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到下,教育行政部门办教育的着眼点不是为了让学生从学校里尽量学到、得到最好的东西,而是为了将学生划分等级。这是管理主义一个最典型的标志。高中的招生,不同的学校按照分数线依次录取,使得学校和学生从起点开始就不公平,现在已经蔓延到了大学的平行志愿录取;高中的学业水平考,按照比例将学生划分成5个等第,造成学生的等第高低,不是取决于自己学得好不好,而是要考虑别人学的是否不好,这是对学生发展中的人格的扭曲。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将人划分等级的做法一直因循下来,成为教育者的主要工作。
评分升学主义的背后不是文凭在作怪,而是文凭的附加利益在诱惑。有了名牌大学的文凭,就可以谋取好的职务;有了本科以上的文凭,就可以成为国家干部;……热门的大学,在每个省份每年只招收为数可怜的学生,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凸显自己文凭的重要,更进一步加剧了社会上的升学主义。
评分 评分:..黄武雄1.黄武雄写的的书都写得很好,还是朋友推荐我看的,后来就非非常喜欢,他的书了。除了他的书,我和我家小孩还喜欢看郑渊洁、杨红樱、黄晓阳、小桥老树、王永杰、杨其铎、晓玲叮当、方洲,他们的书我觉得都写得很好。台湾教育的重建,很值得看,价格也非常便宜,比实体店买便宜好多还省车费。书的内容直得一读,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1994年4月10日,以作者为核心的教育界人士及数万群众走上街头,在台湾推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改造运动,史称四一○教育改造运动,要求政府正视沉疴已久的教育问题,并积极地勾勒出教育的蓝图,提出了四大诉求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推动教育现代化,制订教育基本法。台湾教育的重建一书,一方面记录了四一。教改运动的样貌,另一方面也呈现了这四大诉求的论述。台湾教改运动已沉寂多时,但作者从未停止对于教改和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教育是为了促发孩子们心智成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们经营未来的世界,而不是在复制我们的过去,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调整我们自身的教育思维什么是好的教育大环境怎样才能培养好的竞争力就这些根本问题,台湾教育的重建结合童年与解放、学校在窗外两台湾教育的重建,将为我们呈现作者思考的全貌。,内容也很丰富。,一本书多读几次,这是我陷入教育改革泥沼的第一步,也是我如此近身而又全面看到台湾教育百态的开始。我看到师资反淘汰的现象,严重地在恶化。热心上进,爱护学生的教师得不到学校的肯定,反而被嘲讽、压抑或冰冻,甚至随时可能面临不续聘的厄运。相反地,唯唯诺诺,会做表面,又善于管理学生的教师,却受到重用。一方面教育部明令教师不得在校外补习,另一方面在学校里越是补习大王,越没有人敢招惹。原因之一是学校最重视升学率。升学率的高低常决定校长的升迁。这是由上而下的不成文规矩。除升迁考量之外,不只是地方政要的子女要进学校好班,连教育行政官员也顾不得自己对教育正常化的三令五申,要学校找大牌的补习老师,来照顾自己子女的升学。更荒谬的是主管教育事务的教育部都附和升学的现实。我赴中学试教,是在教育部的反对声中去做的事。1974年春末,教育部委托台大编写的实验教材刚开始在中学里采用。我认为大学教授闭门造车,编了教材便丢着不管,是不负责任的事。于是向教育部中教司提出找个中学试教的构想,没料到中教司最高主管反对,理由是不可能找到学校接纳我去试教。当时在教育部的对白,我至今记忆犹新。。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