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迷思:一个西方信仰的历史》对“发展”理念的提出、发展理念在西方世界和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接受、各种发展思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或弊端,甚至当前西方发展理念遭遇的各类困境等做了系统梳理,是一本很有理论深度、对中国有特别深远意味的著作之一,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评分沿着这个解释,我们不难发现当代社会的困境。
评分答案是社会经济学,恩社会经济不分家
评分评分
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祛魅的世界,当人们不再寄望于来世、寄望于神圣时,他们便只能为当下而努力,于是,勤劳与简朴遂成为基本的价值观,生产力因此被释放了出来。
评分在第二层意义上:在整体社会内部,特别是代表我、在我看来有权(或者篡权)替我说话或者替我某个身份说话的政治社会,情况又如何?
评分二是与价值观的变迁有关,在人类经济突飞猛进前,人类的文化、观念与艺术表达率先取得了突破,英国1300年便建立了与现代社会相似的法律制度,文艺复兴、狂飙运动等,无不建立在对明天美好的想象之上,被约束的当下,被构思的未来,而解决这个落差,只有发展。
评分值得收藏:-D 值得收藏:-D
评分一是与现代社会的飞速进步有关,在前资本主义时代,不同文明达到高峰期后,GDP基本是停滞的,只有自然灾害、战争才能使它波动,1820年前,工业国家GDP年均增长也不足0.5%,而此后却保持了年均2%的增长,这意味着每20年,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会变得陌生起来,当你享有更多的财富、更便利的生活、更漂亮的公共空间时,你还能将发展拒之门外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