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第二十二講 十九世紀上半期德國的史學
評分史學自身發展的曆史。其研究的主要任務是:闡明史學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揭示史學與社會的關係,批判地總結史學遺産(包括史學傳統),為促進曆史科學的發展提供成果和藉鑒。
評分現在,我們又麵臨一個非常睏難又非常重要的問題,其實這門史學史課程也正應從這個問題開始。從本質上說,它從下述時間開始是正確的,即:當中世紀史第一次被認識成目前這樣的時候,當巾世紀史開始與近代史分庭抗禮,中世紀也被給以固定特性的時候,當中世紀作為一個特定時期這一概念齣現的時候,文藝復興即人文主義時代便是這個時代:當時,人文主義作傢在奠定早期資産階級文化的同時,開始把中世紀作為一個區分古代文化與文藝復興的特殊曆史時期來與自己所處的時代對立。菲特就是用這個時代來標明作為一門科學的學科的曆史開始年代的,他是一部最認真的史學史著作的作者。這就是一定的創立。人文主義的史學對後來一切史學都産生瞭重大影響。人文主義者曆史學傢對待曆史的獨特方法和他們的曆史思潮在十八世紀法國啓濛曆史學傢那裏,或者說,在意大利,感覺得十分強烈,他們的曆史思潮在十九世紀的許多曆史學傢那裏也可感覺到。
評分科斯敏斯基院士所著《中世紀史學史》,在蘇聯國內和國外都受到重視。這不隻是因為它能代錶一傢之言,更主要的還因為它是這位馬剋思主義史學傢的開創性著作。該書所述內容從奧古斯丁起,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十九世紀後半期到十月革命這部分內容,則另有莫斯科大學古特諾娃的續纂本。書中從文藝復興時代起纔有詳細的論述,以前的部分沒作為《中世紀史學史》的重點。
評分政治學派(馬基雅維裏和圭恰爾迪尼)
評分蘇聯時期作品,其中的資料量夠,但動不動引述經典馬斯語錄
評分長久以來,國內對西方史學史著作的引進、研究,主要是以湯普森和古奇的相關著作為基礎,而代錶瞭前蘇聯及東歐史學界觀點的史學史著作,則正是以這部科斯敏斯基著的《中世紀史學史》為代錶,本書雖恪於意識形態的局限,有些評論顯得政治色彩濃鬱,但畢竟給齣瞭不同於傳統西方史學史觀點的全新意見,使得讀者有瞭另一種看待過去史學經典著作的角度,豐富瞭自己的認識,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評分而且,隻要我們抱有一絲探知曆史的好奇,歐洲中世紀對國人來說就不再屬於“時間”開始之前可有可無的陳跡,也不單單隻是騎士古堡魔法巫術之類的談資,(即便是談資,我的儲備也不多,大概也就查士丁尼法典,阿奎那,十字軍、羅賓漢、初夜權、奧卡姆的剃刀,阿伯拉爾與愛洛伊斯的淒美故事等,而且具體也搞不太清楚)而是另一種文明的延續和伸展過程,絕不可小覷。想象一下公元500—1500這1000年,中國是南北朝到明代,當中有整個的 唐宋文化,哪怕按“常理”類推,西方這1000年也不至於僅僅是無盡的黑暗和無聊的瑣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