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我的情緒誰做主
作 者: 餘一
I S B N: 9787511301321
齣 版 社: 中國華僑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0年3月 第1版
印刷時間: 2010-3 第1次
字 數: 字
頁 數:
開 本: 787mm*1092mm 1/16
包 裝:
原 價: 28.8元
重 量: 剋
目錄
第一章 認識情緒掌控一生
1.唯有心情,伴你一生/2
2.情緒作用,究竟為何/4
3.情緒定律,平方來計/7
4.認知因素,左右情緒/9
5.另看情緒,鍾擺效應/11
6.看法行動,受控情緒/13
7.個人行為,受控情緒/16
8.情緒不好,健康受損/19
9.成熟情緒,自由標準/22
10.情商智商,前者更重/24
11.情緒傳染,不可不明/30
12.情緒指數,運用正確/32
13.健康情緒,標準分明/32
14.情緒體驗,錶達正確/34
第二章 人生苦樂,自己把握
1.保持淡然,心境舒適/38
2.心靈寄托,助力人生/40
3.培養力量,戰勝睏難/43
4.勿要輕言,放棄生命/45
5.麵對睏難,樂觀麵對/48
6.逃避現實,愚蠢至極/51
7.積極自救,方有齣路/54
8.杜絕貪欲,知足常樂/57
9.勇擔責任,不枉此生/61
第三章 心理暗示,增強自控
1.心理暗示,源於內心/65
2.積極暗示,受益一生/68
3.不良暗示,適時遠離/70
4.巧用暗示,解決難題/73
5.五種暗示,拯救自己/76
6.人類之愛,亦屬暗示/79
7.運用暗示,可減壓力/82
8.調整思想,正確暗示/84
內容簡介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因為他們從來沒有夢想成真的企圖,沒有努力過,沒有嘗試過。他們每天隻是庸庸碌碌地為生存奔忙,沒有感受過生命力的強大,沒有享受過創造的快樂,生命成瞭一種隻是要被消耗掉的廢物。
誰不想人生過得高貴而富有意義呢?但有些人的人生卻差強人意,是他們智商低?還是缺乏能力?不是的,隻是他們沒有精心地規劃和控製自我,控製人生,沒有讓生命發揮齣高效力。
為什麼有人一心想要獲得改變,事到臨頭卻總是無法自控,甚至連自己的生活也被彆人控製?答案就是:不懂得控製自己,不懂得控製自己的情緒。成功不是靠控製彆人來得到的,成功大多是自我控製的結果。
我們為什麼要控製自我?隨心所欲地生活不是更快樂嗎?如果你隻是想隨波逐流,聽天由命,平庸地度過一生,那當然不必費心的控製你自己,但如果你想使自己的人生更有價值,生活更豐富快樂,你就必須學會控製自我。我們既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學會對自己額思想和情緒進行自我約束。
此刻,你或許正被睏難、壓力、期限所駕馭,或是被痛苦的迴憶、不斷的恐懼或者潛意識所控製。但如果你放棄瞭自我控製的責任,就等於放棄瞭對自己人生命的控製權。因此,你隻有學會控製,纔能得到更多。
大多數人都有過被情緒所纍的經曆,似乎煩惱、壓抑、失落甚至痛苦總是接二連三的襲來,於是頻頻抱怨生活對自己不公平,期盼著歡樂的降臨。其實,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想讓自己生活中不齣現一點傾心事幾乎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調整、控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聖生活的主人,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很多人都懂得叫情緒聽話這個道理,但一遇到具體問題總是知難而退:“控製情緒實在太難瞭”。言下之意是:“我是無法控製情緒的”。彆小看這些自我否定的話,這是一個不良暗示,它真的可以毀滅你的意誌,讓你喪失戰勝自我的決心。
還有的人習慣於抱怨生活:“沒有人比我更倒黴瞭,生活對我太不公平瞭”。在抱怨聲中,他得到瞭片刻的安慰和解脫:“這個問題怪生活不怪我。”結果卻因小失大,讓自己在無形中失去瞭主宰生活的權利。
其實快樂是可以自己尋找的,情緒是可以控製的、管理的。如果我們能夠調整、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能擁有多彩、美好的人生。情緒可以決定你的命運,做好情緒管控關乎你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自我賦權”。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自己的情緒就像一颱不受控製的機器,時不時地會失靈,讓我陷入尷尬或痛苦的境地。我常常會陷入“如果當時我沒有那樣說就好瞭”、“如果我能控製住自己的脾氣就好瞭”的後悔和自責中,這種負麵循環讓我感到非常疲憊。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它讓我看到瞭情緒背後的規律,也讓我意識到,我們並非是情緒的奴隸,而是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它用非常清晰且充滿智慧的語言,闡述瞭如何去理解情緒的信號,如何識彆情緒的“假信號”,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情緒應對機製。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情緒高峰期”的描寫,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爆發並非無緣無故,而是積纍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瞭解瞭這一點,我開始嘗試在情緒積纍的早期就進行乾預,而不是等到情緒爆發後纔去後悔。這本書提供的方法非常實用,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地應用,比如在感到煩躁時,停下來深呼吸,或者迴憶書中的某個小練習。這種“小小的改變”卻帶來瞭意想不到的效果,讓我能夠更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也讓我不再害怕那些曾經讓我束手無措的情緒。
評分自從開始閱讀這本書,我感覺我的生活好像被注入瞭新的活力。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比較敏感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和他人情緒的影響,所以經常會感到身心俱疲。有時候,彆人的一句話,或者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能在我心裏激起層層漣漪,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嘗試過各種方法來“自我安慰”,但似乎都治標不治本,那種對情緒的“不安全感”始終存在。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我的情感世界裏開闢瞭一個新的維度。它讓我看到瞭情緒更深層次的運作機製,不再是停留在錶麵的“開心”或“不開心”,而是挖掘到瞭情緒産生的根源。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動,讓我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讓我看到瞭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探討,它讓我瞭解到,原來關注自己的優點和成就,也能有效地提升幸福感和應對負麵情緒的能力。我開始嘗試每天記錄一件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情,或者一件自己做得不錯的事情,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能讓我感受到小小的滿足感。這種積極的自我關注,慢慢地改變瞭我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不再那麼容易被負麵情緒所侵蝕,而是能更自信、更樂觀地麵對生活。
評分這本書就像在迷霧中找到瞭一盞指路明燈,讓我終於看清瞭自己情緒的航嚮。之前,我總是被突如其來的情緒左右,時而高亢激昂,時而低落沮喪,仿佛一個沒有舵的船,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隨波逐流。很多時候,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生氣,或者為什麼會莫名的傷感。這種失控感讓我感到非常焦慮和無力,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是不是天生就比彆人更容易受到情緒的睏擾。我嘗試過很多方法,比如聽舒緩的音樂、做一些放鬆的運動,雖然能暫時緩解,但根本的問題似乎並未得到解決,情緒的“老毛病”總會時不時地跑齣來作祟。直到我翻開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原來情緒並不是什麼不可控的天災,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來掌握的技能。書中對情緒的剖析非常細膩,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情緒的來源和觸發點,不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開始主動地去理解和接納。這種“理解”本身就帶來瞭巨大的安慰,仿佛找到瞭可以傾訴的對象,也找到瞭可以信賴的指引。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吸引人,不像一些理論枯燥的書籍,它更像一位知心的朋友,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和我分享她的經驗和感悟。讀著讀著,我仿佛也能感受到作者曾經經曆的掙紮和最終的蛻變,這讓我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瞭信心和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方法應用到我的生活中,去體驗那種“情緒由我掌控”的自由和力量。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情緒使用手冊”,讓我明白瞭原來情緒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錶達,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理解和運用它。我曾經是個非常容易“玻璃心”的人,彆人稍微一點的批評或者誤解,都能讓我沮喪好幾天。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過度解讀,把自己置於一個非常被動和痛苦的境地。我曾經嘗試過讓自己“變強大”,不要在意彆人的看法,但這種強迫自己壓抑情緒的方式,反而讓我感覺更加不舒服,仿佛壓抑瞭太多真實的情感,最終導緻瞭更大的情緒爆發。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與其壓抑,不如理解;與其被動,不如主動。它提供瞭一套非常係統且易於理解的框架,讓我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情緒模式,並且學會如何去調整它們。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情緒的邊界感”的論述,它讓我明白,我們可以保有自己的情感,但同時也要學會區分哪些情緒是屬於自己的,哪些是外界強加的。通過學習書中的方法,我開始嘗試在情緒來臨時,先給自己一點空間,去感受它,去問問自己:“我現在是什麼感覺?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這種暫停和自我覺察,極大地減少瞭我因為衝動而做齣後悔事情的次數,讓我變得更加沉著和理性。
評分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能管好自己的心態。尤其是在我這個年紀,麵對著學業、人際關係、未來的不確定性,壓力可以說是接踵而至。有時候,一點小小的挫摺就能讓我一蹶不振,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我常常會羨慕那些看起來總是充滿正能量,無論遇到什麼睏難都能泰然處之的人,他們身上散發齣的那種自信和韌性,是我一直渴望擁有的。這本書就像一本寶藏,裏麵藏著我一直尋找的“秘籍”。它沒有空洞的口號,也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方法,教我如何識彆自己的負麵情緒,以及如何用更積極、更健康的方式去應對它們。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思維重塑”的部分,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睏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通過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我們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從而獲得更強大的內在力量。我嘗試著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主動去分析自己的想法,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樣想嗎?有沒有更積極的角度?” 這種刻意的練習,雖然一開始會有些彆扭,但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的心態確實在發生微妙的變化,那種容易被外界乾擾的“玻璃心”正在逐漸變得堅韌。這讓我感到無比欣慰,仿佛我正在一步步地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