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八)》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军,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编
图书标签:
  • 刑法
  • 修正案八
  • 司法解释
  • 法律
  • 实务
  • 案例
  • 适用
  • 犯罪
  • 量刑
  • 法律法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法院出版社
ISBN:97875109023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76267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5-01
页数:52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惩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规定,提高了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定刑,并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纳入特殊累犯的范围。

内页插图

目录

认真学习《刑法修正案(八)》,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代序)
把握《刑法修正案(八)》的五、六、七(代前言)
第一部分《刑法修正案(八)》条文的理解与适用
第二部分《刑法修正案(八)》配套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2011年4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2011年4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的通知(2001年4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对判处
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
(试行)》的理解与适用

第三部分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1年修订本)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1999年12月2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2001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2006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2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2月25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2000年4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2002年8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2002年12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2004年12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2005年12月29曰)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文物的规定适用于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的解释(2005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版)
后记

精彩书摘

从国外的立法情况来看,排除未成年人成为累犯主体的立法,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不作为构成累犯的前罪。也就是说,前罪必须发生在成年时,才可能构成累犯;若前罪发生在未成年时,无论后罪发生在成年或者未成年时都不构成累犯。第二,规定一定年龄的人不构成累犯。若前后罪均发生在规定年龄之前,则不构成累犯;若前罪发生在规定年龄之前,后罪发生在规定年龄之后,就可构成累犯。相比较而言,第一种立法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更为彻底,与现代刑法公正、谦抑、人道的三大价值目标相吻合。首先,符合刑法的公正性。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人实行区别对待也是一种平等、一种公正。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各国刑法的共同原则,将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排除在前罪之外,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其次,符合刑法的谦抑性。根据刑法的谦抑性原则,没有必要将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作为前罪,因为未成年人犯罪重在预防而非打击,设立累犯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累犯再次犯罪,然而刑罚并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唯一手段,也绝非最佳手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治理未成人犯罪问题,不仅要关注未成年人本身,还要考虑本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教育问题等,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需要全社会参与、进行综合治理。将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排除在前罪之外,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以最小的支出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再次,符合刑法的人道性。刑法的人道性,是指刑法的制定与适用,都应符合人的本性,尽可能地宽缓。刑法人道性的价值蕴涵体现在刑法的宽容性、刑法的轻缓性和刑法的道义性三个方面。未成年人由于尚未成年,生理与心理均未成熟,各国刑法都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作了特殊规定。将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排除在前罪之外,使其避免因之而构成累犯,这与刑法的人道性的内涵是相一致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排除于构成累犯的前罪之外,全面、充分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先进的。
……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本与《刑法修正案(八)》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 一书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 图书简介: 《敦煌壁画的千年回响:丝路艺术的流变与精神内核》 引言:文明的交汇点,艺术的史诗 本书深入敦煌莫高窟这座世界级的艺术宝库,聚焦于自北魏至元代近千年间,敦煌壁画所承载的宗教信仰、世俗生活、民族融合以及审美品味的深刻变迁。我们不将敦煌视为孤立的宗教圣地,而是将其置于广袤的丝绸之路上,探讨它如何成为东西方文明信息流动的核心枢纽和艺术创新的熔炉。本书旨在穿透历史的尘烟,重构壁画背后的社会结构、图像学意义以及技术演进,引领读者领略这一“活的艺术史”的恢宏气象。 第一部分:历史的沉积——朝代更迭与风格转型 本部分系统梳理了敦煌壁画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格特征与时代背景。 第一章:早期奠基与外来影响(北魏至西魏): 探讨佛教自中亚传入的初期阶段,壁画如何吸收犍陀罗、笈多王朝艺术的痕迹。重点分析“面型瘦长、线条流畅”的早期风格,以及“供养人”形象的早期形态,揭示早期石窟开凿者与画工的族群背景。 第二章:盛唐气象与世俗化倾向(盛唐): 盛唐壁画是敦煌艺术的高峰。本章详细剖析“高鼻深目”的异域面孔如何逐渐转化为丰腴健美的“唐风”面貌。通过对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及经变画的精细解读,阐释“净土变”的普及如何反映了盛世背景下对现世安稳的集体渴望。同时,深入研究飞天形象的演变,从初唐的拘谨到盛唐的自由翱翔,及其在服饰、动态上对中原传统绘画的吸收与超越。 第三章:藩镇割据与本土化深化(中晚唐至五代): 在政治动荡时期,敦煌壁画展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和精神寄托。本章重点考察五代时期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对敦煌艺术的赞助,分析壁画中军事场景、贵族生活的描绘增多,以及壁画技法上对本土水墨趣味的借鉴。 第四章:宗教制度与艺术的定型(宋、元): 探讨元代佛教与萨迦派在河西走廊的兴盛如何影响壁画内容,特别是密宗仪轨图的增多。分析此时期壁画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上趋于程式化和装饰化,标志着一个漫长发展周期的收束。 第二部分:图像的解码——叙事结构与文化内涵 本书的第二核心部分侧重于对壁画中核心图像符号的深度解析,超越表面的宗教叙事,挖掘其社会文化功能。 第五章:经变画的叙事机制: 经变画是敦煌壁画中最宏大、信息量最大的类型。本章以《阿弥陀经变》为例,拆解其“三世说”的宇宙观布局,分析壁画中建筑、山水、人物的比例关系,如何构建一个既符合佛教教义又迎合世俗审美的理想国度。 第六章:供养人——沉默的见证者: 供养人画像是研究敦煌社会史的珍贵材料。本书细致分类研究了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供养人形象:从王公贵族到中小商贾,从沙门僧侣到地方豪强。通过对服饰、手势、随侍人数的对比,重建了河西走廊的社会权力阶层分布图。 第七章:世俗生活的投影: 敦煌壁画并非纯粹的宗教图景。本章专门探讨那些描绘世俗场景的壁画,如农耕、狩猎、宴饮、乐舞、建筑构造等细节。这些“生活插曲”是研究唐宋时期河西走廊地区物质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第一手资料。 第八章:密宗符号与神秘主义: 针对晚期和元代的密宗壁画,本章首次引入图像志学方法,系统梳理曼荼罗、本尊像、手印、种子字等复杂的符号系统,解释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盛行的哲学动因。 第三部分:技艺的传承——颜料、材料与工艺 本部分将视角从“画什么”转向“怎么画”,揭示敦煌壁画艺术生命力持久的物质基础。 第九章:矿物颜料的地理学: 敦煌壁画色彩的持久与鲜亮得益于对地方性矿物资源的极致利用。本章通过对不同朝代壁画颜料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交叉对比,追溯了石青、石绿、朱砂、铅丹等核心颜料的来源地(如西域、青海、本地矿脉),并探讨了丝绸之路在颜料贸易中的核心作用。 第十章:基底处理与晕染技法: 详细描述敦煌石窟壁画的制作流程,包括墙面处理(草泥层、灰泥层)的配方差异,以及从白描勾勒到敷色、晕染、贴金箔等关键步骤的工艺演变。重点分析盛唐画家如何巧妙运用“凹凸法”来营造立体感和光影效果,超越了平面化的传统。 第十一章:修复、保护与“新”敦煌学: 简要回顾近百年敦煌壁画的抢救性保护工作,讨论现代科技(如多光谱成像、无损分析)在壁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文物保护理念对艺术原真的影响。 结语:永恒的对话 《敦煌壁画的千年回响》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史或宗教史著作,它是一次对人类创造力的深度溯源。通过对图像、历史、技术的综合考察,本书试图证明敦煌艺术是中华民族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精神象征,其跨越千年的回响,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理解。 --- 核心受众: 历史学、艺术史、宗教学、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以及所有对丝绸之路历史与艺术感兴趣的读者。 全书特色: 首次整合图像学、矿物学、社会史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配有高清的壁画细节图与工艺流程图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用心的,封面配色沉稳,字体清晰,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一看就是正经的工具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初步翻阅了一下目录和章节划分,感觉结构清晰,逻辑性很强。条文的排列和解释的对应关系梳理得很到位,对于我这样法律小白来说,至少在导航上是足够友好的。封底的介绍也很简洁明了,突出强调了本书的权威性和实用性,这确实是我购买这类书籍的主要考量。市面上同类的书籍不少,但挑选一本真正有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确实需要花些心思。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也比较新,包含了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过时的书籍价值会大打折扣。我期待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

评分

对于很多非法律专业的人士来说,法律条文简直是天书。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想了解一下法律是如何规定一些社会行为的,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刑法的内容。坦白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觉得会很晦涩难懂。但翻开这本书后,我惊喜地发现,它在对条文进行解释的时候,会尽量使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并且会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辅助说明。虽然我不可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所有专业术语,但至少能够大致明白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定。例如,在某个章节,它详细解释了某个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并给出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对这个概念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本书让我觉得,法律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努力地向公众解释自己。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市面上关于刑法修正案(八)的书籍琳琅满目,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仅仅是条文的堆砌,缺乏对条文背后逻辑和立法精神的深入挖掘。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它不仅仅罗列了条文,还对条文的修改背景、具体含义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在解释和适用过程中,融入了一些思考性的内容。这一点对于我们学生理解法律的“为什么”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在一些关键条文后面附加的“理解要点”或者“适用提示”,这些内容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也是考试中容易考查的部分。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我对刑法修正案(八)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作为一个法律行业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刑法修正案(八)精髓的工具书。这本书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读透,但从其选取的条文和配套司法解释的深度来看,它显然是下了功夫的。内容的组织方式,是将条文与解释紧密结合,这种编排方式对于理解抽象的法律条文非常有帮助。我尤其关注那些在实践中争议较大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文,希望这本书能给出一些权威的解读和指导。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如果能再多一些,或者案例的选择更具代表性,那就更完美了。不过,考虑到篇幅和内容定位,目前的安排也算合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都比较突出,对于提高法律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风格,我觉得是比较严谨的,很符合一本法律专业书籍的特点。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合理,长时间阅读不会感到疲劳。纸张的质量也算不错,触感比较厚实,墨迹清晰,没有出现晕染的情况。在内容组织上,我个人觉得条文和解释的对应关系处理得非常清晰,每一条修正案的条文后面,都附有相关的司法解释,并且对这些解释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种“一站式”的阅读体验,省去了我到处查找资料的麻烦。我还注意到,在某些解释中,还引用了一些重要的判例,这对于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出一种专业和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参考书。

评分

《刑法修正案(八)》条文及配套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是理解我国现行刑事司法政策及实务操作的好书。

评分

二、《刑法修正案(八)》的六个理解角度

评分

质量不错,没有褶皱。

评分

书的质量马马虎虎!不过京东送货速度就是快!

评分

第一、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角度。

评分

第一、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角度。

评分

《刑法修正案(八)》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刑事立法,内容丰富,理念先进。总体上,可以把它的主要内容、鲜明特点和基本精神,简单归纳为“五个前所未有”、“六个理解角度”、“七个修改要点”,简称《刑法修正案(八)》的“五、六、七”。

评分

很好用,写的不错,不过书贵点了

评分

很好用,写的不错,不过书贵点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