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劑及相關標準匯編(第2版)

混凝土外加劑及相關標準匯編(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建築材料工業技術監督研究中心,中國質檢齣版社第五編輯室 編
圖書標籤:
  • 混凝土
  • 外加劑
  • 建築材料
  • 標準
  • 規範
  • 工程技術
  • 化學
  • 配比
  • 試驗
  • 施工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質檢齣版社 ,
ISBN:9787506666077
版次:2
商品編碼:1093772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3
字數:12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混凝土外加劑及相關標準匯編(第2版)》匯集瞭截止2004年7月底批準發布的全部有關混凝土外加劑的現行標準,其中國傢標準35項,建材行業標準13項,電力行業標準1項,化工行業標準1項。附錄中摘錄瞭2項冶金行業標準,3項北京市地方建設標準。
《混凝土外加劑及相關標準匯編(第2版)》收集的國傢標準的屬性已在本目錄上標明(GB或GB]T),年代號用四位數字錶示。鑒於部分國傢標準是在國傢標準清理整頓前齣版的,現尚未修訂,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樣;讀者在使用這些標準時,其屬性以本目錄上標明的為準(標準正文“引用標準”中標準的屬性請讀者注意查對)。
標準號中括號內的年代號,錶示在該年度確認瞭該項標準,但沒有重新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一、混凝土外加劑産品標準
GB/T 8075-2005 混昆凝土外加劑定義、分類、命名與術語
GB 8076-2008 混凝土外加劑
GB/T 18736-2002 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用礦物外加劑
GB 23439-2009混凝土膨脹劑
GB/T 25182-2010 預應力孔道灌漿劑
GB 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範
JC/T 407-2008 加氣混凝土用鋁粉膏
JC 473-2001 混凝土泵送劑
JC 474-2008 砂漿、混凝土防水劑
JC 475-2004 混凝土防凍劑
JC 477-2005 噴射混凝土用速凝劑
JC 506-2008 無聲破碎劑
JC/T 667-2004 水泥助磨劑
JC/T 901-2002 水泥混凝土養護劑
JC/T 902-2002 建築錶麵用有機矽防水劑
JC/T 906-2002 混凝土地麵用水泥基耐磨材料
JC/T 907-2002 混凝土界麵處理劑
JC/T 1011-2006 混凝土抗硫酸鹽類侵蝕防腐劑
JC/T 1018-2006 水性滲透型無機防水劑
JC/T 2031-2010 水泥砂漿防凍劑
JC/T 2033-2010 混凝土外加劑用聚醚及其衍生物
JG/T 164-2004 砌築砂漿增塑劑
JG/T 223-2007 聚羧酸係高性能減水劑
JG/T 270-2010 工業構築物水泥基耐磨材料
JT/T 523-2004 公路工程混凝土外加劑
JT/T 769-2009 公路工程 聚羧酸係高性能減水劑
DL/T 5100-1999 水工混凝土外加劑技術規程

二、水泥混閤材標準
GB/T 203-2008 用於水泥中的粒化高爐礦渣
GB/T 1596-2005 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2847-2005 用於水泥中的火山灰質混閤材料
GB/T 6645-2008 用於水泥中的粒化電爐磷渣
GB/T 18046-2008 用於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爐礦渣粉
GB 18445-2001 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材料
GB/T 21120-2007 水泥混凝土和砂漿用閤成縴維
GB/T 23265-2009 水泥混凝土和砂漿用短切玄武岩縴維
JC/T 409-2001 矽酸鹽建築製品用粉煤灰
JC 417-1991(1996) 用於水泥中的粒化鉻鐵渣
JC/T 418-2009 用於水泥中的粒化高爐鈦礦渣
JC 454-1992(1996) 用於水泥中的粒化增鈣液態渣

三、試驗方法標準
GB/T 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劑勻質性試驗方法
GB/T 12957-2005 用於水泥混閤材的工業廢渣活性試驗方法
GB 18588-2001 混凝土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
JC/T 539-1994 混凝土和砂漿用顔料及其試驗方法

四、相關標準
GB 209-2006 工業用氫氧化鈉
GB 210.1-2004 工業碳酸鈉及其試驗方法第1部分:工業碳酸鈉
GB 210.2-2004 工業碳酸鈉及其試驗方法 第2部分:工業碳酸鈉試驗方法
GB/T 534-2002 工業硫酸
GB/T 1606-2008 工業碳酸氫鈉
GB/T 2091-2008 工業磷酸
GB/T 2295-2008 焦化固體類産品灰分測定方法
GB 2367-2006 工業亞硝酸鈉
GB 2961-2006 苯胺
GB/T 3069. 2-2005 萘結晶點的測定方法
GB/T 3710-2009 工業酚、苯酚結晶點測定方法
GB/T 4348.1-2000 工業用氫氧化鈉中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含量的測定
GB/T 4553-2002 工業硝酸鈉
GB/T 4649-2008 工業用乙二醇
GB/T 4649-2008《工業用乙二醇》國傢標準第1號修改單
GB/T 6009-2003 工業無水硫酸鈉
GB/T 6026-1998 工業丙酮
GB/T 6699-1998 焦化萘
GB/T 6701-2005 萘不揮發物的測定方法
GB/T 6702-2000 萘酸洗比色試驗方法
GB/T 6705-2008 焦化苯酚
GB/T 7531-2008 有機化工産品灼燒殘渣的測定
GB/T 7533-1993 有機化工産品結晶點的測定方法
GB/T 7534-2004 工業用揮發性有機液體 沸程的測定
GB/T 9009-1998 工業甲醛溶液
GB/T 12717-2007 工業用乙酸酯類試驗方法
GB/T 14827-1993 有機化工産品酸度、堿度的測定方法容量法
HG/T 2328-2006 工業硫代硫酸鈉

前言/序言


建築結構工程理論與實踐:現代混凝土技術、結構設計與施工控製 圖書簡介 本書係統梳理瞭現代土木工程領域中,特彆是建築結構工程理論與實踐的前沿進展與核心技術,旨在為從事結構設計、施工管理、質量控製及科研教學的專業人士提供一本全麵、深入且具有高度實踐指導意義的參考手冊。全書內容涵蓋瞭從新型膠凝材料基礎理論到復雜結構抗震分析與施工控製的多個維度,力求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 第一部分: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現代混凝土配閤比設計、原材料特性及其對性能的影響機製。重點關注高性能混凝土(HPC)、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微觀結構演變、力學性能(包括抗壓、抗拉、抗剪強度,以及長期性能如徐變和收縮)的精確評價方法。 詳細闡述瞭水泥基材料的反應動力學,分析瞭矽酸鹽礦物水化過程中的溫度效應和動力學速率常數。討論瞭新型膠凝材料,如地質聚閤物、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材料特性、配製工藝及應用潛力。內容涉及骨料的選擇與處理,包括級配優化、錶麵活性處理對界麵過渡區(ITZ)強度的影響。 此外,對縴維增強混凝土(FRC)的本構模型進行瞭深入研究,分析瞭不同類型縴維(鋼縴維、聚閤物縴維、玄武岩縴維)在提高混凝土韌性和抗裂性方麵的機理,並給齣瞭縴維植入量與宏觀力學性能的定量關係。本部分強調瞭材料的耐久性設計,覆蓋瞭氯離子滲透性、碳化抗性、抗凍融循環性能的測試標準與壽命預測模型。 第二部分:結構力學基礎與先進分析方法 本部分重申並深化瞭經典結構力學原理,並將其擴展至復雜受力狀態下的結構分析。內容包括彈性力學、塑性力學基礎,以及結構動力學的基礎概念。 結構分析方麵,詳細介紹瞭有限元方法(FEM)在結構工程中的應用。涵蓋瞭單元選擇、網格劃分策略、邊界條件設置與求解器選擇。重點分析瞭非綫性分析的必要性,包括幾何非綫性(大變形效應)和材料非綫性(開裂、塑性鉸的形成)。針對高層建築和復雜空間結構,係統闡述瞭模態分析、響應譜分析與時間曆史分析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流程與結果判讀。 第三部分:結構設計理論與規範應用 本部分是結構設計實踐的核心指導。它基於現行主要的結構設計規範(如基於性能的設計理念),係統講解瞭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及鋼結構的設計方法。 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 涵蓋瞭梁、闆、柱、剪力牆等基本構件的極限狀態設計與使用極限狀態驗算。深入探討瞭截麵承載力的精確計算,特彆是偏心受壓和受拉構件的相互作用圖的建立。對於剪力牆結構,詳細闡述瞭連梁的設計原則、抗震概念設計以及邊緣構件(約束區)的處理技術。 預應力混凝土設計: 解釋瞭預應力的基本原理、施工控製技術(如錨固損失計算、張拉控製)及結構抗裂性能的提升。針對後張法和先張法,給齣瞭不同施工階段的應力分析模型。 鋼結構設計: 討論瞭型鋼的選擇、連接的設計(焊縫、螺栓連接的強度與穩定性驗算),以及抗彎、抗剪構件的局部穩定問題。重點分析瞭疲勞設計在橋梁和重型設備結構中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抗震工程與結構抗倒伏分析 本部分專注於結構抵抗地震荷載的能力提升。內容從地震動特性入手,深入到結構的抗震性能化設計。 詳細分析瞭場地效應對地震波傳播的影響,以及不同土體對結構響應的放大作用。在抗震設計層麵,闡述瞭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的理念,包括確定性能目標(如即時使用、人員安全、防止倒塌)與相應的設防水平。 非綫性動力分析是本部分的核心。通過對結構塑性鉸的模擬,評估結構在強震作用下的延性耗能能力。討論瞭隔震與減震技術在提升結構抗震性能中的應用,包括基礎隔震係統的選型、耗能支撐的設計與安裝精度要求。針對既有建築的抗震加固,提齣瞭基於結構評估的優化策略。 第五部分:施工控製、質量保證與結構監測 本部分聚焦於理論成果嚮高質量工程實踐的轉化,強調施工過程的精確控製與後評估。 施工技術方麵,涵蓋瞭復雜模闆工程的設計與安裝、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控製(包括降溫措施與溫度梯度監控)、現澆結構與預製構件的連接工藝。對於特殊結構(如深基坑、地下連續牆),討論瞭施工期間的土體約束與結構變形監測方案。 質量保證與驗收: 詳細介紹瞭混凝土試配、原材料進場檢驗、現場取樣及評定標準。強調瞭施工過程中的關鍵點控製,如鋼筋保護層厚度、混凝土密實度、後張預應力管道的灌漿質量控製。 結構健康監測(SHM): 介紹瞭光縴光柵、應變計、加速度計等傳感器的布設原則與數據采集係統。討論瞭如何利用實時監測數據對結構的應力狀態、損傷演化進行狀態評估與壽命預測,為既有結構的閤理使用和維護提供科學依據。 本書力求在理論深度與工程實用性之間取得平衡,為讀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可直接應用的工程方法論。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混凝土外加劑及相關標準匯編(第2版)》簡直是混凝土行業從業者的福音,雖然我這次拿到手時,是衝著它“標準匯編”的名頭來的,想著能係統地梳理一下那些繁瑣的標準條文。然而,閱讀體驗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冷冰冰的規範集閤,更像是一本結閤瞭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的百科全書。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不同類型外加劑的微觀作用機理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這一點是很多同類書籍所欠缺的。例如,對於高性能減水劑,書中不僅羅列瞭相關的國傢標準(GB/TXXXX),還詳細對比瞭不同化學結構對水泥顆粒分散效果的差異,甚至配圖說明瞭靜電排斥和空間位阻機製的協同作用。對於那些常年在一綫操作,對“為什麼”感到好奇的工程師來說,這種深度的解讀無疑是極具價值的。我記得翻閱到關於引氣劑的部分時,作者對氣泡的大小、分布均勻性與混凝土抗凍融性能之間的定量關係進行瞭分析,這使得原本需要大量試錯纔能掌握的經驗公式,現在有瞭一個堅實的理論支撐。這種從“是什麼”到“為什麼”再到“怎麼做”的邏輯遞進,極大地提升瞭我的工作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成功地搭建瞭理論與現場之間的橋梁,讓人在應用標準時,心裏更有底氣。

評分

這本書對“可持續性”和“綠色建築”理念的融入,讓我看到瞭現代混凝土技術發展的方嚮。在“第2版”的更新中,明顯增強瞭對環境友好型外加劑的介紹和標準的匹配性。這不僅僅是簡單地加上幾頁新內容,而是將可持續性思維貫穿於整個外加劑的應用邏輯之中。例如,書中探討瞭如何通過優化外加劑來減少混凝土在生産過程中的水耗和熱量釋放,以及如何利用外加劑來最大化地利用工業副産品(如礦渣粉、粉煤灰),從而降低水泥用量。它對比瞭傳統外加劑和新型生物基外加劑在全生命周期評估(LCA)中的差異,這種前瞻性的視角,幫助我們這些技術人員在做項目決策時,不僅要考慮強度和成本,還要納入環境責任的考量。這本書提供瞭一種更全麵的視角,讓我意識到外加劑的選擇,已經上升到瞭影響整個工程綠色評級的高度。它促使我們從過去關注單點性能,轉嚮關注體係的整體環境足跡。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接觸這本書時,我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畢竟“標準匯編”聽起來就讓人頭疼。但事實證明,我的顧慮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貼閤實際操作人員的需求。它沒有那種晦澀難懂的學術腔調,而是用一種非常務實、結果導嚮的方式組織內容。我發現它在介紹完某一類外加劑(比如早強劑或緩凝劑)的基本性能指標後,緊接著就會附帶一係列關於“現場應用常見問題及對策”的案例分析。比如,在處理混凝土早期強度不足的問題時,我習慣性地去查找相關標準,但這本書直接給齣瞭一個決策樹流程圖,清晰地指導我判斷是外加劑摻量不足、水泥活性不夠還是養護條件限製。這種“手把手”的指導風格,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快速應對突發狀況的項目管理人員來說,簡直太重要瞭。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對標準的更新和解讀非常及時,我注意到其中引用瞭最新的行業推薦標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多年前的版本上,這保證瞭所提供信息的前沿性和有效性。它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專傢的隨身備忘錄。

評分

這本書在材料的兼容性論述上做得尤其齣色,這一點對於我們做復雜配閤比設計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過去,我們在引入新型外加劑或使用特殊骨料時,最頭疼的就是不同化學品之間可能産生的拮抗作用。這本書專門開闢瞭一個章節,詳盡地分析瞭外加劑與水泥、外加劑與礦物摻閤料(如粉煤灰、矽灰)之間的相互影響。它不隻是泛泛而談,而是給齣瞭具體的化學反應機理,比如某些引氣劑與高堿度材料反應可能導緻性能下降的風險點。我記得有一段關於復閤摻加劑體係的討論,作者竟然能詳細到分析不同助磨劑殘留物對外加劑效能的微小乾擾,這種細緻程度讓我感到非常震撼。這使得我在進行配閤比優化時,能夠預判到潛在的風險,並提前進行小試驗證,避免瞭大規模試錯帶來的時間和材料浪費。它教會我的,是如何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時,確保體係的穩定性和耐久性,而不是簡單地堆砌材料。這種對“穩定”二字的深度挖掘,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技術手冊。

評分

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圖錶和數據的呈現方式上所下的功夫。它摒棄瞭那種密密麻麻的文字描述,轉而大量使用瞭清晰、直觀的工程圖錶和對比數據。例如,在闡述外加劑對混凝土泌水性能影響時,書中呈現瞭一係列不同摻量下的泌水率麯綫,麯綫的坡度和平颱期變化一目瞭然,比單純的數值對比要有說服力得多。再比如,在對比不同生産廠傢提供的同類産品性能時,它通過標準化的測試方法得齣的性能衰減麯綫,使得讀者能夠客觀地進行選擇,而不是僅僅依賴於廠傢的宣傳資料。這種基於客觀測試數據的呈現,大大增強瞭內容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對於需要嚮甲方或監理單位匯報技術方案的我來說,直接引用書中的標準化圖錶作為論證依據,其專業性是不言而喻的。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人性化,頁邊距和字體大小都考慮到瞭長時間閱讀的需求,使得我在翻閱那些厚重的標準附錄時,眼睛也不會感到太疲勞,這在技術書籍中是難得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