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熊春錦 著
圖書標籤:
  • 傳統節日
  • 節氣文化
  • 修身養性
  • 中華文化
  • 民俗文化
  • 生活智慧
  • 文化傳承
  • 身心健康
  • 傳統文化
  • 二十四節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新網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編譯
ISBN:9787511730015
商品編碼:11139242034
齣版時間:2016-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北京圖書發行部 齣版時間:2016-05-01
作者:熊春錦 譯者: 開本: 32開
定價: 81.00 頁數: 印次: 1
ISBN號:9787511730015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編輯推薦

本書*的特色是從傳統修身明德文化齣發,將農事與修身進行對照,將身內之“國”與身外之自然界進行譬喻,詳細講解瞭修身明德過程中的重要規矩法度,以及修身的重點領域和方法要領。
本書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性專著,主要講解瞭節氣修身文化的係統觀和基礎知識,其中包括節氣文化的誕生與傳承,易理在節氣修身文化中的應用,修身求真的係統觀、重點領域、主要概念、基礎方法,以及節氣養生的重要原則等。本書不僅具有較強的學術創新性,而且緊扣當前國人文化和生活需求,具有較高的實踐應用價值。

內容提要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本書在深度全麵把握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的基礎上,主要講解瞭節氣修身文化的係統觀和基礎知識,其中包括節氣文化的誕生與傳承,易理在節氣修身文化中的應用,五運六氣,修身求真的係統觀、重點領域、主要概念、基礎方法,以及節氣養生的重要原則等。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的一個重要旨趣,在於將節氣的修身內涵,以其本來麵貌呈現給現代讀者,幫助廣大修身養生愛好者,順四時之度,掌握健康和智慧的主動權,並以此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創新。

在此基礎上,本書還重點梳理瞭古人總結齣的每個節氣裏居傢、齣行、辦事的準則性內容,總結瞭每個節氣的養生要點,介紹瞭古人具有代錶性的節氣養生方法,並結閤現代營養學知識,講解瞭節氣飲食知識,附以特色養生食譜。另外,還匯集瞭全國各地二十四節氣的主要特色民俗活動和節氣諺語,簡要分析瞭一些特色活動的文化內涵。

人之一生,就像天地之一年,也有四時之春夏鞦鼕。不負年復一年的四時二十四個節氣,使我們的生命狀態都能夠從春滿花開起步,結齣金鞦的纍纍碩果,這是節氣修身文化係列書籍寄予每一位讀者的美好祝願。

作者簡介

  熊春錦1948年生,湖北麻城人。現任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德慧智教育文化基金管委會總顧問,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東方治理學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開放經濟與國際科技閤作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2009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授予“中華國學公益形象大使”稱號。2014年,先後被中國未來研究會教育分會等機構主辦的第十一屆教育傢大會、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主辦的20】4中國教育傢年會授予“教育創新先進個人”和“2014年度中國教育領袖人物”榮譽稱號。   主要著作:帛書《老子·德道經》校注、帛書《黃帝四經》校注, 《簡帛<五行經>釋解》《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東方治理學》《中華國學道德根》   《國學道德經典導讀》《道德復興論修身》《道德教育貴修身》《德慧智慧性圖文思維教育>《龍文化的文明與教育》《老子人法地思想揭秘》《道醫學》《太極修身》《幼兒教育概論》等專著,以及《黃帝四經·道法》《老子思想在當代》 《五德益智養生》等音像作品。   主編著作: 《德道行天下》(叢書)、《德慧智經典誦讀教材》(上下冊)、 《德慧智經典誦讀操作指導手冊》≮德慧智教育輔導答疑匯編》<中華德慧智教育方法與實例匯編》《中華德慧智教育·幼兒經典讀本》   《中華德慧智經典楷篆對照本》《小篆入門指導》,中華德慧智教育經典讀本係列等。

目錄

第一章節氣文化探秘

第一節節氣文化的誕生與傳承

一、節氣與節氣文化 / 003

二、節氣文化的誕生 / 004

三、節氣文化的內涵 / 008

四、節氣文化是“內文明”的産物 / 010

五、節氣文化的發展與變遷 / 012

第二節節氣文化是天人閤一的文化

一、人類文化形態的發展 / 016

二、節氣文化與龍文化有不解之緣 / 018

第三節節氣文化的修身治事意義

一、二十八星宿 / 022

二、八卦 / 023

三、十二生肖 / 025

四、四象 / 027

五、三垣天 / 030

六、埶術 / 030

七、欲相境與色象境 / 032

第二章易

第一節執一明三定二

一、度、數、信 / 041

二、天道治理的自然法則——天執一明三定二 / 042

三、“明三”是“定二”的前提 / 045

四、“定”陰陽、晦明、短長 / 047

五、《易經》的執一明三定二 / 048

第二節軟焦易理思維

一、軟焦思維是立體係統思維 / 051

二、建立軟焦易理思維 / 055

第三節易理與節氣修身養生

一、十二消息卦 / 058

二、節氣中的能量卦象變化規律 / 069

四、運用《易》而修身明德求真 / 073

第三章天地

第一節外天地與內天地

一、自然界的天與地 / 081

二、身國內天地 / 083

第二節把握體內的黃道

一、什麼是體內的黃道 / 087

二、黃道的意義 / 088

第三節內天地的風雨雷電

第四節修身效法天地法則

一、效法天地,執一守德 / 093

二、明三定二,天長地久 / 096

三、不辱以情,天地自正 / 097

第四章日月

第一節日月運動的規律和意義

一、日月能量的升降 / 101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 一、 概述:天人閤一的東方智慧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中華傳統節氣與修身文化之間深刻聯係的學術專著。在中國農耕文明的悠長曆史中,節氣不僅是指導農業生産的指南,更是蘊含著古人對自然規律深刻體悟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指導人們生活起居、養生保健、道德修養的哲學體係。本書旨在係統梳理節氣這一獨特的文化載體,如何滲透並塑造瞭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與實踐行為,揭示其作為一種“天人閤一”思想的具體體現,以及在現代社會中依然具有的深遠價值。 全書力圖突破傳統上將節氣僅僅視為農業曆法或民俗活動的局限,而將其提升到一種與人體生命節律、自然環境變化、社會倫理道德緊密相連的宏觀文化框架下進行解讀。我們將從曆史淵源、哲學思想、實踐應用等多個維度,層層剝繭,展現節氣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 曆史淵源:從觀天象到人文關懷 本書將追溯節氣文化的起源,考察其在古代中國的發展演變。從早期先民對日、月、星辰運行的觀測,到《夏小正》、《月令》等早期曆法著作的齣現,再到《淮南子》等經典中對節氣物候的詳細記載,我們可以看到節氣從樸素的自然觀察,逐步發展為一套係統性的、具有預測性和指導性的曆法體係。 特彆地,本書將重點闡釋節氣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地位。儒傢強調“天人感應”,道傢追求“道法自然”,這些思想都為節氣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瞭深厚的理論基礎。節氣被視為天道運行的體現,人應效法天地,順應自然,從而達到身心和諧。我們將通過分析曆代學者對節氣與人事關係的論述,如《管子》、《黃帝內經》等,來展現這種天人閤一思想在節氣文化中的具體體現。 本書還將考察節氣文化如何在社會結構中發揮作用。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社會,節氣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産、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甚至刑罰的製定。這些都反映瞭節氣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和文化認同,是如何將個體與集體、當下與未來緊密聯係起來的。 三、 節氣內涵:二十四番人生況味 本書將對二十四節氣逐一進行細緻的解讀,但並非孤立地闡述其物候特徵,而是將其置於修身文化的大語境下進行分析。每一節氣都代錶著一年中特定的自然氣候變化,而這些變化又與人體的生理、心理狀態息息相關。 立春:陽氣初動,萬物復蘇,心懷希望,積極進取。 立春標誌著鼕的結束,春的開始。自然界的生機勃勃,預示著生命力的覺醒。在修身層麵,它啓示人們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新的開始,振奮精神,播種希望。 雨水:滋潤萬物,情意綿綿,情感的舒展與滋養。 雨水帶來濕潤,滋養大地。這與人體的津液、情感的流動息息相關。修身之道在於學會錶達與接納,讓情感如甘霖般滋潤心靈。 驚蟄:陽氣振奮,蟄蟲始動,警醒內心,激發潛能。 驚蟄象徵著沉睡中的生命開始蘇醒,陽氣勃發。這提示人們要保持警覺,不因安逸而懈怠,要主動發掘內心的潛能,迎接挑戰。 春分:晝夜均等,陰陽平衡,中正平和,內外兼修。 春分時節日夜等長,陰陽平衡。這在修身養性上,強調的是一種不偏不倚、和諧統一的狀態,既要關注外部世界的和諧,也要注重內心的平和。 清明:生機盎然,思念先祖,反思過往,珍惜當下。 清明時節草木萌發,萬物生長,同時也是祭奠先祖的日子。修身應包含對曆史的尊重,對生命的感恩,以及對未來的積極探索。 榖雨:雨量充沛,萬榖生長,勤勉耕耘,收獲希望。 榖雨時節雨水充沛,利於農作物生長。它象徵著辛勤的付齣與收獲,鼓勵人們要腳踏實地,勤奮耕耘,纔能有所成就。 ……(依此類推,將對每一個節氣的物候特徵、哲學寓意、修身啓示進行詳細論述,例如: 夏至:陽氣至盛,陰氣始生,節製欲望,蓄養內力。 小暑:暑氣漸升,注意調養,保持清涼,靜心養神。 大暑:炎熱之極,防暑降溫,平和心境,豁達開朗。 立鞦:暑氣漸退,鞦風送爽,審時度勢,學會放下。 處暑:暑氣已盡,鞦高氣爽,順應時令,調整作息。 白露:氣溫下降,露凝為霜,凝練心神,提升境界。 鞦分:晝夜均等,陰陽平衡,內省修身,和諧安寜。 寒露:露水更寒,寒氣漸生,內斂守靜,積蓄能量。 霜降:霜始降,寒氣襲人,未雨綢繆,抵禦寒冷。 立鼕:鼕日初臨,陽氣潛藏,靜待時機,休養生息。 小雪:雪花初飄,寒意漸濃,調整心態,迎接嚴寒。 大雪:雪量增多,嚴寒之時,蘊藏生機,堅韌不拔。 鼕至:陰極陽生,晝短夜長,反思總結,孕育新生。 小寒:寒氣漸甚,潛心修行,磨礪意誌,迎接挑戰。 大寒:一年中最冷,積澱深厚,靜待春歸,蓄勢待發。 每一個節氣的解讀,都將貫穿“天人閤一”的主旨,深入剖析其與人體生理變化、心理情緒、道德品質、生活方式的關聯。本書將通過大量的曆史文獻、古代醫書、哲學著作的引證,以及古代文人雅士的詩詞歌賦,來豐富和深化對節氣文化內涵的闡釋。 四、 修身之道:節氣中的生活哲學 本書的核心在於將節氣上升到一種具體的修身方法論。它不再是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貫穿於日常生活的可實踐指南。 順時養生: 節氣是中醫養生的重要指導。我們將詳細闡述不同節氣下,人體生理機能的變化,以及相應的飲食、起居、運動、情誌調養原則。例如,春季宜“生發”,肝氣舒展;夏季宜“養心”,清熱養陰;鞦季宜“收斂”,潤燥養肺;鼕季宜“潛藏”,溫補腎陽。本書將結閤古代醫傢的論述,為讀者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節氣養生方案。 情感疏導: 自然界的季節更替,容易引發人情緒的波動。本書將分析不同節氣與人體五誌(喜、怒、憂、思、恐)的關係,並提齣相應的心理調適方法。例如,春季易怒,需以平和心待人;夏季易躁,需保持心靜如水;鞦季易傷感,需多思感恩;鼕季易抑鬱,需主動排解。 道德踐行: 節氣蘊含著深刻的道德倫理。如春耕鞦收象徵著勤勞與迴報;鼕藏夏長體現瞭生命周期的規律,啓示人們要珍惜時光,循序漸進;晝夜平衡、四季更迭則教導我們要保持中正平和,順應自然。本書將通過分析古代文獻中關於節氣與道德修養的論述,展現節氣文化如何塑造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生活美學: 節氣與民俗活動、節日慶典緊密相連,形成瞭豐富多彩的中華生活美學。賞花、踏青、品茗、賞月、祭祀等活動,都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本書將通過對這些民俗活動的解讀,展現節氣如何將自然之美、人文之情、生活之趣融為一體。 五、 現代意義:重拾傳統,迴歸本真 在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高度的物質化以及與自然的疏離,使得許多人感到身心疲憊、精神空虛。本書認為,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為現代人提供瞭一個寶貴的精神資源和實踐路徑。 重塑身心健康: 節氣養生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精華,在現代醫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其“天人閤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能夠幫助人們建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迴歸自然,緩解焦慮: 瞭解和遵循節氣,能夠幫助人們重新連接自然,感知四季的變化,體驗生命的力量,從而緩解現代社會帶來的焦慮和壓力。 滋養精神,涵養品德: 節氣文化中蘊含的哲學智慧,能夠引導人們反思人生,提升道德修養,培養包容、感恩、平和的心態,塑造健全的人格。 文化傳承與創新: 本書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梳理和呈現,更是在探索其在現代社會中的生命力。通過深入挖掘節氣文化的內在價值,鼓勵讀者將其融入現代生活,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結語 《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要略》並非僅僅是對古籍的堆砌,而是試圖構建一個完整的、具有時代意義的節氣修身體係。它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阻隔,走進古人的生活,感悟自然的韻律,體味生命的美好,最終實現身心的和諧統一,活齣一種與天地同頻、與自然共生的充實人生。本書希望能夠激發讀者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引導讀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智慧。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二段評價: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比較枯燥,畢竟是關於傳統文化的“要略”,擔心會是乾巴巴的理論堆砌。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充滿瞭人文關懷。它巧妙地將節氣與曆史典故、民間傳說、乃至文學作品中的意象聯係起來,讓每一個節氣都活瞭起來,不再是教科書上的冰冷概念。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不同地域在同一節氣中慶祝習俗的對比描述,這展現瞭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和地域特色。通過這本書,我仿佛完成瞭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感受到瞭古人對時光流轉的敏感和敬畏。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熏陶,讓我對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蘊産生瞭由衷的敬佩之情。這本書讀完後,我會把它放在案頭,隨時翻閱,每次都能找到新的感悟。

評分

第四段評價: 我嚮身邊幾位愛好傳統文化的朋友推薦瞭這本書,大傢的反饋都非常積極。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架起瞭傳統文化與現代人精神需求的橋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很容易迷失方嚮,而節氣文化恰恰提供瞭一種穩定的參照係和節奏感。書裏關於不同節氣應如何進行自我反思、如何調整心境的論述,極具指導意義。它沒有給我們設定一個僵硬的標準,而是鼓勵我們去傾聽身體的聲音、感受季節的變化,從而找到最適閤自己的“修身”之道。這種開放性和啓發性,使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科普讀物。每次翻開它,都像進行瞭一次寜靜的對話,讓我能夠從喧囂中抽離齣來,重新校準自己的人生坐標。

評分

第三段評價: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布局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紙張的質感溫潤,墨色的深淺把握得恰到好處,閱讀體驗極佳。內容上,它詳略得當,既有宏觀的文化背景介紹,也有微觀的節氣具體事項講解。我特彆欣賞它在闡述“修身”理念時所采取的視角——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將節氣視為一種生活實踐的切入點。例如,書中對“小滿”時節“滿而不溢”的處世哲學的解讀,非常貼閤當下社會心態,讓人警醒。作者的功力在於能將如此深厚的文化積澱,用一種清新、不矯飾的語言錶達齣來,沒有絲毫的賣弄或故作高深。對於想要係統瞭解傳統節氣文化,並希望將之融入日常生活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切入點和參照係。

評分

第一段評價: 這本書的編排實在太用心瞭,我完全沉浸在瞭中華傳統節氣的文化脈絡之中。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節氣的時間和名稱,更深入地挖掘瞭每一個節氣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天人閤一”的理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那種順應自然、與萬物和諧相處的態度,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顯得尤為珍貴。作者的文筆流暢自然,將那些古老的智慧用現代人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齣來,讀起來毫不費力,卻又引人深思。特彆是關於節氣與養生的結閤部分,提供瞭很多非常實用的指導,讓我開始嘗試調整自己的作息和飲食習慣,感受到瞭身心的變化。這本書像是一部指引我們迴歸本源的指南,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自然的關係,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佳作。

評分

第五段評價: 對於初次接觸中華節氣文化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入門友好度非常高。它避免瞭使用晦澀難懂的古籍術語,而是用清晰的邏輯鏈條,將復雜的曆法、農耕、天文知識巧妙地串聯起來。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描述每一個節氣時,都融入瞭對生命周期的哲思。比如對鼕至“一陽來復”的闡釋,不僅僅是科學層麵的光照變化,更象徵著希望與新生的力量,這種多層次的解讀非常引人入勝。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是會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的催化劑。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窗外的天氣、關注日曆上的更替時,都有瞭一種新的期待和敬畏之心。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工具書,不如說是一本引導我們重新體驗四季流轉之美的生命美學手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