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研究證實,治療師的存在以及治療師如何在治療中營造與來訪者的關係,是影響療愈過程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個投入而富有同情心的治療師,一個能夠對自身以及自身與來訪者的關係正念的治療師,是治療效纍的決定性因素。
《正念的心理治療師:臨床工作者手冊》深入探討瞭何謂正念以及如何在治療關係中培育正忿。作者從一種獨特的關係視角齣發,與讀者展開瞭直接對話,探討心靈、腦與人際關係。
因為積極的治療結果取決於治療師作為一個個體的存在,因此Siegel博士在《正念的心理治療師:臨床工作者手冊》中探索瞭這一觀點背後的科學依據,並為治療從業者們提供瞭在自身生活中培育正念存在的策略。書中提供的練習方法可以促進治療師“正知”的發展,而正知則是我們感受並塑造個怖自身與彼此之間能量信息流的能力。正知可以促進整閤,塑造正念性的存在,並培養移情關係——而這些都是使治療發揮作用的關鍵。
無論你在療愈藝術中的造詣是深是淺,《正念的心理治療師:臨床工作者手冊》都能幫助你深入理解心靈與大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理解混亂與僵化的狀態何以變得整閤且和諧。
作者簡介
Daniel J.Siegel,醫學博士,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他是正知研究所的執行理事:也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精神病學的臨床教授,是該校正念意識研究中心的聯執主任。他的另一部著作《正念的腦》(MindfulBrain: Reflection and Attun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Well-Being)也在國際上得到瞭廣泛贊譽。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如果我們足夠幸運,便會在一生中的某些時間裏撞上一些好書。這些書可以帶給我們啓迪,引發我們的好奇;通常,這些書也道齣瞭我們在個人或者職業生活中隱約或者明確體驗到的,但尚未能係統道明的一些思考,因此,它們能一下子抓住我們的視綫、我們的心。
Siegel的《正念的心理治療師》就是當今心理治療領域的一本好書。在這本書裏,Siegel以實證科學與靜觀智慧交匯的正念及其培育作為切入點,將我們引入人際神經學這一嶄新的領域,與讀者開始瞭一場有關生命體驗以及心理治療對大腦的作用和影響的對話。
通過培養和分享正念,作為治療師的我們藉助我們的正念之業,可以自安安人、自利利人——這真是振奮人心的消息。
——童慧琦 美中心理治療研究院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拉阿圖市
《正念的心理治療師》給心理谘詢師、心理治療師以及精神科醫生提供瞭如何以一種清晰的存在狀態而存在的建設性意見和方法,以幫助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嘗試。
真誠,這是著名的心理學大師羅傑斯倡導的治療精髓,它也是心理治療師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存在狀態。但這說來容易做來難。在這個層麵上,本書乃是心理治療師訓練自身以一種真誠的存在主義姿態工作的經典之作。本書的可貴性還在於,它的實踐並非無所依據,本書不但嘗試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闡述,也同時提供瞭十分可信的腦認知神經科學證據。因此,本書對新手心理治療師和已有豐富經驗的心理治療師來說,都是必讀的經典著作之一。
——徐鈞 南嘉心理谘詢師部落機構創辦人
目錄
第一章 存在
第二章 聯結
第三章 共鳴
第四章 信任
第五章 真相
第六章 三足鼎立
第七章 三覺知
第八章 跟蹤
第九章 特質
第十章 創傷
第十一章 轉變
第十二章 訓練
第十三章 蛻變
第十四章 寂靜
第十五章 消融
附錄 人際神經生物學取嚮有關正知整閤與心理治療的十二個觀點
參考文獻
推薦閱讀
精彩書摘
我們會在下一章探討由聯結帶來的共鳴連接過程,因此,現在就讓我們專注於內在感知元素:接受他人。在聯結下,我們關注他人發齣的信號,把來自他們內心狀態的能量和信息之流深刻地嵌入我們自身的神經係統中。關鍵在於我們的感知並不局限於針對物質世界的五種感覺,以及相應執行於後皮質區的看、聽、嘗和觸碰功能。相反地,接收彆人內心世界的信息是一個把信息往下推動的過程,它發生在我們的皮質下,在初始意識下,而且其結果也是內嵌在皮質下的。我們吸收瞭對他人內心世界的感受,從而改變自己的內心狀態。無論這個海綿通路是如何工作的,也不管是不是通過鏡像神經元,很明顯地,我們都會快速地從皮層感知轉嚮皮質下反應。
當我們的身體模擬其他人的內在狀態時,皮質下的神經興奮模式就會發生改變。身體對應部位——肌肉和髒器,比如心、肺、內髒——與腦乾、邊緣係統相互作用,於是産生瞭我們當下的存在狀態。從身體、腦乾、邊緣係統這些皮質下區域發齣的信號是我們“認識”他人內心世界的通道。假如海綿(鏡像)神經元是接收器,那麼,皮質下區域就是放大器。這些皮質下轉變正是我們與其他人的聯結時所産生的內在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聯結不一定都帶有目的性。有些時候,我們接收到其他人的信號之後,會自發地吸收其內在狀態並改變自身狀態。當然,我們也會通過刻意關注彆人的非言語信號來“認清它們來自何方”。如果我們無法對自身內在的皮質下溝通保持開放,哪怕傾盡全力、全神貫注地與他人聯結,我們也將錯失對其結果的覺察。假如我們專注地接收瞭外在世界的非言語信息,卻不能對自身內在狀態保持開放,那麼我們也無法對對方感同身受。
聯結的第一階段是關注其他人發齣的信號。其基本假設如下:鏡像神經元發齣一組神經元興奮模式,經由腦島嚮下傳遞,引起皮質下邊緣係統、腦乾及身體部位的變化。這是第一階段,稱為模擬(simulation)。接下來,這些皮質下狀態的轉變會嚮上傳遞,最終以相反方嚮再次經過腦島到達前額皮質中間部位。
……
前言/序言
《正念的心理治療師:臨床工作者手冊》 引言:探索內在景觀,重塑臨床實踐 在日新月異的心理健康領域,不斷湧現的新療法和技術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治療的核心始終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的深刻連接,以及對人類經驗的細緻洞察。本書,《正念的心理治療師:臨床工作者手冊》,旨在為緻力於在臨床實踐中深化理解、提升療效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提供一個全麵的指南。本書並非介紹新的治療技術,也不是羅列各種心理疾病的診斷標準。相反,它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那些構成我們臨床工作的基石,卻常常被忽視的內在機製——特彆是“心視”(Mindsight)與“神經整閤”(Neural Integration)的理念。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理解並整閤這些深層心理和神經科學的原理,能夠極大地增強治療師的自我覺察能力,從而更有效地與來訪者建立連接,並支持他們實現更深層次的療愈和成長。我們並非從零開始創造新的理論,而是聚焦於那些已被反復驗證但需要被係統性地應用於臨床實踐的普適性原則。 第一部分:心視——洞悉內在世界的透鏡 “心視”,一個由著名神經科學傢和精神醫學傢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Siegel)提齣的概念,為我們理解人類意識、情感和人際關係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它並非是一種外在的觀察,而是一種內在的感知能力——“理解自己心靈運作的能力”。這是一種能夠審視自己思想、情感、身體感覺以及敘事的能力,並且能夠理解這些內在體驗如何與他人的內在體驗相互關聯。 在臨床工作中,心視的應用至關重要。它意味著治療師不僅要傾聽來訪者的言語,更要感知其言語背後的情感、意圖和內在衝突。治療師能夠運用心視來覺察自己內在的反應,例如在來訪者講述創傷經曆時,自身可能産生的情緒共鳴或防禦機製。這種自我覺察是建立安全、信任治療關係的基石。當治療師能夠清晰地理解並管理自己的內在狀態時,他們就能更穩定、更有同理心地陪伴來訪者探索其最脆弱的內心世界。 本書將深入探討心視的多個層麵: 自我意識的維度: 如何培養和深化對自身情緒、思維模式、身體感覺的覺察。這包括練習正念,識彆自己的觸發點,以及理解這些內在體驗如何影響臨床判斷和治療互動。 人際互動中的心視: 理解來訪者是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以及他們的內在體驗是如何在治療關係中顯現齣來的。這涉及到對非語言綫索的敏感性,對來訪者內在敘事的理解,以及如何共情地迴應。 心視與情感調節: 學習如何利用心視來幫助來訪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當來訪者能夠“看見”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淹沒時,他們就獲得瞭更大的掌控感。 心視與依戀模式: 探討心視如何幫助治療師理解來訪者的依戀模式,以及如何在治療關係中安全地探索和修復這些模式。 第二部分:神經整閤——構建內在和諧的藍圖 “神經整閤”是另一個核心概念,它描述的是大腦不同區域之間協調和連接的過程。大腦並非一個孤立的整體,而是由多個相互關聯的區域組成,每個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當這些區域能夠有效地溝通和協作時,大腦的功能就會更強大、更靈活,從而提升個體的心理健康和適應能力。 神經整閤的目標是促進大腦不同部分的平衡與和諧。這包括促進左半腦(理性、邏輯)與右半腦(情感、直覺)之間的整閤,促進大腦皮層(理性思考)與邊緣係統(情緒處理)之間的整閤,以及促進大腦前部(計劃、決策)與後部(感知、反應)之間的整閤。 在臨床實踐中,神經整閤的應用體現在: 理解創傷與神經係統: 許多心理睏擾,尤其是創傷,會影響大腦的神經通路,導緻某些區域的過度激活或抑製,從而引發一係列心理和行為問題。本書將闡述創傷如何影響神經整閤,以及治療師如何幫助來訪者重新構建健康的神經連接。 整閤的療愈力量: 治療本身就是一個促進神經整閤的過程。通過安全的治療關係、敘事療法、身體療法、正念練習等,治療師可以引導來訪者的大腦從不適應的模式轉嚮更具整閤性的狀態。 “整閤”的臨床錶現: 當一個人的大腦整閤度較高時,他們通常錶現齣更好的情感調節能力、更強的敘事一緻性、更少的衝動性行為、更強的同理心以及更靈活的應對策略。本書將幫助治療師識彆這些積極的信號,並瞭解如何在治療中進一步促進這些變化。 促進神經連接的實踐方法: 書中將探討一係列能夠促進神經整閤的臨床實踐,這些方法強調的是大腦的內在可塑性,以及如何通過有意識的乾預來引導這種可塑性。 第三部分:融閤心視與神經整閤——構建深度治療模型 本書的精髓在於將“心視”和“神經整閤”這兩個概念有機地結閤起來,構建一個更全麵、更深入的臨床工作模型。我們認為,心視提供瞭理解“什麼”(內在體驗)的框架,而神經整閤則解釋瞭“如何”(大腦過程)實現這些內在體驗的改變。 心視作為神經整閤的嚮導: 當治療師運用心視去理解來訪者時,他們實際上是在識彆那些需要被整閤的大腦區域和神經通路。例如,當治療師注意到來訪者在描述某個事件時,其情緒反應與理性認知不一緻,這可能提示瞭大腦皮層和邊緣係統之間的整閤不足。通過心視的洞察,治療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乾預措施來促進這種整閤。 神經整閤為心視提供生物學基礎: 神經整閤的原理解釋瞭為什麼心視如此重要。當大腦的各個部分能夠和諧運作時,個體就能更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內心世界,並更有效地與他人建立連接。治療師的工作,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幫助來訪者的大腦實現這種整閤。 情境化與個體化治療: 結閤心視與神經整閤,治療師能夠更好地理解來訪者獨特的內在景觀,並根據其個體化的神經係統特點來調整治療策略。這是一種高度情境化和個體化的治療方式,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治療的潛力。 敘事重塑與神經可塑性: 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引導來訪者重塑其個人敘事,來影響大腦的神經連接。一個整閤的敘事,反映瞭大腦內部的整閤狀態。而一個支離破碎、充滿矛盾的敘事,則可能對應著大腦內部的失調。 正念作為整閤的基石: 正念練習在促進心視和神經整閤方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培養專注、開放和非評判的態度,正念能夠增強大腦皮層的控製能力,調節邊緣係統的活動,從而促進大腦各區域的連接與平衡。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在臨床工作中有效運用正念,以支持來訪者的內在整閤。 第四部分:臨床實踐中的應用與挑戰 本書並非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將重點放在如何將這些深刻的理念轉化為實際的臨床操作。我們將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運用心視和神經整閤的原理來處理各種臨床情境,包括: 處理依戀創傷: 如何利用心視來理解來訪者的依戀曆史,並通過促進神經整閤來修復早期的依戀傷害。 管理情緒失調: 如何幫助來訪者發展更強大的心視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調節自己的情緒,減少衝動行為。 應對焦慮與抑鬱: 如何通過促進大腦前部與後部、以及左半腦與右半腦的整閤,來減輕焦慮和抑鬱的癥狀。 提升人際關係: 如何運用心視來增強來訪者的同理心和溝通技巧,從而改善其人際關係。 治療師的自我關懷: 強調治療師自身的心視和神經整閤對於持續的臨床有效性和個人福祉的重要性。 同時,我們也誠實地探討在臨床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例如來訪者的抗拒、治療的瓶頸,以及如何應對復雜的臨床案例。我們將提供實用的策略和思考框架,幫助治療師剋服這些障礙,並保持對治療過程的信心。 結論:邁嚮更具深度和療效的臨床實踐 《正念的心理治療師:臨床工作者手冊》 是一次邀請,邀請每一位心理健康專業人士,踏上一段探索自身內在世界、深化臨床理解的旅程。它不提供速成的解決方案,也不推崇單一的治療技術,而是迴歸到人類經驗的本質,強調通過培養治療師自身的覺察力、同理心和對大腦運作機製的理解,來提升臨床療效。 本書旨在成為您在臨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幫助您在復雜多變的心理治療領域中,找到通往更深層連接、更持久療愈的清晰路徑。通過擁抱“心視”的力量,並理解“神經整閤”的奧秘,您將能夠構建一個更具深度、更富成效的臨床實踐,最終為您的來訪者帶來更持久的積極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