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创新能力建设丛书:生命科学论文写作指南 [Biomedical Writing for Young Investigators Whose First Language is Chinese]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创新能力建设丛书:生命科学论文写作指南 [Biomedical Writing for Young Investigators Whose First Language is Chines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拿大] 白青云 著
图书标签:
  • 学术写作
  • 生物医学
  • 研究生
  • 论文写作
  • 科研规范
  • 创新能力
  • 北京大学
  • 英语写作
  • 科学论文
  • 学术英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989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1330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Biomedical Writing for Young Investigators Whose First Language is Chines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5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和训练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长期的课程和目标
良好的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

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创新能力建设丛书:生命科学论文写作指南》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做生物医学写作方面的演讲和研讨会的经验总结。全书分为简介、入门、撰写初稿、编辑初稿、常见错误、道德与剽窃等几部分,它是专门为那些以汉语为母语,英文写作比较困难的年轻生命科学领域工作者而编写的。全书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简明实用。

作者简介

白青云,(Iain C. Bruce),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访问教授,曾经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担任编辑、现为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神经科学类期刊Neuroscience Bulletin执行副主编。

目录

简介
第1章 入门:减轻痛苦的方法
第2章 撰写初稿
第3章 编辑初稿
第4章 常见错误:从初稿中删除并且以后要永远避免出现的错误
第5章 潜在的危险:道德和剽窃
第6章 其他事宜
结语
附录1 一些给作者的建议
附录2 顶尖杂志列表

精彩书摘

THESIS/DISSERTATION
I learned from a thesis about dissertations that students were first required to write them before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in German universities. In my opinion ( and I am not alone in this) , the thesis in its present form is a huge waste of time. In this I have the support of W.Malcolm Reid, who raised five objections to the dissertation: (i) it is not a useful tool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i) the writing skills in thesis writing are not those required for publication, (iii) its length has become excessive and discouraging, (iv) it has no standard format, and (v) when unpublished, it represents a failure in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PhDs. As a teacher of writing for publication, I am particularly angry about the second objection. I find that I have to help doctoral students to UNLEARN the writing skills they developed while writing a thesis. For example: the thesis must be as long as possible, while the manuscript must be concise; the thesis must contain every little thing the candidate did, while the manuscript must contain only novel and important findings; the thesis introduction must reference everything published in the topic since the invention of writing,while the manuscript introduction should contain only enough information for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why the project was done.
……
生命科学论文写作指南:助力年轻学者探索科研前沿 在蓬勃发展的生命科学领域,清晰、准确、严谨的学术交流是推动知识进步的关键。对于每一位投身科研的年轻学者而言,掌握科学的论文写作方法,不仅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负责,更是与全球同行进行有效对话、分享发现、激发创新的基石。本书,《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创新能力建设丛书:生命科学论文写作指南》,正是为响应这一时代需求而精心编撰。它并非一本枯燥的写作技巧堆砌,而是集理论指导、实践经验、规范要求和创新启迪于一体的综合性读物,旨在为您的学术生涯保驾护航,点亮您的科研探索之路。 本书由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和生命科学领域杰出研究人员倾力打造,汇聚了多年教学与科研的智慧结晶。我们深知,中国学者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尤其是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是展现中国科研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书的出发点,正是为了帮助年轻学者,特别是以中文为母语的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系统性地提升其英文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使其研究成果能够更有效地被国际学术界理解和认可。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核心内容 本书的编写秉持“以人为本,以学为重,以研为基”的原则,力求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实用且具有前瞻性的生命科学论文写作解决方案。我们深入剖析了生命科学领域研究论文的内在逻辑、结构特点以及国际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规范和标准,并结合了中国学者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 一、 奠定学术规范基石:从理解到践行 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更是科研诚信的根本保证。本书将详尽阐述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各类学术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引言与背景知识的规范梳理: 如何准确、全面地回顾前人研究,确立研究的科学问题和意义,避免文献综述的“堆砌”与“空泛”。我们将指导您如何进行高效的文献检索,如何批判性地评价文献,以及如何清晰地表达研究的创新点和理论价值。 研究方法与材料的严谨描述: 如何清晰、详细地描述实验设计、材料来源、实验步骤、仪器设备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我们将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并提供范例,说明如何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呈现复杂的研究过程。 结果呈现的客观与准确: 如何有效地运用图、表等可视化手段,清晰、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并辅以精准的文字描述。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避免数据误读、过度解读,以及如何清晰地呈现统计学显著性。 讨论的深度与逻辑: 如何将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深入分析研究的意义、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将引导读者思考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深刻的见解,并有力地支撑其研究结论。 结论的凝练与升华: 如何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并呼应引言中提出的科学问题,升华研究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的规范引用: 详细介绍各类文献引用格式(如APA, MLA, Vancouver等),以及避免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的策略和方法。 二、 提升创新能力:从选题到突破 学术论文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本书不仅关注写作的“形式”,更着重于培养和激发读者的“创新能力”。我们将引导您: 挖掘研究的创新点: 如何从已有的科研成果中发现新的研究课题,如何通过跨学科的视角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如何设计出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方案。 培养批判性思维: 鼓励读者对现有的理论、方法和数据进行质疑和反思,从而发现研究的潜在问题和改进空间。 构建清晰的研究逻辑: 引导读者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围绕核心研究问题,构建严谨、连贯的研究思路,使论文的论证过程更加有力。 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鼓励读者尝试运用更具说服力、更具启发性的语言来呈现研究成果,使其更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 专为中国学者量身定制:跨越语言障碍,走向国际舞台 鉴于本书的英文名《Biomedical Writing for Young Investigators Whose First Language is Chinese》,本书特别关注了以中文为母语的学者在英文学术写作中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中式思维与英文表达的对接: 深入分析中文学术表达习惯与英文学术表达的差异,指导读者如何调整思维方式,用符合英文学术规范的逻辑和语言来组织文章。 常见语法、词汇与句式的辨析: 针对中国学者在英文写作中常出现的语法错误、词汇误用以及不自然的句式,提供详细的讲解和纠正方法,帮助读者写出地道、精准的英文。 国际期刊审稿人视角: 模拟国际期刊审稿人的评审标准,从审稿人的角度出发,指导读者如何预判审稿意见,如何有效地回应审稿人的疑问,从而提高论文的录用率。 投稿策略与期刊选择: 提供选择合适期刊的建议,讲解不同期刊的投稿要求和风格,以及如何撰写高水平的投稿信,增加论文被接受的机会。 跨文化学术交流的技巧: 引导读者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学术交流的细微之处,提升跨文化沟通的有效性。 四、 全面的结构与丰富的案例 本书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循序渐进: 章节划分清晰: 从论文的基本构成要素(题目、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入手,逐一进行深入讲解。 理论与实践结合: 每章都包含理论阐述、范例分析和练习指导,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写作能力。 丰富的高质量范例: 精选了在国际知名生命科学期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片段,作为写作的示范,让读者直观地感受高水平学术论文的魅力。 实用的写作技巧与工具: 介绍各种有助于写作的软件工具、在线资源,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提升写作效率和质量。 五、 展望未来,与时俱进 生命科学领域日新月异,学术规范和写作要求也在不断发展。本书不仅关注当前的规范,更着眼于未来。我们将探讨新兴的研究领域(如人工智能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等)的论文写作特点,以及如何将新的研究范式融入到学术表达中。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适用于所有生命科学领域的在读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青年教师以及有志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科研工作者。无论您是刚刚开始接触科研写作,还是已经有一定经验但希望进一步提升,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参考。 结语 撰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是科研工作者实现价值、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创新能力建设丛书:生命科学论文写作指南》,不仅是一本指导您如何写好论文的工具书,更是一本激发您学术潜能、引领您探索科研未知领域的启迪之书。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和实践,您将能够更加自信地将您的研究成果呈现给世界,为生命科学的进步贡献您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携手,共同攀登学术高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在“心态建设”方面所起到的微妙作用。科研的道路充满挫折,论文被拒稿是家常便饭。很多写作指导书在谈论修改和回复审稿意见时,往往只停留于技术层面,教你如何组织语言进行有力的辩驳。而这本指南则更进一步,它似乎捕捉到了作者在面对严厉批评时的那种脆弱感和不确定性。书中用非常平和且富于同理心的语气,引导读者将“拒绝”视为“学习”的机会,并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情绪可控的“回复信”构建流程。这种人文关怀式的指导,在我看来,是衡量一本优秀学术著作的试金石。它没有高高在上地评判,而是真诚地陪伴读者度过那些最艰难的学术低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份兼具硬核技术指导和强大心理支持的“武器”,我才更加有信心去迎接未来更具挑战性的科研写作任务。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一位沉默却有力的良师益友,它塑造的不仅是我的写作技巧,更是我的科研心性。

评分

我过去尝试阅读过几本国外的经典写作指南,它们固然在学术规范和逻辑严密性上无可挑剔,但对于我们这些母语非英语的研究生来说,总感觉隔着一层“翻译”的屏障。很多细微的情感表达、语气的把握,以及特定专业术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微妙差异,阅读起来都比较吃力,需要反复查阅词典和对照母语表达,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这本书的出现,完美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显然是深度理解了中国研究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后,用最地道、最贴合我们认知习惯的中文来构建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跨文化交流与写作”部分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它不仅仅是教你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青睐的叙事结构和论证方式,这种“知彼知己”的策略性指导,简直是无价之宝。阅读时,我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在行文过程中那种“设身处地”的体谅,比如针对某些常见的中文表达习惯可能在英文写作中产生的歧义,书里都用非常直观的“反面教材”做了对比分析。这种“本土化”的专业指导,让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场高效的、针对性的技能特训。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的作者团队在内容整合上展现了令人敬佩的广博视野。它不仅仅局限于生命科学某个细分领域(比如分子生物学或神经科学),而是真正从“生命科学”这个大框架出发,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诸多写作需求。这对于像我这样研究方向尚处于探索期,需要涉猎多个交叉领域的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例如,书中关于“数据可视化和图表制作”的一章,提供的建议不仅限于统计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更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图表的布局和色彩设计来最大化信息的冲击力和可读性,这在如今对图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顶级期刊中至关重要。此外,它对“伦理审查与数据共享声明”等近年来新兴且日益重要的学术规范部分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这些内容往往是传统教材所忽略的“软性”要求,但恰恰是决定论文能否顺利发表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前瞻性和全面性,让这本书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写作技巧手册”,而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十年科研环境的综合性指南,为我们打下了坚实且全面的学术素养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这在学术著作中并不多见。很多专业书籍为了追求内容密度,往往牺牲了阅读体验,要么是密密麻麻的小字,要么是缺乏重点的图表。然而,这本指南却做到了内容深度与阅读友好度的完美平衡。它巧妙地运用了不同字重、留白和色彩区分不同的内容层次,比如关键的“黄金法则”部分会用醒目的边框突出显示,而那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陷阱”提醒则用斜体或特别的图标标注。这使得在快速查阅或回顾某个特定知识点时,能够迅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呈现。作者似乎花了很多心思去搜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甚至是“翻车”的案例,然后进行细致入微的解构分析。这些分析不是简单地指出“这里错了”,而是会深入到“为什么会错”以及“如何修改才能达到顶级水平”的完整链条。这种多维度的剖析,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也更能激发我的学习热情,让我愿意主动去模仿和实践书中的指导原则。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上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它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感觉。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研究生阶段,对生命科学这个广阔领域既充满好奇又略感迷茫的新人,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扎实基础理论,又能提供实操指导的“灯塔”。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都透露出一种严谨又不失活泼的气质,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色调沉稳,很符合北大出品应有的学术风范。我翻开目录,首先被其详尽的结构吸引住了——它似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基础的文献检索技巧,到具体的实验设计逻辑,再到最后的论文润色与投稿策略,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得让人安心。我特别留意了它在“创新性思考的培养”这一章节的篇幅,这正是我目前最欠缺的。以往的很多教程往往只教你“怎么写”,却很少深入探讨“写什么”以及“如何产生值得写的内容”。这本书显然打破了这种局限,它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建立起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框架,鼓励我们不满足于“照本宣科”,而是去挖掘和质疑现有知识体系中的空白点。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不是在读一本教科书,而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对话,那种被引领、被启迪的感觉,是其他同类书籍难以给予的。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了你多少现成的“套路”,而在于它真正教会了你如何像一个独立的研究者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评分

最后,为霍普金斯的勤奋而感到钦佩。他常说——广告业不是懒人能呆的地方。我说:任何行业也不是。——所有勤奋的人,共勉!

评分

最后,为霍普金斯的勤奋而感到钦佩。他常说——广告业不是懒人能呆的地方。我说:任何行业也不是。——所有勤奋的人,共勉!

评分

很赞的书

评分

看完这本书,我多少可以理解为什么脑白金这个我认为最没内涵最恶心最不知所谓最不喜欢的广告,却能取得了莫大的成功。我常用个人的喜好标准去判断大众对此的接受程度,注定会是失望和失败。接地气的感觉,还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出来。

评分

上课老师的教材,十分好的写作书

评分

用着还好,比较稳定,以后还会买,信京东!

评分

全英文 无翻译 如中英文对照就好了 个人不推荐本科生选用

评分

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尤其是不屑的,都应该看一看。收获虽可能不同,总会有的。

评分

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尤其是不屑的,都应该看一看。收获虽可能不同,总会有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