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真正的陪伴:爸爸教育孩子的9个关键词
定价:32.8元
作者:张贵勇
出版社:上海科普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117208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目录序yi 有父亲的陪伴,真好 窦桂梅
序二 和孩子一起建造美好的生活 方卫平
自序
成长关键词之一:阅读
yi亲子阅读进行时
1.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
2.何时让孩子自主阅读
3.图画书可以不加筛选吗
4.边读边讨论好不好
二、为孩子选书是一门学问
三、亲子共读的惑与获
四、在那些经典故事里想起我
五、和哲哲一起读《猫头鹰王国》
六、有关阅读的成长片段
1.像大卫 ?威斯纳一样疯狂
2.“眼泪是自己掉下来的”
3.美的文字,美的心灵
4.每个细节都印在心里
5.“为什么他们手里的书不一样”
成长关键词之二:运动
yi、让孩子爱上运动的秘密
1.运动项目要与孩子年龄相匹配
2.孩子的运动量多少合适
3.养成运动习惯受用终身
4.专项培训要有教练指导
二、滑板上的成长
三、泳池里的快乐童年
四、加内特也是好爸爸
五、有关运动的成长片段
1.“你是我的运动之神”
2.“跑着跑着就舒服多了”
3.“跟着一群人过马路挺安全的”
成长关键词之三:陪伴
yi、父母不能做“甩手掌柜”
1.敏感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
2.陪伴孩子,父母双方都不能缺位
3.陪伴不是一个物理概念
二、单车上的父与子
三、我怎么爱你也不够
四、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五、那些云下的日子
六、有关陪伴的成长片段
1.“有你天天陪着,我很幸福”
2.一封给爸爸的表扬信
3.“有你在我就不害怕”
4.爱是什么?爱是陪伴!
5.“牙齿真的掉了,也不怪你”
成长关键词之四:榜样
yi、父母如何为孩子做榜样
1.为了孩子,改变自己
2.做积极上进的学习榜样
3.在细微处为孩子做榜样
二、父亲的含义是榜样
三、好爸爸是如何练成的
四、化不开的父爱
五、多年父子亦兄弟
六、有关榜样的成长片段
成长关键词之五:游戏
yi、儿童游戏的原则与禁忌
1.各个阶段孩子的游戏不一样
2.在游戏中观察孩子
3.亲子游戏要以孩子为出发点
4.换种角度看待网络游戏
二、奥特曼对于孩子的意义
三、让网络游戏成为教育好帮手
四、在网游中发现孩子的特点
五、与游戏有关的成长片段
成长关键词之六:情商
yi、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1.培养情商的若干建议
2.帮助孩子排遣负面情绪
二、有个小孩喜欢恶作剧
三、会变魔术的小孩
四、话里话外都是爱
五、我家的搞怪大王
六、有关情商的成长片段
1.“不对,是害羞的斑马”
2.“我喜欢从一开始就快乐”
3.“记得要多吃胡萝卜呀”
4.“你怎么这么不解风情呢”
5.“我妈妈什么也没买,拿了两个塑料袋”
6.一个叫“梦幻”的冬日
成长关键词之七:学习
yi、让孩子爱上学习的秘诀
1.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
2.让孩子学会管自己
3.教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和孩子一起画画
三、在生活中扫盲
四、有关学习的成长片段
1.知识不是力量,思考才是
2.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3.充满求知欲的小学生
4.“你要多向科学老师学习”
成长关键词之八:大自然
yi、该如何去亲近大自然
1.不同年龄亲近自然的方式不一样
2.鼓励孩子在大自然中记笔记
3.出游前宜做好几种准备
二、“每个孩子都应该多亲近自然”
三、有关大自然的成长片段
1.“这真是野餐的好地方”
2.萦绕在乡间里的笑声
3.田野里跃动的一抹白
4.大自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成长关键词之九:学校教育
yi、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1.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根本
2.孩子上学后,父母要做的事情更多
3.家长要多加强与老师的沟通
4.如何看待分数
二、哲哲的班事
三、快乐的小学生活
四、一流考生不等于一流学生
五、有关学校教育的成长片段
1.一大群作业正在接近 ……
2.“告诉答案也好也不好”
3.“你的心纯净得像一块水晶,不染纤尘”
4.“看来老师说的也不全对”
5.学习坐在路边鼓掌的小朋友
结语:长长的路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选择非常现代,很符合当下年轻家长的审美,拿在手里也很有面子。它在介绍“捕捉儿童敏感期”时,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把敏感期比作“土壤正在松动的时候”,提醒父母要轻柔播种,不要用力过猛。我特别关注了关于“体育活动”和“户外探索”的那部分,作者强调了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和身体力行的重要性,这与当下普遍存在的“室内化”育儿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有警示意义。通过阅读,我重新规划了周末的活动安排,减少了依赖屏幕的时间,增加了徒步和简单的攀爬活动。唯一的不足是,部分篇幅在强调“忙碌的爸爸如何挤时间”时,解决方案显得有些理想化。例如,建议将所有非必要的会议推迟,这对于某些高压行业的从业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读者在采纳这些建议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打折”和“本土化”的改造,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蓝图”,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去添砖加瓦,才能真正将它变成我们家庭的现实。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叙事风格的跳跃性,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板着脸孔,反而更像是一系列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集合。有些章节的文字非常精炼,寥寥数语却直击人心,比如关于如何和青春期的儿子谈论“失败”和“勇气”的描述,几乎让我红了眼眶。它探讨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的“榜样”角色,这种榜样并非完美无缺,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教会孩子如何与不完美共存。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情感的缓存区”,鼓励父亲在处理孩子情绪爆发时,先给自己留出几秒钟的缓冲时间,而不是立刻做出反应。这个小技巧极其有效,大大降低了我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的频率。不过,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处理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时,笔墨略显单薄。很多父亲的育儿模式,其实深深地植根于他们自己童年的经历,这本书虽然强调了“做个好爸爸”,但对于如何疗愈“被前一代伤害的童年”这一点,提供的工具相对有限,更多的是鼓励去“放下”和“向前看”,缺乏一些更深层次的心理引导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暖色调配上一些手绘风格的插图,让人一看就觉得挺温馨,很符合家庭教育的主题。我一开始是冲着“抖音同款”这个标签去的,心想现在流行的东西总有它的道理,也许里面藏着什么快速抓住孩子注意力的秘诀。翻开目录,章节划分得比较清晰,看得出来作者是想系统地梳理一套方法论。不过,真正阅读起来,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而不是那种高屋建瓴的理论大作。它用了不少篇幅来描述具体场景,比如“孩子发脾气时怎么办”、“如何安排高质量的亲子时间”等等,这些场景化的描述,对于初为人父或者正在手忙脚乱的家长来说,确实提供了即时的参考。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倾听”的那一部分,作者强调了非批判性倾听的重要性,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被忽略,我们总是忙着说教,却忘了先听懂孩子内心的声音。虽然有些细节处理得略显粗糙,比如某些案例的背景铺垫不够充分,让人感觉有点突兀,但总体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框架,帮助那些平时工作繁忙、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父亲们,找到一个可以着手改进的切入点。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可以执行的方案,这一点我很欣赏。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上设计得很有趣,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模式,而是把“爸爸教育的九个关键词”作为贯穿始终的主线,每一个关键词都对应着一个育儿阶段的关键任务。我个人觉得最震撼的是关于“规则建立”的那一章,它没有简单地提倡“严厉”或“放任”,而是详细阐述了“为何设立规则”比“设立什么规则”更重要。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规则背后的逻辑和情感连接,这让原本枯燥的纪律问题变得有血有肉。我尝试运用书中提到的“选择性忽略”技巧来处理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效果立竿见影,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刮目相看。然而,我感觉它在处理“母亲角色”的介入问题上稍微有点模糊,毕竟家庭教育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这本书大部分时间似乎默认父亲是主导者,偶尔提及母亲的配合,但没有深入探讨当父母双方教育理念冲突时,父亲该如何巧妙地协调和引导,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毕竟现实中的家庭很少是单线程运作的。总而言之,它是一本能够激发父亲参与热情的入门读物。
评分当我把这本书带回家时,我其实是抱着一种怀疑态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汗牛充牛,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少之又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几乎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专业术语,读起来非常流畅,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聊天。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父亲的在场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陪伴,更是精神上的投入。书里提到一个观点,说孩子对父亲的关注度有着明显的“敏感期”,如果错过了那个窗口期,后续的修复工作会变得异常艰难。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一年里,有多少次明明人在家,心思却完全放在了工作邮件上。书中的案例大多取材于都市中产家庭,多少能找到共鸣,比如如何平衡加班和睡前故事,如何应对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度依赖。虽然有些建议略显理想化,例如要求父亲必须每天抽出固定的半小时进行深度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阻碍,但它成功地在我的脑海中植入了一个“优先级”的概念。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标准答案,而在于它能有效地“唤醒”那些沉睡的、有愧疚感的父亲,让他们意识到,比起物质的丰裕,高质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刚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