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共2册 总价格:82.6元
9787535491831 9787552010619
| 商品名称: | 孩子是个哲学家(重新发现孩子重新发现自己)(精) | 开本: | 2 |
| 作者: | (意)皮耶罗·费鲁奇|译者:张晶 | 页数: | |
| 定价: | 42.8 | 出版时间: | 2016-10-01 |
| ISBN号: | 9787552010619 | 印刷时间: | 2016-10-01 |
| 出版社: | 上海社科院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
精 彩 页: 当我学会*加清醒地面对生活,我注意到自己发生了三个根本性变化。......
作者简介: 皮耶罗·费鲁奇(Piero Ferrucci),意大利**精神治疗师、哲学家。1946年生于意大利都灵,1970年毕业于都灵大学,曾师从精神综合疗法创始人罗伯托·阿萨吉奥里(Roberto Assagioli,1888-1974)并担任其助手。费鲁奇从事心理治疗师职业三十余年,成就卓著,被誉为“当代欧洲精神心理学的引导者之一”。 费鲁奇著述颇丰,除本书外还有:《我们可以成为什么:精神综合疗法的视野与技术》(1982),《不可避免的恩赐》(1990),《仁慈的力量》(2007),《美与心灵》(2010),内在意志》(2014),等等。他的理论从独特的角度把握了幼儿教育乃至所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量与结果,取决于教育者的素质。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 | 开本: | 16 |
| 作者: | 魏坤琳 | 页数: | |
| 定价: | 39.8 | 出版时间: | 2016年11月第1版 |
| ISBN号: | 9787535491831 | 印刷时间: | 2016年11月1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版次印次: | 1 |
《聪明养育: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是爱贝睿学堂魏坤琳等知名育儿专家著作的一本专注于养育聪明孩子的指导书。
本书分为“真正的聪明”“聪明的大脑”“聪明学习”“聪明玩耍”“聪明养育,养育聪明”五部分,作者以“科学评审”魏坤琳为主,囊括知名高校教授、博士、科学家等科学达人,他们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家庭互动,结合脑科学原理,将科学的育儿思想传递给正在为养育孩子苦恼的家长们。
怎样培养真正聪明的孩子,如何搞定“熊”孩子,走出养育孩子、早教益智的误区,本书为您系统解决育儿难题。育儿即育己,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魏坤琳,人称Dr.魏、叨叨魏。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控制博士,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强大脑》科学评审,爱贝睿儿童实验室主任。
爱贝睿学堂是以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为基础的儿童教育产品提供商,面向0—8岁的儿童及其家庭,*家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结合大脑科技的儿童教育2.0课程与产品体系,科学养育,与宝宝一起成长!豪华专家团队,包括台湾辅仁大学心理系任教的黄扬名博士、香港教育学院任教的双博士妈妈王贞琳、创新提倡“积极教养”的刘建鸿博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陈忻博士等等。
目录序 颠覆常规,科学养育
第一部分 真正的聪明
第一章 如何培养更聪明的孩子? 魏坤琳
神经智力、经验智力与反省智力三者构成了“真正的聪明”。 三种智力没有偏废,才是真正聪明的孩子。
第二章 运动即教育,指令需清晰 魏坤琳(专访)
小朋友们的大脑目标感不强,没有办法对行动指令快速做出回应。如果大人希望孩子做某件事情,好能够帮助他们把目标拆解开。
第二部分 聪明的大脑
第三章 关于儿童大脑科学的五个谬误 魏坤琳
你的大脑只被开发了 10% 吗?左脑掌管语言逻辑,右脑掌管艺术创造?这些从小听到大的话,仅仅是神经迷思。
第四章 识别和管理孩子的情绪 魏坤琳
当记忆被提取和组合时,恰恰是会被改写的时候。我们需要识别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即心理学所谓的“共情”;教孩子玩“认知重评”游戏可以从多视角对记忆进行编码。
第五章 掌握脑科学,厘清育儿迷思 黄扬名
面对书上、网络上的诸多育儿专家宝典,选择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前,必须仔细审视。多掌握些脑科学知识,有所判断,用心了解自己的孩子,以爱为基石,理性学习,你一定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育儿经。
第三部分 聪明学习
第六章 小孩子怎样学“科学”? 王贞琳
科学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点滴渗透。尊重孩子的观点,倾听他们的声音。你大可放心,想象和科学可以和平共处。
第七章 搞定“熊孩子”,先提高他们的自控力! 洪一嘉
生命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希望你的孩子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控力,学会认清自己的目标,做理性的决定!
第八章 科技产品是保姆还是魔鬼? 黄扬名 魏坤琳
在这满城尽是大小屏幕的时代,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从科技产品中受益,而不被它奴役?
第四部分 聪明玩耍
第九章 通过游戏进入孩子的世界 吴 倩
让孩子当他的世界的主宰,你跟随孩子的引领,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孩子的世界,就能走近孩子的心。
第十章 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联结? 刘建鸿
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是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除了拥抱,共情、游戏、接纳和好奇也可以帮助你增进亲子联结。
第五部分 聪明养育,养育聪明
第十一章 养育不割裂,父母更从容 陈 忻
孩子小时候愁长牙长几颗,长大了又愁不会交朋友,每个阶段都有发愁的事情。如果你能用长远的、发展的、整体的眼光看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少点担心,多些淡定。
第十二章 看见成长的自己,看见成长的孩子 徐珺泽
当你将世界看成一成不变,智力不可提升,那么你可能一成不变。当你认为智力可以提升,思维模式能够改变,那么你可能拥有更大的世界。思维模式的不同,同样将影响你对孩子的养育。
第十三章 培养自主的孩子 赵昱鲲 魏坤琳
你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只能边抚养,边摸索他应该是什么样子。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更加了解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人生更有意义。
附录 育儿心书
媒体评论本书精华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育儿专家,百万父母参与讨论,在儿童发展早期,为您提供专业、靠谱的脑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知识,学会“聪明养育”,与孩子一起成为未来的创造者。 ——阳志平 爱贝睿联合创始人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富有科学精神又温暖活跃的育儿社群。结识爱贝睿,我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了静待花开,学会了以年为单位来看待小朋友的成长,学着聪明地养育孩子。
——爱贝睿社群一位妈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序
颠覆常规,科学养育
爱贝睿儿童实验室主任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
魏坤琳
大家好,我是魏坤琳。您平时看到的育儿资料里,大概有许多“开发右脑,激发宝宝创造力”“千万不要错过学习敏感期”之类的话。一方面您可能因此而紧张和焦虑,生怕耽误了宝宝的成长;另一方面您可能因此而多花冤枉钱,送宝宝上昂贵的右脑开发课程。
看到这些打着科学旗号的营销噱头,我特别着急。我们确实需要科学育儿,但需要用真正科学的方法,而不是夸大或扭曲某个科学名词。为了正本清源,我和我的朋友们组织了面向父母的免费公开课,把我们的认知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应用到育儿实践当中,传递给大家。这个公开课已经进行十几期,覆盖了百万家庭,并将继续进行下去。
我主要研究人脑工作的机制,方向是运动控制;陈忻博士在美国的大学任教,研究发展心理学;黄扬名博士是心理学界超级大咖、工作记忆模型之父Alan Baddeley(艾伦·巴德利)的弟子,现在在台湾辅仁大学任教;刘建鸿博士是积极教养的倡导者;王贞琳博士研究心理理论,在香港教育大学任教;赵昱鲲离我很近,在清华大学,也是积极心理学学者;吴倩是北师大心理学硕士,从事游戏治疗;洪一嘉是中山大学心理学硕士,有多年早教经验;徐珺泽是波士顿大学学前教育硕士,在中国和美国都有丰富的幼儿教学经历。
术业有专攻,我不敢说自己对孩子的方方面面都懂。但跟朋友们一起,我非常有底气。我们各自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在不同维度阐释科学养育。这本书,是我们公开课的精华结集,还有爱贝睿社群里百万妈妈的精彩参与。
在书里,你将看到颠覆常规的育儿知识,比如开发右脑的说法是对早期脑科学发现的误读,人脑根本不是只开发了10%,宝宝早早地学习外语不会妨碍母语的学习,等等。另外,你也会获得轻松易行的育儿技巧,比如想让孩子在发火时冷静下来,请他深吸一口气,吹灭眼前想象中的蜡烛,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1?71?1?776?1?71?1?778?1?71?1?776?1?71?1?778
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我深知为人父母的艰辛。如果用科学的方法、站在更高的角度养孩子,你会更加从容,不再焦虑。当你明白了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思路,就不会盲目相信市面上那些什么专家提出的所谓科学的育儿理念,当然更不会去相信那些没有经过有效检验的所谓传统育儿习俗和经验。
欢迎你们加入科学养育的队伍,我们一起育儿育己,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这套书最让我感到震撼和受益匪浅的地方,在于它对“关系”的强调。很多育儿书关注“技能”,而这套书更关注“联结”。它深入探讨了亲子关系如何成为孩子未来人生的底色。书中对如何建立安全依恋关系,以及如何在权威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着非常细腻的笔触。我以前总觉得养育孩子就是不断地设定界限、纠正错误,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规则”的意义。规则不是用来限制孩子的,而是用来构建一个稳定、可预测的环境,让他们敢于探索。这种视角的转变是颠覆性的。它让我明白了,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感觉到被无条件地爱着、被充分地看见着,在此基础上,他们才会有内在的驱动力去成长为一个独立、负责任的个体。这套书带来的改变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我对“养育”本身的理解,使其从一项任务变成了一种充满智慧和爱的艺术。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心思,那种淡雅的色调和简洁的排版,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专业而又温暖的感觉。我一直对育儿方面的书籍抱有一种挑剔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太多那种空泛的口号和不切实际的建议了,但拿到手里翻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作者那种深厚的功底和严谨的态度。特别是提到“像科学家一样养孩子”这个概念,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总觉得育儿不是靠感觉和经验就能做好,它更像是一门科学,需要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让你盲目跟风的指南,它更像是一个引路人,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育儿体系。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具体方法时,那种抽丝剥茧的逻辑分析,让你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我们这些在育儿路上不断摸索的父母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们能更理智、更系统地去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新阶段和新挑战,而不是被焦虑牵着鼻子走。
评分读完一些章节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套书对“焦虑”的缓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的育儿环境充满了各种“内卷”和比较,总有人告诉你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标准。这套书的论述风格是如此的沉稳和接地气,它不渲染恐慌,也不制造新的焦虑点。它强调的是基于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其中关于情绪管理和亲子沟通的篇章,文字很有力量,却又不失温柔。它教会我如何在高压状态下保持冷静,如何用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回应孩子的爆发。这不仅仅是育儿技巧的提升,更像是对我个人心智成熟度的一次深刻打磨。我发现,当我自己的心态更平和、更具弹性时,孩子对我的反馈也变得更加积极和配合。这套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本自我成长的修炼手册。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理论时,那种极其清晰的层次感和严密的论证结构。它不是那种东拼西凑、观点零散的读物,而是像搭建一座精心设计的知识殿堂,每一步都有坚实的地基。从儿童发展的心理学基础,到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场景模拟,过渡得非常自然流畅。对于我这种喜欢深挖底层逻辑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它让我摆脱了那种“经验主义”的桎梏,明白了每一个育儿决策背后都应该有可靠的依据支撑。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到位,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至于晦涩难懂,很多复杂的概念都通过生动的比喻或者贴近生活的例子解释得十分透彻。这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理论的父母,也能迅速抓住重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育儿哲学,而不是生硬地去套用书中的模板。
评分另一个吸引我的点,是书中对“孩子是个哲学家”这个主题的探讨。我们常常习惯于把孩子看作是等待被塑造的容器,而忽略了他们本身就拥有的那种对世界最本真、最纯粹的好奇心和提问欲。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模式。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无聊”或者“幼稚”的问题背后,其实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书里的一些案例分析非常精彩,它没有居高临下地去“教育”孩子,而是倡导父母放下成人的预设和标准,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倾听。这种从个体生命经验出发的视角,让我感触良多。它提醒我,养育的过程,与其说是我们在教导孩子如何适应社会,不如说是一个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不应该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应该保护好他们提问的勇气和探索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