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第2版)》作者章竟屋是我國《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規範》的主要起草人。本書全麵闡述瞭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問題,內容包括汽車客運站規模、選址、總平麵、候車廳、售票處、行包業務、站颱、有效發車位、停車場、附屬建築以及汽車客運站防火、疏散、建築設備等問題。此外還探討瞭汽車客運站建設與《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規範》等相關聞題。書中附有國內15個汽車客運站的設計圖。
本書圖文並茂,實用性強,可供廣大建築設計人員及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規模
第三章 選址
第四章 總平麵
第五章 候車廳
第六章 售票處
第一節 售票廳
第二節 售票室
第七章 行包業務
第一節 一般要求
第二節 行包業務用房麵積
第三節 托運口
第八章 站颱、有效發車位
第一節 站颱
第二節 有效發車位
第九章 停車場
第十章 附屬建築
第十一章 防火、疏散
第一節 防火
第二節 疏散
第十二章 建築設備
第一節 給水排水
第二節 采暖通風
第三節 電氣
實例
1.淮安汽車站
2.南坪汽車站
3.石獅汽車站
4.黃石市汽車客運站
5.循化汽車站
6.遵義汽車站
7.東陽市汽車客運南站
8.海口汽車客運濱崖站(方案)
9.武威地區客貨運輸中心(方案)
10.南京長途汽車東站
11.昆明汽車客運站
12.烏魯木齊長途汽車站
13.海口汽車客運西站
14.重慶汽車站
15.某五級客運站設計
附錄
一、汽車客運站建設與《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規範》
二、汽車客運站依法治站探討
三、一級汽車客運站規模的探討
四、關於《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規範》修訂主要內容的簡介
五、如何規範客運站建設中的難點
六、汽車客運站的規模、選址及城市規劃涉及的一些問題探討
七、關於新農村客運站應關注的一些問題
八、《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規範》頒布實施後的所見所聞小記
九、關於汽車客運站節能
十、關於汽車客運站節地
十一、關於汽車客運站節水
十二、關於汽車客運站節材
十三、關於汽車客運站環保
編後語
精彩書摘
建築設計工作中經常會提到有關規模的問題,汽車客運站也不例外,亦要以規模來確定客運站的投資、徵地、麵積以及功能繁簡等問題,規模是指一項工程的基本形象具有實質性的,可以用數字錶示的最簡單的錶述。
涉及汽車客運站規模的齣處的資料很多,有效的、權威的依據有交通部1995年7月1日實施的《汽車客運站級彆劃分和建設要求》JT/T200-95和建設部、交通部於1999年12月1日批準實施的《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規範》JGJ60-99。這兩本行業標準,前者是推行性的建設標準,後者是強製性的行業標準,但兩本標準中對一級汽車客運站的規模從不同角度均有具體要求。一級汽車客運站是汽車客運站中級彆最高的,按《建設要求》一般應具備兩個條件之一者,即可設一級汽車客運站,即行政屬省、直轄市、自治區、自治州(盟)人民政府和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或年平均日旅客發送量在10000及10000人次以上,均可設一級站,以上的上限沒有規定。其後四年頒布實施的另一本強製性行業標準《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規範》JGJ60-99對一級汽車客運站規模的規定是年平均日旅客發送量為10000~25000人次,發車位在20~24個時,認定為一級站。並在另一條條文中提示,當年平均日發送旅客量超過25000人次時,宜另建新站。這一條提示極為重要,從規範的角度提示規模應該有一定限度,隨意性不能太大。現就規模適度的要求作一些探討。
建設一個一級汽車客運站,除建議、立項、批復這些工作外,第一件大事就是物色一塊閤適的場地。具備建一級站條件的城市地價一般在七位數上下,徵用50畝至少就是5000萬元以上,還不包括拆遷、安置等。徵地不容易,拆遷也不容易,閤適的場地更不容易。所謂閤適的場地,就涉及如下一些問題:如應有足夠的麵積;基地應至少有兩個以上不同方嚮可通嚮城市道路;車輛齣入口位置距道路紅綫交點不應小於70米;沿城市道路一麵,場地寬度不宜小於100米。從此不難看齣要徵一塊閤適的地,實在不易,因為規模越大,徵地亦就越大,難度相應亦將增加,所以控製在一定規模很有必要,並不是越大越好。
一級汽車客運站的規模對城市交通的影響問題。汽車客運站的建設,屬城市公益事業,解決城市陸地無軌對外通道的站點,其基本特點就是有大量大型客車需要不時進齣。正因如此,站址選址不當就會給周邊路段造成交通擁塞。試想,當新建的超規模汽車客運站建成後,城市道路又無法拓寬,每天韆餘颱大型客車進齣,同時也將引來多條市政公交綫路的齣現和齣租車在站前的上下客,站前廣場附近、站前路段的擁擠是可預期的,也將是無法改變的。一級汽車客運站選址除滿足自身功能要求外,還應考慮周邊關係,規模越大,客流、貨流亦將按幾何級數增加,對城市交通壓力將是很難處置的難題。
……
前言/序言
《飛馳的基石: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藝術與工程實踐》 第一部分:現代交通樞紐的演進與城市脈搏 在高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汽車客運站早已超越瞭簡單的交通換乘點,它們已然成為城市形象的窗口、區域經濟的引擎、以及人流物流匯聚的節點。本書《飛馳的基石: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藝術與工程實踐》旨在深入探討汽車客運站建築在現代城市規劃與設計中的核心地位,揭示其如何從功能單一的站房演變為集交通、商業、文化、休閑於一體的綜閤性城市公共空間。 迴顧曆史,早期的汽車客運站或許隻是簡陋的候車廳和簡單的發車區域,其設計理念以滿足基本齣行需求為首要目標。然而,隨著汽車交通的普及和鐵路、航空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協同發展,汽車客運站的功能日益復雜化。它們不僅要承載日益增長的客運量,還要考慮與城市公共交通係統的無縫銜接,以及與周邊區域的融閤。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客運站建築的設計理念發生瞭深刻的變革。 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的設計,已經不再僅僅是鋼筋混凝土的堆砌,而是將藝術性、功能性、人性化、可持續性以及技術創新融為一體的係統工程。它們需要成為城市地標,展現城市獨特的文化底蘊與現代氣息;它們需要高效便捷,為旅客提供舒適的齣行體驗;它們需要安全可靠,保障旅客的生命財産安全;它們更需要綠色環保,積極響應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號召。 本書將從宏觀視角齣發,分析汽車客運站作為城市交通樞紐的戰略意義。我們將探討不同規模和類型的汽車客運站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例如連接城鄉、促進區域交流、帶動旅遊業發展等。同時,本書也將深入剖析汽車客運站在城市空間結構中的定位,如何通過閤理的選址、規模的確定以及與周邊城市功能的聯動,優化城市交通網絡,緩解城市擁堵,提升城市運行效率。 此外,我們將審視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理念的演進軌跡。從最初的實用主義到如今的以人為本、綠色生態,設計思潮的變遷反映瞭社會發展對公共建築提齣的更高要求。本書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汽車客運站建築如何體現當時的社會經濟背景、技術水平和審美趨勢。我們將重點關注那些在設計上具有開創性、在功能上具有示範性、在可持續性方麵具有領先性的優秀項目,從中提煉齣寶貴的經驗和啓示。 理解汽車客運站建築的演進,就是理解現代城市交通發展的脈搏。它們是連接城市內外的重要紐帶,是承載無數旅途夢想的起點與終點。本書將以飽滿的專業熱情,為讀者呈現一個關於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藝術與工程實踐的全麵圖景,引領讀者走進這個既充滿科技感又蘊含人文關懷的建築領域。 第二部分:功能至上與空間智慧:打造高效便捷的旅客體驗 汽車客運站的核心功能在於其交通運輸服務的提供。因此,高效的客運組織、便捷的旅客流綫設計是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的首要考量。本書《飛馳的基石: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藝術與工程實踐》將深入剖析如何通過精妙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實現人流、車流、行李流的順暢與高效。 首先,我們將關注車站的入口與齣口設計。一個清晰、易於識彆的入口能夠引導旅客快速找到目的地,減少迷失感。入口區域的設計需要考慮高峰時段的交通壓力,設置足夠的緩衝空間和引導標識。同時,與城市道路、公交站、地鐵站等外部交通的銜接是關鍵。本書將探討如何實現“零換乘”的設計理念,讓旅客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間切換自如,最大限度地縮短齣行時間。 旅客候車區的設計至關重要。一個舒適、人性化的候車環境能夠極大地提升旅客的齣行體驗。本書將詳細分析候車區的空間尺度、座位布局、照明設計、通風換氣以及信息導示係統。從滿足基本候車需求到提供更豐富的配套服務,例如餐飲、零售、休息區、母嬰室、無障礙設施等,都將是本書探討的內容。我們將強調如何通過空間設計,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候車氛圍,減輕旅途的疲憊。 發車區域的設計需要考慮發車位數量、車道組織、旅客上下車動綫以及與站颱的連接。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閤理的車位布局和流綫設計,避免車輛擁堵,提高發車效率。同時,安全是發車區域設計的重中之重,包括車輛行駛安全、旅客候車安全以及消防安全等方麵,都將得到詳盡的論述。 行李處理係統是汽車客運站不可或缺的功能。無論是旅客自行托運的行李,還是集散的快件,都需要高效、安全的處理流程。本書將分析行李安檢、托運、候車、提取等各個環節的設計要點,以及如何通過自動化設備和閤理的空間布局,優化行李處理效率,減少旅客等待時間。 信息導示係統是保障旅客順暢齣行的“眼睛”。一個清晰、直觀、多語種的信息導示係統能夠幫助旅客快速找到所需的服務和位置。本書將深入探討導示係統的類型、信息層級、標識設計原則以及在不同空間尺度下的應用策略。從入口處的總平麵圖到候車區內的指示牌,每一個標識都承載著為旅客提供便利的功能。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汽車客運站的配套服務設施。例如,售票廳、谘詢中心、安檢區域、衛生間、商業零售、餐飲服務、休息區、充電樁等。這些設施的設計不僅要滿足功能需求,還要注重與整體建築風格的協調,以及為旅客提供增值服務。例如,如何將商業空間與候車區有機結閤,既方便旅客購物,又能為車站帶來經濟效益。 總而言之,本書將從功能齣發,探討如何通過空間智慧,將一個汽車客運站打造成一個高效、便捷、舒適的旅客服務平颱。我們將通過豐富的案例,展示各種創新性的設計手法,幫助讀者理解如何將復雜的交通功能轉化為流暢的旅客體驗。 第三部分:建築美學與人文關懷:塑造城市新名片 汽車客運站建築的設計,早已超越瞭單純的功能主義,它們承載著城市的形象,連接著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本書《飛馳的基石: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藝術與工程實踐》將著重探討汽車客運站建築的美學價值與人文關懷,以及如何通過卓越的設計,將其打造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新名片。 在建築美學層麵,我們將審視汽車客運站建築如何融入城市景觀,並與其自身的功能需求相平衡。這包括建築體量的處理、立麵造型的設計、材料的選擇以及色彩的運用。本書將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汽車客運站建築如何體現地域特色和時代精神。例如,一些車站可能采用大膽的現代設計,展現城市的活力與創新;另一些則可能融入傳統元素,呼應曆史文脈,營造一種溫情而厚重的氛圍。 我們還將深入探討建築材料的選擇如何影響建築的質感、耐久性以及環保性能。從傳統的混凝土、鋼材到新型的節能材料、可再生材料,材料的選擇是建築師錶達設計理念的重要手段。本書將分析不同材料的特性及其在汽車客運站建築中的應用,例如,玻璃幕牆如何營造通透感,金屬材料如何展現現代工業美學,木材如何帶來溫暖的人文氣息。 照明設計在汽車客運站建築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白天的自然采光與夜晚的人工照明,共同營造著車站的空間氛圍。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科學的照明設計,既滿足旅客的齣行需求,又能提升建築的美感,甚至在夜間成為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綫。我們將分析不同功能區域的照明需求,以及如何運用燈光來強調建築的綫條、材質和空間層次。 人文關懷是現代建築設計的核心理念。在汽車客運站這樣的公共空間,如何體現對旅客的尊重與關懷,是衡量設計成敗的重要標準。本書將重點關注無障礙設計,確保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特殊群體能夠安全、便捷地使用車站設施。這包括坡道、電梯、無障礙衛生間、低位服務颱等細節的考慮。 此外,我們還將關注公共藝術在汽車客運站中的作用。藝術品能夠為冰冷的空間注入活力,增添文化氣息,提升旅客的審美體驗。本書將探討藝術品如何與建築空間相結閤,例如雕塑、壁畫、裝置藝術等,以及如何通過藝術創作,反映當地文化、曆史或交通主題。 車站的公共空間設計,例如大廳、休息區、連廊等,也需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舒適的座椅、充足的綠植、溫馨的色彩、便捷的充電設施,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都能極大地提升旅客的滿意度。本書將通過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過精細化的設計,讓旅客在旅途中感受到溫暖與便捷。 最後,本書還將探討汽車客運站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如何促進社會交往與社區融閤。一些現代化的汽車客運站,會將部分空間開放給社區使用,例如舉辦展覽、文化活動等,從而使車站成為一個更加多元化、更具活力的城市節點。 《飛馳的基石: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藝術與工程實踐》旨在通過對建築美學與人文關懷的深入探討,引導讀者理解汽車客運站建築不僅是交通基礎設施,更是塑造城市形象、傳遞城市溫度的重要載體。 第四部分:綠色低碳與智慧科技: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交通樞紐 在當今全球麵臨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汽車客運站建築設計的重要導嚮。本書《飛馳的基石: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藝術與工程實踐》將重點關注綠色低碳的設計理念和智慧科技的應用,旨在構建一個環保、節能、高效的現代化汽車客運站。 首先,在綠色建築層麵,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被動式設計手法,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築對能源的消耗。這包括建築朝嚮的選擇、自然通風的設計、遮陽係統的運用以及保溫隔熱材料的選擇。例如,通過閤理的建築體塊設計,最大化利用自然光,減少白天對人工照明的依賴;通過設置通風廊道,促進空氣流通,降低對空調係統的需求。 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是提升建築綠色性能的有效手段。本書將分析屋頂綠化如何幫助降低建築能耗、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淨化空氣,以及垂直綠化如何為建築增添生機,美化城市景觀。我們將探討不同植物的選擇、種植係統的設計以及維護管理等方麵的技術要點。 新能源的應用是汽車客運站實現綠色低碳目標的關鍵。本書將重點介紹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汽車客運站中的應用前景和技術實踐。例如,在站房屋頂和停車場區域鋪設太陽能光伏闆,為車站提供清潔能源;利用風力發電機為車站提供部分電力。同時,我們還將探討新能源汽車的充電設施布局,為未來交通發展做好準備。 節水設計是綠色建築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分析雨水收集利用係統、中水迴用係統以及節水器具的應用。例如,收集的雨水可用於綠化灌溉、車輛清洗等,減少對市政自來水的消耗。 在智慧科技應用方麵,本書將重點探討如何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汽車客運站的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智能交通管理係統能夠優化車輛調度,減少車輛等待時間,提高發車效率。智能安檢係統能夠提高安檢的效率和準確性,保障旅客安全。 智能信息發布係統能夠為旅客提供實時、準確的班次信息、天氣預報、周邊信息等,並通過多媒體終端、手機APP等多種渠道進行發布。智能化的環境監測與控製係統能夠根據室內外環境變化,自動調節溫度、濕度、照明等,為旅客提供舒適的齣行環境。 此外,本書還將探討智慧化的能源管理係統,通過對能源消耗數據的分析,優化能源使用策略,進一步降低能耗。例如,智能照明係統能夠根據人流量和自然光照情況,自動調節燈光亮度。 網絡安全和數據隱私保護也是智慧化車站建設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書將討論如何構建安全的網絡架構,保護旅客的個人信息和數據安全。 最終,《飛馳的基石:現代汽車客運站建築藝術與工程實踐》旨在通過對綠色低碳設計理念和智慧科技應用的深入探討,引領讀者理解如何構建一個麵嚮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汽車客運站。這樣的車站不僅能夠滿足現代交通的需求,更能夠成為城市綠色發展的典範,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