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写真巨匠森山大道较新著作,大陆首本森山大道作品,收录近年来多数未发表摄影作品及经典散文。
星期二
平交道
面影记
动物园
西池袋
日日皆海参
关于饮食
七篇短文
<朋友来访的夜晚>
<宿醉>
<前往动物园的早上>
<摘采野花回家的傍晚时刻>
<探访中平卓马的雨天>
<回到逗子自宅的那一天>
<黄昏,与妻子共进餐点>
暗房
桌上的花器
父亲的酒杯
母亲的话
景色
哑剧
展览会
八月之光
海岛之行
布宜诺斯艾利斯
午后
信
恋爱
工匠之眼
既存于彼处的事物
寺泊
埃利斯岛
NEW YORK
时间的形式 化石
时间的形式 阿姨的照片
布宜诺斯艾利斯
希洛
新宿……
新宿(1)
新宿(2)
新宿西口
大久保通
宫益坂
书写的哲学
青春
横须贺
女人与男人
自宅
后记
工匠之眼(《新潮》 二○○四年六月)
抱持着对“摄影”的强烈执著,每日行走于都市街道上拍照,成为我的例行公事。虽然有点困难,但我尽量不走入实际的生活细节。随机拍照,是我目前摄影的态度。路上的世界,是绝对无法预测的场所,只能提醒自己尽量不拘泥于思维及意义,平实公正地拍下眼前所见,唯有如此才是我的摄影世界,这是我许久前给自己定下的规则。
相机不过是部复印机器,而以路上为活动范围的摄影家,不过是把眼前事态与现象以及从中流逝的短暂时刻,在瞬间用照相机记录下来的人种罢了。也就是一种工匠之眼。尽管如此,路上的摄影家其实也是独立的主体,而并非全为客体,按下快门那一刻,个人的经验、记忆、情感,当然会融入其中。但这只是普通的现象,问题不在此。照相时事事拘泥于主体、主观,并对此深信不疑的想法,反而更有问题。解决的方式很简单,对我而言,世界所呈现的风貌并不是那么回事,再反过来看,摄影也并非那么困难。一旦拖着日常生活的牢骚与忧愁走上街头,我就不得不与周遭的一切相互感应。当我手持相机漫步街上,我便渐渐进入催眠状态之中。将镜头转向错综复杂的视野,心无二志,不断按下快门。那就像放电一样,跟充实感、成就感有点不同,但伴随着一丝微弱的快感。那就是我在街上摄影的模样,也是我对摄影的坚持。有着过度模拟式体质的我,手上拿的相机竟是极为实用的轻便相机,自己也觉得无解而可笑。
据传以前有一位名叫千利休的茶道大师曾说,所谓茶道即是“把水煮开后加入茶叶饮用”。我觉得这种想法跟我现在与摄影的关系非常接近。也就是说,所谓摄影即是“手持相机置入底片(现在则是记忆卡)后随性地拍照”,如此而已。许多读者可能会有异议,但我的心情的确如此。我也曾认为所谓摄影是光线与时间的化石,或另一个记忆中的城市等等如此这般的高调,虽然我不认为那些想法有何不妥,但那终究是彼时的假设及片面的解释。就算现在心里抱持这样的想法,也不代表我已经有了达观的领悟或更深的解脱。反倒是上了年纪,压力与烦恼仍旧源源不绝,处于繁琐的日常生活中,也无法对摄影的种种那么豁达。在永无止境的杂事间,拿起照相机走进那光怪陆离的世界进行摄影行为,早已不基于任何创作意图或理由,唯有回归原始动物般的欲望与直觉,此外别无他法。潜伏在我体内的所有欲望,受到路上各种事物反射,短路之后产生“摄影”的瞬间动作,借此与内心深层欲望互相联系,这就是我的摄影行为。
幸好都市的街道宛如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一般充满混沌,低俗廉价而颓废,我举起相机镜头释放能量,但这城市仍不为所动。人们常说日子平淡无趣,其实路上的悲剧与喜剧多得不可胜数,人类与街道都是强烈且可疑的存在。对于如此错综复杂的现象,身为摄影家,唯一的应对方式只有恣意拿起相机,一股脑儿深入这名为街头的森林,此外别无他法。
在我眼里,城市是巨大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而路上随处可见充满人类鲜明气味的艺术品,不需特地拿起相机进行创作,街道本身就有无数写实作品。
我之所以不断更换底片,不断拍照,便是因为对路上世界有无穷的兴趣。借由成为一个别具眼光的工匠,反而可以看到更多样化的瞬息细节,不是吗?先尽可能拍下眼前所见事物,这就是我目前的想法。
……
后记
写出这样一本书,真的没问题吗?我心里的确这样想。不过也有一种反正管不了这么多的感觉。书名剽窃自詹姆斯·鲍德温的某本小说,帅气地取名为《迈向另一个国度》,实际上不过就是一海参男子每天的戏言和过去的妄想故事罢了。编辑部要求我写一篇后记,我没有申辩的余地,但也不能翻脸不认账……
前年早春时期,一个编辑突然出现在我面前,说:“想要收集森山先生以前写过的文章,结集出版!”而且还偏偏指定与摄影无关的文章。他就是将本书搜集成册的梅村隆之先生。
我本来打算婉转拒绝说:“至今我写的文章几乎都成书了,已经没有跟摄影无关的文章了。”他却完全料到似的露出正中下怀的微笑说:“其实还有很多文章可以用呢!”然后从看来很沉重的包包里拿出一叠复印好的文件,摆在我眼前。我无奈地伸手取来随意翻阅,才发现这些文章尽是一些连撰写者本人也不记得的短文,以及为应付一时需要的戏作。尽管其中仍有部分自认不错的作品,但整体而言还是相当松散。我回绝道:“这么糟糕的作品不行呐。”他立刻轻描淡写地说出恐怖的话:“不会的,请放心,只要再补上一些新的文章就可以了。”不论我再怎么表明目前没有想写的题材,也缺乏写作的动力,试着推掉这份邀请,他仍不动如山,见招拆招:“没有灵感也没关系,想到什么写什么就可以了,请您务必要答应。”实在非常顽强。
结果,我这好说话的个性终究输了。虽然不是交换条件,但我希望能尽量多放些照片在书里,并且叮咛他把重心放在我最近拍摄的未发表作品上。
在这里我要感谢梅村先生的努力,您真是个顽强的男人。
二○○八年八月
森山大道
不得不说,《几何迷宫中的囚徒》简直是一场对传统叙事结构的彻底颠覆,读起来像是在解一串精巧却又极其折磨人的密码。它不是一本让你轻松享受故事的读物,更像是一次智力上的探险,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对读者耐心的考验。故事的线索是碎片化的,时间线被故意打乱,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常常需要读者自己去推敲和还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视角转换”上的高超技巧。每当你以为你已经掌握了故事的某个关键点时,下一章节突然切换到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配角的视角,然后你发现之前所有的判断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基石之上。这种结构上的精妙,完美地契合了“迷宫”的主题。它探讨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迷失,更是认知和道德层面的困境。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翻阅前面的章节,重新梳理人物的动机和行动的逻辑。虽然过程略显烧脑,但当最后那个环形结构完美闭合时,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其他类型小说难以提供的。这本书要求读者付出极大的专注力,但回报也是丰厚的。
评分读完《暗流涌动的海岸线》,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部将社会写实与个人隐秘历史交织得天衣无缝的作品。作者对那个特定地域——一个被海风和遗忘侵蚀的小渔村——的刻画,简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你几乎能闻到空气中咸湿的腥味,感受到海浪拍打着老旧码头的节奏。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是极其缓慢且克制的,它不急于揭示核心的谜团,而是用大量笔墨去描绘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那些世代相传的“不言之约”。主人公阿海的成长,与其说是外在环境的推动,不如说是他不断试图逃离或回归他无法割舍的故土的内心挣扎。书中对“沉默的力量”做了极其深刻的诠释,许多重大的冲突和背叛,都没有通过激烈的争吵爆发,而是通过一个眼神、一次刻意的回避,甚至是一段久到令人窒息的沉默来完成。这种处理手法使得故事的张力内敛而强大,读到后半段,当真相的碎片逐渐拼凑起来时,那种被压抑已久的情感喷薄而出,带来的冲击力远超那些喧嚣的场面。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地域文化内化成了角色的命运底色。
评分这本新近读完的书,名叫《沉睡的星河》,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并非那种情节跌宕起伏、让你手不释卷的快节奏小说,而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色彩斑驳的宇宙画卷。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对那些宏大叙事的处理,没有流于空泛的口号,而是通过无数个微小个体在时间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来展现。书中对于“记忆的重量”这一主题的探讨尤其触动人心,它不像科幻作品中常见的对于未来科技的炫耀,反而更关注技术发展对个体精神世界带来的侵蚀与重塑。举例来说,其中一段描绘了一个被植入“完美童年记忆”的工程师,他开始质疑自己所有情感的真实性,这种心理层面的瓦解,比任何物理上的毁灭都更令人不寒而栗。全书的基调是沉郁而富有哲学思辨的,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意识流的叙事手法,要求读者必须沉下心来,与作者一同慢行。那些关于文明衰亡的隐喻,隐藏在看似日常的场景之下,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中酸涩的况味。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适合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杯清茶,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朝圣之旅。
评分翻开《尘世的低语》,我仿佛走进了一部色彩浓郁的欧洲古典油画之中,那种混合着宗教虔诚与世俗欲望的复杂气息扑面而来。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人性幽暗面”的探究,那种不加粉饰,甚至有些残忍的真实。故事围绕着一个古老家族的遗产继承展开,但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财产争夺剧,而是关于权力、嫉妒以及被扭曲的爱的历史清算。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渲染极为到位,无论是阴森的古堡,还是弥漫着香火气的教堂,都成了人物内心冲突的外化。书中没有绝对的英雄或恶人,每个人物都有其合理的、同时也是可憎的动机。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罪与罚”的讨论,它没有给出明确的道德裁决,而是让罪恶在代际之间像遗传病一样蔓延,最终,惩罚不再是外部的制裁,而成了角色们必须背负的宿命。语言风格上,它偏向于典雅、华丽,大量使用排比和反问,读起来有一种庄重感,让人不得不慢下来,体会文字背后的厚重历史感。
评分《风中的旅人:旧地图的秘密》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它成功地将对远方的向往和对身份认同的追寻熔铸在一起。这本书的叙事像是口述历史,充满了偶然的相遇和命运的指引,读起来有一种“在路上”的自由感和轻微的忧伤。主人公的旅程,与其说是在地理空间上的移动,不如说是对“何为家园”的哲学追问。作者对异域风情的描绘极其生动,那些在丝绸之路上被遗忘的小镇、那些沙漠深处的绿洲,都因为作者的想象力而变得鲜活可感。不同于一些以探险为卖点的作品,这本书的重点并不在于发现了什么惊人的宝藏,而在于“发现的过程”本身。沿途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神秘的学者、坚韧的游牧民、迷失的艺术家——他们各自贡献了关于生命意义的不同侧面。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那种对未知世界的热烈憧憬所感染,甚至一度想要拿起背包,抛开一切去追寻自己的“旧地图”。它成功地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由流浪的原始渴望。
评分很多日本男人年轻时总是老成,到年老的时候又孩子气起来。森山感觉也是这样,在书里你看得到他似乎很享受这种独自一人有点离群索居的感觉。但就像他的照片一样,他整个人散发着一种悲伤的气质。他总说自己没有受过什么像样的教育,没有写作的才能不知道些什么,却又总是冷不丁地出现几段让人始料未及的思考,好像来自外太空,因为他始终都在和自己对话,都在无言地和外部世界对话,不是像其他摄影那样摆拍或者刻意营造出氛围,而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观察介入。他说青春岁月就像被丢进自我意识泛滥之大海时所遭遇的瞬间陶醉,他的一生都处在这种状态里,悲伤而又充满热情地生活在另一个国度里。
评分东西不错。森山大道我也是比较喜欢
评分森山大道很难得 的散文集
评分书是帮朋友买的,说是还不错
评分挺好的很好用挺好的很好用
评分还好还好还好还好还好
评分还可以
评分广西师范的理想国系列出的有点杂,啥书都有,而且开本、封面装帧设计都不一样,很是个败笔。
评分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