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编
图书标签:
  • 泵站
  • 设计
  • 规范
  • 给水排水
  • 工程建设
  • GB/T50265-2010
  • 行业标准
  • 泵站设计
  • 水利工程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53806
商品编码:1113750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22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与改建的大、中型供、排水泵站设计。2011-02-01实施。 1 总则 2 泵站等级及防洪(潮)标准 3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4 站址选择 5 总体布置 6 泵房 7 进出水建筑物 8 其他形式泵站 9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10 电气 11 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12 安全监测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学》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土木工程领域所涉及的主要材料的科学原理、性能、应用、试验与检测方法,旨在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设计工程师、施工管理人员以及材料科研工作者提供一本深入且实用的参考著作。全书内容覆盖了从传统建筑材料的深入理解到新型高性能工程材料的最新发展,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 全书共分为十五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通用材料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学基础 本章首先阐述了材料科学在土木工程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发展历程。重点讲解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晶体结构、缺陷理论、化学键合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如密度、孔隙率、导热性、电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如强度、弹性、塑性、韧性、疲劳性能)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此外,本章还概述了材料的耐久性基础理论,为后续章节讨论材料的老化和防护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水泥与胶凝材料 本章深入探讨了波特兰水泥的生产工艺、矿物组成及其水化反应机理。详细分析了不同熟料矿物(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在早期和后期水化过程中对水泥浆体性能的贡献。重点阐述了影响水泥性能的关键因素,如比表面积、碱含量、细度及研磨情况。同时,本书对特种水泥,如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的性能特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三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性能 本章聚焦于混凝土这一土木工程的基石材料。详细介绍了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理论,包括工作性(坍落度)、需水量、水泥用量、骨料级配的优化原则,并提供了多种设计方法的实例讲解。深入分析了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规律,包括早期强度、终凝强度及其与龄期、养护条件的关系。对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剪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力学分析。此外,本章专门设立章节讨论了新拌混凝土的流变性、凝结时间控制及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第四章:钢筋与钢材 本章全面介绍了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中的钢材。对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高强钢筋的冶金过程、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阐述了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的评定标准。在钢结构部分,详细讨论了焊接性能、抗疲劳性能以及不同环境(如海洋、寒冷地区)对钢材选择的影响。特别对钢筋的表面处理(如热镀锌、环氧涂层)及其对粘结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第二章:高性能与新型材料 第五章:高性能混凝土(HPC) 本章聚焦于土木工程前沿技术——高性能混凝土。详细解析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要素,特别是高效减水剂(HPEG/TPEG)、粉煤灰、硅灰、偏高岭土等高性能掺合料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配合比实现高强度(>80MPa)、高耐久性和极佳工作性。讨论了自密实混凝土(SCC)的设计方法、流动性测试及应用技术,以及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材料特性与发展方向。 第六章:砌体与块状材料 本章系统回顾了烧结砖、混凝土砌块、天然石材等砌筑材料的性能与应用。对砖和砌块的强度等级、抗冻性、吸水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测试标准解读。深入分析了砌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裂缝控制技术。对高性能的预制砌块、轻质隔墙材料的性能也进行了介绍。 第七章: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本章主要面向道路与机场工程领域。详细介绍了石油沥青的生产工艺、组分(沥青质、胶质、芳香油)与性能指标(针入度、软化点、粘度)。重点论述了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理论,包括马歇尔法和超级帕尔菲法的设计步骤,以及骨料级配对混合料稳定性和空隙率的影响。讨论了改性沥青(SBS、塑性体改性)在提高路面抗车辙、抗疲劳性能方面的应用。 第八章:木材及其工程应用 本章探讨了结构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包括含水率对强度的影响、天然防腐性及防火性能。详细介绍了胶合木、正交胶合木(CLT)等工程木材的制造工艺、结构性能和连接技术,及其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潜力。 第三部分:材料的耐久性与测试技术 第九章:材料的腐蚀与耐久性 耐久性是现代工程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章详细阐述了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机理,包括氯离子侵蚀和碳化作用。讨论了酸雨、硫酸盐侵蚀、冻融循环对水泥基材料的破坏机制。针对材料的耐久性问题,介绍了渗透性、抗氯离子迁移率(扩散系数)等关键指标的测定方法,并阐述了提高耐久性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防护措施(如阻锈剂、渗透性防护剂)。 第十章:高分子材料与涂层技术 本章介绍用于土木工程中的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材料。重点介绍其在结构加固、防水、地坪和防护涂层中的应用。分析了高分子材料的粘结强度、耐候性、耐化学腐蚀性等关键性能指标。 第十一章:复合材料与结构加固 系统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如碳纤维(CFRP)、玻璃纤维(GFRP)在土木结构修复与加固中的应用。阐述了FRP的超高强度、轻质、耐腐蚀特性,以及其与基体材料(混凝土、砌体)的粘结机理和设计规范。 第十二章:工程材料的试验与无损检测 本章侧重于工程实践中的质量控制。详细介绍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及相关试验规程。涵盖了原材料检验、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的强度试验方法。同时,系统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包括回弹法、超声波透射法、电磁波法(GPR)在评估结构完整性、缺陷检测中的应用原理与局限性。 第四部分:环境友好与可持续性材料 第十三章:绿色与再生骨料 为响应可持续发展号召,本章详细介绍了再生骨料的制备工艺、性能差异以及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限制和优化技术。讨论了掺加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粉煤灰)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改善和碳足迹降低的作用。 第十四章:地基与路基处理材料 本章关注地基工程的材料应用。详细介绍了土体的改良技术,包括石灰、水泥的粉体加固机理及效果。深入探讨了粉煤灰、工业废渣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以及新型稳定材料如土固化剂的性能评价。 第十五章:材料的寿命评估与维护策略 本章总结了工程材料的退化规律,并介绍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结构寿命预测模型。讨论了如何根据材料性能衰减趋势,制定科学的结构预防性维护和寿命延长策略。 全书配有大量的工程实例、图表和公式推导,旨在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刚刚毕业,进入给排水设计院实习的小白,说实话,一开始面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标准和图例,真的有点手足无措,感觉自己像是在啃一本天书。但是,这本《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却以一种极其务实的方式,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它不像理论教材那样空泛,而是直接聚焦于实际工程中的痛点。比如,关于泵站基础沉降的控制标准,书中给出的限值和监测方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我拿着书中的图示去对比我们正在做的施工图,一下子就发现了几个设计深度不足的地方。更令人称道的是,它对安全和防汛的要求阐述得极其严肃和细致,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设计规范不仅仅是技术要求,更是一种对公共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体现。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严谨和专业,是任何年轻设计人员都急需汲取的宝贵财富。它让我明白了,好的设计源于对规范的深刻理解和一丝不苟的执行。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对细节的敬畏。我负责过几个老旧泵站的改造升级项目,发现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都源于早期设计规范的缺失或者理解偏差。这本规范(GB/T50265-2010)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明确的界定,比如对噪音控制的层级划分,以及对防洪高程的确定标准,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周边环境和谐与工程安全的关键点。我特别留意了它关于电气防爆区域划分的说明,那份对安全电压等级和设备选型的谨慎态度,让人感受到设计者们对“万无一失”的执着追求。阅读过程中,我甚至在不同章节之间找到了相互印证的逻辑链条,比如某一章节提出的材料要求,在后续章节的安装要求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落地。这种体系化的编写方式,使得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被后续的规范要求所捕捉,从而形成一个自我修正的质量保障体系,这正是优秀工程规范的精髓所在。

评分

从项目管理和后期的运维角度来看,这本规范的价值同样不可估量。我主要负责给市政基础设施做全生命周期的评估,以往我们总是在施工完成后才发现一些设计上的“小疏漏”,这些疏漏在运营阶段会被放大成巨大的维护成本。这本书里关于泵站的通风、除湿以及设备检修空间预留的规定,简直是超前的“预防针”。特别是关于易损件的备品备件策略和更换周期的建议,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作为行业推荐意见,极大地指导了我们的采购清单制定。当我查阅相关章节时,惊喜地发现,规范对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能耗评估方法也有所涉及,这对于我们进行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评估提供了官方的量化依据。总而言之,它成功地将设计前端的决策与后期的实际运行成本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思考体系,这对于一个追求高效运营的业主方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简直是工程设计领域的“圣经”!我最近在做一个大型水利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面对繁杂的规范要求,真是感到头大。但是,自从捧起了这本书,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它对于泵站的选址、水力计算的精确度要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尤其欣赏它在设备选型这一块的详尽阐述,从泵型的选择到配套电气的考虑,都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决策流程。读完相关章节后,我才明白,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泵站背后,隐藏着如此多需要平衡的因素——比如能耗与可靠性、维护便利性与初始投资。这本书的逻辑性极强,每一个条文的提出都有其科学依据和实际应用背景,让我这个工程师在面对甲方和审查方时,能拿出最扎实的理论支撑。而且,它对于不同等级、不同用途泵站的差异化要求描述得非常到位,避免了“一刀切”的僵硬做法,真正体现了规范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这本书对于提升我个人专业素养的帮助,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

评分

说实话,我更偏向于研究水力模型和流体力学优化,对国内的标准规范一直抱有一种“姑且一用”的态度,总觉得国外的标准在创新性和先进性上更胜一筹。然而,深入研读这本《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后,我对这种看法有了极大的修正。它对于非常规工况下的水锤防护措施的论述,结合了国内复杂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其针对性远超那些通用的国际标准模板。规范中关于压力管道系统阻力计算的修正系数,是基于大量国内实际工程数据的拟合,这体现了我国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本土化深度。我尝试用规范里的公式去验证一个我设计时遇到的复杂并联泵组工况,结果发现,规范给出的安全裕度刚刚好,既避免了过度设计带来的浪费,又确保了系统在极端负荷下的稳定运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标准背后的科研积累是多么的厚重。

评分

挺好的,送货员服务不错,商品也完整没有损坏,不错,会回购

评分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评分

正版

评分

信任京东

评分

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

评分

非常给力,正是我所需要的

评分

先下个亚(马)逊的手机App,把国家切换为"美国"。

评分

还不错的,送货快!

评分

还不错的,送货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