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陆景陵 陈伦寿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出版/印刷时间 | 2009年9月 | 版次/印次 | 1次 1次 |
| 页数/字数 | 548页 | 开本 | 16开 |
| 商品净重 | 1.35KG | 纸张 | 铜版纸 |
| ISBN | 9787811176971 | 包装 | 精装 |
| 定价 | 160元 | 现价 | 110元 |
内容简介:
营养失调症彩图,由陆景陵编辑,内容有:1、概述,2、大田作物的营养失调症,3、蔬菜作物的营养失调症,4、果树的营养失调症。
科学施肥部分由陈伦寿主编,共分8部分:1.植物营养与施肥;2.土壤性质与施肥;3.肥料性质与施肥:Ⅰ有机肥料;4.肥料性质与施肥:Ⅱ化学肥料;5.肥料性质与施肥:Ⅲ微生物肥料;6.农业环境保护与施肥;7.施肥理论与施肥技术;8.主要作物施肥。共340余条目。
本书的特点:
(1)本书搜集了国内外有关作物营养失调症彩图近608幅,涉及大田作物,蔬菜作物和主要果树,是目前国内内容比较丰富涵盖作物较多和具有实用价值的专业性图谱;(2)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全面系统地宣讲科学施肥的基本知识、理论、技术以及作物施肥技术要点,同时也回答并纠正了农民在施肥实践中出现的有关施肥问题和施肥误区;(3)内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有较强可读性。它不仅可供广大农民阅读,提高科学施肥水平,而且对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化肥企业开展农化服务工作以及有关农业院校师生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陆景陵陈伦寿为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终身享受国家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主编的书有《植物营养学》《土壤与肥料》《农业化学总论》《土壤肥料学》《蔬菜营养与施肥技术》《合理施肥知识问答》《科学施肥必读》。参编有《中国肥料》《农化服务手册》。
上篇 植物营养失调症状
开篇 什么叫植物营养失调症
1 植物营养失调症及其诊断方法
1.1 粮食作物缺素症的表现
1.2 经济作物缺素症的表现
1.3 油料作物缺素症的表现
1.4 怎样识别叶菜类蔬菜的缺素症
1.5 怎样识别果菜类蔬菜的缺素症
1.6 怎样识别根类蔬菜的缺素症
1.7 怎样识别葱蒜类蔬菜的缺素症
1.8 怎样识别其他蔬菜的缺素症
1.9 南方果树缺素症的特征
1.10 北方果树缺素症的特征
1.11 茶树缺素症的特征
1.12 如何诊断作物的缺素症
1.13 判断作物缺乏营养元素种类的技巧
1.14 作物营养缺素症的形态比较和鉴别
结语 怎样区分植物生理性病害与病原性病害
2 大田作物营养失调症状
3 素材营养失调症状
4 果树营养失调症状
下篇 科学施肥
1 植物营养与施肥
2 土壤性质与施肥
3 肥料性质与施肥:Ⅰ-有机肥料
4 肥料性质与施肥:Ⅱ-化学肥料
5 肥料性质与施肥:Ⅲ-微生物肥料
6 农业环境保护与施肥
7 施肥理论和施肥技术
8 主要作物的施肥技术要点
结语 科学施肥的要诀
附表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体现在它对“解决方案”的侧重上。很多关于作物营养的书籍,花大量的篇幅描述“是什么”和“为什么”,但真正到了田间地头,我们最需要的却是“怎么办”。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设计是极其贴心的。它不仅提供了详尽的诊断流程,更在每个失调症的章节末尾,附带了针对性的施肥调整策略,包括了推荐的肥料种类、施用时机以及用量参考范围。这些信息不是含糊其辞的指导,而是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建议。我甚至可以将书中的推荐方案直接转化为我们农场的工作计划表。这种从发现问题到提供可执行方案的完整闭环设计,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工具属性和不可替代性,让它真正成为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而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章节安排,可以说是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巧妙的“解构”与“重组”。我发现作者在处理不同失调症状时,采取了一种非常系统化的分析路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症状,而是从宏观的环境因素入手,逐步深入到微观的细胞层面分析。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理解的难度。我特别欣赏它在每个病症描述后,紧接着对诊断依据的细致阐述,那种“如果出现A,伴随B,则高度怀疑是C”的判断流程,非常适合在现场快速应用。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贴合实际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很多我过去靠经验模糊判断的情况,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明确的理论支持和图文佐证。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在田间进行诊断,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和详尽的解释,而不是枯燥的公式堆砌。这种“手把手”的教学体验,是很多理论书籍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
评分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了极强的专业性和前沿性。我注意到,它引用的许多研究背景和最新的肥料应用理念,都明显超出了基础的作物营养学范畴。例如,在讨论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时,它提供的视角非常新颖,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库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很多时候,我们依赖的传统教材可能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认知水平,但这本书似乎紧跟国际最新的土壤科学动态。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为了追求新颖而忽略实用性。那些前沿的理论阐述之后,总能巧妙地引申出具体的改良措施和技术方案,确保了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和对知识体系的深度挖掘,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诊断手册,更像是一部涵盖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参考白皮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细腻的色彩过渡和图文排版的考究感,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专业技术书籍,但拿到手才发现,它在视觉呈现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厚实且富有韧性,翻阅起来非常舒服,即便是经常查阅的专业书籍,也不会轻易磨损。特别是内页的印刷,色彩的还原度极高,这对于一本强调“彩色图谱”的书来说,简直是至关重要。我之前买过几本类似的农业技术手册,但要么是图谱不够清晰,要么是色彩失真严重,导致我很难将书中的图像与实际田间遇到的情况对应起来。而这本,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的插图和照片,就已经让人心生信赖。封面设计那种沉稳中又不失活力的配色,似乎也在暗示着书中内容的严谨与实用性。我甚至花了很长时间仔细端详了封底的介绍文字,那种排版风格也体现出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感,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工具书”感觉,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专业典籍。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全书的语言风格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成功地在“专业严谨”和“可读性强”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尽管主题是高度技术性的,但文字表达却出乎意料的流畅和清晰。作者显然深谙如何用精确的术语来描述科学事实,同时又能避免使用那些晦涩难懂、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行话。我在阅读那些关于化学反应和生理机制的部分时,几乎没有感到任何阅读的滞涩感。很多复杂的概念,都被分解成了易于理解的短句和清晰的逻辑链条。这对于那些需要快速吸收信息的读者来说,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如果说有些专业书籍读起来像是啃石头,那么这本书读起来更像是在品味一壶精心酿造的茶,入口醇厚,回味悠长,每嚼一口都能品出其中的层次感和匠心。
评分…………还行
评分这本书可以,有很多种植物的缺症素都有介绍。
评分图片拍摄时间太久了吧,清晰度差,不利于鉴别
评分内容翔实,可读性强。
评分内容翔实,可读性强。
评分很有用的工具书
评分内容齐全
评分内容齐全
评分内容翔实,可读性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