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

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海鸥,贾德奎 著
图书标签:
  • 货币理论
  • 货币政策
  • 工商管理
  • 金融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经济学
  • 金融
  • 第三版
  • 世纪高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18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2528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分析当代有关货币银行制度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政策。包括货币本质和定义、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货币供求的作用与影响、一般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分析、金融深化理论、理性预期对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影响、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的作用、货币政策的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发展演变、开放经济中的货币分析、区域货币的发展、经济危机的国际传导。《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关注有关问题的国际最新发展,突出理论前沿所在。

内容简介

  《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以介绍和分析当代有关的货币银行制度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与政策为主要内容。《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内容包括货币本质和定义、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货币供求理论、一般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分析、金融深化理论、理性预期对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影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政策工具与政策操作、开放经济的货币理论与政策、最佳货币区理论,以及金融危机的形成、传导与防范。
  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我国货币本质论面对的挑战和我国利率决定的特殊性两章新内容,并修订删减了前两版中的一些内容。

目录

第1章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
1.1 货币的产生
1.2 货币的定义
1.3 货币的功能
1.4 货币制度的演变
1.5 货币层次的划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2章 利率水平与利率结构决定理论
2.1 古典利率理论
2.2 可贷资金理论
2.3 凯恩斯利率理论
2.4 利率结构的决定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3章 我国利率决定的特殊性
3.1 利率决定与调控含义不同
3.2 利率调控的方式不同
3.3 利率调控的对象不同
3.4 利率调控的依托不同
3.5 利率调控的效果不同
3.6 利率调控需要改革货币发行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4章 货币需求理论
4.1 传统货币数量说
4.2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4.3 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4.4 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4.5 两种货币需求理论的比较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5章 货币供给理论
5.1 基础货币供给
5.2 货币供给模型和货币乘数
5.3 弗里德曼-施瓦兹和卡甘的货币供给决定理论
5.4 乔顿的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6章 一般均衡分析与实际余额效应理论
6.1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
6.2 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理论
6.3 帕廷金的货币中性思想
6.4 对帕廷金理论的简要评说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7章 金融深化理论
7.1 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市场概况
7.2 肖与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
7.3 肖与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
7.4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批评与该理论的发展
7.5 金融深化与金融稳定
7.6 对金融深化理论的简要评价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8章 预期在货币理论与政策中的作用
8.1 理性预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8.2 理性预期与有效市场理论
8.3 卢卡斯对政策效果的评价
8.4 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
8.5 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博弈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9章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9.1 外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
9.2 温特劳布一卡尔多内生货币理论
9.3 莫尔的水平主义货币供给理论
9.4 内生货币理论的宏观经济意义
9.5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的政策启示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0章 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理论
10.1 通货紧缩的含义与形成
10.2 通货膨胀的含义
10.3 通货膨胀的衡量
10.4 几种主要的通货膨胀理论
10.5 西方国家对通货膨胀的治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1章 货币政策工具与政策操作
11.1 货币政策目标理论
11.2 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理论
11.3 货币政策工具理论
11.4 货币政策操作理论
11.5 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与有效性
11.6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2章 开放经济的货币理论与政策
12.1 汇率决定理论
12.2 国际收支调节研究的进展
12.3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3章 最佳货币区理论
13.1 传统最佳货币区理论
13.2 现代最佳货币区理论的新发展
13.3 货币一体化效应分析
13.4 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问题
13.5 成立亚元区的可能性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第14章 金融危机的形成、传导与防范
14.1 金融危机的界定
14.2 金融市场脆弱性的论述
14.3 金融危机的模型
14.4 "自我实现"的金融危机模型
14.5 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14.6 切断金融危机国际传导的制度安排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案例分析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 深度解析现代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洞悉货币力量的宏观调控艺术。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前沿的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学习框架。作为“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的重要一员,本版教材在继承前两版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紧密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力求展现一个更加贴近现实、更具启发性的货币经济学图景。 一、 货币的起源、演变与职能:理解货币的本质 我们将从货币最根本的问题入手,追溯其历史的起源与演变。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和法定货币,货币形式的每一次变革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本书将详细阐述货币的四大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并深入分析这些职能如何在现代经济中得以实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动态平衡。我们将探讨不同货币体系的优劣,以及技术进步(如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对未来货币形态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二、 货币的度量与供给:洞察货币数量的动态 理解货币的总量及其变化是掌握货币政策的关键。本书将清晰界定不同货币层次(M0, M1, M2, M3等)的构成及其经济意义,并介绍度量货币供给量的各种方法。我们将深入剖析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央银行的行为、商业银行的信贷创造以及公众的货币持有偏好。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货币供给量变化对经济活动可能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为后续货币政策的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货币需求理论:解析公众的货币选择 货币的需求是与供给相对应的另一核心概念。本书将系统梳理古典货币数量论、凯恩斯主义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以及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等主要货币需求理论。我们将深入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如收入水平、利率、物价水平、金融创新以及公众的预期等。通过对不同理论的比较和分析,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个体和企业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做出货币持有决策的逻辑。 四、 利率理论:揭示资金价格的形成机制 利率是连接货币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键传导机制,也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对象。本书将全面介绍不同利率理论,包括古典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以及新古典和新凯恩斯主义的利率模型。我们将详细分析影响利率水平的多种因素,如货币供求、风险溢价、通货膨胀预期、财政赤字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等。理解利率的形成与变动,对于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向至关重要。 五、 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掌握宏观调控的“利器”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用来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本书将清晰阐释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如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以及这些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权衡关系。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央银行运用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利率走廊等。每一项工具都将被深入剖析其作用机制、传导途径及其在不同经济情境下的适用性。 六、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究货币力量的“脉络”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传导机制是否顺畅。本书将重点探讨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包括利率渠道、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汇率渠道和预期渠道。我们将分析在不同经济体制下,这些传导渠道的相对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将货币政策的信号转化为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同时,也将讨论传导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梗阻和扭曲。 七、 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洞悉央行决策的艺术 本书将深入探讨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经济形势的分析、政策目标的设定、政策工具的选择以及政策时机的把握。我们将考察不同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以及它们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面临的挑战。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中央银行在应对经济波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作用。 八、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辩证看待政策效能 任何政策工具都并非万能。本书将客观评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局限性。我们将探讨货币政策在应对不同类型的经济冲击(如需求冲击、供给冲击)时的表现,以及滞后效应、期望效应等因素对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此外,也将讨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以及在特殊经济环境下,如零利率下限、流动性陷阱等,货币政策可能面临的困境。 九、 当前货币政策面临的挑战与前沿热点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经济格局中,货币政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书将聚焦当前货币政策研究的前沿热点,如非传统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负利率)、金融科技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气候变化等新兴议题对货币政策可能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旨在引导读者思考货币政策的未来发展方向。 《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第3版)》 通过理论阐释、模型分析、案例研究以及前沿探讨的有机结合,旨在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基础,提升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能力,并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以及对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而“货币政策”章节,更是让我如同获得了“市场秘籍”。书中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详细解读,尤其是对信贷渠道、资产价格渠道等非传统传导机制的深入探讨,让我对央行的政策意图有了更精准的把握。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作用的分析,以及不同政策组合在应对经济冲击时的效果。这种宏观层面的分析,对于我制定投资策略,例如如何在高通胀环境下调整资产配置,如何在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时规避风险,都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中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制约因素,如“零下限”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也让我认识到货币政策并非万能,从而培养了我对市场变化的审慎态度。

评分

当翻阅到“货币政策”章节,我更是惊喜连连。书中对于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描述,从政策目标的设定,到工具的选择,再到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都显得逻辑严谨,条理清晰。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货币政策评估和调整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央行如何通过监测经济指标,评估政策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种对政策“动态性”和“相机性”的强调,让我认识到货币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变化的复杂过程。书中对不同国家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更是为我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素材,也让我看到了理论研究如何能够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

评分

当读到“货币政策”的部分,我更是仿佛置身于一场宏大的经济博弈之中。书中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介绍,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将这些工具置于具体的经济背景下进行考察。例如,在分析公开市场操作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央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影响市场流动性的过程,并结合了不同国家央行在此操作中的经典案例,让我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政策调控方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讨论,以及不同央行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了解到,一个独立而负责任的中央银行,对于维护经济稳定和社会福祉的重要性。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怀揣着一份既期待又有些许忐忑的心情。我是一名身处商业一线的中层管理者,日常工作中频繁接触到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相关的信息,但总感觉自己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常常在分析市场走向时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及时雨。它的“货币理论”部分,对我来说,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对已有零散知识的系统性梳理和深化。作者在探讨货币的定义和功能时,没有局限于教科书式的枯燥论述,而是巧妙地引入了许多历史事件和经济现象作为佐证,比如“郁金香狂热”和“大萧条”期间货币的失灵,让我对货币的内在属性及其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巨大影响有了更深刻的体悟。特别是在讲解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功能时,作者结合了现代金融工具的发展,例如数字货币的崛起,引发了我对于货币未来形态的深度思考,这对于我理解新兴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个对历史金融事件怀有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想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货币历史发展脉络的书籍。这本书的“货币理论”部分,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在追溯货币的起源时,将目光投向了古代文明,从贝壳、牲畜到金属,一步步展现了人类对便捷交易工具的探索过程。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让我对货币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体会到了技术进步对货币形式的巨大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货币危机的案例分析,比如“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作者不仅描述了事件的经过,更深入剖析了其背后货币超发、投机盛行等深层原因。这些历史教训,在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让我对货币的内在稳定性有了更强的警惕。

评分

对于“货币政策”部分,这本书更是展现出了其高度的实用价值。作为未来可能步入金融行业的学子,我深知掌握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应用的重要性。书中对中央银行的职能、货币政策目标(如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的阐述,既全面又精炼。随后,作者详细介绍了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这三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作用机制、优点和局限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国内外实际案例,比如某国央行在应对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时,是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工具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我还在书中看到了关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介绍,例如量化宽松(QE)和负利率政策,这对于理解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央行采取的应对措施,非常有帮助。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深知理解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对于把握市场脉搏的重要性。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货币理论”部分,作者对货币的内涵、外延以及其在经济系统中的多重角色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讨论,以及对不同货币供给模型(如M0、M1、M2)的清晰界定。这帮助我更准确地理解央行货币投放的渠道和规模,从而更好地分析市场上的资金面状况。此外,书中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策略的分析,让我对这些宏观经济指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更清晰地判断市场风险。

评分

而“货币政策”章节,则更是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决策参考。书中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从利率渠道、信贷渠道到汇率渠道,每一条都剖析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货币政策“时滞”的讨论,这对我理解央行政策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判断政策信号的时机,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者在分析不同国家货币政策的异同点时,也很有见地,比如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在应对各自经济挑战时采取的不同策略,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货币政策的“因地制宜”和“相机抉择”的重要性。我甚至从中找到了一些关于如何规避货币政策风险的蛛丝马迹,这对于我们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做出审慎的商业决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这个在金融浪潮中摸索的普通读者,点亮了一盏明灯。初次翻阅,就被其严谨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叙述所吸引。我是一名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充满好奇的在校大学生,平日里阅读一些财经新闻,总觉得隔靴搔痒,难以窥得全貌。这本书的“货币理论”部分,恰如其分地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空白。它没有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循序渐进地介绍了货币的起源、演变,以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从最初的商品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如今的法定货币,每一个环节的阐述都显得鞭辟入里,让我对货币的价值稳定性、供给弹性等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特别是关于货币数量论的讨论,书中不仅列举了费雪方程等经典模型,还结合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不同学派的观点,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流动性陷阱”的解释,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图示,将抽象的经济现象具象化,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理论充满探索欲的在校研究生,我一直希望找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紧密联系现实的教材。这本书的“货币理论”部分,正是满足了我的这一期待。作者在讲解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时,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还引入了现代银行体系中更为复杂的因素,例如银行的信贷创造行为和央行的货币互换操作。这种理论的延伸和深化,让我对货币的产生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理性预期”理论的介绍,以及它如何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这为我后续研究宏观经济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看到了理论研究与实际经济运行之间的紧密联系。

评分

还没来得及读呢,教材书目,应该比较基础,理论性很强吧

评分

专业课程。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印刷厂质量太差了,剪切不平整,像锯齿

评分

不错,讲得蛮详细的。就是实际上的例子有点少。

评分

专业课程。

评分

不错,有很多真知灼见

评分

专业课程。

评分

还没来得及读呢,教材书目,应该比较基础,理论性很强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