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思想傢:宋明(3)

中國曆代思想傢:宋明(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颱灣中華文化總會,王壽南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九州齣版社
ISBN:9787510808555
版次:1
商品編碼:1079387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颱灣商務印書館學術經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5
字數:3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曆代思想傢:宋明(3)》颱灣學術文化重點齣版項目,百位學者聯袂編撰,還原曆代思想傢在中華思想傳承中的成就與影響,指導:錢穆、王雲五、屈萬裏、薩孟武等,審閱:陳立夫、陶希聖、鬍鞦原、薩盂武、王爾敏、張朋園、陳鼓應、張玉法等。

目錄

王守仁
李贄
高攀龍
劉宗周
黃道周
硃之瑜

精彩書摘

但陽明因身體一嚮衰弱,而這一艱巨的任務,又實在沒有成功的把握,加以武宗依然昏庸,奸臣仍舊專權,這樣的政治情勢,將不利於在外立功的大將,這是陽明的苦衷,也是曆史的明訓。所以陽明乃上疏請辭,但武宗不許,隻好勉強接下這副重擔。
正德十二年正月,他抵達贛州以後,先瞭解南贛一帶盜賊群起的原因,然後從健全地方組織與加強民間防禦入手,首先實施十傢牌法,集閤十戶人傢編為一牌,登記各戶人口的姓名、籍貫、年齡、麵貌、職業等。每天輪流由一傢擔任巡察,凡遇見陌生可疑的人,立即報請官府究辦;如有私藏人口,則十傢共負連坐之責。並告諭地方父老子弟,各自安分守己,勤儉持傢,遵從禮義,敦厚風俗,做到守望相助、共維地方治安的目的。其次,他又就地取材,編選民兵,施以軍事訓練。並通令四省兵備官,就部屬中選齣驍勇的戰士,率同地方兵員,每日勤於操練演習,由齣眾的為將領,專負守城之責。
不久,漳州的寇盜首先侵擾,陽明一麵令湖南、福建、廣東三省兵備,起兵會同清剿,一麵自己親率江西民兵齣徵,途中大戰賊兵,追殲圍攻,終使賊寇潰逃老巢象湖山。陽明又率精銳進擊,直搗賊巢,賊寇既失險要,乃據高崖峻壁,以滾木巨石相抗,陽明無懼木石,親自督兵,與賊寇鏖戰。這時三省民兵突然各由小路抄進,賊寇潰敗逃奔,官兵乘勝追剿,於是斬殺賊首數韆人,漳州為患地方數十年的頑寇,至此全部剿平。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本集思想傢包括王守仁、李贄、高攀龍、劉總周、黃道周、硃之瑜。

評分

《中國曆代思想傢:宋明》由颱灣中華文化總會(原名“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等)與王壽南教授共同擔任主編,兩岸學者聯袂撰寫,颱灣商務印書館齣版。這套著作對於讀者具有很好的參考意義。作為海峽兩岸齣版交流中心重點引進項目,此次以簡體字齣版,對文中的古今地名對照、注文體例和文字錯誤等作瞭必要的訂正,並將原25分冊按曆史年代閤並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和現代等凡7種14冊。原版本的捲頭語和篇序言,從不同角度介紹瞭該書係的齣版緣起和有關情況,簡體版將其主要內容附於書前。 根據道終將由異而同,他乃相信:所有利器,今日泰西諸國所挾以淩侮中國者,均應為後世聖人所作,備用以混同萬國之方法與器物。因此,中國隻要緻力於器物的改良擴充,藉以載道運行,在將來,道器閤而為一的時候,便可以形成“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墜,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也就是大同世界來臨。在大同世界中,道已全顯,器已通用,人已無分乎東西,地亦無彆乎南北,自無所謂夷夏之彆瞭。 以上已經說明王韜對於變局的體察,變易道理的闡釋,以及采擇西法以補舊創新的看法。由於王韜在其著述之中,不時用到“物極必反”、“天道循環”,以及“天心”、“天命”之類的詞語,難免不使人以為他的思想,於變易之外,並富有循環論與命定論的色彩。如此,將形成矛盾。但如果綜觀其全文,當不難看齣,他使用這些詞語,多半是為瞭增進與鼓舞人們的信心與意誌,以使其積極努力,從事於掌握和創造自己的命運和前途。而在此一掌握與創造的進程中,武力非不重要,但必須依道德與道理的基礎而使用,不然,不僅將造成彆人之災害,其本身亦將濛受損失。因此,他所說之循環、必反、天心、天命等,有時或不免有所強調,但於他的變易之理,當無妨礙。以下茲略加舉例

評分

挺好的套書,就是不小心買重瞭一本。

評分

本集思想傢包括王守仁、李贄、高攀龍、劉總周、黃道周、硃之瑜。

評分

有些章節比較簡略,看個人吧

評分

王守仁

評分

人和萬物都從天地受形,所以永遠和天地相通。充滿天地之間的是聲色臭味,從大的方麵說,聲色臭味充滿天地之間,從小的方麵說,聲色臭味也具備在我們人的身體裏麵,如果天地間的聲色臭味,和人體中的聲色臭味相得無間,那麼就具備瞭生養之道瞭。宇宙萬物都被上天所覆蓋,下地所承載,離開瞭天氣地氣而能夠生生的,那是從來所沒有的。人或萬物的精氣和天地相通纔能生存,和天地相隔便要死亡。拿植物來說,葉子受風日雨露的暴曬沾潤,而和天氣相通;根在土壤中吸收養料和水分,而和地氣相通。再拿動物來說,呼吸便是和天氣相通,飲食便是和地氣相通,人物在天地之間,是好像和天地閤為一體的,人和物都是天地至盛的錶徵,人道和天道都必須齣於自然。

評分

九州最近引進的書都還不錯,隻是敏感詞都被閹割瞭。

評分

二、新的會員級彆說明如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