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国屏等 著
图书标签:
  • 知识资本
  • 全球化
  • 科技创新
  • 创新经济
  • 知识经济
  • 国际贸易
  • 技术转移
  • 产业升级
  • 区域发展
  • 智力资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33722
商品编码:1079827177
出版时间:2013-10-01

具体描述

作  者:曾国屏 等 著作 定  价:48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01日 页  数:255 装  帧:平装 ISBN:9787302333722 篇 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
第1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3
 从历史发展审视知识3
第二节 由“知识产业”到“知识社会”6
第三节 古典经济增长到新经济增长10
第四节 知识经济成为社会共识13
第2章 资本与知识资本17
 知识类型及其隐显互动17
第二节 从资本到提出知识资本23
第三节 知识产权与知识资本化30
第四节 究竟如何看知识资本34
第3章 科技和创新的全球化42
 知识流与国家创新体系42
第二节 科技和创新的全球化47
第三节 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50
第四节 全球化生产方式的演进54
第4章 知识与追赶:新阶段和新挑战60
 知识视野中的追赶与跨越60
第二节 知识差距与投资于知识66
第三节 新阶段和新挑战71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知识资本优选化与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题成果,旨在从知识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视角来审视知识问题。探讨了当代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的关系,知识资本的优选化及其引发的科技创新、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以及生产方式优选化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与创业型大学,以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来的“新政”等理论和现实议题;很后,着力于我国国情,大尺度地讨论了纵向(中央与地方)与横向(东中西部)协调,城市与整个作为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为了实现协同创新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必须努力的方向等重要构想。
《知识资本优选化与科技创新》由曾国屏等编著。

文艺复兴的余晖:中世纪晚期欧洲手抄本艺术与文化变迁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中世纪晚期(约13世纪末至15世纪)欧洲手抄本艺术的黄金时代,聚焦于这一特殊媒介如何反映和塑造了当时的社会、宗教、政治及文化思潮的深刻变迁。我们旨在超越单纯的艺术风格分析,将手抄本视为活态的历史文献,解析其制作过程、物质构成、装饰母题及其在精英阶层与新兴市民阶层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第一部分:物质的圣化与世俗的萌芽 本部分首先考察了手抄本的物质基础。中世纪晚期的羊皮纸(Parchment)与更晚期出现的纸张(Paper)在成本、可及性及象征意义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书籍的用途和受众群体。我们将详细分析这些媒介的来源、准备过程,以及颜料、金属箔(尤其是金箔)的使用,如何赋予书籍以物质上的神圣光环。 随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手工艺人的世界。抄写员(Scribes)、插画师(Illuminators)和装订匠(Bookbinders)构成了复杂的制作网络。不同于早期修道院内相对封闭的生产模式,晚期手抄本的制作日益商业化,出现了如巴黎、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等地的专业作坊。这些作坊的组织结构、对艺术家的雇佣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构成了我们考察的核心议题。例如,我们探讨了“工坊合同”的出现,以及艺术家们如何开始在作品中署名,这标志着从中世纪集体创作向文艺复兴个人英雄主义转变的早期迹象。 第二部分:图像的叙事与符号的重构 手抄本的视觉语言是理解中世纪晚期世界观的关键。本部分将分主题剖析不同类型手抄本中的图像学特征。 宗教文本的演变: 尽管《圣经》、赞美诗集和日课经(Books of Hours)仍是主流,但其图像叙事已悄然发生变化。我们观察到圣像的“人性化”倾向,例如圣母玛利亚形象中母性的增强,以及对基督受难场面中情感张力的细腻描绘。这与当时民间宗教运动的兴起,以及对个人灵性体验的强调紧密相关。我们特别分析了晚期哥特式风格中对自然主义光影和空间深度的初步尝试,这些元素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透视法。 世俗文学与骑士精神的黄昏: 浪漫史诗(Romances)、历史著作(如利奥波德·冯·迪特马尔的编年史)和寓言文学在中世纪晚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手抄本的插图不再仅仅服务于神学教义,而是开始热衷于描绘宫廷生活、骑士比武、异域探险乃至奇幻生物。这些插图不仅是对文本的注释,更是对贵族身份认同的视觉强化。我们将审视“微缩画”如何被用作展示财富与权力的工具,以及在这些图像中,骑士的理想形象是如何与现实政治的复杂性进行博弈的。 社会风俗的镜鉴: 极具代表性的例子是“时祷书”(Book of Hours)中插入的“月份图”(Calendar Miniatures)。这些图画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对农耕社会一年四季具体劳作的精细写照。通过对这些图像中农民、工匠、贵族日常活动的描绘,我们可以窥见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服饰的变化以及对季节更替的实用性认知。 第三部分:权力、财富与知识的地理分布 手抄本的收藏和使用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本部分关注地理差异和资助人的角色。 勃艮第的辉煌与“精美艺术”: 勃艮第公国的手抄本作坊,尤其是受菲利普二世和约翰公爵资助的作品,代表了哥特式艺术的巅峰。我们分析了林堡兄弟(Limbourg Brothers)等大师如何将对自然光线的敏锐观察融入到微缩画中,创造出兼具细节的精确性和梦幻般的抒情性。这些作品是早期欧洲精英阶层如何通过艺术品来确立其文化霸权的最佳例证。 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先声: 与北方追求细节的自然主义不同,意大利,特别是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手抄本在15世纪开始受到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考察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本(如李维的《罗马史》)的抄写和装饰,这些手抄本通常采用更清晰的拉丁字体,并尝试在边饰中融入古典建筑元素,反映出学者们对“复古”和“人本”价值观的追求。 新兴市民阶层的需求: 随着贸易的繁荣和城市中产阶级的崛起,对可负担得起、功能性强的书籍的需求增加。这导致了文本的缩写、插图的简化以及纸张的普及。这些“平民化”的手抄本虽然在艺术价值上可能不如宫廷藏品,却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欧洲知识传播的广度。 结语:通往印刷术的桥梁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探讨手抄本艺术在15世纪末期如何与新兴的活字印刷术并存和竞争。印刷术的冲击并非一蹴而就,手抄本制作的技艺和审美趣味被大量吸收和转化到早期的印本书籍中。最终,手抄本艺术的式微,标志着中世纪文化形态的终结,以及一个更加知识普及化和世俗化的新时代的到来。本书力求通过对手抄本这一精美而复杂的艺术形式的细致解读,勾勒出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结构、信仰体系和审美趣味的全面图景。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史。“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它能串联起我一直以来感兴趣的几个领域。我总觉得,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伴随着知识的传播和融合,而这种传播和融合,往往是全球性的。想想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技术是如何从英国扩散到欧洲大陆,再到北美。又或者,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崛起,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的产业变革。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将“知识资本”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这两个宏大的主题联系起来。它可能会回顾历史上那些重要的知识传播节点,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知识资本的积累和流动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它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大的历史视角,让我理解科技进步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不断积累和流动的知识基础之上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那种深邃的蓝色搭配金色的抽象线条,仿佛预示着某种宏大而又精妙的内在联系。我最开始是被它的书名所吸引的,“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光是听着就觉得内容会相当有料。我一直对知识如何跨越国界流动,以及这种流动如何驱动科技的飞跃发展充满了好奇。毕竟,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一个国家的科研突破,可能几天之内就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涟漪。我尤其想知道,在这个过程中,知识资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专利、技术,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重塑产业格局,甚至改变全球的力量对比。这本书似乎能够为我解答这些疑问,让我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当今世界的科技版图是如何形成的。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在这个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世界里,知识的价值和传播路径是多么重要。或许,它能帮助我洞察到一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让我对未来的科技发展趋势有更准确的判断。

评分

我对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都颇有涉猎,特别是那些能够解释世界运作方式的理论。“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学术严谨感,同时也暗示着其内容的重要性。我猜想,这本书会从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多个角度,来剖析知识资本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变逻辑。我尤其感兴趣的是,知识资本的全球化,是否会加剧全球范围内的“知识鸿沟”?哪些国家和地区能够从中受益最多?又有哪些可能会被进一步边缘化?这本书可能会探讨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合作、人才流动等关键因素,分析它们是如何影响知识资本的分布和科技创新的走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让我理解在当今世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如何成为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也许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完整的知识框架,来理解全球化浪潮下,科技创新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些关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书籍,而“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这个名字,恰好触碰到了我最感兴趣的点。我总是觉得,一个国家的实力,越来越体现在其知识产出的能力和知识资源的整合能力上。科技创新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知识资本的全球化,意味着这种创新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个互相连接、互相促进的网络之中。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探讨一些具体的案例,比如,某个跨国科技巨头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吸纳顶尖人才,整合研发资源,从而实现指数级的技术突破的。又或者是,一些新兴经济体是如何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成功跻身科技强国行列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实操性的见解,让我能够理解知识资本的流动是如何影响到具体的商业决策和国家战略的。它可能会揭示一些我们平常看不到的“潜规则”,让我对知识的价值和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位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每天都在和各种前沿技术打交道。“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这个书名,无疑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盏指路明灯。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如此之快,如何才能保持竞争力?全球化无疑是加速知识流动和技术传播的催化剂,但同时,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壁垒的构建,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人才配置。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我希望它能给我提供一些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当前全球科技竞争的本质,以及知识资本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也许,它会分享一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利用全球化来推动科技创新的策略,又或者是,一些国家是如何通过政策引导来吸引和留住高价值的知识资本。这本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指南,能够帮助我在复杂的科技浪潮中找到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