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纠纷与处理(第2版)

专利纠纷与处理(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永顺 著
图书标签:
  • 专利纠纷
  • 知识产权
  • 专利法
  • 侵权分析
  • 诉讼
  • 仲裁
  • 无效宣告
  • 专利实务
  • 技术调查
  • 风险规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06569
版次:2
商品编码:108034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专利管理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丛书(中级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字数:28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专利管理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丛书”,面向企事业单位,立足于专利管理实际应用,结合上海和我国专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辅之以专利管理和专利案例,以案说法,深入浅出,针对企事业专利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生动翔实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建议和法律依据。程永顺所著的《专利纠纷与处理(第2版)》为其中一册,专利权属纠纷、侵权纠纷、应对策略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对企业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法律纠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内容简介

《专利纠纷与处理(第2版)》是“专利管理工程师任职资格考试丛书”(中级本)的一册,其从专利纠纷的概述、专利行政纠纷、专利权属纠纷、侵权纠纷、应对策略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对企业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知识产权法律纠纷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指导性。
《专利纠纷与处理(第2版)》读者对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

目录

第1章 专利纠纷处理概述
1.1 专利行政纠纷
1.1.1 行政诉讼
1.1.2 专利行政诉讼种类及特点
1.2 专利民事纠纷
1.2.1 专利民事纠纷的特点和类型
1.2.2 专利民事纠纷的处理途径
1.3 法院概述
1.3.1 法院组织机构
1.3.2 审判人员
1.3.3 专利案件管辖权

第2章 专利行政诉讼
2.1 专利行政诉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1 法院审理专利行政案件的原则
2.1.2 法院审理专利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
2.1.3 专利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
2.1.4 关于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水平的判断
2.2 外观设计无效行政案件
2.2.1 外观设计的无效审查
2.2.2 在无效审查中,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可否相互作为对比文件

第3章 专利权归属纠纷
3.1 概述
3.1.1 专利申请权纠纷
3.1.2 专利权归属纠纷
3.1.3 其他相关纠纷
3.2 企业实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2.1 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判断
3.2.2 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判断
3.2.3 专利权的共有

第4章 专利侵权纠纷
4.1 概述
4.1.1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4.1.2 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法律特征
4.2 侵犯专利权行为
4.2.1 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4.2.2 使用专利产品的行为
4.2.3 许诺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
4.2.4 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
4.2.5 进口专利产品的行为
4.2.6 使用专利方法的行为
4.2.7 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4.2.8 制造、销售、许诺销售或者进口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
4.3 专利权限制
4.3.1 法定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4.3.2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几种行为
4.4 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侵权判定
4.4.1 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
4.4.2 专利侵权判定中应明确的一些概念
4.4.3 专利侵权判定的原则
4.4.4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
4.5 侵犯专利权的法律责任
4.5.1 停止侵权
4.5.2 赔偿损失
4.5.3 消除影响
4.6 假冒专利
4.6.1 假冒专利行为
4.6.2 对假冒专利行为的行政处罚
4.6.3 假冒他人专利罪

第5章 企业应对专利侵权纠纷策略
5.1 企业专利权法律保护若干策略
5.1.1 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
5.1.2 专利申请阶段的权利保护
5.1.3 权利冲突问题
5.2 提起或应对专利侵权诉讼若干策略
5.2.1 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
5.2.2 专利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
5.2.3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临时措施
5.2.4 反诉专利权无效与中止诉讼
5.2.5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鉴定

前言/序言


智识产权的迷宫:全球视野下的技术创新与法律博弈 第一部分:前沿技术与法律的交汇点 本书深入剖析了当前科技迅猛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领域所面临的全新挑战与机遇。我们聚焦于人工智能(AI)、生物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以及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探讨这些技术如何重塑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边界。 1. 人工智能的创造性难题: 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 深入研究了由深度学习模型自主生成的设计图、音乐作品、甚至代码,其知识产权应当如何界定?是归属于算法开发者、数据提供者,还是算法本身?本书梳理了各国司法实践中的不同立场,特别是关于“人类作者性”要求的严格审查。 AI模型训练数据的合理使用与侵权边界: 详细分析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如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数据抓取和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版权侵权问题。讨论了“合理使用”抗辩在数据爬取场景下的适用性,以及“洗涤”技术(data sanitization)在规避风险中的作用。 AI相关专利的申请与审查: 探讨了在将AI应用于具体技术方案时,如何撰写清晰、非显而易见的专利权利要求。重点分析了审查机构对AI方法论本身的“可专利性”判断标准,以及如何有效证明AI方案的“非显而易见性”。 2. 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的张力: 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保护: 重点分析了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核心专利群体的竞争格局。探讨了对基础方法论(如导向RNA序列)与具体应用(如疾病治疗方法)的保护策略差异。 生命形式的可专利性辩论: 梳理了关于分离自自然界的人类基因、微生物、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动植物是否构成“发明”的长期法律争议。对比了美国最高法院在 Diamond v. Chakrabarty 案后的判例发展与欧洲专利公约的不同倾向。 生物信息学数据与数据所有权: 讨论了大规模基因测序数据和临床试验数据的商业化利用与个人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特别是在数据跨境流动时的法律合规性要求。 3. 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供应链安全: 掩膜版(Mask Layout)的特殊保护: 详细介绍了对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专门保护制度,以及在国际供应链转移中,如何通过地域性法律来防止技术机密泄露。 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商业秘密保护: 分析了芯片制造过程中,如光刻、蚀刻等核心工艺参数和配方的商业秘密保护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如“防火墙”设置)来应对间谍活动和人才流动风险。 第二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权利行使与国际协调 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特征与商业的全球性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本部分着重于国际协定框架下的权利执行与争端解决机制。 1. 国际条约体系下的冲突与协调: TRIPS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执行挑战: 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执行TRIPS协定中面临的公共卫生、技术转让等方面的特殊困境,以及“日内瓦协议”等对药品专利的豁免机制的应用实例。 双边投资协定(BITs)与知识产权条款: 研究了在特定投资条约中,知识产权作为“资产”如何受到征收条款的保护,以及国家在实施公共利益监管政策时,可能触发的“间接征收”风险。 2. 跨境执法与管辖权难题: 互联网环境下的属地管辖权界定: 探讨了针对跨国电子商务平台、全球性软件分发渠道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如何确定有效的法院管辖权。重点分析了“目标市场理论”在网络侵权案件中的适用。 证据开示与国际司法协助: 详细介绍了在涉及外国主体的知识产权案件中,如何通过海牙公约或双边司法协助条约获取关键证据,以及各国在证据保护标准上的差异。 3.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应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仲裁与调解: 介绍了WIPO在处理高科技领域的复杂国际专利许可纠纷时,其程序优势和专业性。 国际商会(ICC)在技术许可合同中的作用: 重点分析了基于ICC仲裁规则处理技术转让合同中的违约、保密义务和绩效评估的案例。 第三部分: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与风险管理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企业战略层面,探讨如何在日常运营中有效管理知识产权资产,并将其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1. 知识产权的尽职调查与估值模型: 并购中的IP尽职调查: 制定了一套系统性的技术尽职调查清单,涵盖专利的有效性、授权链的完整性、潜在的无效风险点以及竞争对手的“专利地雷”排查。 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规划: 探讨了基于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对专利、商标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方法,及其在跨国集团内部许可定价(Transfer Pricing)中的税务合规性要求。 2. 许可策略与生态系统构建: 标准必要专利(SEP)的许可困境: 深入分析了5G、Wi-Fi等技术标准中的SEP许可费率谈判机制,包括FRAND(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的具体量化模型,以及对“反不当限制竞争”原则的遵循。 开源软件(OSS)的合规性管理: 针对企业大量使用GPL、MIT等不同许可证的开源代码,提出了构建内部“代码审计”流程,以避免因许可证义务未履行而导致核心专有代码被“传染”的风险。 3. 知识产权保险与金融创新: 专利组合的风险转移工具: 介绍了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和专利授权无效保险的运作机制,帮助企业量化和转移诉讼成本风险。 专利资产证券化(Patent Securitization): 探讨了将稳定的、可预测的许可收入流打包成金融产品进行融资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本书旨在为知识产权律师、企业高管、技术研发人员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框架,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科技与法律环境。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启发。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法律行业,但作为一名跨界产品经理,我深知知识产权对于创新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对专利纠纷的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法律问题,更是一场关于技术、策略和商业博弈的较量。书中对于一些典型专利纠纷案例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企业在面临专利危机时,可以采取的多种应对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规避、反诉、许可谈判,甚至是主动提起无效宣告。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了每个决策背后的考量和潜在风险,这对于我理解如何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布局中规避专利陷阱,以及如何保护自身创新成果,都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权利要求的解释”和“技术方案比对”的论述,这些内容让我明白,即便是在看似微小的技术细节上,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这本书拓展了我对专利纠纷的认知边界,让我意识到,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学习和规避,从而更好地守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评分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一定是个非常严谨、一丝不苟的人。从全书的章节安排、内容的深度以及引用的参考文献来看,都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学术功底。我可以想象,他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去搜集资料、梳理脉络、推敲字句,力求做到逻辑严密,无懈可击。这本书更像是为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里面大量的案例引述,以及对不同司法管辖区专利法差异的细致比较,都展现了其高度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专利申请工作的从业者,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技术手段、法律解释以及实务操作等多个维度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书中对于某些复杂专利纠纷的处理策略,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证据固定、如何进行合理的侵权分析、以及如何制定周全的诉讼方案等,都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某个法律条款时,会追溯其立法本意,并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进行解读,这种方式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法律条文背后的深层含义。当然,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会比较高,需要一定的法律基础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其中的内容。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厚重”,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它不像是一本快速消费的读物,而更像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学术专著。书中对于专利纠纷处理的各个环节,从前期的预警机制,到中期的证据收集与分析,再到后期的诉讼策略与执行,都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谈论“专利无效宣告”和“专利行政诉讼”时,对相关程序的每一个步骤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每一个步骤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注意事项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我这样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应对相关法律程序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前沿的专利热点问题,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保护、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利挑战等等,这些内容都让我看到了作者对于行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相当可观,虽然阅读起来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但收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视角来理解和应对复杂的专利纠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人头疼的读物了。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我原本满怀期待地想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一些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皮毛,毕竟“专利”这个词听起来就很高大上,而且“纠纷与处理”似乎也预示着能了解到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然而,从翻开第一页开始,我就被迎面而来的专业术语和晦涩的法律条文淹没了。书中充斥着各种我闻所未闻的法律概念,例如“侵权判定标准”、“损害赔偿计算方法”、“禁令救济”、“无效宣告程序”等等,每一个词汇都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我试图寻找一些通俗易懂的解释,或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来辅助理解,但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理论的严谨性,鲜少有案例分析的穿插,即便有,也通常是简略提及,并未深入剖析。我花了大量的时间试图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法律逻辑,但常常是顾此失彼,越读越糊涂。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块坚硬的石头,而我手里只有一把小小的锤子,根本无从下手。这本书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更像是一本天书,而不是一本指导手册。我甚至怀疑,如果不是因为我抱着学习的心态,我可能早就把这本书束之高阁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读一篇篇精美的论文集,每一章都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语言严谨而富有逻辑性,但又不会过于生硬。他善于运用大量的引证和对比,将复杂的法律概念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于我来说,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专利法律体系的比较分析。作为一名国际贸易从业者,我经常需要处理涉及不同国家专利法规的事务,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详细阐述了美国、欧洲、中国等主要经济体在专利侵权判定、损害赔偿、无效宣告以及行政复审等方面的异同,并且对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了解了各国的具体规定,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国际专利布局可能产生的影响。这本书让我对全球专利法律环境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为我制定国际化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评分

书很好,很有参考价值,专业性强!

评分

活动期间购入,很划算,送货快

评分

适合企业IPR看,买来用于给客户做咨询的,初步翻了一下还可以,较为初级,没有基础也差不多能看懂。

评分

值得拥有!!!!非常喜欢!!!

评分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

评分

还不错,是正版

评分

书本很喜欢……写的很详细、明白……买的很值

评分

质量一般般 价格便宜 送货速度快

评分

帮同事买的 我看了下 很实用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