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

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延柱 著
图书标签:
  • 力学
  • 振动
  • 趣味物理
  • 科普
  • 大众科学
  • 物理学
  • 教育
  • 教材
  • 入门
  • 振动力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43458
版次:1
商品编码:109437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众力学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述振动力学,包括线性振动的传统内容,从单自由度振动到多自由度和连续体振动,也涉及非线性振动,如干摩擦阻尼、自激振动、参数振动和混沌振动等内容。在叙述方式上力图避免或减少数学公式,着重从物理概念上解释各种振动现象。《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除作为科普读物供读者阅读以外,也可作为理工科大学振动力学课程的课外参考书。

作者简介

刘延柱,1936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60至1962年于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1962至197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73年起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系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力学与实践》副主编。研究领域为陀螺力学、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著有《静电陀螺仪动力学》、《陀螺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理论力学》、《高等动力学》、《振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充液系统动力学》、《弹性细杆的非线性力学》、《刚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趣味刚体动力学》等。曾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优秀教材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振动
1.1 振动及其产生条件
1.2 我们生活中的振动
1.3 振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自由振动
2.1 振子
2.2 胡克定律
2.3 筒谐振动
2.4 数学模型
2.5 相轨迹
2.6 机械能守恒
2.7 硬弹簧和软弹簧
附录 保守系统的周期和相轨迹

第3章 阻尼振动
3.1 振动的衰减
3.2 库仑定律
3.3 黏性阻尼
3.4 等效黏性阻尼
3.5 弹性材料的内阻尼
3.6 有干摩擦的自由振动
3.7 振动传送
3.8 干摩擦的杰作
附录 阻尼自由振动的相轨迹

第4章 摆的故事
4.1 教堂里的发现
4.2 摆的实验
4.3 单摆和复摆
4.4 天平和杆秤
4.5 傅科摆
4.6 舒勒周期
4.7 摇摆的船舶
附录1 单摆的周期和相轨迹
附录2 舒勒周期摆

第5章 摆钟的诞生
第6章 受迫振动
第7章 自激振动
第8章 多自由度振动
第9章 连续体的振动
第10章 振动与波动
第11章 振动与音乐
第12章 生物中的振动
第13章 混沌振动
参考文献
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 感受世界的律动,探索无处不在的“震”动之美! 你是否曾被海浪拍打礁石的磅礴气势所震撼?是否曾对小提琴悠扬琴声的源泉感到好奇?又是否在乘坐汽车颠簸时,思考过减震系统的奥秘?这些生活中看似寻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通的、迷人的物理世界——振动。 《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教科书,它是一扇通往奇妙振动世界的窗户,为每一位对科学充满好奇的读者敞开。我们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以及贴近生活的实例,带领你深入浅出地理解振动学的核心概念。 是什么让物体“动”起来?——振动的基本概念 想象一下,你轻轻拨动吉他弦,它会上下摆动,发出悦耳的声音;你推一下秋千,它会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来回荡漾。这些都是振动的生动写照。本书将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解释什么是“周期性运动”,什么是“振幅”,什么是“频率”,以及它们与我们日常观察到的现象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我们会用简单的模型,比如弹簧连接的小球,来直观展示这些概念,让你轻松掌握振动学的入门知识。 你将了解到,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是振动,振动有着它独特的规律性。它不是漫无目的的乱动,而是遵循着特定的模式,并且往往能够自我维持一段时间。我们会探讨“平衡位置”这一关键概念,理解振动是如何围绕着一个稳定的中心点发生的。 不同种类的“震”动——简谐振动及其延伸 振动并非千篇一律,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是“简谐振动”。你可能会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专业,但实际上,你每天都在体验它的应用。摆钟的规律摆动、弹簧被压缩或拉伸后的回复运动,都属于简谐振动。我们将深入剖析简谐振动的数学模型,让你理解为什么这种运动如此普遍,以及它的数学描述是多么的优雅和简洁。 但世界上的振动远不止简谐振动。我们还会探索“阻尼振动”,即振动在能量逐渐耗散过程中逐渐衰减的现象。就像荡秋千,当你停止用力后,秋千的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最终停止。我们会解释阻尼是如何影响振动的,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例如汽车的减震器,它们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阻尼的原理来提升乘坐舒适性。 更进一步,我们将触及“受迫振动”和“共振”。受迫振动是指当一个系统受到周期性外力作用时发生的振动。想象一下,你推着一个正在摆动的秋千,每一次推力都试图让秋千摆得更高。共振则是受迫振动中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系统自身倾向于振动的频率)相近时,振幅会急剧增大。我们会用许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解释共振,比如: 桥梁的垮塌: 许多著名的桥梁事故都与共振有关,士兵在行军时需要解除武装,正是为了避免步伐的频率与桥梁的固有频率产生共振,从而引发灾难。 收音机的调谐: 我们转动收音机的旋钮,就是在调整电路的固有频率,使其与特定电台的信号频率产生共振,从而接收到清晰的信号。 玻璃杯的破碎: 歌剧演员能用歌声震碎玻璃杯,这并非魔术,而是通过精准的频率,让玻璃杯与其固有频率产生共振,导致其破裂。 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你明白共振既能带来巨大的能量,也能带来毁灭性的力量。 振动在生活中的“身影”——无处不在的应用 振动学并非只存在于实验室里的抽象概念,它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将带领你发现振动学在各个领域的精彩应用: 音乐的灵魂: 从乐器发声的原理,到音响系统的设计,再到人耳如何感知声音,振动学都是核心。我们将探讨不同乐器的发声机制,理解音色、音高和响度是如何由振动的特性决定的。 科技的基石: 现代科技的许多关键技术都离不开振动学。例如,智能手机的震动马达、激光雷达中的精密振动系统、超声波诊断仪,甚至半导体制造中的精密控制,都与振动学息息相关。 工程的保障: 在建筑、桥梁、汽车、飞机等工程领域,振动分析至关重要。工程师需要精确计算结构的固有频率,避免共振带来的危险,并通过减震设计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医疗的进步: 除了超声波诊断,振动疗法在康复医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特定频率的振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 我们将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让你感受到振动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它如何默默地支撑着我们现代社会的运转。 探索振动的“深度”——更复杂的振动现象 当我们对基础振动概念有了深刻理解后,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复杂的振动现象。 耦合振动: 两个或多个相互关联的振动系统如何相互影响,产生复杂的联合振动。比如,你用力拍打桌子,放在桌子上的杯子也会随之颤动。 非线性振动: 当振动的幅度很大,或者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发生变化时,振动将不再遵循简单的线性规律。我们将初步介绍一些非线性振动的概念,让你认识到振动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随机振动: 许多现实世界中的振动并非周期性的,而是随机发生的,例如地面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产生的振动。我们将介绍如何分析和处理这类随机振动。 趣味互动,学习无忧 为了让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精心设计了以下内容: “为什么?”系列提问: 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振动相关的现象,提出一系列“为什么?”引导读者思考,激发探索欲。 “脑洞大开”小实验: 许多可以在家中轻松完成的小实验,通过动手实践来验证振动学的原理。 “历史上的那些振动故事”: 穿插一些关于振动学发展史上的有趣故事和科学家的趣闻轶事,让学习过程充满人文色彩。 图文并茂的插图: 大量精美、直观的插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适合谁? 对科学充满好奇的青少年: 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寻求知识拓展的大学生: 作为力学入门或拓展阅读,提供更生动、直观的理解。 希望了解科学原理的普通读者: 满足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眼光解读生活。 工程技术领域的从业者: 巩固基础知识,拓宽应用思路。 加入我们,一起感受振动的魅力! 振动是宇宙中最普遍、最基础的物理现象之一,它存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中,也体现在宏观天体的运行里。理解振动,就是理解世界运作的规律。《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将带你领略振动的迷人之处,让你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成为一个更能理解和欣赏这个“动”的世界的探索者。 翻开这本书,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够感知、理解并欣赏身边无处不在的“震”动之美。让我们一起,从趣味开始,走进振动学的奇妙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它显然是为那些真正想动手实践或者进行深入理论研究的读者准备的。虽然书名听起来偏向科普,但其内容的严谨程度完全可以媲美一些大学教材的进阶部分。我特别赞赏作者在处理瞬态响应问题时的处理方式,那种对时间变量的精细刻画,让动态过程的模拟不再是黑箱操作。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解分析,这些图解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本身就是信息载体,清晰地展示了周期性载荷下系统行为的变化轨迹。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有限元分析辅助设计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基础动力学背景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垫脚石,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模型背后的物理意义,而不是盲目依赖软件的计算结果。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技术性书籍通常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充满了晦涩的术语和枯燥的图表。但是《大众力学丛书》的这本似乎是个例外。它真正做到了“大众化”,语言风格非常活泼,甚至带有一丝幽默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机器设计中的受力平衡时所采用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它不只是告诉你“是什么”,更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书中提到的一些经典工程失误案例分析,警示意义极大,让我深刻体会到设计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本书的视野并不仅限于纯粹的理论,它更像是一本工程伦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体,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工程师应有的严谨态度。

评分

这本关于机械原理的读物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却又常常被忽略的物理现象。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就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技工聊天,娓娓道来那些复杂的概念。我特别喜欢它对材料力学的部分的阐述,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公式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例,比如桥梁的抗震设计、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等等。读完后,我对“力”和“形变”之间的关系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不再觉得那些公式是高不可攀的学问。书中的插图质量也很高,清晰地描绘了各种受力分析图和结构模型,对于理解空间结构至关重要。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门途径,它没有把人绕晕在繁琐的数学推导里,而是聚焦于物理直觉的培养,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阅读这本关于力学原理的著作,最大的收获在于它重塑了我对“稳定”这一概念的认知。作者没有将系统稳定视为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将其描绘成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这与我之前理解的有很大出入。书中关于材料疲劳和蠕变特性的章节尤为精彩,它用直观的曲线图展示了材料在长期应力作用下的“记忆”和最终的失效路径。这种对时间尺度的关注,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此外,作者在介绍一些经典力学实验时,详细描述了实验装置的原理和潜在的误差来源,这对于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思维启发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值得反复品读。

评分

我最近在钻研一些关于声学和振动的课题,原本以为要啃下厚厚的专业教材,没想到这本侧重于机械基础的著作给了我意想不到的启发。它的章节编排逻辑严密,从最基础的刚体运动学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动力学问题。特别是它对阻尼和共振现象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作者似乎很擅长抓住问题的本质,用最简洁的语言揭示复杂的物理规律。例如,在解释机械系统中能量如何耗散时,作者引入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能量守恒定律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用心,注释和关键概念加粗突出,阅读起来节奏感很好,不会让人感到疲劳。我发现自己对很多过去模糊不清的知识点,经过这本书的点拨后,都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

刘延柱,1936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60至1962年于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1962至197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73年起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系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力学与实践》副主编。研究领域为陀螺力学、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著有《静电陀螺仪动力学》、《陀螺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理论力学》、《高等动力学》、《振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充液系统动力学》、《弹性细杆的非线性力学》、《刚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趣味刚体动力学》等。曾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优秀教材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

评分

以通俗有趣的方式讲述振动力学,包括线性振动的传统内容,从单自由度振动到多自由度和连续体振动,也涉及非线性振动,如干摩擦阻尼、自激振动、参数振动和混沌振动等内容。在叙述方式上力图避免或减少数学公式,着重从物理概念上解释各种振动现象。《大众力学丛书:趣味振动力学》除作为科普读物供读者阅读以外,也可作为理工科大学振动力学课程的课外参考书。

评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评分

对振动有兴趣,每一章都值得继续挖掘。

评分

好书啊 不错的东西

评分

既不是普通的科普书 又不是正规的教科书 希望我国多出点这样的书

评分

刘延柱,1936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60至1962年于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进修。1962至197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1973年起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系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2006年退休。现任中国力学学会名誉理事,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力学与实践》副主编。研究领域为陀螺力学、多体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著有《静电陀螺仪动力学》、《陀螺力学》、《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器姿态动力学》、《理论力学》、《高等动力学》、《振动力学》、《非线性振动》、《充液系统动力学》、《弹性细杆的非线性力学》、《刚体动力学理论与应用》、《趣味刚体动力学》等。曾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优秀教材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