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价值与命运

个体的价值与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鲍桑葵 著,李超杰,朱锐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2685
版次:1
商品编码:11132614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个体的价值与命运》是鲍桑葵的代表作,是其形而上学思想的系统体现。1911年和1912年,鲍桑葵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做了两个系列的吉福德讲座(Gifford Lectures),题目分别为“个体性原则与价值”和“个体的价值与命运”,本书即是在后一讲稿的基础上润色、扩充而出版的。
  作者旨在把一次讲座所阐发的原则应用于有限存在者,实际应用于人的灵魂(souls)。它讨论的是:所谓的“个体”(individual)或人的灵魂如何凭借并通过成为宇宙这个实在而究极的个体的一员,成就自己的命运,实现自身的价值。

内容简介

《个体的价值与命运》系鲍桑葵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于1912年在爱丁堡大学担任吉福得讲座教授期间所做的讲演。全书由十次演讲构成,分别为一讲:有限与自我超越;第二讲:个人情感与人格独特性;第三讲:自然与社会选择;第四讲:意志的奇迹;第五讲:要求与反要求的世界;第六讲:快乐与痛苦;第七讲:善与恶;第八讲:宗教意识;第九讲:有限自我的命运;第十讲:未来之门。此书也被认为是他的形上学思想的深刻也是有系统的阐述。

目录

前言
演讲摘要
第一讲 导论:有限性与自我超越
第二讲 个人情感与个人的独特性

上篇 灵魂的塑造
第三讲 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
第四讲 意志的奇迹,或性格与境况

中篇 有限自我的危险与磨难
第五讲 要求与反要求的世界
第六讲 快乐与痛苦
第七讲 善与恶

下篇 有限自我的稳定与安全
第八讲 宗教意识
第九讲 有限自我的命运
第十讲 未来之门
索引
译后记

用户评价

评分

本书是鲍桑葵的代表作,是其形而上学思想的系统体现。1911年和1912年,鲍桑葵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做了两个系列的吉福德讲座(Gifford Lectures),题目分别为“个体性原则与价值”和“个体的价值与命运”,本书即是在后一讲稿的基础上润色、扩充而出版的。

评分

《生命情调的抉择》,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 《生命情调的抉择》,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 《生命情调的抉择》,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 《生命情调的抉择》,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 《生命情调的抉择》,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 《生命情调的抉择》,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外在躯壳而丢弃内在真精神的人,不是真儒者而是儒家的罪人。 《生命情调的抉择》,主张维持儒家的理想,尽力阐述孔子思想的的现代意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东西确实已不适用于今天的现实,会所表现出的抱残守缺阻碍时代的进步,但儒家有其真精神,那些只守着儒家

评分

书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啊,物流又快,逐渐让人养成了在京东买书的习惯,不错

评分

书来如山倒,书去如抽丝。内容,呵呵,再说吧,没看呢。

评分

评分

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

评分

本书是鲍桑葵的代表作,是其形而上学思想的系统体现。1911年和1912年,鲍桑葵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做了两个系列的吉福德讲座(Gifford Lectures),题目分别为“个体性原则与价值”和“个体的价值与命运”,本书即是在后一讲稿的基础上润色、扩充而出版的。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讲座所阐发的原则应用于有限存在者,实际应用于人的灵魂(souls)。它讨论的是:所谓的“个体”(individual)或人的灵魂如何凭借并通过成为宇宙这个唯一实在而究极的个体的一员,成就自己的命运,实现自身的价值。

评分

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讲座所阐发的原则应用于有限存在者,实际应用于人的灵魂(souls)。它讨论的是:所谓的“个体”(individual)或人的灵魂如何凭借并通过成为宇宙这个唯一实在而究极的个体的一员,成就自己的命运,实现自身的价值。本书是鲍桑葵的代表作,是其形而上学思想的系统体现。1911年和1912年,鲍桑葵先后在爱丁堡大学做了两个系列的吉福德讲座(Gifford Lectures),题目分别为“个体性原则与价值”和“个体的价值与命运”,本书即是在后一讲稿的基础上润色、扩充而出版的。作者旨在把第一次讲座所阐发的原则应用于有限存在者,实际应用于人的灵魂(souls)。它讨论的是:所谓的“个体”(individual)或人的灵魂如何凭借并通过成为宇宙这个唯一实在而究极的个体的一员,成就自己的命运,实现自身的价值。

评分

名著应该不错,虽然还没看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