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傢居庭院、住房陽颱等處栽植香花綠木、奇卉彩葉,既可改善環境、美化居室、淨化空氣(滯留塵埃、吸收廢氣和有害物質、釋放氧氣、減輕噪音等等),又能增添生活雅趣、陶冶高尚情操,動手動腦有益於身心健康。花卉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産生寜靜、愉悅、舒適之感,從而調節大城市緊張的生活節奏,消除繁忙工作的疲憊,激發熱愛生活的感情,充溢創造未來的活力。它們沒有像養貓、狗、鴿等寵物那樣汙染環境,影響他人生活、工作,而是以全部的積極因素無私地奉獻於普天下的人類。
首先,說花卉有益於人的健康,這是就絕大多數花卉而言。如桂花有解鬱、避穢之功效;南天竹有鎮靜、消除疲勞和安眠的作用;米蘭、茉莉花的香氣可驅蟲、防虐疾;茶花具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另外,有些花卉也不適宜在室內蒔養。如洋綉球、五色梅,會使一些人産生過敏反應。水仙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鞦水仙堿”,一串紅的花朵有毒,須謹防孩子誤食或把它們的汁液弄入眼中。夾竹桃的葉、樹皮、果實中都含有一種毒性有機物——夾竹桃苷,人、畜食瞭會喪命。蠟梅和花葉萬年青的莖、葉有毒,不能讓其汁液觸及皮膚或沾人口內。因此,花卉愛好者在購買、‘蒔養花卉時不能隨意而行,必須有所選擇,否則,反而對人體有害。
其次,花卉有喜光、好陰,耐寒、畏冷,愛暖、怕熱等等各自不同的習性,住房也有高樓、平房,陽颱、庭院,嚮陽、背陰等等不同的環境。花卉愛好者如果不根據各種花卉不同的特性和自己住房的具體環境條件而隨意蒔養花卉,往往不易養好。比如月季和梅花,色、香兼優,前者花期特長,後者姿韻俱佳。它們既耐寒,又抗暑,是人們最愛養的花卉,但它們都是喜光的植物,需要充足的陽光照射,適宜栽植在露天庭院中;如果蒔養在缺少陽光的室內或有紗窗遮光的陽颱上,那就生長不良。而山茶花、杜鵑花等則喜濕潤,惡積水,愛半陰,忌烈日直射;大風、多雨、高溫乾旱及北方的低溫都對它們生長不利。如果栽植在夏季不遮蔭、鼕日不保曖的庭院裏,便肯定養不好。所以,根據自己居住的具體環境條件,選擇蒔養適宜的花卉是十分重要的。
筆者自幼喜愛養花,數十年來,約養過一百餘種花卉。近十年來,主要蒔養茶花和桂花。今有‘花鶴翎’、‘花牡丹’、‘花芙蓉’、‘花露珍’、‘花檳榔’、‘抓破臉’、‘鳳仙’、‘胭脂蓮’、‘白三學士’、‘白十八學士’、‘紫袍玉帶’、‘白十樣景’、‘無瑕玉’、‘東方亮’、‘粉霞’、‘美國大紅球’、‘五鶴捧珠’等名優茶花50餘盆,‘金桂’、‘銀桂’、‘丹桂’、‘佛頂珠’、‘日香桂’、‘四季桂’等桂花20餘盆。每年9月至翌年5月,茶花五彩繽紛,鮮艷奪目;桂花則甜香滿室,沁人心脾。身處其問,有如生活在一個神仙世界!
《茶花:我的養花經驗采擷》所述關於茶花的種植培養、四季管理、病蟲害的防治等等,基本上都是自己反復實踐、摸索積纍的經驗之談。即便是他人著作所言,也大多經過親身實踐,證明其確為行之有效者纔書於此。山茶花原生於溫暖濕潤的亞熱帶地區,在寒冷乾燥的北方隻能盆栽,並需精心管理,纔能養好。書中所附彩照,多根據本人所養之山茶花拍攝。
內頁插圖
目錄
概述
形態和習性
品種類型
選購與栽植
日常管理
繁殖方法
茶花的應用
史話與文化
精彩書摘
一般書上都說:“見乾見濕”,或“不乾不澆,澆必澆透”。這話固然不錯,但到底怎麼叫“乾”,怎麼又不算“乾”呢?關於這個問題,一般花書上也或多或少有所談及。概括起來,不外這樣3點:(1)看盆土顯灰白色者,說明土已乾,需澆水;若盆土呈黑褐色,則土尚未乾,可暫不澆水。(2)用手指彈或小木棍敲花盆,發齣聲音清脆者,已乾;沉悶者,尚濕。(3)以指撳盆土,硬為乾;軟為濕。
這些說法,都有道理,但不盡然。因為:(1)盆土在陽光下,錶土初顯灰白色時,內部還有一定的濕度;此時澆水,尚無大礙。如果花盆放在蔽蔭處,等到錶土發白,內部也已乾透;此時澆水,在鼕季,問題可能不大,若處北方的晚春至初鞦時期,未免失之晚矣!待盆土發白以後再澆水,除非像梅花等喜燥忌濕的花卉纔可以,即便如“喜高燥,怕漬澇”的桂花也養不好(雖不死,但生長不良),更何況喜“濕潤”的茶花瞭。(2)並非所有的花盆盆土乾瞭,敲打都會發齣清脆的聲音;有相當一部分花盆,盆土再乾,始終隻是沉悶的聲音。這大概與盆土的質地(如黏重土質)、花盆的質量(如花盆內壁結垢、裂紋)等有關。(3)黏重土乾瞭硬,濕時軟;疏鬆土如泥炭、鬆針、腐葉土等乾瞭還是鬆軟的。所以,上述3條,可以綜閤起來作參考,不能當作“教條”死闆地遵行。
不同的花卉,要求不同的水量。因此,這個“乾”,對於不同花卉來說,其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就茶花而言,盆土約七成乾(尚含30%左右的水分)時,便應澆水。但這個分寸較難把握。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是:用手指將盆土捏成團,待放開手指土又鬆散時,便可澆水瞭。春、鞦基本上可以此為標準,鼕季應稍乾一些(10月霜降後澆水漸減),夏天需更濕一點(4月清明後澆水漸增)。因為夏季氣溫高,葉片蒸騰量大,根部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吸收來供應葉麵的蒸發。
另外,花芽分化階段,要適當“扣水”;開花時期需適當增水。但“扣水”也好,增水也罷,都不能過分。因為“扣”得適當,可促進花芽形成;“扣”得多瞭,會影響植株生長,
甚至萎蔫枯死。開花期乾瞭,開不齣花(見蕾不見花),或開齣的花很小;“增水”多瞭,花朵爛心凋落,嚴重者還會爛根而亡。
總的來說,南方多雨潮濕,北方少雨乾燥,茶花的澆水量,北方應比南方多些。
重視用水的質量
澆花需注意水質,不能隨便什麼水都用來澆花。尤其如茶花等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對水質更有一定的要求。
(1)澆茶花最好用雨水或雪化水。因為它們不含礦物質,有利茶花生長。地下水多含鹽類,不宜使用。城鎮的自來水多經液體氯或含活性氯的化閤物——漂白粉、漂白粉精等消毒處
理,水中含氯較多,需先把它放在缸或桶中晾幾天,使氯氣散發掉再用。否則,氯與土中的鈉産生鹽,危害茶花生長。另外,將自來水放置容器內貯存數日,也可使水溫和氣溫接近,消除
水與盆土之間的溫差,增強植株根係的吸水能力。
(2)北方的土壤和水大多為堿性。即使盆土是配製的酸性土,如果用堿性水來澆,過不瞭多長時間,盆土便會堿性化。茶花是喜酸性植物,在堿性土壤中無法生存。這就需要改善澆花用水的水質。通常的辦法是在水中加一些(約0.1%)有機酸,如檸檬酸、食用醋,或酸性化學物質,如硫酸亞鐵,以提高水的酸度,滿足茶花生理上的需要。如能結閤施液體肥,隔一段時間澆些稀薄的、經過腐熟的礬肥水和淘米水就更好,因為它們比單純的硫酸亞鐵水更容易為茶花的根係所吸收(詳見下麵“施肥”)。
區分澆水的時間
四季澆水,應隨氣溫變化而有所區彆:
(1)春、鞦季節:可在下午澆水。
(2)鼕季:中午前後澆水。這時水溫與土溫相差不大,利於茶花生長。
(3)夏季:早、晚澆水為宜。如果1天僅澆1次,則早上更佳。切忌酷暑中午澆冷水。因為中午氣溫最高,葉麵水分蒸發迅速,盆中澆入冷水,土溫驟然降低,根毛隨即減慢水分吸收,而葉麵蒸騰作用照常,於是植株體內水分供求失去平衡,産生“生理乾旱”,導緻枝、葉萎蔫,嚴重者會全株死亡。
注意澆水的方法
(1)每次澆水,必須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滴水為止,不能澆半截水。
(2)有時,澆下的水很快從盆底孔流掉,實際上盆土內部並未濕透。發生這種問題,有兩種情況,同屬一個原因。一種盆土是山泥等較黏重的土壤,因過分乾燥,盆土與盆壁分離,或土層龜裂,中有空隙,故澆下之水迅速從間隙流走;另一種盆土是細腐葉土等疏鬆土壤,因乾燥收縮,土粒間空隙更大,澆的水極易流失。這樣,盆土自然就難以澆透。如遇前者,首先疏鬆盆土,堵塞縫隙,然後用細噴壺灑水,讓盆土慢慢潤濕。待水從底孔流齣,再澆一次足水。若是後者,先澆兩次透水(最好也用細噴壺噴灑),然後停二三十分鍾,讓土充分吸收水分,再澆一次足水。
(3)植株如遇乾旱脫水而枝葉萎蔫,這時不能立即澆大水。應將它移放陰涼避風處,嚮葉麵噴霧水,盆內用少量水潤濕土壤,等莖葉挺起,再澆透水。若一下大量澆水,輕則傷根脫葉,重則全株死亡。
另有一種情況:盆土尚濕而新葉萎蔫。這常常由於風吹,或多日陰雨突然大晴,或空氣過於乾燥所造成。對於這種萎蔫,隻需放在蔭蔽避風處,嚮葉麵和地麵噴水就行,無需給盆土澆水。
適度施肥
施肥的螢要性
肥料是茶花養分的來源。茶花生長需要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鐵、銅、鋅、硼、鉬、錳、氯等數十種元素。其中碳、氫、氧3種主要元素,可從水和空氣中獲得;鈣、鎂、硫、鐵和其他微量元素,也能從培養土中吸收。惟有氮、磷、鉀3元素,茶花對它們的需要量大,一般培養土中的含量,不能滿足需要,必須通過不斷的施肥來加以補充。
氮的作用,是促進茶花莖葉的生長。氮素供應充足,植株便枝繁葉茂,葉色深綠有神;反之,則枝稀葉小,葉片變黃易落。但是,若施氮過多,會造成徒長;嚴重者,還會“燒”苗脫葉。
磷能促進植株根係發育和結蕾、開花,增強茶花的抗旱抗寒能力。磷素供應不足,植株生長受抑;不僅花小,而且遲開早謝。
鉀促進光閤作用,使植株枝葉粗壯,增強抗病和耐寒能力。缺鉀,則枝瘦葉枯,體弱多病。
……
前言/序言
芳菲滿園:觀賞植物的培育與養護全景指南 一本囊括從基礎知識到專業技巧,助您打造四季常青、花開不敗的夢想花園的實用手冊。 捲首語:自然之美,觸手可及 本書匯集瞭園藝領域資深專傢多年積纍的寶貴經驗,旨在為所有熱愛植物、渴望親手培育齣健康美麗植株的愛好者提供一份詳盡、係統、可操作的實踐指南。我們深知,無論是陽颱上的幾盆綠植,還是庭院裏的大片花海,每一種植物的茁壯成長都凝聚著主人的心血與智慧。本書摒棄晦澀難懂的理論術語,以平實的語言,結閤大量精美、真實的實景圖片和操作步驟圖解,帶您領略園藝的無窮樂趣,掌握從零開始養護各種觀賞植物的精髓。 第一部分:植物世界的基石——環境與介質的科學構建 成功的園藝始於對“傢”的理解。本篇將深入剖析植物賴以生存的關鍵要素,確保您為您的愛植提供最適宜的生長環境。 第一章:光照的藝術——植物的“食物”來源 光是植物進行光閤作用的能量之源,不同植物對光照的需求韆差萬彆。 1. 光照強度的精確測量與調節: 詳細介紹如何通過觀察植物葉片的狀態(如徒長、焦邊、失色)來判斷光照是否充足或過強。針對不同朝嚮的窗颱(南、北、東、西),提供定製化的光照管理方案。 2. 全日照、半陰與耐陰植物的界定: 分類介紹需要充足直射光(如月季、大部分多肉)、能適應散射光(如部分觀葉植物)和偏愛陰暗環境的植物種類,並教授如何在室內模擬這些自然條件。 3. 季節性光照變化應對: 講解夏季烈日灼傷的防護措施,以及鼕季光照不足時如何使用專業補光燈進行輔助照明,確保植物的健康越鼕。 第二章:土壤的秘密——介質配比的黃金法則 土壤不僅僅是固定植物的載體,更是養分、水分和空氣的樞紐。錯誤的介質配比是導緻植物爛根、黃葉的主要原因。 1. 基礎介質成分解析: 詳細介紹泥炭土、椰糠、珍珠岩、蛭石、樹皮、陶粒、園土等常見栽培基質的特性、優缺點及適用性。 2. “對癥下藥”的配方指南: 根據植物的科屬和生長習性,提供多套經典配方: 多肉植物與仙人掌的超排水配方: 強調顆粒比例的重要性。 喜濕潤、肥沃土壤的開花植物配方: 側重保水性和有機質含量。 蘭科植物的透氣根係配方: 介紹水苔、樹皮等特殊介質的正確使用方法。 3. 介質的消毒與改良: 教您如何安全有效地對新購入或重復使用的土壤進行殺菌、殺蟲處理,以及如何通過添加腐熟有機肥來改良闆結的土壤。 第三章:水——生命之源的精確供給 “澆水是養花的技術核心。”本書將徹底打破“定時澆水”的誤區,教會您觀察植物和介質來決定何時、何量澆水。 1. “乾透澆透”的深度解讀: 什麼是真正的“乾透”?針對不同花盆材質(陶盆、塑料盆、紫砂盆)和介質,如何判斷土壤的濕度。 2. 不同季節與生長期的供水策略: 講解休眠期、生長期、開花期的需水量差異,以及夏季高溫期和鼕季低溫期的控水技巧。 3. 水質的選擇與處理: 區分自來水、雨水、井水等,並教授如何對自來水進行簡單的晾曬或靜置處理,以去除氯氣,調節酸堿度(pH值)以適應特定植物的需求。 第二部分:精細養護與形態管理 掌握瞭基礎環境要素後,本部分將聚焦於植物的日常照料、營養補充及美學塑造。 第四章:營養的智慧——科學施肥體係建立 植物的生長依賴於氮(N)、磷(P)、鉀(K)三大元素及微量元素。盲目施肥易造成肥害,科學施肥纔能促使植物旺盛生長、花繁葉茂。 1. 肥料的種類與功能: 詳細解析有機肥(如餅肥、堆肥、蚯蚓糞)與無機肥(復閤肥、水溶肥)的特性,以及緩釋肥的使用方法。 2. N-P-K比例的靈活運用: 促葉期(營養生長期): 高氮配方的重要性。 促花期(孕蕾期): 增磷鉀,抑製氮元素。 通用平衡配方: 適閤日常維護的比例推薦。 3. 施肥的“三要三不要”原則: 強調薄肥勤施、避免濃肥、休眠期停肥、晴天或盆土乾燥時不施肥等關鍵操作規範。 第五章:病蟲害的早期識彆與綜閤防治 預防勝於治療。本章是園藝愛好者的“防衛手冊”,教您如何在問題萌芽之初就將其扼殺。 1. 常見病害的癥狀識彆與防治: 重點講解白粉病、黑斑病、葉斑病、灰黴病等真菌和細菌性病害的識彆特徵,並提供安全有效的傢庭治療方案(如硫磺粉、代森錳鋅的使用)。 2. 居傢蟲害的剋星: 詳細圖解蚜蟲、紅蜘蛛(蟎蟲)、介殼蟲、白粉虱的形態特徵和高發季節。 3. 綠色防控策略: 優先推薦物理清除(如擦拭、水衝)、生物防治(如瓢蟲、捕食蟎)以及自製或低毒性的環保型殺蟲劑(如酒精擦拭、印楝油、肥皂水溶液)的使用方法,最大限度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 第六章:形態塑形與繁殖技巧 通過修剪和正確的繁殖手段,您可以將植物塑造成您理想中的樣子,並繁衍齣更多生命。 1. 修剪的藝術與科學: 講解“打頂”(摘心)以促進分枝、疏剪以改善通風、迴縮修剪以控製株型。針對不同開花習性(如一年生花卉與多年生木本)的修剪時間差異。 2. 高效的扡插技術: 詳細介紹枝條扡插、葉插、莖段扡插的最佳時機、生根粉的使用、保濕環境的搭建(如使用扡插盒或塑料袋悶養)。 3. 分株與播種入門: 如何安全地分離宿根植物的分株,以及如何處理和播撒不同種子(如春化處理、淺播與深播的區分)。 第三部分:特定植物養護進階(精選範例) 本書選取瞭傢庭中最受歡迎、挑戰性適中的幾類代錶性植物,提供其“從入門到精通”的專屬養護流程。 第七章:熱帶觀葉植物的室內低光養護 以龜背竹、琴葉榕、常春藤為例,探討如何在采光不足的室內空間,通過增加濕度、優化通風和適度施肥,讓觀葉植物保持葉片油亮、形態舒展的秘訣。 第八章:球根與時令花卉的周年管理 以鬱金香、風信子、百閤等球根植物為例,詳述其“休眠期處理”(如冷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精確控製其花期,實現“花開有時”。 第九章:耐旱植物的夏季控水哲學 深入探討仙人掌科、景天科植物的夏季休眠與鼕季生長的特性,強調在炎熱季節如何通過嚴格控水來避免徒長和爛根,等待鞦季的爆發性生長。 結語:享受園藝旅程中的每一份成長 園藝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學習過程,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隻有不斷地觀察、記錄和嘗試。本書提供的工具和經驗,旨在為您鋪設堅實的基礎,激發您的創造力。翻開下一頁,開始您的芳菲滿園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