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个性化养育才是面向未来的养育方式。
内容简介
《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作者多年从事小学教育及小学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从教育者和母亲两个角度,以自身丰富的经验告诉父母们,如何保护孩子的个性,以及在孩子的教育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作者自己的孩子壮壮,天资平平、在以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中国教育体系中不被看好,但是作者以母亲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智慧,无条件地接纳和支持孩子,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天性。在母亲不动声色又苦心孤诣的培养下,儿子成长为热情开朗、兴趣广泛、内心强大、善于思考又长于表达的人,最终留学美国,拥有了成功、自信的人生。在《个性化养育: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中,作者从壮壮幼儿期开始,讲述自己的养育经历,并结合从教经验。为父母们提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养育忠告,是一部非常难得的教育实践指导书。每个孩子都是美好的,个性化养育才是立足于未来的养育方式,妈妈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尊重孩子的个性,接受孩子的不同。
作者简介
赵璐玫,北京市某重点小学党支部书记,常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具有30多年任教经验,多次荣获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奖励。主持编写过《思智引航》、《教林思语》等多部教育丛书,并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璐玫老师是一位成功的母亲,也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她常以母亲和老师两种不同的角色,思考对壮壮的教育行为。既有对现行教育模式、人才评价模式的反思,也有如何让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的认识,这对于寻找家校教育结合点的老师和家长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育部副部长 刘利民
成长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命题,其一是寻找自我,其二是寻求意义。“心理养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前者,而后者无疑需要更高层次的养。育,那就是“精神养育”。即通过言传身教,良好沟通交流,实现对孩子价值观的引领,促进孩子的精神发芽和成长。赵璐玫老师通过她和儿子壮壮的故事,给我们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养育。
——著名德育专家 张红
养育儿子的过程虽有数不尽的烦恼、操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痛并快乐着,累并幸福着”。我用我的文字,记录养育儿子十几年的点点滴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的努力和付出不可或缺;我和儿子用我们的文字,记录一对远隔万水干山的母子共同的成长,那是穿越时间和空间阻碍,在尘埃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是我和儿子用心弦弹拨的心灵之音。
——本书作者 赵璐玫
目录
序言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序
编者手记
上.养育篇
幼儿:爱是点点滴滴、无怨无悔的付出
1.我的儿子来了
2.“孩子,你是最可爱的”
3.初为人母的记忆
4.“壮壮,你怎么不认识颜色!”
5.“妈妈,晚安!”
6.“妈妈,我会死吗?我害怕!”
7.“妈妈,你要第一个接我!”
8.“妈妈你别走!”
9.“壮壮的小嘴巴真利索”
10.“壮壮,有客人来了!”
11.爱的教育是最好的早教
12.“妈妈,我在这边儿玩哪!”
13.让孩子学“艺术”,我曾走进误区
14.道德教育就在生活中
15.“妈妈让我再玩儿一年!”
16.孩子能不能“打”?
17.“孩子,对不起!”
小学:爱是鼓励、支持、引导、理解、包容
1.儿子上学第一天
2.“主动和老师交流”
3.“妈妈,我让你失望了”
4.我辅导孩子学习的想法
5.妈妈要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6.我辅导孩子学习的具体做法
7.“孩子,妈妈懂你”
8.我要给孩子营造快乐
9.把孩子的爱好发展成特长
10.教育孩子需要专的时间去做吗?
11.家长应该研究孩子为什么撒谎
12.“我要孩子有个好身体”
13.男孩子也“整容”
14.和孩子一起“议论老师”
15.辅导孩子写作文
16.学校生活中的“风波”(之一)
17.学校生活中的“风波”(之二)
18.老师和妈妈的肺腑之言
中学:爱是平等交流、尊重差异、顺其自然
1.让孩子骑车上中学
2.孩子在长大
3.“妈妈,我想要我的压岁钱!”
4.“妈妈,我再给你讲一个逗事”
5.仍然是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
6.教育孩子不要“早恋”
7.记得那年闹“非典”
8.壮壮就这样学习
9.学习不应该仅是一件苦事
10.放儿子离开我
下.交流篇
留学:爱是妈妈永远的牵挂,是母子永远扯不断的红线
1.母子分离的第一天
2.我学会了网上聊天
3.“妈妈,我的衣服怎么洗呀?”
4.在夏令营的日子
5.“妈妈,我们打架了”
6.和儿子谈谈为人处世
7.“我们就是穷人”
8.壮壮在美国逛公园
9.壮壮初到美国家庭
10.壮壮在美国“接受赞助”
11.壮壮参加美国人的婚礼
12.母子“讨论中国教育”
13.“没有实际意义”的交流
14.“闲聊也思考”
15.妈妈收到生日祝福
16.壮壮“再记美国学校”
17.妈妈的“读后感”
18.壮壮“在夏天爬雪山”
19.“爸妈过节也想你”
20.母子隔着万水千山闹别扭
21.“妈妈,给你讲讲美国的返校节”
22.我们的行进乐队
23.“妈妈告诉你,他们现在怎么样”
24.“我想多读书”
25.壮壮随乐队到西雅图
26.说说美国家庭的几个人
27.壮壮游好菜坞
28.“妈妈,给美国人送礼物真好玩!”
29.妈妈理解想家的男孩
30.参加国际象棋比赛的感悟
31.壮壮的英文梦
32.琐琐碎碎的交流带来快快乐乐的心情
33.生活啊,哪能没有矛盾
34.和儿子浅议宗教信仰
35.壮壮谈他的自觉性养成
36.壮壮眼中的美国人和美国教育
37.壮壮和他的毕业论文
38.我们一起盘点收获
后记一
后记二
精彩书摘
一、幼儿:爱是点点滴滴\无怨无悔的付出
1.我的儿子来了
那年7月6日,中午十二点多,经历了两个小时轻微产前阵痛的我被医生检查后宣布:“胎儿脐带绕颈,要马上实施剖腹产,否则母子都有危险。”于是,看着丈夫和家人一阵忙乱,看着丈夫严肃地倾听医嘱,然后是办理手续,术前签字……推我进手术室前,丈夫似乎很激动,就那么俯下身,不顾过往患者医护,抱住大腹便便仰面朝天的我,脸红红的,眼中似乎还有泪。事后他曾告诉我“签字时手发抖”,曾要求大夫“万一不幸先保大人”,他很奇怪一向比较脆弱的我当时竟如此镇定超脱。的确,因为还没有特别疼痛,我的心情一点也不紧张,窃喜朋友说的“剖腹不会像自己生那么疼”,想着几乎延续到分娩前的孕期反应就要结束了,特别是想“孩子快出世了”,眼前就浮现出各种可爱娃娃的形象,心里觉得这实在太好了!
于是就那么四平八稳躺在手术台上,眼望天花板等着医生们做各种准备。开始手术了,任麻醉师“今天天气哈哈哈”,听她在旁边对我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心里很清楚她在分散我的注意力,其实早通过刀剪声知道,自己的肚子已经被打开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有一点点发冷——是失血原因还是盖的被单有些薄?有一点点头晕——是麻醉反应还是枕头太矮?有一点点揪扯——是医生在合力取出孩子!“双眼皮!这孩子真瘦”,医生们的议论声听得清清楚楚。忽然听到哭声了,是我的孩子嘹亮清脆的天籁呀!似乎是一种心灵感应,在那一刻,坚定期盼自己会生女儿的我忽然在心里说:“是个男孩子。”仿佛为了印证我的感觉,几乎是同时,医生的大手把个血糊糊的小肉团托给我:“看好了啊,男孩。”
……
前言/序言
《解码天赋:发掘孩子独一无二的潜能》 引言 在浩瀚的人类星空中,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自带独特的光芒,拥有不被复制的潜能。然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习惯于用一套标准去衡量、去培养,将孩子们推向同一条跑道,期望他们达到相似的终点。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不仅压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更错失了他们展翅高飞的绝佳机会。 《解码天赋》并非一本泛泛而谈的育儿宝典,它是一场深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探险,是一次对“何为真正教育”的深刻反思。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他们的成长轨迹、学习方式、兴趣爱好、甚至面对挑战时的反应,都镌刻着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印记。识别、理解并顺应这些天赋,才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绽放生命光彩的基石。 第一章:认识你的孩子——超越标签的“读心术”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陷入对孩子的既有认知,将其归类为“聪明”、“内向”、“活泼”、“敏感”等等标签。然而,这些标签往往是片面的,甚至可能成为限制孩子发展的枷锁。《解码天赋》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观察视角,一种“读心术”,它鼓励家长放下预设,以开放的心态去“解码”孩子。 洞察行为背后的语言: 孩子每一次的微笑、每一次的哭闹、每一次的沉默,甚至每一次的调皮捣蛋,都可能是在传递某种信息。本书将引导你学习如何透过表象,去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和情绪。例如,一个持续寻求关注的孩子,可能是在表达安全感的缺失;一个沉迷于搭建积木的孩子,可能是在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 发掘兴趣的蛛丝马迹: 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天赋最直观的体现。这些兴趣可能很微小,甚至在我们看来是“无关紧要”的小爱好。本书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方法,帮助你捕捉孩子那些稍纵即逝的兴趣火花,并认识到它们背后可能蕴含的巨大能量。从对恐龙着迷到对乐器情有独钟,从喜欢观察昆虫到沉醉于涂鸦创作,每一个“喜欢”都是一把钥匙,等待被打开。 理解天生的气质差异: 孩子们在出生时就带有不同的气质特点,这决定了他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有些孩子天生敏感,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有些孩子则更显独立,适应新环境能力强。本书将帮助你理解这些气质差异,认识到它们并非“好”与“坏”的评判,而是孩子独特的个性基石。了解这些差异,能帮助你更有针对性地创造适宜孩子成长的环境,而非强求他们改变天性。 打破刻板印象的枷锁: 很多时候,我们基于性别、年龄、或者过去的经验,对孩子形成了固有的印象,并以此来要求他们。例如,认为男孩就不该哭,女孩就应该文静。《解码天赋》鼓励家长打破这些陈旧的刻板印象,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不应被任何形式的标签所束缚。 第二章:天赋的“DNA”——识别与唤醒内在驱动力 天赋并非遥不可及的神秘力量,它如同埋藏在孩子基因中的DNA,等待被发掘和激活。《解码天赋》将带你深入探索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认识到这些驱动力是他们学习、成长、以及应对未来挑战的最强劲引擎。 智力光谱的多元性: 传统的智力衡量标准往往局限于逻辑推理和语言能力。本书将拓宽你对“聪明”的理解,介绍多元智能理论,让你认识到孩子在音乐、运动、空间、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等多个维度都可能展现出卓越的才华。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引导,你能够发现孩子在哪些领域拥有天然的优势。 学习风格的个性化地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有的孩子是视觉型学习者,喜欢通过图画和图表理解;有的孩子是听觉型学习者,通过听讲和讨论吸收信息;还有的孩子是动觉型学习者,需要在实践中学习。《解码天赋》将帮助你识别孩子的学习风格,从而调整教学方法,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有趣,而非枯燥的灌输。 情绪智慧的成长沃土: 情绪智慧,即理解和管理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书将引导你如何帮助孩子识别、表达和调节情绪,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情绪稳定的孩子,更能专注于发挥他们的天赋。 探索“心流”的奥秘: “心流”是指当一个人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某项活动中时,所体验到的高度专注、沉浸和愉悦的状态。当孩子进入心流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创造力会达到巅峰。《解码天赋》将教你如何识别孩子进入心流的迹象,并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更频繁地体验到这种美妙的状态,从而深度发展自己的天赋。 第三章:成长的“土壤”——打造滋养天赋的环境 发掘天赋固然重要,但为天赋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同样不可或缺。《解码天赋》强调,家庭是孩子最早、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长扮演着塑造孩子成长土壤的关键角色。 安全感是天赋的基石: 孩子只有在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时,才敢于探索、敢于尝试,才敢于暴露自己的不完美。《解码天赋》将深入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充满爱、支持和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知道无论成功与否,他们都是被无条件接纳的。这种安全感是孩子勇敢尝试新事物、发展天赋的坚实后盾。 鼓励探索,允许试错: 天赋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和试错。本书将引导家长放下对“完美”的执念,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允许他们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每一次的尝试,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都在悄悄地滋养着孩子潜在的天赋。 兴趣的“加油站”: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兴趣的“加油站”,为他们的探索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这可能意味着为孩子提供相关的书籍、工具、课程,或者仅仅是陪伴他们一起投入其中。《解码天分》将为你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建议,帮助你成为孩子兴趣的最佳助力者。 界限与自由的平衡: 在鼓励探索的同时,建立清晰而适度的界限同样重要。本书将探讨如何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学习规则和责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平衡能够确保孩子在探索天赋的同时,也能健康地融入社会。 第四章:陪伴的艺术——与孩子一起“进化” 教育并非单方面的输出,而是一个双向的、充满互动的过程。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学习和“进化”。《解码天赋》将引导家长以一种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与孩子同行。 倾听的力量: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急于给出建议和指导,而忽略了最简单的倾听。本书将强调倾听的重要性,教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懂得倾听的家长,理解孩子内心的声音,并给予他们恰当的回应。 合作而非控制: 传统的父母角色往往带有“控制者”的倾向,而《解码天赋》倡导的是一种“合作者”的角色。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共同探索解决方案,一起面对挑战。 情绪的共鸣与引导: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感到沮丧时,家长的共情和引导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实用的策略,帮助你与孩子的情绪同频,并引导他们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见证与庆祝: 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值得被看见和庆祝。本书鼓励家长成为孩子成长中最忠实的见证者和最热情的庆祝者,用积极的反馈激励他们不断前行。 结语 《解码天赋:发掘孩子独一无二的潜能》并非要求家长成为完美的教育家,而是邀请你成为一个更懂得观察、更富有耐心、更具智慧的同行者。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并非拥有的知识,而是发掘自身潜能、适应变化的能力。通过本书,你将掌握一套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去看见、去理解、去点燃孩子内心那团独一无二的火焰,帮助他们活出最精彩、最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一起,为每个孩子绘制一幅属于他自己的、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生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