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石油化工産品及試驗方法國傢標準匯編(2012)》共收錄瞭截至2011年12月底前發布的石油化工産品領域的國傢標準137項,其中大部分是産品標準和試驗方法標準,還有12項是基礎標準。本匯編分為三個部分,分彆為:閤成樹脂部分,含61項標準;閤成橡膠部分,含31項標準;石化有機原料部分,含45項標準。《石油化工産品及試驗方法國傢標準匯編(2012)》全麵係統地反映瞭石油化工産品領域國傢標準的最新情況,可為使用者提供最新的産品和試驗方法標準。
《石油化工産品及試驗方法國傢標準匯編(2012)》收錄的國傢標準的屬性已在目錄上標明(GB或GB/T),年代號用4位數字錶示。鑒於部分標準是在國傢標準清理整頓前齣版的,現尚未修訂,故正文部分的標準編號未做相應改動。對於標準中的規範性引用文件(引用標準)變化情況較大的,在標準文本後麵以編者注的形式加以說明。
內頁插圖
目錄
閤成樹脂部分
GB/T 1033.1-2008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測定 第1部分:浸漬法、液體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 1033.2-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測定 第2部分:密度梯度柱法
GB/T 1033.3-2010 塑料 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測定 第3部分:氣體比重瓶法
GB/T 1036-2008 塑料 -30℃~30℃綫膨脹係數的測定石英膨脹計法
GB/T 1037-1988 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氣性試驗方法杯式法
GB/T 1040.1-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總則
GB/T 1040.2-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測定 第2部分:模塑和擠塑塑料的試驗條件
GB/T 1040.3-2006 塑料 拉伸性能的測定 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試驗條件
GB/T 1041-2008 塑料 壓縮性能的測定
GB/T 1043.1-2008 塑料 簡支梁衝擊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非儀器化衝擊試驗
GB/T 1632.1-2008 塑料 使用毛細管黏度計測定聚閤物稀溶液黏度 第1部分:通彆
GB/T 1632.3-2010 塑料 使用毛細管黏度計測定聚閤物稀溶液黏度 第3部分:聚乙烯和聚丙烯
GB/T 1632. 5-2008 塑料使用毛細管黏度計測定聚閤物稀溶液黏度 第5部分:熱塑性均聚和共聚型聚酯(TP)
GB/T 1842-2008 塑料 聚乙烯環境應力開裂試驗方法
GB/T 1843-2008 塑料 懸臂梁衝擊強度的測定
GB/T 1845.1-1999 聚乙烯(PE)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1部分:命名係統和分類基礎
GB/T 1845.2-2006 塑料聚乙烯(PE)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2部分:試樣製備和性能測定
GB/T 2410-2008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霧度的測定
GB/T 2412-2008 塑料 聚丙烯(PP)和丙烯共聚物熱塑性塑料等規指數的測定
GB/T 2546.1-2006 塑料 聚丙烯(PP)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1部分:命名係統和分類基礎
GB/T 2546.2-2003 塑料 聚丙烯(PP)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2部分:試樣製備和性能測定
GB/T 3398.1-2008 塑料 硬度測定 第1部分:球壓痕法
GB/T 3398.2-2008 塑料 硬度測定 第2部分:洛氏硬度
GB/T 3682-2000 熱塑 性塑料熔體質量流動速率和熔體體積流動速率的測定
GB/T 4610-2008 塑料 熱空氣爐法點著溫度的測定
GB/T 5470-2008 塑料 衝擊法脆化溫度的測定
GB/T 6594.1-1998 聚苯乙烯(PS)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1部分:命名係統和分類基礎
GB/T 6594.2-2003 塑料 聚苯乙烯(PS)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2部分:試樣製備和性能測定
GB/T 6595-1986 聚丙烯樹脂“魚眼”測試方法
GB/T 6598-1986 小角激光光散射法測定聚苯乙烯標準樣品的重均分子量
GB/T 7141-2008 塑料熱老化試驗方法
GB/T 8661-2008 塑料 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殘留丙烯腈單體含量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GB/T 9345.1-2008 塑料 灰分的測定 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T 9352-2008 塑料 熱塑性塑料材料試樣的壓塑
GB/T 11115-2009 聚乙烯(PE)樹
GB/T 11546.1-2008 塑料蠕變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拉伸蠕變
GB/T 11997-2008 塑料 多用途試樣
GB/T 12670-2008 聚丙烯(PP)樹脂
GB/T 12671-2008 聚苯乙烯(PS)樹脂
GB/T 12672-2009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樹脂
GB/T 13525-1992 塑料拉伸衝擊性能試驗方法
GB/T 16276-1996 塑料薄膜粘連性試驗方法
GB/T 16578.1-2008 塑料 薄膜和薄片 耐撕裂性能的測定 第1部分:褲形撕裂法
GB/T 16578.2-2009 塑科 薄膜和薄片 耐撕裂性能的測定 第2部分:埃萊門多夫(Elmendor)法
GB/T 16867-1997 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中殘留苯乙烯單體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GB/T 17037.1-1997 熱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試樣的製備 第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試樣和長條試樣的製備
GB/T 17037.3-2003 塑料 熱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試樣的製備 第3部分:小方試片
GB/T 17037.4-2003 塑料 熱塑性塑料材料注塑試樣的製備 第4部分:模塑收縮率的測定
GB 17931-2003 瓶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樹脂
GB/T 18964.1-2008 塑料 抗衝擊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1部分:命名係統和分類基礎
GB/T 18964.2-2003 塑料 抗衝擊聚苯乙烯(PS-I)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2部分:試樣製備和性能測定
GB/T 20417.1-2008 塑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模塑和擠齣材料第1部分:命名係統和分類基礎
GB/T 20417.2-2006 塑料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模塑和擠齣材料第2部分:試樣製備和性能測定
GB/T 21460.1- 2008 塑料 苯乙烯—丙烯腈(SAN)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1部分:命名係統和分類基礎
GB/T 21460. 2-2008 塑料 苯乙烯—丙烯腈(SAN)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2部分:試樣製備和性能測定
GB/T 21461.1-2008 塑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1部分:命名係統和分類基礎
GB/T 21461.2-2008 塑料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模塑和擠齣材料 第2部分:試樣製備和性能測定
GB/T 24149.1-2009 塑料 汽車用聚丙烯(PP)專用料 第1部分:保險杠
GB/T 24150-2009 塑料 阻燃抗衝擊聚苯乙烯專用料
GB/T 24151-2009 塑料 玻璃縴維增強阻燃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專用料
GB/T 24282-2009 塑料 聚丙烯中二甲苯可溶物含量的測定
閤成橡膠部分
石化有機原料部分
前言/序言
現代化學工業基礎與前沿技術進展 本書簡介 本書全麵係統地梳理瞭當代化學工業的核心基礎理論、關鍵生産工藝及其在不同領域的前沿技術應用與發展趨勢。它旨在為化學工程、材料科學、應用化學等相關專業的學生、研究人員以及化工行業的工程師提供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指導價值的參考資料。全書內容聚焦於化工行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綠色、高效和可持續發展,避免瞭對具體國傢標準匯編內容的直接引用或歸納。 第一部分:化學反應工程與過程強化 第一章 基礎化學反應動力學與熱力學 本章深入探討瞭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的最新發展,包括過渡態理論在復雜多相反應體係中的應用。重點分析瞭反應器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非平衡態熱力學效應,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流體力學(CFD)模擬方法精確預測工業反應器內部的混閤、傳熱和傳質過程。內容涵蓋瞭均相、多相催化反應的動力學建模,以及微反應器技術中顯著的傳熱傳質優勢。 第二章 反應器優化設計與過程控製 本章聚焦於工業反應器的選型、放大和優化。詳細闡述瞭固定床、流化床、攪拌釜等經典反應器的結構特點和適用條件。引入瞭先進的過程分析技術(PAT)在實時監測和反饋控製中的應用,討論瞭如何通過模型預測控製(MPC)技術來應對反應過程中存在的非綫性和時滯問題,以提高産品收率和操作安全性。 第三章 過程強化技術(Process Intensification, PI) 過程強化是現代化學工程追求效率極限的關鍵方嚮。本章係統介紹瞭多種過程強化策略,如反應-分離集成、微通道反應器、鏇流器技術和電化學反應工程。重點分析瞭微反應器技術在處理高危反應和精細化學品閤成中的獨特優勢,以及如何通過設備小型化和集成化,顯著降低能耗和投資成本。 第二部分:分離工程與資源循環利用 第四章 現代分離技術的原理與應用 分離操作是化學工業中能耗最高的部分之一。本章詳細介紹瞭包括新型膜分離技術(如正滲透、膜接觸器)、高效精餾(如反應精餾、萃取精餾)以及吸附分離(如模擬移動床SMC)的最新進展。特彆關注瞭處理復雜混閤物的混閤分離技術集成方案。 第五章 廢水、廢氣與固體廢物的資源化處理 本章側重於化工生産過程中的“三廢”治理與資源化利用。探討瞭先進氧化技術(AOPs)在難降解有機汙染物去除中的效能,包括臭氧催化氧化和芬頓反應的機理。在廢氣處理方麵,介紹瞭蓄熱式熱氧化(RTO)的高效運行模式及VOCs的分子篩吸附濃縮技術。對於工業副産物和危廢,則著重分析瞭循環經濟框架下的迴收路徑和清潔轉化方法。 第三部分:能源化學與可持續發展 第六章 化工原料路綫的綠色轉型 本章分析瞭傳統石化路綫嚮生物基和可再生原料轉型的挑戰與機遇。詳細介紹瞭生物質的預處理技術、縴維素水解的催化體係,以及發酵工程在大宗化學品(如生物基丁二醇、乳酸)生産中的放大問題。探討瞭閤成氣(Syngas)在費托閤成(FT Synthesis)中的最新催化劑設計與反應條件優化。 第七章 儲能與電化學技術在化工中的集成 隨著能源結構的變革,電化學技術在化工領域的作用日益凸顯。本章涵蓋瞭下一代電池技術(如固態電池、液流電池)的關鍵材料科學進展。同時,深入討論瞭電催化技術在“碳捕集與利用”(CCU)中的應用,例如利用可再生電力將二氧化碳轉化為高價值化學品(如甲醇、閤成燃料)的電解閤成路徑。 第八章 材料科學在化工設備中的創新應用 本章關注化工生産環境對材料的嚴苛要求。討論瞭新型耐腐蝕閤金、陶瓷塗層以及高分子材料在極端溫度、高壓和強酸堿環境下的失效機製與防護策略。重點分析瞭納米材料在提高催化劑活性和載體穩定性能方麵的潛力,以及3D打印技術在快速製造復雜反應器內部結構件上的應用前景。 第四部分:工業安全、數字化與智能製造 第九章 化工過程安全管理與風險評估 本章強調瞭本質安全設計理念。係統介紹瞭HAZOP(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LOPA(保護層分析)等風險評估工具的規範化應用。討論瞭過程安全信息(PSI)的建立與維護,以及如何通過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預警係統,對泄漏、火災和爆炸風險進行早期識彆和乾預。 第十篇 數字化化工與智能工廠 本章探討瞭工業4.0框架下化工生産的數字化轉型。內容包括物聯網(IIoT)在工廠資産健康監測中的部署,大數據分析在設備預測性維護中的應用,以及人工智能(AI)在復雜工藝參數優化和故障診斷中的實際案例。討論瞭數字孿生技術如何構建虛擬工廠以支持操作員培訓和新工藝驗證。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覆蓋瞭從基礎熱力學到尖端數字化技術的完整化工鏈條,旨在為推動化工行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和技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