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传

林肯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托马斯 著
图书标签:
  • 传记
  • 历史
  • 美国历史
  • 林肯
  • 政治
  • 人物
  • 总统
  • 南北战争
  • 美国
  • 19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4801
商品编码:1072818757
出版时间:2013-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托马斯 著作 周颖如 等 译者 定  价:73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页  数:53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0094801 作者序
 “穷人微不足道的生活”
第二章 自立的年轻人
第三章 边疆议员以及他的恋爱事件
第四章 求爱和结婚
第五章 律师――政治活动家
第六章 来自伊利诺伊州的绅士
第七章 性冲突的反响
第八章 林肯重返政界
第九章 投入政治
第十章 竞选参议员失败
第十一章 一个总统的产生
第十二章 和平或干戈
第十三章 争取民主的战争
第十四章 阴影笼罩白宫
第十五章 麦克莱伦指挥作战
第十六章 “困难重重之秋”
第十七章 局势有了好转
第十八章 “若无林肯派的人”
第十九章 从侧面看总统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被誉为*杰出的一卷本林肯传记。作者是有名的林肯传记作家,专门研究林肯及其时代的历史学家。由于作者长期从事林肯的研究,有机会阅读和掌握了大批文献资料,又能把史学界和他自己研究成果加以融会贯通。书中不仅生动翔实地刻画了林肯这位历史人物及其历史地位,而且也写出林肯的经历对他个人性格、思想发展变化的影响,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位完整的林肯,律师、情人、政治家和总统。
作者本杰明·P.托马斯(1902—1956年)是有名的林肯传记作家,专门研究林肯及其时代的历史学家。他历任《林肯季刊》副主编、《林肯文集》的编辑顾问,“林肯协会”会长等职。其他主要著作有:《1815—1867年的俄美关系》、《林肯的新塞勒姆》、《留给后代的肖像:林肯及其传记作者》等。


    托马斯?林肯只有中等身材,胳臂和腿很粗壮,胸膛宽厚。似乎只有他那皮革似的肤色和黝黑粗硬的头发传给了他的儿子,其他方面在外表上两人截然不同,以致引起人们怀疑亚伯拉罕是不是托马斯的儿子。不时有很多人产生这种怀疑,但现在已接近排除掉了。
    他们俩人的发展情况就更不相同了。亚伯拉罕*突出的特点是具有精神上和智力上不断成长的能力,而托马斯晚年的特征却是步步倒退。不论是他成年初期所表现出来的充沛精力或雄心壮志都迅速减退了,*后他似乎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该怎么写。
    关于林肯的母亲南希?汉斯我们了解得很少。而汉斯的家谱就像一堆乱麻,理不出头绪。大多数学者都感到没希望弄清楚。林肯自己似乎认为他的母亲是露西?汉斯的私生子。露西?汉斯后来嫁给了亨利?斯帕罗。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部名为《林肯传》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这份简介将完全聚焦于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其他可能存在的图书的介绍,力求自然流畅,信息详实。 --- 《光影交错的百年史诗: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文明的变迁》 作者: 艾尔莎·冯·霍夫曼 (Elsa von Hoffmann) 译者: 张怀瑾 出版社: 宏文世纪出版社 开本: 16开精装 页数: 980页 (含大量未刊史料照片及珍稀文献复印件) 内容概要 《光影交错的百年史诗: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文明的变迁》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史或军事史著作,而是一部深度剖析自1900年至1949年间,欧洲大陆在思想、社会结构、艺术审美及日常生活层面经历的剧烈、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转型的宏大叙事。作者艾尔莎·冯·霍夫曼,这位居住在巴塞尔、以其严谨的档案挖掘能力和细腻的文化观察著称的历史学家,以其独特的“自下而上”结合“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既宏伟又充满人性挣扎的时代画卷。 本书的核心在于探讨“进步的悖论”——即人类技术与理性主义达到顶峰的时代,如何同时孕育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与极权主义的兴起。霍夫曼教授并未将焦点完全锁定在凡尔登的战壕或凡尔赛的宫殿,而是深入探究了咖啡馆、沙龙、工厂车间以及新晋崛起的电影院中,普通人的世界观是如何被地缘政治的巨变所重塑的。 第一部分:旧世界的黄昏 (1900-1914) 此部分聚焦于“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的表象之下的暗流涌动。霍夫曼教授细致考察了维也纳和巴黎的文化前沿,分析了尼采哲学如何被精英阶层误读、现代主义艺术(如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如何对既有的美学秩序发起挑战。重点章节描绘了城市化进程中,新的工人阶级如何被卷入民族主义情绪的旋涡,以及科技进步(如汽车和无线电)如何开始压缩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书中详尽对比了柏林的工业效率崇拜与圣彼得堡的社会矛盾积累,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大断裂:战争、革命与时间错位 (1914-1923) 本书最具冲击力的部分之一,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直接后果的文化心理学分析。霍夫曼教授避开了对具体战役的详尽复述,转而关注“战壕中的哲学”——士兵们如何在高强度的机械化屠杀中,对传统的英雄主义和理性承诺产生根本性的怀疑。 她开创性地引入了对“战争创伤的集体记忆”的研究,考察了战后欧洲社会中弥漫的“失落的一代”的情绪。在考察苏俄十月革命时,本书侧重于分析布尔什维克如何成功地将未来主义的激情转化为国家意识形态,以及欧洲知识分子对这种激进变革的复杂反应——从最初的同情到后来的恐惧。魏玛共和国的早期探索,也被视为对旧秩序崩溃后,如何重建社会契约的一次充满实验性的尝试。 第三部分:理性的迷宫与感官的觉醒 (1924-1933) “咆哮的二十年代”在本书中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经济的短暂繁荣掩盖了结构性的脆弱,而文化上则是一场对禁锢的反叛。霍夫曼教授深入考察了爵士乐、装饰艺术(Art Deco)和新的女性形象(Flapper)的兴起,认为这是欧洲社会在经历集体创伤后,对即时满足感和个体解放的本能追求。 然而,本书的笔锋很快转向了“知识分子的逃避”。作者分析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哲学(如卡夫卡、普鲁斯特的后期作品)如何反映出对意义的彻底丧失。同时,德累斯顿和柏林的包豪斯运动,被解读为对“实用主义美学”的追求,试图用几何学的确定性来对抗动荡的现实。此部分详细披露了新兴的大众传媒(电影、广播)如何被用于塑造新的国民性,并为后来的政治宣传工具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第四部分:意识形态的铁笼与文明的退守 (1933-1949) 本书的最后阶段,重点分析了极权主义如何系统性地利用了技术、心理学和民族神话来巩固权力。霍夫曼教授避免了简单的道德谴责,而是深入剖析了极权体制下文化机构(大学、博物馆、出版社)的“内部投降”过程。她细致比较了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在文化输出上的异同点,特别是它们对“抽象艺术”和“个人主义叙事”的共同排斥。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描述,本书侧重于其对欧洲地理和精神版图的重塑。作者通过分析流亡知识分子的书信和日记,揭示了文化精英阶层在面对彻底的非人化暴力时所经历的道德困境与创作力的枯竭。最后,本书以1949年冷战格局初步形成和欧洲寻求重建的努力作结,指出这半个世纪的动荡,已将欧洲文明从一个统一的、以启蒙理性为核心的实体,撕裂成了无数需要重新缝合的碎片。 学术特色与重要价值 《光影交错的百年史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完美融合。书中大量使用了来自各国国家档案馆的未解密信函、艺术家私藏的手稿、以及对幸存者进行的深度口述访谈(许多访谈对象已逝世),使得对那个时代氛围的还原达到了极高的逼真度。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二十世纪初欧洲文明如何自我颠覆、并在废墟上艰难重建的全面框架,是研究现代性危机的必读书目。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解释了“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现在的样子”的内在逻辑链条,而非仅仅记录了发生过什么。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林肯传》,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林肯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变革,而他本人,也恰恰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变革者之一。作者在书中,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更是通过林肯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的转型,一个民族的成长。那些关于废除奴隶制的辩论,关于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由的来之不易,以及团结的重要性。林肯身上那种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不放弃希望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他并非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伟人,而是在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后,才逐渐成长起来的。书里对林肯的政治哲学,尤其是他关于民主、自由、平等的理念,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些现代社会奉为圭臬的价值,是如何在那段动荡的岁月中,通过无数人的努力和牺牲,才得以确立和巩固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领导力、关于勇气、关于人类精神不懈追求的史诗。

评分

这本《林肯传》我断断续续读了将近一个月,才总算翻到了最后一页。坦白说,一开始我抱着一种“了解历史名人”的心态去读,想着无非是讲一个伟人的生平事迹,政治成就,可能还有一些家庭琐事。但越往后读,越发觉得林肯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作者在描述林肯的童年经历时,那种简陋的生活环境,艰辛的学习过程,都让我对他后来能够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敬佩。那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的精神,确实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和学习的。书里对林肯在政治上的早期摸索,几次竞选的失败,以及在政治舞台上如何一步步成长,作者都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绘。我印象最深的是,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林肯似乎总能找到一种出路,或者说,他有一种非常强大的韧性,能够承受住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然后重新站起来。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可以说是他能够最终登上总统宝座,并肩负起国家重任的重要基石。读这本书,让我对“个人奋斗”这个词有了更具象的理解,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了具体的挣扎、汗水和智慧。

评分

《林肯传》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林肯身上那种“在平凡中见伟大”的特质。他并非出身名门,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凭借着过人的毅力、智慧和对真理的追求,他最终成为了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新生的领袖。书里对林肯的法律生涯,以及他如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律师,一步步进入政坛,作者都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这让我看到,即便是最初的起点再低,只要有正确的方向和不懈的努力,终究能够抵达理想的彼岸。而书中关于他如何面对内战的残酷,如何承受巨大的责任和痛苦,更是让我动容。那种在国家危难之际,肩负起沉重历史使命的担当,是他身上最闪耀的光芒。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命运,他所承受的压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挖掘和解读,试图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林肯,一个在历史关头,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的凡人,一个在巨大压力下,依然能够保持清醒和坚韧的灵魂。

评分

阅读《林肯传》的过程,与其说是在了解一个历史人物,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林肯置于他所处的那个复杂而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下,让我们得以窥见他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做出选择,又如何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找到平衡。书里对林肯个人性格的刻画尤为生动。他的幽默感,他的善良,他的冷静,甚至是他偶尔流露出的忧郁,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林肯如何运用他的语言艺术来影响他人的章节。那种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演讲,总能直击人心,打动最顽固的灵魂。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华丽的辞藻,而在于真诚的情感和清晰的思想。在处理国家内部分歧时,林肯所展现出的那种耐心和妥协的艺术,也让我受益匪浅。他并非一味强硬,而是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低姿态,寻求共同点,最终化解危机。这是一种超越党派,超越个人恩怨的政治智慧,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宝贵品质。

评分

翻开《林肯传》,我期待的是一个如同神祇般伟岸的总统形象,然而,我所看到的,却是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有血有肉的人物。作者巧妙地避开了神化,而是深入到林肯的内心世界,去展现他作为一个凡人所经历的挣扎、犹豫、甚至痛苦。那些关于他个人情感的描写,比如与妻子玛丽的婚姻生活,虽然篇幅不算特别多,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的林肯。他并非一个完美的圣人,也会有家庭的烦恼,也会有情感上的困扰。这种真实性,反而让我觉得他更加亲近,更加值得去理解。书里对林肯在内战时期的决策,作者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每一次重要的军事命令,每一次艰难的政治妥协,背后都蕴含着林肯的深思熟虑和巨大的压力。他如何在一个分裂的国家里,努力维系着最后的统一,如何与反对派周旋,如何安抚民心,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智慧和勇气。尤其是在处理奴隶制问题上,那种循序渐进,又坚决果断的态度,真的让人拍案叫绝。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他会被称为“伟大的解放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