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伦理学导论通俗易懂。
评分伦理学导论通俗易懂。
评分评分
早上订的货,下午就收到啦~非常快
评分所谓规范性,就是要完全跳出功利主义式的思维方式,即,怎样做是“符合”的——而符合的对象在康德的话语系统里,还都是先验幻相:那些“一”的、“最”的东西(比如“快乐”这种“一”性概念,比如“最大利益”这种在经验领域不可能获得把握但人人都去向经验求的东西);也要剔除一切Grice所谓的x的natural meaning,就是x自然就具有的属性——比如某些主体天性善良,这无关乎规范。规范性问的是,怎样做是“想要”的,它的要素是:“意愿”,“目的”和沟通二者的“意向性”。意愿是形成规范的基础,是唯一的一个描述性前提([(应该)“是”存在的]),这种想要立“应该”的意愿也许就是所谓的善好意志或者尊严吧;至少这种意愿是直觉上非常真实的东西,真实性类似于“我思”(KPV中开篇提到的“道德事实”的“事实性”也是此类直觉性的吧,或者说,它就是我们这里说的东西,无论是自由还是道德还是意志,都是一回事,反正都是规范性得以成立的前提)。而“目的”,如果当做某种具体的描述性领域的后果,那就又脱离了“规范性”视角。于是,“人是目的”,这意味着,“想要”参与规范性建设的主体,不过就是“为了”主体自身的“想要”——而for itself,就是自由。
评分另外,本书认为康德学说有人类中心主义情结的劣势(p140),首先就和本书自身的行文矛盾了:145页注释5明确表示本书知道康德的“理性主体”(估计是rational agent这样的字眼,因为原书翻译成“理性当事者”)“包括了上帝、天使、有智慧的外星生物,如果他们存在的话;它也能够包括某些其他种类的动物……还可能包括未来的某些机器人”。即便用理性限定群体,也不意味着在事实层面忽视非理性的存在,而是对它们的考虑将在另一个维度上(比如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不能要求无足够理性的动物和环境参与到规范性建设中,而是从我们的规范性获得对它们的行为的应该与不应该)。
评分书的语言不乏幽默,有一些笑话书才搞的文字游戏,比如hume's fork(休谟岔路口),然后后面又要用fork的“叉子”的意思来打趣,确实给翻译找了不少麻烦。而配图更是极有娱乐性,当个文字解说比较多的绘本看都不错。
评分抛开知识论层面的评判,本书中对逻辑实证主义和康德的述评,最引起人的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