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中)(第4版)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中)(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阀门
  • 机械工业
  • 标准
  • 汇编
  • 中国机械工业
  • 工业标准
  • 技术规范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阀门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6473
版次:4
商品编码:1105752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6-01
页数:67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机械工业标准是组织产品生产、交货和验收的技术依据,是促进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保障,是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广和应用标准化技术,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控制产品制造质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至关重要,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规模经济、推进专业化协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推进机械工业标准的贯彻实施,满足广大读者对标准文本的需求,我社对机械工业最新标准文本按专业、类别进行了系统汇编,组织出版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系列。本系列汇编共由综合技术、基础互换性、通用零部件、共性工艺技术和通用产品五部分构成,每部分又包括若干卷,《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中)(第4版)》是通用产品部分的其中一卷。
本卷由我社第三编辑室与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编录,收集了截止到2000年6月底以前批准发布的现行国家标准51个,机械行业标准51个。
鉴于本卷所收录标准的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我们对标准中所涉及到的有关量和单位的表示方法未做改动。本卷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已在本目录上标明(GB或GB/T),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由于部分国家标准是在国家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现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读者在使用这些国家标准时,其属性以本目录上标明的为准。机械行业标准的属性与年号类同。

目录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GB/T 8464—2008铁制和铜制螺纹连接阀门
GB/T l0869—2008 电站调节阀
GB/T l2232—2005通用阀门法兰连接铁制闸阀
GB/T l2233—2006通用阀门铁制截止阀与升降式止回阀
GB/T l2234—2007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螺柱连接阀盖的钢制闸阀
GB/T l2235—2007 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钢制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
GB/T l2236—2008 石油、化工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旋启式止回阀
GB/T l2237—2007 石油、石化及相关工业用的钢制球阀
GB/T l2238—2008法兰和对夹连接弹性密封蝶阀
GB/T l2239—2008工业阀门金属隔膜阀
GB/T l2240—2008铁制旋塞阀
GB/T l2241—2005安全阀L般要求
GB/T l2243—2005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GB/T l2244—2006减压阀一般要求
GB/T l2246—2006先导式减压阀
GB/T 13932—1992通用阀门铁制旋启式止回阀
GB/T l4173—2008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GB/T l9672—2005管线阀门技术条件
GB/T 21385—2008金属密封球阎
GB/T 21386—2008 比例式减压阀
GB/T 21387—2008轴流式止回阀
GB/T 22130—2008钢制旋塞阀
GB/T 22654—2008蒸汽疏水阀技术条件
GB/T 23300—2009平板闸阀
GB/T 24920—2010石化工业用钢制压力释放阀
GB/T 24924—2010供水系统用弹性密封闸阀
GB/T 24925—2010低温阀门技术条件
GB/T 26144—2010 法兰和对夹连接钢制衬氟塑料蝶阀
JB/T 2195—1998 YDF2系列阀门电动装置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JB/T 3595—2002电站阀门一般要求
JB/T 5298—1991管线用钢制平板闸阀
JB/T 5299—1998液控止回蝶阀
JB/T 7352—1994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电磁阀
IB/T 7387—1994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电动控制阀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不包含《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中)(第4版)》内容的图书简介,重点突出其他领域和技术。 --- 图书名称:现代工程材料性能与应用手册 图书简介 导言:材料科学的基石与现代工程的脉络 在二十一世纪的工程技术浪潮中,材料的革新与优化始终是驱动行业进步的核心动力。《现代工程材料性能与应用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体系,聚焦于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及前沿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失效模式及在关键工业领域的应用策略。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汇编,而是一部强调材料科学原理、工程实践与前沿趋势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工具书。它将引导工程师、研发人员及材料科学家跳出特定产品或部件的范畴,从更宏观的材料体系层面理解现代工业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篇:基础金属材料的深度解析 本篇聚焦于钢铁及非黑色金属在现代承载结构中的应用潜力。与侧重于标准尺寸和特定阀门构造的资料不同,本书将重点放在冶金学基础、微观组织控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以及先进热处理工艺的优化。 1.1 高性能钢铁材料的相变动力学 详细阐述了低合金钢、高强钢以及先进高强度钢(AHSS)的晶体结构转变过程。内容涵盖了贝氏体钢、马氏体钢的成形性与韧性平衡。特别深入探讨了超细晶粒钢的制备技术,如SPD(严重塑性变形)方法,及其在提升疲劳寿命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区(HAZ)的微观变化机制及其对材料整体强度的影响,提供了优化焊接参数以抑制脆性相生成的实用指南。 1.2 特种耐腐蚀合金与高温材料 本书系统梳理了镍基、钴基高温合金的蠕变行为和氧化-腐蚀机制。重点分析了在极端环境(如燃气轮机、核反应堆内部)下,这些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如热障涂层(TBCs)的应用与失效分析。针对化工和海洋工程,详述了双相不锈钢、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在氯离子应力腐蚀开裂(SCC)条件下的抗性设计原则。这部分内容完全超越了对通用阀门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到合金设计与服役行为的本质。 第二篇:先进功能材料与智能结构 本篇致力于探索材料如何实现除承载以外的特定功能,是现代电子、能源和传感技术的核心支撑。 2.1 压电、铁电与磁性材料 详尽介绍了PZT(锆钛酸铅)陶瓷的制备工艺(如固态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及其在超声换能器和精密驱动器中的应用。对于软磁材料,探讨了非晶态合金和纳米晶合金的磁导率与磁滞回线特性,尤其关注其在高效变压器和电磁屏蔽中的优化设计。 2.2 导电聚合物与储能材料 探讨了有机半导体材料如聚噻吩、聚苯胺的电化学掺杂机制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在储能领域,本书侧重于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研究,以及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界面阻抗分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篇:复合材料与结构优化设计 复合材料是实现轻量化和高性能化的关键路径,本篇聚焦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科学和多尺度建模。 3.1 结构复合材料的界面粘接与力学行为 深入分析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CFRP)体系中,纤维/基体界面的化学键合与力学传递效率。详述了层合板的铺层设计(如角度、厚度优化)以应对复杂载荷(扭转、冲击)。书中特别包含针对复合材料冲击损伤和疲劳裂纹萌生的无损检测(NDT)技术,例如超声波C扫描和热像法。 3.2 智能复合材料与自修复技术 本部分前瞻性地介绍了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和电活性聚合物(EAP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主动结构控制中的潜力。重点阐述了利用微胶囊技术实现材料的“自修复”机制——当微裂纹产生时,释放修复剂实现损伤的闭合,极大地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第四篇:材料的服役性能、失效分析与寿命预测 本篇是实践工程师最需要的工具集,强调从“材料性能”到“工程可靠性”的转化。 4.1 疲劳、蠕变与断裂力学 本书详述了Basquin、Coffin-Manson等经典疲劳模型的适用边界,并引入了基于应力强度因子的断裂韧性评估方法(KIC)。对于高温工程,详细解析了蠕变过程中的二次、三次蠕变阶段,并提供了Larson-Miller参数法的精确应用指南。 4.2 失效模式的系统化诊断 提供了从宏观形貌到微观晶体结构的全方位失效分析流程。内容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断口形貌判读(如准韧性断裂、脆性断裂、疲劳辉纹特征),能谱分析(EDS)对腐蚀产物和元素偏析的鉴定。尤其强调了应力腐蚀开裂(SCC)和氢致脆化(HE)的综合诊断流程,这些是判断复杂工况下材料失效的关键。 总结与展望 《现代工程材料性能与应用手册》的构建理念是建立在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基础之上。它避免了对单一、标准组件(如特定规格的密封件或驱动件)的细枝末节的描述,转而关注材料体系的内在规律、先进制造对性能的重塑,以及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保障。本书为面向未来技术挑战的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知识框架,助力于开发更高性能、更长寿命的下一代工程系统。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名资深阀门维修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了“故障诊断与维修”的指导性上。在现场处理突发阀门故障时,我们往往需要迅速判断故障是源于设计缺陷、材料老化还是安装不当。虽然本书是标准汇编而非故障手册,但它对阀门结构设计、材料规范、以及运行寿命预估的标准约束,恰恰为我们提供了判断的“健康基线”。通过对比现有阀门的设计参数与标准要求的偏差,我们可以快速锁定问题可能出在哪里。例如,如果一个高频开关的阀门提前失效,我们可以对照标准中关于疲劳寿命和驱动器响应速度的要求,推断出是设计裕度不足还是维护不当。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官方认可的“标准答案”,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阀门的应有性能,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修理层面。

评分

这部《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阀门卷(中)(第4版)》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阀门设计、制造和应用领域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我记得我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查找标准资料那叫一个费劲,各种规范散落在不同的行业手册和文件中,效率极低。现在好了,这么厚一本汇编,把核心的标准都集中到了一起,查阅起来方便了太多。我特别欣赏它对不同类型阀门(比如蝶阀、球阀、闸阀等)的设计、材料选择和性能测试标准的梳理。尤其是对于那些特定工况下(高温高压、低温或腐蚀性介质)的选型要求,新版比老版更新、更细致地涵盖了最新的行业共识和技术进步。比如,关于新材料在阀体和密封件上的应用标准,这次的收录就体现了近年来材料科学的突破。虽然书很厚,内容很专业,但结构编排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索引系统做得比较完善,对于我们日常快速定位所需标准至关重要,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性。

评分

作为一名质量控制部门的技术员,我对这本《阀门卷(中)(第4版)》的实际应用价值体会尤为深刻。我们日常工作的核心就是确保出厂的每一批阀门都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要求。过去,我们总需要对照好几份文件来核对一个批次的阀门是否完全达标,尤其是在压力试验和密封性测试环节,标准描述的模糊地带常常成为争议点。这一版汇编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关键测试流程和判定标准的细化描述。它不仅列出了标准编号,更对关键参数的测量精度、环境控制等细节做了明确的界定。这对于减少不同检验员之间的主观差异,实现更一致、更可信的质量检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现在几乎成了我们质检室的“圣经”,任何对验收标准的质疑,翻开它就能找到权威的解释和依据,使得我们的质检流程更加透明、更有说服力。

评分

我主要从事的是大型工业项目的采购和技术评估工作,选择合适的阀门供应商和产品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一环。坦白说,市面上很多技术资料往往侧重于某一特定制造商的宣传,缺乏中立、权威的行业基准。这本汇编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汇集了国家层面对阀门通用技术要求的统一口径,让我在进行技术规格书(Technical Specification)编写和对外招标时,有了一个铁打不动的参照系。例如,在对不同厂家提供的防火安全阀或紧急切断阀进行技术对比时,我可以直接引用汇编中的具体标准条目,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这些基准的认证和测试报告。这种基于国家标准的采购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因技术理解偏差导致的后期维护风险和潜在的合规性问题,让我的采购决策更加有底气和专业度。

评分

对于高校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尤其是即将进入设备设计或制造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这本《阀门卷》的参考价值是无可估量的。我记得我当年上学时,对实际工程标准的理解总是隔着一层纱。书本知识教的是原理,而实际工业应用面对的是标准化的落地执行。这本汇编就像是一座桥梁,将晦涩的理论与严苛的工业实践直接连接起来。它清晰地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流体力学模型是如何被转化为具有具体公差、压力等级和材料要求的实际工程规范的。对于学生而言,提前熟悉这些标准的表达方式、结构逻辑和术语体系,无疑能让他们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适应企业的技术语言和质量要求。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行业规范的“入门指南”。

评分

帮别人买的。。。。。。

评分

实用

评分

帮别人买的。。。。。。

评分

实用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