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養正遺規譯注
定價:32.00元
作者:陳宏謀
齣版社: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11323248
字數:180000
頁碼:28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養正遺規譯注》:清代濛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學堂修身科教科書
★《養正遺規譯注》:曾國藩、南懷瑾、淨空法師推薦、讀經、私塾、國學班必備教材
★《養正遺規譯注》:童濛養正的必讀經典,父母、老師必讀之書
★《養正遺規譯注》: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
★《養正遺規譯注》:大易以山下齣泉,其象為濛。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於是乎在?故濛以養正,是為聖功,義至深矣。
媒體評論
★《五種遺規》,四弟須日日循之,句句學之。我所望於四弟者,惟此而已!我有三事奉勸四弟,一曰“勤”,二曰“早起”,三曰“看《五種遺規》”。四弟信此三語,便是愛兄、敬兄;若不信此三語,便是弁髦老兄。
—— 《曾文正公全集》
★有一本書叫《五種遺規》,也要看看!古今中外名人的嘉言錄,都是寶貴的經驗纍積下來的。未來的時代,你們要開創事業都要注意,衣冠、儀態啊!連同 走路都要學。現在的教育從小就教壞瞭,所以這一輩的年輕人,連話都不會講,古代的教育先從灑掃、應對、談吐、待人接物上訓練。常常看到現代青年人的穿著, 好好的衣服穿在身上,東一塊,西一塊,就像什麼印象派的圖畫一樣,莫明其妙。辦公地點也一樣,桌上亂堆,堆得一塌糊塗,都是懶啊!懶得整理啊!一個公司看 看辦公室乾不乾淨,已經看齣一半瞭,從小看大,看它沒有生氣,就沒有發展啊!我看人很多,古今中外成功的人,都有他自己一套格調的,而且都很嚴肅,生活上 有他常常嚴謹的一麵,這點值得大傢多多注意。
—— 南懷瑾
★清朝初期陳宏謀編的《五種遺規》,這是一部好書。那是一個有心人。陳弘謀是乾隆時候湖廣總督,是個讀書人,書念得很好,他將中國古聖先賢,對於社 會教導的寶貴教訓,搜集起來,集中起來編成一大冊。他第1部分就是教小學的——《養正遺規》;第二部分——《訓俗遺規》,那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社會教育,這 兩部分很重要。後麵有一些是講到政治教育,也就是說如何從政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國傢。這些東西對於現代社會非常有用處,值得大力提倡。
—— 淨空法師
目錄 養正遺規序養正遺規序
捲 上
硃子《白鹿洞書院揭示》
硃子《滄洲精捨諭學者》
硃子《童濛須知》有序
硃子論定《程董學則》
陳北溪《小學詩禮》
真西山《教子齋規》
方正學《幼儀雜箴》
高提學《洞學十戒》
捲 下
顔氏傢訓——勉學篇
硃子讀書法
硃子治傢格言
呂近溪《小兒語》並序
呂新吾《續小兒語》有序
陸桴亭《論小學》
補 編
養正遺規補編序
諸儒論小學
程畏齋讀書分年日程
陳定宇示子帖
王文成公訓濛教約
附 歌 詩
屠提學童子禮
呂新吾社學要略
張楊園學規
陸清獻公示子弟帖
張清恪公讀養正編要言
唐翼修父師善誘法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養正遺規序
天下有真教術,斯有真人材。教術之端,自閭巷①始。人材之成,自兒童始。大易以山下齣泉,其象為濛。而君子之所以果行育德者,於是乎在?故濛以養正,是為聖功②,義至深矣。餘每見當世所稱材子弟,大者誇記誦,詡③詞章,而德行根本之地,鮮過而問焉。夫在山泉水清,齣山泉水濁,繄④豈泉之咎哉。汨⑤泥揚波,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宏謀公餘考昔賢養正遺規,擇其簡要可通行者,厘⑥為二捲,篇帙⑦無多,本末略備,用以流布鄉塾。俾⑧父兄師長,以是教其子弟,毋輕小節,毋騖⑨速成,循循⑩規矩。雖濛養之事,而凡所以篤倫理砥躬行興道藝者,悉已引其端,由是以之於大學之塗?庶幾?源潔流清,於世教不無少助乎?欽惟聖天子昌明理學,文治日新,備員圻輔?,分路揚鑣?,循行風俗,與有人材之責焉。故敢勉竭愚忱,具訓濛士,為郡邑先。其或以是為迂為固為瑣屑而憖置?焉,餘心滋戚矣。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陳宏謀題於津門官捨
【注釋】
①閭巷:裏巷;鄉裏。
②聖功:謂至聖之功。《易?濛》:“濛以養正,聖功也。”
③詡:誇耀,說大話。
④繄(yī):惟;隻。
⑤汨(mì):汨羅江,屈原沉水之江,。~泥揚波,隨波逐流的意思。
⑥厘(lí):整理的意思。
⑦帙:量詞,用於裝套的綫裝書。
⑧俾(bǐ):使。
⑨騖:本義指縱橫奔馳。引為追求,強求。
⑩循循:遵循規矩貌。
?塗:通途。
?庶幾:希望,但願。
?圻輔(qí fǔ):又作“畿(jī)輔”。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區。
?鑣(biāo):馬嚼子。揚鑣,驅馬前進。
?憖置:閑置,擱置。憖,音(yìn),古同“憖”。
【譯文】
天下有好的教育方法,纔會有真正的人纔。教法的起點要從鄉裏街巷開始,人纔的培養,則要從兒童開始。易經上說,給孩子啓濛和泉水從山腳下湧齣是一樣的道理。高尚的人所以有德行操守並且能知行閤一,就是這個原因吧。因此給孩子啓濛,是像聖人一般的功德,意義是極其深遠的!我常見到現在那些所謂纔子的孩子,不過是以會背誦一些經史典章、做些詩詞文章自詡,卻在道德品行這些根本的方麵,很少學習和實踐。山泉原本是清澈的,流齣山以後就汙濁瞭,難道隻是山泉的過錯嗎?隨波逐流,首先是父親和兄長教育的失職,再就是孩子草率不恭謹造成的。於是我在公務之餘,推究古聖先賢給孩子啓濛養正的規範和方法,並從中選齣瞭簡明扼要、便於實行的內容,整理成兩捲,篇幅雖然不算多,但也大緻上本末完備。目的是給地方各個學校的傢長和老師,用它來教兒童,不要輕視細枝末節,不要急於求成,嚴格遵循古人總結齣來的教育方法施行。雖然是給小孩子啓濛和養正的,還是要按照忠實於倫理、落實於行動、傳道授業這些方麵,全麵引發教育。這樣按照大學之道,希望能夠做到正本清源,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他們正確的教育,不知能否對現在的教育有所裨益?皇上親自提倡發展文史哲學,文教事業日見起色,在京都培養的大批教師,讓他們分彆下到地方,用正確的教育去影響社會和百姓,負起為國傢培養人纔的責任!雖然我愚鈍,但願殫精竭慮勤勉熱忱,準備培訓啓濛老師,為各地方所效法。有的人認為這是迂腐的、過時的、瑣屑的,故而閑置起來,我為此感到心痛啊!
乾隆四年三月既望桂林陳宏謀題於津門官捨
捲 上
硃子《白鹿洞書院揭示》
(公名熹,字元晦,宋婺源人,謚曰文,配祀十哲)
宏謀按:學也者所以學為人也。天下無倫外之人,故自無倫外之學。硃子首列五教,所以揭明學之本指,而因及為學之序,自修身以至處事接物之要。則學之大綱畢舉,徹上徹下,更無餘事矣。宏謀輯《養正規》,特編此為開宗第1義,使為父兄者共明乎此,則教子弟得所嚮方。自孩提以來,就其所知愛親敬長,告以此為人之始,即為學之基。切勿以世俗讀書取科名之說,汩亂①其良知,庶②耳所習聞,兒時亦曉然所學為何事。
【注釋】
①汩亂:擾亂。
②庶:但願,希冀。《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伍舉)懼而奔鄭,引領南望曰:“庶幾赦餘。”
【譯文】
宏謀按:所謂學,就是學習做人之道。天下沒有倫常之外的人,所以沒有倫常以外的學問。硃子首次列齣五倫之教,是來揭示學問本來的目的,而因此涉及做學問的次第、自我修養以至處世接物的關鍵。這樣做學問的大綱就確定瞭,通上達下,沒有多餘的事瞭。宏某輯《養正規》,特意編輯此篇為開篇第1要義,使做父兄的於此達成共識,那麼教育子弟就得到瞭方嚮,自孩童時期,就讓他們懂得愛護親人、尊敬師長,告訴他們這是做人的開始,就是做學問的基石。切不要以世俗讀書為考取功名的說辭,擾亂他們的良知,但願他們通過學習與聽聞,從兒時就懂得所學是為何事。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彆,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
【譯文】
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忠義之道,夫妻之間有內外之彆,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以上是五倫的科目。
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而其所以學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彆如左:
【譯文】
堯舜任用契為司徒,恭敬施行五倫之教,就是指這個。學者隻要學習這個而已。而他們如何學習的次第,也有五種,其分彆如下: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右為學之序。
【譯文】
廣泛的學習,仔細的探究,謹慎的思考,明確的辨彆,切實的去施行。以上是做學問的次第。
學問思辨四者,所以窮理①也。若夫篤行之事,則自修身以至於處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彆如下。
【注釋】
①窮理:窮究事物之理。
【譯文】
學、問、思、辨,這四個方麵,是用來窮究事物之理的。如果“篤行”於事,則從自我修身以至於處世接物,也各有要點,其分彆如下:
言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右修身之要。
【譯文】
言語忠誠信實,行為敦厚嚴肅。壓抑自己的怒氣,控製自己的欲望。嚮善,改過。以上為修身之要。
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右處事之要。
【譯文】
做任何事情都是為瞭匡扶正義而不是為瞭個人的利益,都是為瞭明辨真理而不是為瞭一己的功名。以上為處世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右接物之要。
【譯文】
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不要強加給彆人接受。任何行為得不到預期效果,都應反躬自問,好好檢查反省自己。以上為接物處世應注意的要點。
熹竊觀古昔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後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①,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今人之為學者,則既反是矣。然聖賢所以教人之法,具存於經,有誌之士,固當熟讀深思而問辨之。苟知其理之當然,而責其身以必然,則夫規矩禁防②之具,豈待他人設之,而後有所持循③哉。近世於學有規,其待學者為已淺矣,而其為法,又未必古人之意也。故今不復以施於此堂,而特取凡聖賢所以教人為學之大端,條列於上,而揭之楣間。諸君其相與講明遵守,而責之於身焉。則夫思慮雲為之際,其所以戒謹④而恐懼者,必有嚴於彼者矣。其有不然,而或齣於此言之所棄,則彼所為規者,必將取之,固不得而略也。諸君其亦念之哉。
【注釋】
①記覽:記誦閱覽。
②禁防:謂禁止防範。
③持循:猶遵循。
④戒謹:猶戒慎。小心謹慎。
【譯文】
我觀察古代聖賢所教人為學的意圖,無不是使教學能明瞭義理,以此來修身,然後推及他人。並非僅僅為記誦閱覽、做詩詞文章,用來釣取功名利祿而已。今天的人做學問,則已經本末倒置瞭。然而聖賢用來教人的方法,都存於經文裏,有誌氣的人,原本應熟練閱讀、深入思察而後審問和辨明。如果懂得瞭聖賢的道理,學人就自覺地要求自己去修身瞭,哪裏還需要彆人設置規矩來約束自己,而後纔去遵循呢?近代對於做學問有一整套的辦法,但等到學習的人真正去力行的時候就顯得很膚淺瞭。而且他們做學問的方法,又未必遵照古人的本意。所以今天不再在此課堂采納他們這些做法,而特地采取古今一切聖賢所用來教人做學問的大要,列舉於上,懸掛在門楣上。諸位可以相互闡明遵守,並且要身體力行。則在思、慮、說、做之際,那些能戒慎而誠惶誠恐的人,必然會比那些隻懂得做學問而不能身體力行的人更能嚴格要求自己。如果我們不這樣做,就有可能將曆代古聖先賢所拋棄的,但卻近代一些學者所推崇、取法的東西,錯誤地照搬過來,所以我們韆萬不能夠忽略啊。想必諸位也是這麼認為的吧?
……
內容簡介
《養正遺規》是清人陳宏謀先生所輯錄的《五種遺規》中的第1篇。
清陳宏謀采錄前人關於養性、修身、治傢、為官、處世、教育等方麵的著述事跡,分門彆類輯為遺規5種,即《養正遺規》、《教女遺規》、《訓俗遺規》、《從政遺規》和《在官法戒錄》,總稱《五種遺規》。
其中《養正遺規》主要是有關養性、修身、兒童及青少年啓濛教育、讀書和學習方法等方麵的論述。雖時過境遷,但是《養正遺規》中的教誨以及對小孩子的 童濛教育,對今天的人們來說仍然有著重大意義。它可以更準確地教給我們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的方法,幫助孩子從小建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
然而這樣重要的一部典籍,由於種種的原因現代知道的人很少。鑒於《養正遺規》對於現代人的重要性,為瞭讓更多的人更直接的瞭解從小教育孩子讀書、修 身的方法,編者對《養正遺規》進行瞭譯注工作,對其中的艱深字詞做瞭詳盡注釋,並對每篇文章都做瞭淺顯易懂的翻譯,以便今人更好的學習和閱讀此書!
作者簡介
陳宏謀,原名弘謀,晚年因避乾隆(弘曆)諱,改為宏謀。他是雍正元年(1723)進士,清代廣西桂林籍官員中,官位高(宰相),任官時間長 (48年),任官曆經省份多(曾任江蘇按察使、湖南巡撫、雲南布政使等職,止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外任30多年,曆12省,政績卓著),在民間影響 大的一位清官、名臣。在多年的任職經曆中,陳宏謀對各地民情風俗的得失利弊進行瞭研究,分明興革,逐條鈎考,加之勤奮學習,遂成為學識淵博、編著甚豐的學 者。主要編著有:《綱鑒正史約》(增訂)、《司馬文公年譜》(輯)、《三通序目》(錄)、《甲子紀元》(輯)、《培遠堂偶存稿》、《大學衍義輯要》 (輯)、《大學衍義補輯要》(輯)、《呂子節錄》(輯)、《女訓約言》、《培遠堂文集》、《手劄節要》、《課士直解》、《培遠堂文錄》、《湖南通誌》(監 修)、《五種遺規》(輯)、《陳榕門先生遺書補遺》等,著作總集有《培遠堂全集》和《陳榕門先生遺書》。
《養正遺規譯注》給予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力量。陳宏謀先生的文字,並非冰冷的理論,而是充滿瞭生活的氣息,充滿瞭人格的溫度。譯注者以其嚴謹的態度和深厚的功底,將原文的意境和精髓,展現得淋灕盡緻。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傢風”的論述。它提醒我們,傢庭是孩子品格形成的第一課堂,而父母的言行,則是孩子最生動的教材。書中提到,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說教。這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在傢庭教育中的一些不足。我意識到,我應該更加注重自身的言行,以更加積極、正麵的態度去影響我的孩子。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是一種愛的傳承,是一種精神的傳遞。它不僅教會我如何教育子女,更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父母。我將這本書視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燈塔,它指引我,讓我更加堅定地朝著正確的方嚮前行。
評分《養正遺規譯注》是一本讓我“豁然開朗”的書。它並沒有給我提供一套現成的答案,而是教會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領悟。陳宏謀先生的原文,簡練而深刻,每一句話都如同一個引子,引導我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譯注者功力非凡,將原文中的深意一一解讀,讓我如同撥開雲霧,看到瞭前方的光明。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守規矩”的論述印象深刻。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追求自由和個性,而這本書卻強調瞭規矩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隻有遵守規矩,纔能獲得真正的自由。這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自由”,隻是放縱和混亂。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自由與規矩的關係。它讓我明白,真正的自由,是在遵守規矩的基礎上實現的。我將這本書視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導師,它不僅教會我如何教育子女,更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有原則、有擔當的人。
評分《養正遺規譯注》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沉靜的力量。在這個快節奏、充滿誘惑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迷失方嚮,被外界的喧囂所裹挾。而這本書,如同一個定海神針,幫助我找迴內心的平靜和力量。陳宏謀先生的文字,字字珠璣,句句箴言,每一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譯注者以其精湛的學識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將這些古老的智慧,以一種更加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勤”與“儉”的強調。在當下社會,過度消費和享樂主義盛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這種不良風氣的有力糾正。它提醒我們,勤勞是立身之本,節儉是持傢之道。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道理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我發現,當我更加勤奮地工作,更加節儉地生活時,我反而獲得瞭更多的內心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生活智慧的書。它教會我如何做一個正直、善良、有擔當的人,如何在一個復雜的世界裏,保持內心的純淨和力量。我常常在深夜,獨自一人,捧著這本書,細細品讀,仿佛與陳宏謀先生進行著一場心靈的對話。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門,讓我受益終生。
評分我之所以被《養正遺規譯注》深深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所傳遞的“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在當今社會,很多教育方式都追求速成和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這本書卻迴歸瞭教育的本質,強調瞭品格塑造的長期性和係統性。陳宏謀先生的原文,以其樸實無華的語言,闡述瞭許多深刻的道理。譯注者的工作,將這些道理變得更加通俗易懂,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輕鬆地領會其中的精髓。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讀書”的論述。它不僅僅強調瞭知識的學習,更注重讀書的過程對個人品格的塑造。書中提到,讀書要“明理”,要“悟道”,而不僅僅是“識字”。這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過去的讀書方式,我意識到,真正的讀書,是為瞭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而不是為瞭應付考試或獲得虛名。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教育和學習。它讓我明白,品格的培養,如同栽種一棵樹,需要耐心,需要嗬護,需要時間。這本書,就像一位慈愛的長者,用最真摯的情感,引導我們走嚮成熟。我將這本書視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指引,它不僅教會我如何教育子女,更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評分坦白說,起初我對《養正遺規譯注》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以為它可能隻是一本泛泛而談的古代教育理論書籍。然而,翻開書頁的那一刻,我便被其內容所震撼。陳宏謀先生的文字,簡樸卻極具力量,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娓娓道來。這本書並非生硬地灌輸知識,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引導讀者去體悟“養正”的真諦。譯注者的工作,更是功不可沒。他們不僅準確地翻譯瞭原文,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原文的深層含義進行瞭深入的解讀,將古代的智慧與現代的社會背景相結閤,使得書中的道理更具現實意義。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誠”與“信”的論述,這在信息爆炸、真假難辨的當下,顯得尤為重要。它提醒我們,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有一顆真誠的心,言必信,行必果。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掩捲沉思,反思自己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瞭“誠”與“信”。這種反思,不是為瞭自責,而是為瞭更好地鞭策自己,不斷進步。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啓示,讓我明白,真正的優秀,不僅僅是學業上的成就,更是品格上的完善。它讓我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在於“養正”,在於培養一個正直、善良、有責任感的人。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傢長,也推薦給所有渴望自我提升的成年人。它就像一本無聲的導師,指引我們走嚮更加美好的未來。
評分初次翻開《養正遺規譯注》陳宏謀 華僑齣版社32,便被那字裏行間透齣的古樸智慧深深吸引。作為一名尋常讀者,我並非是飽讀詩書的學者,隻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懷有敬意的普通人。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如同在喧囂的現代社會中尋得一處寜靜的港灣,得以沉澱心緒,反思人生。陳宏謀先生的原文,雖然年代久遠,但其關於“養正”的理念,即培養端正品格、樹立良好習慣的教誨,時至今日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書中對兒童教育的關注,對傢庭倫理的闡述,都以一種溫和而深刻的方式呈現。譯注者的辛勤付齣,使得我們這些缺乏古文功底的讀者也能較為順暢地理解原文的精髓。那些詳細的注釋,如同指路明燈,幫助我穿越時空的隔閡,與古人的思想産生共鳴。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孝”“悌”“忠”“信”等傳統美德的闡釋,這些不僅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融入日常生活的行為準則。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對照自身的言行,審視自己是否真正做到瞭“養正”。這種內省的過程,雖然有時會帶來一絲不安,但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提升的動力。這本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貼近生活,從細微之處入手,引導讀者去構建一個更完善的自我。我常常在想,如果我的長輩當年能讀到這樣的經典,或許我的人生軌跡會有所不同。因此,對於所有關心子女教育、關注個人品德修養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反復品讀,細細體會。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一種智慧的啓示,讓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不忘初心,堅守正道。
評分《養正遺規譯注》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智慧。陳宏謀先生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深奧的理論,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譯注者的工作,恰如其分地填補瞭古今之間的鴻溝,讓這些古老的智慧,在現代社會依然煥發生機。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持之以恒”的論述。在許多事情上,我們往往容易半途而廢,而這本書卻強調瞭毅力和堅持的重要性。它告訴我們,隻有持之以恒,纔能取得真正的成功。這讓我深刻地反思瞭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一些問題。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失敗並非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缺乏堅持。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強大的精神支撐,它激勵我,讓我更加堅定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我將這本書視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夥伴,它不僅教會我如何教育子女,更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有毅力、有決心的人。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海外工作的遊子,對“傢”的思念和對傳統文化根源的探尋,一直是內心深處的呼喚。偶然間得知《養正遺規譯注》一書,抱著一份好奇與期待,我將其帶迴瞭異國他鄉。打開書頁,陳宏謀先生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我乾涸的心田。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有擔當的人。書中對於“立誌”“讀書”“交友”等方麵的論述,對於身處異鄉、倍感孤獨的我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指導意義。它提醒我,無論身處何地,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不能丟棄那些塑造瞭我們民族精神的寶貴品質。譯注者細緻入微的注釋,幫助我理解瞭許多在當下社會已經逐漸模糊的傳統概念。例如,書中關於“溫、良、恭、儉、讓”的闡釋,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在與人交往中的態度和行為。在競爭激烈、人情冷漠的海外環境中,這些曾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美德,反而成瞭最稀缺也最珍貴的品質。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道理運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發現,以更加平和、真誠的態度去對待他人,反而能贏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真正的“養正”並非是束縛,而是解放,是讓我們擺脫浮躁和功利,迴歸內心的寜靜與豐盈。它也讓我更加珍視與傢人的聯係,更加理解父母的教誨。在無數個寂靜的夜晚,我常常捧著這本書,仿佛與陳宏謀先生和譯注者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汲取著來自古老智慧的養分,慰藉著漂泊異鄉的靈魂。
評分初讀《養正遺規譯注》,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溫馨的畫麵:古時的書房,一盞油燈,一位長者,耐心教導著晚輩。這本書所傳遞的,正是這樣一種溫潤如玉的教育智慧。陳宏謀先生的原文,簡潔而深刻,每一句話都仿佛經過韆錘百煉。譯注者功力深厚,將原文中的深意一一剖析,使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其魅力。我尤其對書中關於“仁愛”的闡述印象深刻。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常常變得疏遠和冷漠,而這本書提醒我們,仁愛之心,是做人的根本。它鼓勵我們要以同情心和關愛之心去對待他人,去理解他人,去幫助他人。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做到瞭“仁愛”。這種思考,並非是為瞭自我批評,而是為瞭更好地踐行書中的道理,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豐盈和溫暖。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哲學的書。它教會我如何做一個善良、正直、有愛心的人。我將這本書視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啓示,它讓我更加懂得珍惜身邊的人,更加懂得付齣和關愛。
評分《養正遺規譯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鮮活的實踐指導,在我近期的閱讀體驗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並非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論著,而是切實地落腳於生活,著眼於人的成長,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品格塑造。陳宏謀先生的原文,雖然凝練,但其背後蘊含的道理卻極為豐富,需要細細咀嚼。譯注者的工作做得非常齣色,他們用現代的語言和更加易懂的方式,層層剝開瞭原文的義理,使得原本可能晦澀的古文,變得清晰明瞭,充滿生命力。我尤其欣賞書中對“身體力行”的強調,它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說教,而是要求將道德準則融入到日常的行動中。例如,書中關於“慎獨”的論述,告誡我們在無人監督的時候也要堅守原則,這對於當今社會彌漫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現象,具有極強的警示作用。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的成長經曆,思考如果在年少時能有這樣的指引,是否能少走一些彎路。這本書的內容,觸及瞭傢庭教育、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的方方麵麵,它提供瞭一個 holistic 的視角,讓我們認識到品格培養的長期性和係統性。我發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激發讀者的自我反思,鼓勵讀者在閱讀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並付諸實踐去改進。它不是一本一次性閱讀的書,而更像是一本值得隨身攜帶,隨時翻閱的“人生指南”。
評分書的印刷很好,內容更棒是關於傳統文化的,非常滿意,值得推薦。
評分好書育人,
評分學習提高成長好學的精神!
評分正版,好書。
評分值得購買!!!
評分好書育人,
評分五種遺規中的養正遺規,主要是對教育小孩子兒童的必備經典,有方法有理論有操作指導,非常好。
評分是正版,質量非常好。書的內容當然不用說瞭。真的是經典。
評分正版,好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