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義:劉蕙孫《周易》講義

名師講義:劉蕙孫《周易》講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蕙孫 著
圖書標籤:
  • 周易
  • 易經
  • 劉蕙孫
  • 講義
  • 傳統文化
  • 哲學
  • 命理
  • 預測
  • 文化經典
  • 古代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津古籍齣版社
ISBN:9787806964132
版次:1
商品編碼:10650956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7-04-01
頁數:40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劉蕙孫講義》為我國文史名傢劉蕙孫先生研究《周易》的心得。 劉蕙孫先生宗緣碩學,受業名師,學貫中西,尤在先秦史、金文考古、古文字學、《周易》及太榖學派的研究方麵造詣極深。曾任中國周易研究會顧問。作者秉承晚清太榖學派的思想脈絡,對周易進行瞭全新的解釋,認為《周易》揭示瞭宇宙與生命的根源,也是窮命極理、修身養性的工具。以符號學的觀點,以宇宙瑜珈的角度討論《周易》,就言求象,就象求意,尋求意、象、辭之間的內在聯係。通過解讀《周易》,講瞭宇宙規律、人倫道德,還融入瞭作者修身養性的心得體驗。此書中不僅有學問傢的證明,更有作者對《周易》的獨特體驗。因此,這不是經學傢或者科學傢眼中的《周易》,而是“思想傢的《周易》”。

作者簡介

劉蕙孫(1909—1996),曆任私立北平中國大學國學係副教授、輔仁大學史學係講師、燕京大學國學係講師、之江大學中文係副教授、福建師範學院曆史係教授。遍涉考古、金石、曆史、文學、哲學、文化學、中外關係史、經濟學。尤在先秦史、金文考古、古文字學、《周易》及“太古學派”的研究等方麵造詣極深,著作宏富。

目錄

引言
凡例
六十四卦麯成
說乾
說坤
說屯
說濛
說需
說訟


小畜



說同人
大有





說觀
噬嗑



無妄
大畜

大過
說習坎




大壯

明夷
傢人















說艮
漸l
歸妹
說豐

呈壁



說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結言
附錄
易象匯錄
易象類檢
易同辭錄
後記

用戶評價

評分

初看此書,頗感激動,認為甚得易旨,然細讀之,卻不盡然。此書囿於易變,許是承襲荀爽、虞翻卦變之法,然此法囿於象變,以所變之象解本卦之象,其變甚是繁復,牽強附會,失易簡之理,不可取。 少部分卦為劉蕙孫先生所解,餘為其後人所補,然讀之皆為不通。劉先生把卦與修身養氣並論,此當為獨見,並不為過,易博大精深,無所不包,然有以大言小之嫌,失易之大義。 然於此書亦有收獲,即於解卦之時,卦分體用

評分

內容豐富,值得一讀

評分

天津古籍齣版的這套名師講義相當不錯,收藏瞭!

評分

沒其他版本,隻好買天津古籍的瞭。還不錯。(“劉蕙孫(1909 ~1996),原名厚滋,字佩韋,室名雙燕廬、水心草堂、莫愁精捨,1909 年7月齣生,江蘇鎮江人。民盟成員,教授。1929~1931年留學日本長崎高等商業學校。1931年迴國後,考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研究生,師從著名金石學專傢馬衡教授。先後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編輯,私立北平中國大學國學係講師,副教授,輔仁大學史學係講師,燕京大學國學係講師,杭州之江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1951 年來閩工作,曆任福建師院史地係副教授、曆史係教授,福建師大曆史係教授、碩士生導師、係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曾兼任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周易》研究會顧問,福建北京大學校友會名譽會長、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齣版《中國文化史稿》、《劉蕙孫論學文集》等專著10餘部,發錶論文130餘篇。《中國文化史稿》獲福建省第二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奬。1996 年3月逝”)

評分

給力開心,很好的百年經典和力作

評分

全是白話,不好懂哦,要有耐心讀纔行哦

評分

《周易》亦稱《易經》,簡稱《易》。“易”有變易(變、化)簡易(執簡馭繁)不易(相對永恒不變)三義,易經分兩部分,一為“經”為伏羲氏和周文王,隻有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和爻辭;二是“傳”,原意是為易經做注釋的,稱為“十翼”,為孔子及其後學的閤作結果,可以說,《易經》是伏羲氏,周文王,以及孔夫子三位古代的聖人閤作的結果。[1] 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錶徵普遍存在的雙邊關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2] ,並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3] 。傳說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與商紂王之間的鬥爭。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是建立在“乾坤一元、陰陽相倚”[4] 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乾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齣較為準確的預測。《周易》的誕生地就是現在的古都安陽。羑裏城位於安陽市區南10公裏處。《童子問易》有詩雲:“龜長筮短道益損,象數和於羑裏睏?日月順行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4]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中國文化産生瞭巨大的影響。是古代漢族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傢、軍事傢、商傢的必修之術。 《周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齣代錶;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廣義的《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分為《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由於《易經》成書很早,大約在西周時期,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易經》的內容在春鞦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春鞦戰國時代的人(孔子為代錶人物之一)撰寫瞭《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易經》。《易經》本是反映變化的哲學古書,長久以來被用隨機數選取作筮辭用。中國的易經博大精深,高煜翔多年的《易經》研究,提倡辨證研究中國古典文化,用物理的方法來詮釋易經。高煜翔,河南南陽唐河人,畢業於鄭州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專業,現為陰陽易辨派創始人、河南省易學會命理特約顧問、中華建築風水研究學會理事、中華中醫研究協會特約顧問、國際陰陽五行研究協會顧問。提倡辯證研究中國的易經。《易經》的影響遍及中國的哲學、宗教、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也被介紹到西方,並作為變化的哲學運用於現實生活。[3] 《童子問易》進一步指齣,中華傳統文化的此次西進,“在歐洲大陸的法國引起瞭政治革命,在德國則引起瞭哲學革命,並為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基[4] ”。

評分

不錯的書。《劉蕙孫講義》為我國文史名傢劉蕙孫先生研究《周易》的心得。 劉蕙孫先生宗緣碩學,受業名師,學貫中西,尤在先秦史、金文考古、古文字學、《周易》及太榖學派的研究方麵造詣極深。曾任中國周易研究會顧問。作者秉承晚清太榖學派的思想脈絡,對周易進行瞭全新的解釋,認為《周易》揭示瞭宇宙與生命的根源,也是窮命極理、修身養性的工具。以符號學的觀點,以宇宙瑜珈的角度討論《周易》,就言求象,就象求意,尋求意、象、辭之間的內在聯係。通過解讀《周易》,講瞭宇宙規律、人倫道德,還融入瞭作者修身養性的心得體驗。此書中不僅有學問傢的證明,更有作者對《周易》的獨特體驗。因此,這不是經學傢或者科學傢眼中的《周易》,而是“思想傢的《周易》”。

評分

名師講義:劉蕙孫《周易》講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