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市民社会基础读本》为西方学者对市民社会理论领域内重要文献的基础汇编,书中选编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文献,内容涵盖了市民社会理论、市民社会与社会资本、市民社会中的市民信任和社会市民社会与民主国家等几个基本主题。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言与概述
第一章 市民社会的含义、起源与应用(唐·艾伯利)
第二部分 市民社会理论
第二章 “寻求共同体”:秩序与自由之伦理学的研究(罗伯特·尼斯比特)
第三章 谁的守护者?社会科学和道德义务(艾伦·沃尔夫)
第四章 好社会:我们通过制度而生活(罗伯特·贝拉)
第五章 社会的去道德化:市民社会出了什么问题?(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
第六章 审判民主:市民社会在支持民主价值中的角色(琼·贝丝克·埃尔斯坦)
第七章 社群主义和道德维度(阿米泰·埃兹奥尼)
第三部分 作为社会资本创造者的社群
第八章 赋权于民:从国家到市民社会(彼得·伯杰和理查德·约翰·诺伊豪斯)
第九章 专业化服务:对社群和公民的负帮助(约翰·麦克奈特)
第十章 文化、激励与底层社会(詹姆斯·威尔逊)
第十一章 城市教会:信仰、援助与老城贫民(小约翰·迪尤里欧)
第四部分 市民社会:公民信任和社会权威
第十二章 失去的城市:以社会权威为例(艾伦·埃伦霍特)
第十三章 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繁荣(弗朗西斯·福山)
第五部分 市民社会和民主国家
第十四章 民主的不满:程序共和(迈克尔·桑德尔)
第十五章 权利话语:穷途末路的政治言辞(玛丽·安·格伦顿)
第十六章 进步主义对市民社会的侵犯(威廉·沙姆布拉)
第十七章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民主的市民社会(威廉·加尔斯通)
第十八章 再谈“美国例外论”:市民社会的作用(丹尼尔·贝尔)
第十九章 政治、道德与文明(瓦茨拉夫·哈维尔)
索引
精彩书摘
市民社会淡出,国家粉墨登场将个人从社会约束中挣脱出来的趋势给民主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社群的消失、社会信任的下降、对权利的偏执以及无视公益而对个人意志的一味肯定。这些都是市民社会理论家会反复提及的问题。
如果政府也站在完全偏向权利一极、拒绝任何更高道德的个体一边,它就不得不去满足个体不断增长的索取欲望,这损害的往往是社群的利益。而试图不断用立法的方式推动人类进步,正是今天我们这个政治化社会(politicized society)的核心理念。
面对自由个人主义的兴起,美国法律和政治体制的应对之道就是越来越多地把一切争论都化约为不受限制的个人权利语言,用哈佛大学法学教授玛丽,安·格伦顿(第十五章)的话说叫“权利话语”。当人类事务只能依靠法律和政治来裁决时,一切都变得政治化,即使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随之而来的将是国家的无处不在,即使它的能力和合法性都在降低。
最终,实质性的宪政原则将由政治科学家迈克尔·桑德尔(第十四章)所称的“程序共和”所取代,个人得到了很多权利,却没有相应的公民意识。民主体制内的斗争将完全集中于如何调整民主过程以满足个人及团体的各种欲求,而非如何实现民主的实质性目标。
一旦所有事务都按照民主多数的原则决定,人们就不得不屈从于控制立法过程的那些人的一时兴致。法律由此堕落为政治上拥有强大组织的团体的专断工具,一个团体获得的授权就意味着另一团体必须担负的义务。法律于是不得不在冲突的派系和主张之间,寻求更理想的平衡与界限。
随着市民社会的淡去,新画面中法律和国家的色彩则越来越浓。法律由此常常被赋予双重的使命:既要确认人们的性自由,又要保护人们不受性侵犯;既要保证某些群体的性别和种族优势,又要给其他群体提供反向歧视的保护;既要保护罪犯的权利,也要保护受害者的权利;既要维护言论自由,又要以新的权利规定来对付仇恨言论带来的伤害;既要保护个人也要保护社群的权利,等等。
当然,法律本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些领域形成一种小心翼翼的平衡,但今天为了对付五花八门的权利要求,却需要法律达到一种令人恼火的精确度,这是前所未闻的。事实上,要达到这种程度的立法和谐与平衡,超出了法律与国家机构的能力。法律变成了一个忙得焦头烂额的裁判员,因为他裁决的这项运动一方面充斥了各种规则,另一方面违规的行为又仍然比比皆是——做这种比赛的裁判实在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一个公正美好社会的追求被缩减为一场围绕规则的战斗。
……
市民社会基础读本:美国市民社会讨论经典文选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市民社会基础读本:美国市民社会讨论经典文选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美国市民社会讨论经典文选.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书评是应用写作的一种重要文体。独立性书评。书评,也是一种创作。它的创作意义,一方面来源于被评书籍,另一方面,更多的,应该来源于书评者自身的社会阅历和文学素养,来源于书评者对被评书籍的感悟、升华和更深的洞见,从而形成书评独立的思想性和价值感。它的直接表现是,可以独立存在、独自成文、独有一番滋味。
评分
☆☆☆☆☆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
再说“评价”。“评价”可以是总括全书作鸟瞰式的评述,如书评《展现“另一个”爱因斯坦》是这样评价《爱因斯坦晚年文集》的:“每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睿知和科学预见性。全书蕴涵着科学家与知识分子的良知,浸透着他对整个20世纪全人类的极大的人文关怀。”
评分
☆☆☆☆☆
送货很快,谢谢卖家。
评分
☆☆☆☆☆
通过这本经典文选,大概可以了解美国市民社会的梗概,好书!
评分
☆☆☆☆☆
中国的市民社会一直没能培养起来,但旧的传统社会又被打碎了,所以社会中的人越来越处于失范中,在很多价值观上社会达不成共识。市民社会的建立,可以抵抗权力对民众生活的强大干预,这是中国当务之急的事。
评分
☆☆☆☆☆
先说“介绍”。“介绍”是指对所评的书的内容作言简意赅的概括叙述,让读者对该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书评《难忘<南京情调>》是这样介绍的:“《南京情调》收入64篇文章,20世纪上半叶社会各界名流笔底的南京昔日景观,风土人情,大多风流倜傥见性情;80帧照片,让50年前的古都旧影清晰再现,金陵旧时影像,幅幅沧海桑田显趣味。”
评分
☆☆☆☆☆
送货很快,谢谢卖家。
评分
☆☆☆☆☆
情感型书评。这一类中,书评人与原创作者情感上的强烈共鸣或激烈对质成为贯穿书评全文的唯一或主要线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如果从仁和山、智和水的关系论断,讲的该是思想型书评;如果以“乐”本身来说,道的却是情感型书评,它结构于书评人对被评书籍的直接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