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 [Standard for General Layout Drawing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 [Standard for General Layout Drawing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总图制图
  • GB/T 50103-2010
  • 工程制图
  • 建筑工程
  • 规范标准
  • 技术标准
  • 图纸标准
  • 设计规范
  • 行业标准
  • 中国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540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694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Standard for General Layout Drawing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1-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①调整了基本规定中图线内容、图纸比例;②调整增加了图例内容。

目录

1 总则
2 基本规定
2.1 图线
2.2 比例
2.3 计量单位
2.4 坐标标注
2.5 标高注法
2.6名称和编号

3 图例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工程设计制图规范汇编:通用图例与符号应用指南》 作者: 权威工程制图专家组 出版社: 工业技术标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2年10月 --- 丛书背景与定位 本图集并非对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制图标准进行深入阐述,而是聚焦于工程设计领域中跨专业、跨行业通用的基础性图例、符号体系及其应用规范的汇编与解析。在现代复杂工程项目中,信息的高效、准确、无歧义传递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间的深度融合,不同专业图纸中使用的通用符号和表示方法往往存在标准不一或理解偏差的问题。 本规范性图集旨在填补这一空白,它严格遵循国家现行有效的通用制图基础标准体系(如几何投影、视图选择、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但其核心内容在于对那些在不同专业图纸中反复出现,且必须保持一致性的基础视觉元素进行标准化定义和集中收录。 本书集合了机械制造、土木建筑、电气自动化、管道仪表等多个工程领域在表达通用概念时所采用的图示符号,形成一套易于检索和查阅的“通用图例字典”。 主要内容深度解析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共计超过两千个标准图例和符号的详细解析: 第一部分:通用视图与投影规范的再确认(基础篇) 本部分回顾并强化了国家标准体系中关于工程图视图选择的基本原则,重点不在于标准本身的全文复述,而在于对应用中的常见误区进行澄清和实例演示。 1. 三视图、轴测图的投影逻辑统一: 强调第一角法与第三角法的严格区分和项目内部使用的一致性要求。通过大量对比图例,明确在通用性设计阶段如何快速识别和转换视图投影关系。 2. 剖视图与断面图的符号界定: 详细区分了完整的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移出断面、重合断面等五种主要形式的绘图符号,尤其关注不同剖切符号的填充样式和分界线的绘制规范。 3. 简化表示法: 集中展示了在施工详图、设备布置图中,为提高绘图效率而采用的简化处理方式,例如螺纹的简化画法、阶梯轴的简化、倒角和圆角的标准符号表示。 第二部分:通用尺寸、几何精度与公差符号(量化篇) 本部分是全书最核心的参照部分,它统一了所有专业图中对“量”的表达方式。 1. 基准点的定义与标记: 详细阐述了工程图中数据基准的选取规则(如A/B/C基准面)的符号表示,并提供了建立多重基准体系的示例图。 2. 线性尺寸与角度尺寸的标注规范: 统一了尺寸线的粗细、箭头样式、数字高度与位置,避免因字体和符号差异导致的尺寸误读。 3. 形位公差(GD&T)的通用符号集: 本部分收录了所有标准的形位公差符号(如平面度、垂直度、同轴度、轮廓度),并附带了国际ISO标准与国内GB标准的对应关系对照表,确保跨国或跨行业协作时的理解无碍。 第三部分:材料、表面处理与特殊标记(信息传递篇) 工程图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工艺信息。本章致力于标准化这些工艺信息符号。 1. 材料的通用表示法: 总结了钢材、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在剖面图中的标准填充图案,并提供了常用牌号与标准符号的快速查询索引。 2.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统一应用: 详细解释了表面粗糙度符号的完整结构(包括加工要求、去除材料的限制等),并展示了在复杂曲面或内部空间标注时的符号布局技巧。 3. 热处理与表面涂层标记: 汇集了淬火、回火、渗碳、镀锌、喷漆等常见表面强化和防护工艺的标准符号及其在图纸上的注写位置要求。 第四部分:标准连接件与装配符号(集成篇) 本部分整合了工程中常见的、不需重复绘制的标准化组件的符号表示。 1. 紧固件的通用代号: 螺栓、螺母、垫圈、铆钉等连接件在装配图中的简化符号和尺寸代号的统一表示。重点在于如何用最少的线条表达出最关键的连接信息。 2. 通用连接与配合: 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的简易表示法,以及配合关系的符号化表达,如过盈配合、间隙配合的通用标记。 3. 焊缝符号的标准化: 对T形焊、角焊、对接焊等基本焊缝类型的通用表示符号进行归纳,重点讲解了焊缝位置(内外侧)和焊透程度的符号叠加规则。 第五部分:通用工艺流程与系统边界符号(流程篇) 针对涉及流体、能源或自动化控制的工程项目,本部分提供了通用的流程指示符号。 1. 流向与介质指示: 管道、风管、电缆桥架等在平面图上的流向箭头、管径标注符号的规范化。 2. 系统边界与控制点标记: 用于定义设备、房间或功能区域的边界符号,以及阀门、传感器、执行器等通用控制元件的统一标识。 第六部分:图纸的编制与管理通用元素(图框篇) 本部分关注工程图的“外衣”——图框和标题栏的规范化应用。 1. 标题栏信息的填写规范: 统一了“图名”、“比例”、“设计人”、“校对人”、“图号编制规则”等关键信息的标准字体、位置和填写要求,确保图纸管理的一致性。 2. 图面信息的分区标记: 针对大型工程图纸的网格定位系统(如A1图纸的A-1, B-3区域划分)的符号表示,便于在庞大图集中快速定位细节。 读者对象 本书适用于: 刚步入工程设计领域,需要建立系统性制图基础的初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跨专业协调和沟通的设计师,需要快速理解其他专业图纸通用符号的人员。 负责工程图纸质量审核和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管理人员。 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中从事工程制图及相关课程的师生。 价值体现 《工程设计制图规范汇编:通用图例与符号应用指南》的出版,旨在通过系统化、集中化的方式,规范和统一工程制图中基础元素的表达,显著降低因符号理解差异导致的返工和沟通成本,是提高设计文件质量和工程效率的必备工具书。它不取代具体专业的设计标准,而是作为所有专业标准之上的“通用语言字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可以说是挑战重重。我本以为国家标准会提供一个俯瞰全国建设蓝图的宏大视角,能够让人一窥国家层面对未来几十年基础设施布局的蓝图设想,或许能找到一些关于城市群发展、重大工程预留地的战略性描述。我甚至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旧标准与新标准之间在指导思想上的“代际冲突”或融合。但实际上,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极度微观和碎片化的。它更像是为初入职场、需要快速掌握绘图细节的绘图员准备的速查手册,每一个条款都极其精确地限定了符号的大小、距离和颜色,但这些细节的堆砌,并没有汇聚成一个令人信服的整体叙事。我读完后得到的,只是一堆规则的集合,而不是一个清晰的关于国家总图编制的知识框架。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我买这本书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宏大叙事和历史脉络的深度分析,但读完之后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专注于那些非常具体、技术性的制图规范。我原本期待着能读到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哲学理念的探讨,比如早期的“摊大饼”模式与后来的集约化发展的思想碰撞,或者不同历史时期总图制图在国家战略实施中的作用。然而,书中呈现的更多是关于线条粗细、符号表示、图例规范这类细节,虽然这些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资料,但对于一个希望从宏观角度理解国家建设演变历程的普通读者来说,未免有些枯燥和偏离预期。这种感觉就像是去听一场关于交响乐的讲座,结果讲师只跟你详细解释了每一种乐器的音准调校方法,却完全没有谈及贝多芬或莫扎特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因此,如果你的目标是深入了解中国国家标准的制定哲学,这本书可能不会提供你想要的“干货”。

评分

我拿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10)》时,最大的兴趣点在于“标准”二字背后所承载的权力与秩序的构建。我设想中,它或许会包含一些关于标准制定委员会的背景介绍,或者对历史上几次重大标准修订背后政治经济博弈的侧面反映。毕竟,一套国家标准往往是特定历史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不同部门间如何协调,以确保总图制图标准能有效指导跨区域、跨行业规划的讨论。然而,这本书几乎完全避开了所有关于“人”和“决策”的讨论,它呈现的是一个完全真空化的、纯粹技术化的制图世界。所有的规范都是既定的、不容置疑的,仿佛这些规则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种缺乏历史纵深感和决策背景的陈述方式,让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它错失了一个探讨国家技术治理体系的绝佳机会。

评分

坦白说,初翻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有些许失落的。我一直对国家标准这个体系背后的逻辑和演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像“总图制图”这样涉及国土空间布局的基础性标准,想知道它如何平衡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与社会公平这三大核心要素。我本期望这本书能像一本高级的政策解读手册,深入剖析制定者在特定历史节点做出某些规范选择的深层考量,例如在资源紧张时期如何通过制图规范来强制推行节约用地的政策,或者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指导图纸数据的集成与共享。然而,翻阅数章之后,我发现内容完全集中于图示的精确性要求和表达的统一性上,大量的篇幅都致力于解决“如何画”的问题,而不是“为何要这样画”的背后逻辑。这使得这本书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和案例分析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读起来更像是面对一本厚厚的操作指南,而非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学术著作。

评分

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领略一下中国在重大工程规划中的“智慧体现”,比如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总图制图标准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标记方法,提前预警和规避潜在风险的。我更希望看到一些对比分析,比如与其他发达国家在总图制图标准上的异同,从中反思我们国家标准体系的独特性和优势所在。毕竟,标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但非常遗憾,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完全是一个封闭的、自洽的技术手册。它仿佛只面向那些已经完全理解其背景和术语的内部人士,对外界的解释性文字少之又少。它像是一把钥匙,但没有告诉我这个锁是开向哪个房间的,我只能拿着这把钥匙,在技术术语的迷宫里转悠,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停下来喘口气、理解其深层意义的出口。

评分

还不错的 对于作图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评分

非常不错。。。

评分

工具书

评分

送货很及时,忘记开发票了,联系客服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

评分

正版书可靠速度快没有损坏

评分

书都很脏很旧,有的书上面的污渍非常大,非常不满意

评分

质量还可以,正版的,下次还要买

评分

不错,不错的

评分

工具书,就不说啥了,很不错。物流还是很快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