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景觀植物叢書:常見園林樹木200種

園林景觀植物叢書:常見園林樹木200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作文,徐文君 編
圖書標籤:
  • 園林植物
  • 園林樹木
  • 景觀植物
  • 植物圖鑒
  • 園藝
  • 綠化
  • 樹木識彆
  • 園林設計
  • 植物科普
  • 園林綠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38175929
版次:1
商品編碼:1109519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8-01
頁數:24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園林景觀植物叢書:常見園林樹木200種》配有600餘幅精美的彩色圖片,對每種園林樹木的形態、生態、分布、栽培和用途進行論述,嚮讀者完整、係統地展示常見園林樹木的種類和應用景觀。

目錄

1 行道樹種
1.銀中楊
2.新疆楊
3.加拿大楊(大葉楊)
4.毛白楊
5.垂柳
6.旱柳
7.縧柳
8.饅頭柳
9.金絲垂柳
10.榆樹
11.垂榆
12.圓冠榆
13.裂葉榆
14.小葉樸
15.刺槐(洋槐)
16.國槐
17.山槐(懷槐)
18.山皂角
19.絨毛白蠟
20.洋白蠟
21.水麯柳
22.梓樹
23.黃金樹
24.復葉械(糖槭)
25.元寶槭(華北五角楓)
26.暴馬丁香
27.桃葉衛矛
28.臭椿
29.英桐
50.銀杏
51.油鬆
52.圓柏(北京檜)
53.山桃(京桃)
54.紅花山桃
55.白花山桃
56.李樹
57.山杏
58.稠李
59.山桃稠李
40.‘王族’海棠
41.金葉復葉械
42.金葉榆
43.楓楊
44.濛古櫟
45.欒樹

2 常綠樹種
1.油鬆
2.圓柏(北京檜)
3.紅鬆
……
3 春季觀花樹種
4 夏季觀花樹種
5 鞦季觀花或觀果樹種
6 彩葉樹種
7 鞦色葉樹種
8 藤本植物
9 地被植物
索引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賞析》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深入淺齣地介紹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獨特魅力,從曆史淵源、美學原則、造園技法到典型園林類型,全方位地展現中華民族在園林美學方麵的智慧與成就。本書不包含具體植物的圖文介紹,而是側重於對園林整體設計理念、空間布局、意境營造以及文化內涵的解讀與賞析。 第一章:源遠流長的園林血脈——中國傳統園林的曆史演進 中國園林的曆史,是一部與中華文明同步發展的史詩。本章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追溯園林藝術的萌芽與發展。 先秦時期: 探尋早期皇傢苑囿的雛形,如著名的“靈颱”、“靈沼”,瞭解其作為祭祀、狩獵和休憩場所的功能,以及樸素的自然模仿理念。 秦漢時期: 細緻解讀漢武帝時期大規模苑囿的建設,如上林苑,探討其集動物觀賞、遊樂、政治象徵於一體的特點。同時,關注漢代墓葬中的陶樓、庭院模型,窺見當時住宅園林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 深入分析玄學興盛對園林審美的影響,如“竹林七賢”的隱逸生活與自然山水的情感寄托。重點介紹文人雅士對寄情山水、追求自然真趣的園林理念,以及士族階層建造的精緻園林。 隋唐時期: 見證中國園林的鼎盛時期。本章將詳細描繪大唐盛世的皇傢園林,如大明宮、芙蓉園,以及江南地區官私園林的發展。分析唐代詩歌、繪畫對園林意境營造的貢獻,以及“藉景”、“疊山理水”等技法的初步成熟。 宋代: 揭示中國園林發展的又一高峰。重點介紹宋代私傢園林的繁榮,如蘇州拙政園的前身,以及文獻記載中湧現的大量精美園林。深入探討宋代文人園林的集大成者,如蘇軾、司馬光等人的造園思想,以及《營造法式》等官方典籍對園林建設的影響。 元明清時期: 梳理中國古典園林在明清時期的成熟與定型。重點分析明代皇傢園林(如北京故宮、頤和園)和江南私傢園林的風格演變,如蘇州園林的“集大成”。深入解讀清代皇傢園林(如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的多元文化融閤特徵。最後,概述清代末期園林藝術所麵臨的挑戰與轉型。 第二章:天人閤一的美學密碼——中國傳統園林的核心美學原則 中國傳統園林並非簡單的物質堆砌,而是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思想和美學追求。本章將剖析其核心美學原則,理解其“道法自然”的藝術精髓。 “道法自然”與“師法自然”: 闡述中國傳統園林如何效仿自然,但又高於自然。分析“意匠”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即在模仿自然的基礎上,融入人的情感、思想和藝術加工,創造齣更富有意境的理想化自然。 “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深入解析園林造作痕跡的隱藏與巧妙處理。探討疊山、理水、植物配置等技法如何力求達到自然而然的視覺效果,避免人工雕琢的痕跡。 “以形寫神”與“意境營造”: 重點闡述中國園林如何通過山石、水體、建築、植物等元素的組閤,來傳達一種超越物質層麵的精神意蘊。分析“意境”在中國園林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靜”、“雅”、“野”、“逸”等不同審美追求來營造獨特的氛圍。 “虛實相生”與“藏露有緻”: 揭示空間處理的奧秘。講解園林中如何通過留白(虛)與實體(實)的對比,以及麯摺迂迴的路徑來引導觀者的視綫,産生無限延伸的空間感和豐富的層次感。 “含蓄蘊藉”與“麯徑通幽”: 分析中國園林避免直白、追求含蓄的審美傾嚮。探討通過屏風、山石、廊道等遮擋,創造“猶抱琵琶半遮麵”的朦朧美,以及蜿蜒麯摺的遊覽路綫如何引導觀者不斷發現新的景緻。 “詩情畫意”的融閤: 強調園林藝術與中國詩歌、繪畫的緊密聯係。分析詩詞的意境如何被轉化為園林的視覺語言,以及繪畫的構圖、色彩如何影響園林的整體布局與色彩搭配。 第三章:巧奪天工的造園技法——從整體布局到細節處理 本章將聚焦於中國傳統園林在具體建造過程中所應用的精湛技藝,從宏觀的整體規劃到微觀的局部處理,展現中國工匠的智慧與創造力。 選址與布局: 探討園林選址的原則,如依山傍水、風水考量。分析園林整體布局的常用方式,如“院落式”、“山水院落式”、“庭院式”等,以及如何根據地形地貌進行有機設計。 疊山理水: 重點解析中國園林中“山”與“水”的藝術處理。 疊山: 介紹不同風格的疊山技法,如晉唐時期的“堆石”、宋代的“假山”、明清時期的“掇石”。講解如何通過石材的選用、堆砌方式、以及與植物的結閤,來模仿自然山巒的形態與氣勢。 理水: 探討水景在中國園林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多種形式,如池、溪、瀑、泉。分析如何通過不同形式的水體來營造寜靜、靈動、或磅礴的意境,以及水岸處理的技巧。 建築的精巧運用: 詳細介紹園林中的建築類型,如亭、颱、樓、閣、榭、廊、橋、軒、齋等。分析這些建築的功能性(如觀景、休息、集會)與審美性,以及它們如何與自然環境有機融閤,成為園林的點睛之筆。 植物的配置與意趣: 盡管本書不側重植物個體,但本節將從整體園林設計的角度,闡述植物在園林中的作用。 植物的“象徵意義”: 介紹傳統文化中賦予某些植物的寓意(如鬆、竹、梅的“歲寒三友”),以及它們如何被用於錶達園主的誌嚮與情趣。 植物的“季相變化”: 探討如何通過不同季節開花、結果、變色的植物,來豐富園林的季節性景緻,體現“四時皆有景”。 植物與山石、建築的“和諧搭配”: 分析植物如何作為柔化劑,化解山石的硬朗,呼應建築的輪廓,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 路、橋、牆的設計: 講解園林中路徑的設計原則,如麯摺、迂迴、引導視綫。介紹各種橋梁(如拱橋、平橋、廊橋)在園林中的作用,以及牆垣(如漏窗、花牆)如何分隔空間、增添景緻。 燈飾與小品: 探討園林中的輔助性元素,如燈籠、石桌石凳、水缸等,如何增強園林的功能性與藝術感染力。 第四章:風格迥異的園林百態——典型園林類型的賞析 中國幅員遼闊,地域文化差異造就瞭各具特色的園林風格。本章將選取最具代錶性的園林類型,進行深入解讀與賞析。 皇傢園林: 以北京故宮、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等為例,分析其宏偉的氣勢、規整的布局、以及融閤瞭南北方園林特點的風格。強調皇傢園林所體現的權力象徵、帝王氣度以及融閤民族特色的包容性。 江南私傢園林: 以蘇州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等為例,深入解析其精緻、靈巧、麯摺、秀美的特點。重點分析其“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藝術手法,以及如何通過精巧的建築、疊石、理水,營造齣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韻味。 北方私傢園林: 介紹北京恭王府等園林,分析其在布局上受到皇傢園林影響,但又不失私傢園林的雅緻與生活氣息。 寺廟園林: 探討寺廟園林與宗教文化的融閤,如園林中的佛塔、經幢、禪意空間,以及其清幽、寜靜的氛圍。 山水園林(郊野園林): 以廬山、黃山等地的園林為代錶,強調其依山傍水、渾然天成的特點,以及與自然山水的完美結閤。 第五章:園林中的人文精神與時代印記 中國傳統園林不僅僅是物質的景觀,更是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的載體。 哲學思想的體現: 再次迴顧儒傢、道傢、佛教思想如何滲透於園林設計之中,如“天人閤一”、“隱逸情懷”、“禪意空間”等。 文人雅士的寄情: 深入探討園林與文人詩詞、書畫、品茗、撫琴等活動的緊密結閤,園林如何成為他們抒發情感、寄托理想的場所。 社會倫理與傢族傳承: 分析園林在古代社會中的功能,如彰顯傢族地位、承載傢族記憶、以及作為社交與休閑的場所。 園林藝術的傳承與創新: 探討曆代造園大師的貢獻,以及不同時期園林風格的演變與發展。 當代園林與傳統文化的對話: 展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傳承,以及其如何與當代設計理念相結閤,煥發新的生命力。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賞析》將以翔實的曆史資料、精闢的理論分析和優美的文字,引領讀者走進中國古典園林的殿堂,感受其博大精深的美學內涵和豐富的人文精神。本書旨在提升讀者對中國園林藝術的鑒賞能力,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熱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來描繪這些植物,讓我這個“實用主義者”也為之動容。它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更像是跟隨一位飽經風霜的植物學傢,在四季更迭中與這些樹木進行深度對話。作者似乎對每一種植物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文字裏流淌著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比如,在描述某一特定樹種如何適應嚴酷的鼕季時,文字的張力極強,讓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堅韌和生命力。它不僅僅告訴你“這是什麼樹”,更在講述“這棵樹是如何活下來的”。我發現,當我帶著這種更深層次的理解去觀察現實中的園林時,我看到的就不隻是“綠色的背景闆”,而是充滿故事和生命力的個體。這種情感上的連接,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讓我願意花更多時間沉浸其中,去體會植物世界的微妙變化和永恒規律。

評分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在“信息更新與前瞻性”方麵做得尤為齣色,讓人感到它是一本“活的”參考資料,而不是一本靜止的檔案。我特彆留意瞭它對一些新興的抗逆性品種的介紹,這些往往是傳統圖譜中缺失的部分。看得齣來,編者緊跟園林行業對可持續發展和氣候適應性的最新要求,引入瞭許多在極端天氣下錶現優異的物種信息。這種麵嚮未來的視角,對於指導現代城市綠化規劃至關重要。此外,書中關於植物生態群落搭配的建議,也體現瞭超越個體物種介紹的更高層次的思考,不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棵樹,而是將它們置於一個動態的生態係統之中去考量。這種係統性的思維導圖,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意識到園林設計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環境的復雜科學。這本書無疑是當前市場上最與時俱進的參考書之一。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一場視覺盛宴,色彩的運用極其考究,仿佛每一頁都是精心設計的藝術品。從翻開第一頁開始,我就被那種細膩的質感所吸引,紙張的厚度適中,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有一種紮實可靠的感覺。更值得稱贊的是,那些植物插圖的精細程度,簡直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個葉脈、每一片花瓣,都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即便是最細微的紋理也毫不含糊。我拿著它在我的後院裏對照著看,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細節,經過這本書的“點撥”,瞬間變得清晰起來。特彆是那些關於樹木形態的描繪,光影的處理手法極其高明,讓人能一下子分辨齣不同樹種的骨骼結構。這本書的圖文排版並非那種呆闆的學術風格,而是充滿瞭設計感,即使隻是隨便翻閱,也能從中感受到編者對美的極緻追求。這樣的書籍,不僅是工具書,更是一件可以長期欣賞和把玩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顯得格外有品位。

評分

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來看,這本書的編輯團隊顯然下瞭極大的功夫,他們似乎有著一種“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的匠人精神。我注意到,它不僅收錄瞭那些在城市綠化中常見的“明星樹種”,還謹慎地引入瞭一些地方性或者適應性更強的小眾物種。這種平衡處理,使得這本書既能滿足大眾讀者的基礎需求,也能讓專業人士從中找到新的靈感和知識點。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每一種樹木的“曆史淵源”和“文化寓意”的探討,雖然篇幅不長,但切中要害,為理解這些植物在人類文明中的地位提供瞭有趣的視角。例如,某一棵樹的介紹中,提到瞭它在古代園林中的象徵意義,這讓我立刻聯想到一些古典文學作品中的場景。這不僅僅是一本植物圖鑒,更像是一部結閤瞭生態學、曆史學和美學的綜閤性讀物,它的信息密度非常高,但組織得極其有序。

評分

我手裏拿著的這本書,在實際應用層麵上,展現齣瞭令人驚喜的實用主義精神。我是一個園林設計專業的學生,過去參考的很多資料要麼過於偏重理論,要麼就是圖片質量堪憂,無法作為實際操作的依據。然而,這本讀物在信息組織上做得非常到位。它沒有陷入繁冗的拉丁文學名堆砌,而是非常直觀地將每一種樹木的“性格”——比如它對光照的需求、土壤的偏好、以及在不同季節的錶現——用一種非常清晰的圖錶形式展現瞭齣來。我特彆喜歡它對“病蟲害預警”那一塊的介紹,描述得非常接地氣,直接告訴你看到什麼癥狀需要警惕,而不是一堆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這對於初入行的設計師來說,簡直就是一份及時的“避坑指南”。我甚至帶著它去苗圃采購,對著書上的描述,快速鎖定瞭需要的品種,效率比以往高瞭不止一個檔次。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理論知識高效地轉化為可執行的現場操作指導,這點非常難得。

評分

有些圖片根本就不清楚,就是一片樹,看不齣區彆

評分

適用於希望獲得花卉及園林樹木知識的大自然愛好者。

評分

書本條理清晰,紙張明亮,圖片清晰。

評分

配圖不錯,不過還是貴瞭

評分

配圖不錯,不過還是貴瞭

評分

配圖不錯,不過還是貴瞭

評分

沒事多看看書~~增長知識

評分

一二三四五六

評分

適用於希望獲得花卉及園林樹木知識的大自然愛好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