化急难症临床病案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姒健敏 著
图书标签:
  • 消化系统疾病
  • 急诊医学
  • 临床案例
  • 医学教学
  • 消化内科
  • 病例分析
  • 临床实践
  • 疑难病例
  • 医学文献
  • 急腹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53396
版次:1
商品编码:106487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6-01
页数:22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消化急难症临床病案选》不同于其他教科书、基础理论性书刊和消化病临床诊治进展书籍,它以临床医生实际遇到的消化系急难症病例为主要素材,按照行医过程中的思维和判断分析的习惯,进行详细的临床病例讨论分析。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过程错综复杂,常缺乏特异性表现,全身其他系统疾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也十分常见。临床医师需要不断提高对消化系统急诊病例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

作者简介

姒健敏,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5年余,擅长消化内科(胃肠及肝胆疾病)临床疑难杂证的诊治,在内镜介入治疗胃肠病,胃肠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

目录

一、消化道出血
病例1 “反复呕血黑便5天”
病例2 “黑便、呕血5小时”
病例3 “间歇解柏油样便4年”
病例4 “黑便2月余”
病例5 “反复上腹痛伴黑便5年,加重3天”
病例6 “血便6小时”

二、吞咽困难
病例7 “反复吞咽困难9月余”
病例8 “进行性吞咽困难2月,右上腹痛1月”

三、呕吐
病例9 “纳差5天,呕吐伴四肢乏力3天”
病例10 “反复腹胀伴恶心、呕吐1月”
病例11 “反复恶心、呕吐7年,再发1天”
病例12 “上腹痛5年,伴呕吐2月,突发上腹痛10小时”
病例13 “腹胀伴恶心呕吐,排便停止3天”

四、腹痛
病例14 “反复腹痛20年,再发1天”
病例15 “反复中下腹疼痛2月,加剧2周”
病例16 “腹痛伴腹泻6月余,便秘、呃逆、呕吐4天”
病例17 “上腹痛伴皮肤眼白发黄4月”
病例18 “反复脐周痛17年,再发半年,加重1天”
病例19 “反复全身浮肿20余年,再发10余天”

五、发热
病例20 “间隙发热20余天,伴呕吐腹泻3天”
病例21 “反复腹胀、黏液血便3月,加重伴发热1月”
病例22 “午后发热伴右上腹胀1周”

六、腹水
病例23 “腹胀伴少尿3月”
病例24 “反复腹胀1月余,加重伴腹泻4天”
病例25 “中上腹疼痛伴恶心10余天,加重半天”
病例26 “腹泻12天,腹胀10天”
病例27 “体检发现腹水2天”
病例28 “发现腹腔囊肿4月余,右大腿肿胀3月,发热10天”

七、腹泻
病例29 “反复腹泻5年,再发伴浮肿半月”
病例30 “腹痛腹泻伴发热8月余,加重伴血便40天”
病例31 “停经3周,腹泻腹胀1周”
病例32 “腹痛2年,伴腹泻、双下肢麻木、乏力半年,腹胀半月”

八、其他
病例33 “腹痛伴腰痛3月,加重3天”
病例34 “上腹部绞痛1周,加重6小时”
病例35 “头痛、头晕6天”
附录一 疾病诊断索引
附录二 常用缩写词

前言/序言



腹腔之殇:那些与“消化急难症”擦肩而过的生命故事 引言 “消化急难症”,这四个字承载了无数生命的搏斗与医者的辛勤。它们如同潜伏在腹腔深处的阴影,一旦爆发,便能迅速吞噬健康,将患者推向生死边缘。本书《腹腔之殇:那些与“消化急难症”擦肩而过的生命故事》并非一本枯燥的医学教科书,而是一部凝聚了真实生命脉搏的记录。我们深入剖析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消化系统急症案例,以最生动、最真实的笔触,展现了疾病的狡猾多变,医者在与时间赛跑中的智慧与勇气,以及患者在绝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希望。本书旨在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凶险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思路、治疗策略以及预后判断,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引发公众对消化健康的关注,提升早期识别和预防疾病的能力,从而减少悲剧的发生。 第一部分:沉默的警钟——早期症状的误读与延误 许多严重的消化系统急症,其早期信号往往是模糊不清、容易被忽视的。本书将通过一系列案例,揭示那些“沉默的警钟”是如何被误读,导致宝贵的治疗时机错失的。 案例一:肠梗阻的“胃胀”假象 一位中年男性,长期遭受便秘困扰,近来出现反复的腹胀、腹痛,并伴有呕吐。他将这些症状归结为“老毛病”,自行服用助消化药物,却未意识到肠道可能已出现机械性梗阻。当腹痛剧烈,呕吐物呈粪臭样时,病情已发展到危急阶段。本书将详述这位患者从最初轻微的不适,到肠道坏死、腹膜炎的惊心动魄的过程,重点分析了患者及家属对早期症状的误判,以及基层医生在初诊时可能存在的漏诊、误诊风险。我们将深入探讨肠梗阻的不同病因(如粘连、肿瘤压迫、疝嵌顿等),并强调腹胀、腹痛、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的“肠梗阻四大主征”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以及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光、CT)在明确诊断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案例二:急性阑尾炎的“消化不良”迷雾 一位年轻女性,突发右下腹疼痛,伴有恶心、低热。她起初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引起的消化不良,自行服用了止痛药。疼痛在短暂缓解后,又再次袭来,且逐渐加剧,并出现转移。本书将呈现这位患者从最初的“肚子不舒服”到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的急剧恶化。我们将详细剖析急性阑尾炎的典型症状(如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但也会强调其非典型表现,尤其是在儿童、老年人以及怀孕女性中,症状的隐匿性可能更强。本书将引述多位临床医生的经验,指导读者如何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腹部超声、CT)来鉴别诊断,并强调早期手术治疗对于防止并发症的重要性。 案例三:胆囊炎的“胃痛”干扰 一位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史,近期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并放射至右肩,伴有反酸、嗳气。他长期以来一直以为自己是胃病,经常服用胃药。直到一次剧烈的胆绞痛发作,并出现黄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本书将聚焦这位患者的经历,分析胆囊炎、胆结石的发病机制,以及其症状如何被误认为是胃病。我们将详细阐述胆绞痛的特点(如餐后加重、脂肪餐诱发等),以及胆囊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本书将强调,对于老年患者、有胆囊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以及出现右上腹痛、黄疸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胆道疾病,并通过B超、CT等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第二部分:生死时速——危急时刻的诊断与决策 当消化急难症真正爆发时,留给医者和患者的时间往往非常紧迫。每一次诊断的精准,每一次决策的果断,都可能决定生命的走向。 案例四:消化道出血的“静默”危机 一位因消化性溃疡史而长期服用止痛药的患者,突发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并出现柏油样便。他起初以为是贫血,但情况迅速恶化,出现休克。本书将重现这位患者在消化道出血量大、速度快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如何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我们将深入探讨消化道出血的不同部位(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不同病因(溃疡、静脉曲张、肿瘤、血管畸形等),以及在不同出血程度下的临床表现。本书将详细介绍内镜检查(胃镜、结肠镜)在发现出血点、进行止血治疗(如注射、电凝、套扎)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介入治疗(血管栓塞)和外科手术在保守治疗失败后的地位。 案例五:急性胰腺炎的“毒火”蔓延 一位有长期饮酒史的中年男性,在一次大量饮酒后,出现剧烈、持续的上腹部疼痛,并迅速蔓延至腰背部,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病情迅速发展,出现腹水、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命垂危。本书将以这位患者为例,详细阐述急性胰腺炎的凶险性,及其可能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我们将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常见诱因(如胆石症、酒精、高脂血症、药物等),并重点解读其病理生理过程,即胰酶在胰腺内激活,导致自身消化和炎症。本书将介绍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如血淀粉酶、脂肪酶升高,影像学表现),以及支持疗法(如禁食、补液、镇痛、抗生素、早期肠内营养)和并发症处理(如胰周积液、脓肿、假性囊肿)的重要性。 案例六:肠穿孔的“爆炸性”疼痛 一位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年女性,在一次疾病活动期,突发剧烈、弥漫性腹痛,并出现腹膜炎体征。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这位患者的生死一线。我们将剖析肠穿孔的不同病因(如溃疡穿孔、肿瘤穿孔、外伤穿孔、医源性穿孔等),及其可怕的后果——腹腔内感染、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本书将强调,一旦出现急性、剧烈、全腹弥漫性疼痛,伴有腹肌紧张、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应高度怀疑肠穿孔,并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探查。我们将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原则,包括清除腹腔积液、修补或切除穿孔肠段、放置引流管等,以及术后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的关键。 第三部分:生命韧性——康复之路与长远关怀 从消化急难症的鬼门关走出来,绝非旅程的终点,而是一个漫长康复和持续关怀的开始。本书将通过不同层面的案例,展现生命的坚韧与医者不懈的努力。 案例七:术后综合征的挑战 一位因肠梗阻接受了部分肠段切除和吻合术的患者,在术后恢复过程中,面临着伤口愈合不良、肠粘连复发、营养不良等一系列挑战。本书将深入探讨消化道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以及康复期的护理要点。我们将介绍如何通过精细的术后管理,包括早期活动、循序渐进的饮食恢复、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等,来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本书也将强调,对于有肠粘连病史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缓慢,以及长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案例八:慢性病的管理与预防 本书将穿插介绍一些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慢性胰腺炎、肝硬化等)的患者,他们在接受急性发作治疗后,如何积极进行长期管理,以预防下一次危机的发生。我们将强调,对于这些慢性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规律随访, adherence to medication, and lifestyle modifications(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是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本书还将介绍一些前沿的治疗手段和研究进展,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广阔的视角。 案例九:家庭支持与心理重建 疾病的重创不仅发生在患者身上,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本书将通过一些患者家属的视角,展现他们在陪伴、照料患者过程中所承受的艰辛,以及他们与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帮助患者度过难关的故事。我们将强调,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对于患者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而专业的心理干预也能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重拾生活的信心。 结语 《腹腔之殇:那些与“消化急难症”擦肩而过的生命故事》是一部关于疾病、关于生命、关于人性的深刻探索。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鲜活的案例,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消化急难症的可怕,认识到早期识别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我们更希望,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您能够感受到医者仁心与患者坚韧的交织,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不屈。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警示,一份关怀,一份对生命的敬畏。愿每一位读者都能珍爱自己的消化健康,远离“消化急难症”的阴霾,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关注医学领域的前沿动态,特别是那些能够体现医学发展高度的临床实践。这本书所涵盖的“消化急难症”这一细分领域,在我看来,恰恰是消化内科中极具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部分。这类病症往往表现隐匿,诊断困难,治疗上也需要高度个体化和精细化的处理。我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消化急难症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包括其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们是如何结合各种辅助检查手段,层层剥茧,最终得出准确结论的。同时,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展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疑难病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学习医生们在面对复杂病情时的思维模式和决策过程,从而拓宽我的医学视野。

评分

我一直对医疗领域,尤其是那些疑难杂症,抱有浓厚的兴趣。了解到这本书的题材后,我立刻被它深深吸引。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人士,但作为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普通读者,我始终认为理解医学领域的进步,特别是那些涉及复杂病症的案例,对于提升个人健康认知和应对潜在风险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临床一线的大门,让我有机会“亲身”接触到那些真实的、充满挑战的医学场景。我期待在其中看到医生们如何运用他们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去诊断那些看似扑朔迷离的病情,去制定那些需要深思熟虑的治疗方案。这种从实践中提炼出的智慧,远比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具感染力,也更能激发我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评分

作为一个对生命科学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最能打动人心的,莫过于那些真实而具体的医学故事。我并非科班出身,但“消化急难症”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神秘感和挑战性,它暗示着那些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治愈的疾病。我想象着,在这本书里,一定有许多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医生,他们面对着一个个棘手的案例,夜以继日地思考,反复地查阅资料,最终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解开了疾病的谜团。我渴望通过这些鲜活的临床实践,去感受医学的温度,去理解医生们在救死扶伤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智慧,去学习他们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读物,更是一次深入了解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感人旅程。

评分

我一直对医学的实践性一面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反映医生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复杂情况的书籍。消化系统疾病本身就涵盖范围广阔,而“急难症”更是将其中的挑战性推向了极致。我非常好奇,当患者出现一些非典型的、难以用常规思路解释的消化道症状时,医生们会如何入手?他们会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在缺乏明确线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细致的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辅助手段,最终定位病因?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看到各种各样真实的病例,这些病例的呈现,不仅仅是病情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整个诊疗过程的详细记录,包括医生的思路、鉴别诊断的历程、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疗效的评估。这种详实的案例分析,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消化内科临床实践的读者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书脊的烫金字体散发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质感,封面采用的是一种略带纹理的哑光纸,触感温润,整体给人一种庄重又不失品味的视觉感受。拿到手里,能感受到它有一定的分量,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比较扎实。我特别喜欢书封上那种低调而富有深度的插画,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急难症”这个主题,既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又避免了过度渲染的视觉冲击。翻开内页,纸张的厚度适中,印刷清晰,字迹工整,排版布局合理,没有那种廉价书籍常见的墨迹晕染或者模糊不清的问题。即使是长篇的专业术语,也清晰可见,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和参考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封底的简介用语虽然简洁,却精准地概括了书籍的价值,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整体而言,从书籍的物理层面来看,它就已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