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孺先生(1911年7月4日~1994年10月14日),江蘇吳江人,我國著名曆史學傢。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文科,後於浙江南潯中學、上海聖瑪麗亞女子中學等多所學校任教,講授中國史地、國文、政治製度等課程。1940年任上海光華大學曆史係講師,1942年春轉任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史地係副教授,1944年受聘為遷至四川樂山之國立武漢大學曆史係副教授,1946年晉升為教授,此後長期執教於武漢大學。曆任武漢大學曆史係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曆史係主任、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暨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傢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中國史學會會長,湖北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六朝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顧問等學術職務,亦曾擔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暨武漢分社副主委等職。他學識淵博,精通文、史,於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古籍點校、敦煌吐魯番文書整理與研究等領域皆有卓越貢獻,被海內外學術界公認為20世紀傑齣的史學大傢之一。
唐長孺文集一:魏晉南北朝史論叢
孫吳建國及漢末江南的宗部與山越
一 宗部的意義
二 宗部與山越的關係
三 孫吳的建國
四 孫吳的領兵製度
五 結論
晉書趟至傳中所見的曹魏士傢製度
西晉田製試釋
一 曹魏屯田製度的意義及其破壞
二 占田與課田的解釋
三 戶調式中的田租問題
魏晉戶調製及其演變
一 戶調製的起源
二 産調與戶貲的關係
三 南朝的布與調
四 南朝的摺變
九 品中正製度試釋
一 九品中正製創立的原因與曹魏政治
二 中正的職權、組織及品第
三 九品中正製與門閥的配閤
晉代北境各族「變亂」的性質及五鬍政權在中國的統治;
一 魏晉北境各族的內遷及其所受待遇
二 晉末各族「變亂」的經過
三 人口的掠奪和占有
四 固有封建勢力之保存及其發展
五 後論
拓跋國傢的建立及其封建化
一 拓跋國傢的建立
二 草地上的牧人和授田製度下的農民
……
跋語
唐長孺文集二: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唐長孺文集三:山居存稿
唐長孺文集四: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唐長孺文集五:唐書兵誌箋正(外二種)
唐長孺文集六:山居存稿續編
唐長孺文集七:山居存稿三編
唐長孺文集八:講義三種
說實話,我對古典文獻的閱讀速度一嚮很慢,但這套《唐長孺文集》卻有一種魔力,能讓人沉浸其中,忘記時間的流逝。我最近在讀的是他關於中古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的係列論文,特彆是關於租調製到兩稅法過渡時期的細緻考辨。那些看似枯燥的賦稅製度和役法更迭,在唐先生的筆下,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每一條律令的增減背後,都牽動著億萬農戶的生計與朝廷的存亡。他的考據之細密,簡直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各種碑刻、墓誌、地方誌中的零星記載,都能被他巧妙地串聯起來,還原齣一個逼真的曆史場景。這不僅僅是“史學”,簡直是“曆史的考古學”。與一些動輒宏大敘事的學者不同,唐先生總是腳踏實地地從最基本的“人”與“物”的關係中去尋找曆史的答案。讀完一篇,總感覺自己對“生活在古代”有瞭更真實、更具顆粒感的理解,少瞭些浪漫的想象,多瞭份曆史的重量。
評分我收藏瞭許多史學大傢的作品,但《唐長孺文集》在我心中的地位是獨特的,它代錶瞭一種極其寶貴的“守正齣新”的學風。我主要從裏麵學習他處理史料的態度。當代史學研究很容易陷入“翻案”的狂熱,追求標新立異,但唐先生的文字中,找不到絲毫的浮躁氣。他總是先將前人所有可靠的觀點和證據都審視一遍,然後纔小心翼翼地提齣自己的質疑或補充。例如,他對某一曆史人物動機的重新解讀,不是為瞭推翻前人,而是為瞭填補某個論證上的缺口,讓整個曆史圖景更加圓融無礙。這種謙遜而又堅韌的治學精神,比書中的具體結論更能感染讀者。這套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一個真正優秀學者應該如何與曆史對話——帶著敬畏,帶著嚴謹,帶著不斷求真的渴望。對於任何想在人文學科深耕的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教科書之一。
評分這套《唐長孺文集》確實是史學研究者案頭必備的珍品,我近期一直在翻閱其中關於魏晉南北朝史的論述。尤其是他對“士族”問題的探討,那種深入骨髓的洞察力,簡直令人拍案叫絕。他不僅梳理瞭史料的脈絡,更重要的是,他挑戰瞭許多約定俗成的舊觀點。比如,他對於門閥製度興衰的論斷,不再是簡單地歸咎於某個皇帝的政策失誤,而是從社會結構、經濟基礎乃至文化心理層麵進行瞭多維度的剖析。讀起來,就像是跟一位博學的老先生在對弈,他總能預判你下一步的思維,然後用更紮實的證據將你的思考引嚮更深遠的曆史縱深。全套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十分精良,注釋詳盡,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齣身的愛好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使得那些晦澀的古代文獻也能被清晰地理解。我已經把其中幾篇關於魏晉玄學與政治關係的文章做瞭重點標記,準備下一階段集中精力去消化吸收。這套書的價值,絕非僅僅是史料的匯編,更是一種治學的典範的展示。
評分這套書的學術水準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從一個普通曆史愛好者的角度來看,它的另一大優點在於其體係的完整性和邏輯的清晰性。我個人對中古佛教史略有涉獵,過去常常為不同學者的觀點互相打架而感到睏惑。翻閱文集後,特彆是他關於佛教在不同朝代政治生態中地位變化的論述,提供瞭一個非常連貫的觀察框架。他並沒有把佛教看作一個孤立的宗教現象,而是將其視為一個與中央權力、地方豪強、社會階層緊密交織的復雜係統。他的行文風格,雖然保持瞭學術的嚴謹,但結構組織得極好,總能讓人清楚地知道他正在論證什麼、依據是什麼,以及結論的推演過程。每一次的轉摺過渡都非常自然,使得即便是跨越瞭數個世紀的研究主題,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支離破碎,反而有一種“一脈相承”的震撼感。這是那種真正能讓人建立起完整曆史觀的著作。
評分我得說,初拿到這八冊《唐長孺文集》時,那種厚重感就讓人心生敬畏。我主要關注的是其中涉及秦漢製度變遷的部分,尤其被他對於“郡縣製”和“封國製”之間微妙的拉鋸戰的分析所吸引。唐先生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沉穩力量,它不追求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用最精煉、最準確的語言直擊曆史的核心矛盾。很多經典史著往往容易陷入對某個具體事件的敘事窠臼,但唐先生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總能透過事件的錶象,看到背後驅動曆史運行的深層結構性力量。比如他分析漢代土地兼並問題時,不是簡單地控訴地主豪強的貪婪,而是追溯到國傢權力在地方上的真空地帶如何被私力所占據,這種宏觀視野令人佩服。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對照手邊的其他斷代史著作進行參證,每一次的對比,都讓我更加確信唐先生結論的可靠性與深刻性。對於想真正理解中國古代政治運作邏輯的讀者來說,這套文集提供的視角是不可替代的。
評分很好!著名史學傢唐長孺先生(1911年7月4日~1994年10月14日),江蘇吳江人,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文科,後於浙江南潯中學、上海聖瑪麗亞女子中學等多所學校任教,講授中國史地、國文、政治製度等課程。1940年任上海光華大學曆史係講師,1942年春轉任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史地係副教授,1944年受聘為遷至四川樂山之國立武漢大學曆史係副教授,1946年晉升為教授,此後長期執教於武漢大學。曆任武漢大學曆史係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曆史係主任、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暨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傢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中國史學會會長,湖北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六朝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顧問等學術職務,亦曾擔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暨武漢分社副主委等職。他學識淵博,精通文、史,於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古籍點校、敦煌吐魯番文書整理與研究等領域皆有卓越貢獻,被海內外學術界公認為20世紀傑齣的史學大傢之一。
評分一、烏桓人的經濟生活
評分東鬍族係,源遠流長。除兩漢時的烏桓和鮮卑外,魏晉以後有由鮮卑分化齣的段部(徒何)、慕容(吐榖渾在內)、宇文、拓跋、禿發、乞伏等部;北魏時又有柔然;唐末五代十國時繼起的還有契丹、庫莫奚、室韋,及遼、金時興起的濛古,都是屬於東鬍一係。本書斷限,即上起早期東鬍,下訖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的濛古,內容遍及東鬍各族的經濟生活、社會結構、政權組織、文化習俗、部落興衰、政治演變,及與他族、特彆是漢族的關係,均擬作一比較全麵而係統的敘述,因貫通上下左右,實際上是一部“東鬍通史”。
評分《唐長孺文集(套裝全8冊)》內容簡介:唐長孺先生《一九二年七月四日!!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四日》,江蘇吳江人,我國著名曆史學傢。一九三二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文科,後於浙江南潯中學、上海聖瑪麗亞女子中學等多所學校任教,講授中國史地、國文、政治製度等課程。一九四○年任上海光華大學曆史係講師,一九四二年春轉任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史地係副教授,一九四四年受聘為遷至四川樂山之國立武漢大學曆史係副教授,一九四六年晉升為教授,此後長期執教於武漢大學。曆任武漢大學曆史係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曆史係主任、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
評分618搞活動,便宜瞭一半還多,特彆劃算,好好讀書
評分很好!著名史學傢唐長孺先生(1911年7月4日~1994年10月14日),江蘇吳江人,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文科,後於浙江南潯中學、上海聖瑪麗亞女子中學等多所學校任教,講授中國史地、國文、政治製度等課程。1940年任上海光華大學曆史係講師,1942年春轉任湖南藍田國立師範學院史地係副教授,1944年受聘為遷至四川樂山之國立武漢大學曆史係副教授,1946年晉升為教授,此後長期執教於武漢大學。曆任武漢大學曆史係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曆史係主任、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暨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成員、國傢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中國史學會會長,湖北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六朝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顧問等學術職務,亦曾擔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暨武漢分社副主委等職。他學識淵博,精通文、史,於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古籍點校、敦煌吐魯番文書整理與研究等領域皆有卓越貢獻,被海內外學術界公認為20世紀傑齣的史學大傢之一。
評分特彆經典的一套書,精裝,內容豐富,描寫非常細緻,值得購買,京東快遞一如既往的可靠.
評分唐長孺先生是著名的曆史學傢,其主要學術成就是對魏晉南北朝史研究,是學界公認的繼陳寅恪之後最傑齣的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的曆史學傢。是20世紀中國最傑齣的史學大師之一,本書是唐長孺先生的文集,收錄瞭先生的主要著作。2011年4月1版(印數300冊),本書是2012年2印的(印數800冊)。布麵精裝、繁體竪排,全8冊,函套裝。以前曾購買瞭1版1印的這個布麵精裝版,現在乘活動,以6摺再定個一套。本書的不足之處是開本略小,字體也小,但瑕不掩瑜,本書的確是經典,布麵的裝幀也好!-------經典已購兮,吾將珍藏矣; 名著常閱兮,吾將求索矣;溫故而知新兮,吾樂以忘憂矣!
評分現在買書基本都在京東瞭!這次的活動力度比較大,但好多書都沒貨瞭!希望不是故意的啊!200-100的券也太難搶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