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內首部給低頭族、網購族、追劇族的自救手冊!
  2、專業、實用的“戰癮”指南
  3、戒除“軟癮”,就是戒除“精神鴉片”
  如果你明明沒有很想看的電視節目,卻抱著遙控器直到深夜;
  如果你每天躺下前不刷幾分鍾微博就睡不著覺;
  如果你總覺得手機在響,或者一旦發現忘帶手機就感覺好像沒穿衣服;
  如果你時不時就要去查看一下郵箱是否有郵件;
  如果你常常在深夜不自覺地和QQ上的好友閑聊……
  類似於以上行為,即強迫性的習慣/行為包括反復性的(情緒)錶現。不同於酒精、藥物、毒品的一種令你無法自拔的沉迷,就稱之為“軟癮”,常見的有網癮、手機癮等等。
  如有上述行為或有此傾嚮者,請果斷拾起本書,積極接受治療。
  切記,在沒有預知結果前,請韆萬不要放棄治療!
  
更多精彩圖書請點擊:
  軟癮(softaddiction),美國心理學傢提齣的新名詞,是一種強迫性的習慣、行為或迴復性的情緒。能夠以看似無關痛癢、一切正常的假象,誘惑人心。使人們無法自拔地沉迷其中,飽受猶如酒精、藥物、毒品一般的麻醉之痛。現代人(尤其是職場白領族)正在上演欲望vs現實、行為vs心理的博弈戰。
  擺脫軟癮的入侵是我們積極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條件。想要在戰役中取勝,需要發現軟癮現象,重視軟癮問題,破譯軟癮成因,剋服軟癮心理,展開戰癮行動,擁有強大的思考力和行動力。《小心!軟癮》作者站在專業心理學博士的角度,帶領讀者進入充滿內心鬥爭的軟癮世界中,嚮讀者傳遞瞭立即行動的“戰癮”技術,從而喚迴被麻痹已久的真實需求和情感,從容、高效地麵對每一天!
  鄧明,心理學研究愛好者,對心理學有著極大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擅長將晦澀難懂的心理學知識,結閤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例,深入淺齣地錶達齣來。
  齣版的圖書有:《側寫師:用犯罪心理學破解微錶情密碼》、《側寫師2:最實用的判斷術》。
閱讀前的測試
數說“軟癮” 關於軟癮癥的若乾有力證據
PART1
傷不起的“癮君子”
——那些徘徊在“軟癮”怪圈無法戒癮的囚徒
1.再網購就剁手
2.半夜刷微博,特想抽自己
3.沒帶手機就好像沒穿衣服
4.上一整天網?槍斃算瞭!
5.一味等待,錯失時機
6.寜可餓死也要追上肥皂劇
7.翻滾吧!問題的雪球
PART2
這是病!不能停止治療!
——來自美國心理學傢Judith?Wright的警告
1.賴特學院調查報告:90%以上的美國人有軟癮
2.不會讓肌體死亡,也不會真實地存活
3.過度沉溺於X事件的瘋子
4.軟癮患者的自白
5.也許明天……
6.拖延?沒那麼簡單
PART3
“軟癮”這種病,到底是怎樣纏身的?
——軟癮癥在生理學與心理學中的解釋
1.心理左右瞭生理,情感入侵瞭理智
2.由習慣轉為儀式化的圖騰崇拜
3.心中的蛀蟲:完美主義
4.逃避是人體本能的行為機製
5.誰的人生不猶豫?
6.缺乏控製感後,安全感歸零
PART4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寸心魔
——徵服軟癮癥需從戰勝心魔開始
1.開啓自我反省模式
2.成為扭麯內心需求的殺手
3.痛苦隻在“今晚”
4.壓力是上帝的禮物
5.誘惑麵前鎖住芭比的心
6.“豐富生活的節目”
7.一心莫兩用
PART5
行動(ACTION)是核心之“樁”
——戰勝軟癮惡魔需從行動上刪除拖延模式
1.拖延癥公式:U=EV/ID
2. 1.01VS 0.99
3.與一萬個理由格鬥
4. Deadline(最後期限)的通牒效應
5.“箍桶理論”拆分“行動高牆”
6.戰勝焦慮性拖延的暴露療法
7.“瑞士奶酪”時間整理術
後 記
附 錄
  半夜刷微博,特想抽自己
  2012年9月6日《城市晚報》刊登瞭一篇關於“微博控”的文章,文中稱:“早上醒來就登錄微博,走在路上發微博,到單位刷微博,下班路上看微博。10分鍾不‘摸’微博,心裏就空落落的。如果這些您全‘中招’瞭,那您可要小心瞭,這不是你已經熟悉瞭的強迫癥,而是一個我們比較陌生的名詞——軟癮。”可見,對於很多人而言,微博已經成瞭生活的一部分。
  《城市晚報》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全國的微博用戶數已超3億,因此,那些對微博産生依賴的人,也隨之被貼上瞭一個新標簽——“微博控”。
  海妮剛剛參加工作,在北京市一傢外貿公司做文員,她每天早上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錄微博。直到下班迴到傢,深夜裏躺下,她依然要刷一會兒微博再睡。對於海妮來說,發微博幾乎成瞭她生活中的一部分,據她自己說:“隻要閑著的時候,不刷微博就心癢癢,發完微博,如果5分鍾之後沒聽到有人迴復的提示音,就想親自登錄上去看看究竟是怎麼迴事。然後再不停地編輯各種博文,等到下次可以一起發。”用海妮的話說,每個月月末是最“煎熬”的時候,因為流量沒瞭,若是趕上在旅途中或齣差中,就不能發微博瞭。
  相信海妮並不是個例,上瞭一天班的白領一族應當深有感觸,迴到傢已經纍得不想做任何事,甚至不想與人說一句話,但奇怪的是,就算纍癱瞭還是忍不住不停地刷微博。在海妮看來,疲勞過後似乎更需要一種類似刷微博式的解脫,所以“織圍脖”時精神感到愉悅,內心感到滿足,自然也不覺得纍。
  “微博控”也可能是“軟癮”族
  錶麵上,刷微博壓力是減輕瞭,但實際上,刷完微博躺在床上後,渾身的疲憊和之前拋在腦後的所有煩心事又接踵而至,湧上心頭。
  用減壓等理由來掩飾對刷微博的熱情,不能掩蓋“微博控”們患上“軟癮癥”的可能性。
  在微博上,有一些網友發微博這樣調侃自己——
  “為瞭發微博險些撞上電綫杆,為躲電綫杆差點踩空,還好咱腿腳利落,免於齣糗!”
  更有甚者,有博友想遊到河中間拍一張照片發到微博上,結果掉進河裏差點上不來。
  還有逗趣的網友在微博中總結“微博控”共分八級——
  “一級隻圍觀不說話;二級遇到興奮點纔迴復、轉發;三級休息時間全占用;四級工作時間也在上微博;五級雙休日不休息;六級熬夜找熱點;七級半夜也在刷新頁麵;八級生活顛倒,需住院治療。”
  當你覺得自己需要“住院治療”或持續刷微博半個月以上的時候,十有八九你已經患上瞭軟癮癥。
  很多人一聽軟癮癥就覺得是種非常可怕的病。事實上,“軟癮”隻是一種自我強迫現象,但並不是強迫癥。患上軟癮癥的人通常在遇到事情時,習慣性拖延時間,總是要等到無法再拖下去時纔去做。
  但是,如果“軟癮”時間持續高達20天以上,其性質就逐漸變得惡劣,導緻日不能寐,夜不能眠,食之無味,很容易患上強迫癥。如果是這樣,就很可能連帶患上心理疾病,需要進行自我調節與治療。當你刷微博刷到自己都覺得頻繁,特想抽自己的時候,不如立刻齣去走走,淡化微博對內心的牽絆,或者用清水洗一把臉,聽聽音樂舒緩心情,動一動手指。當然,最主要是想辦法給心靈放個假,短暫地讓你的腦部“空白”,獲得休息。
  總之,“軟癮”當前,一定要小心!
  ……
坦白講,初讀這本書時,我有些不適應它的節奏。它不像那種節奏緊湊、觀點明確的工具書,反而更像是一篇篇散文詩,充滿瞭隱喻和留白。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種“鬆散”恰恰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它沒有直接給你開齣“藥方”,而是通過描述各種微妙的心理機製,讓你自己去“發現”病竈。例如,書中對“社交比較”的剖析,它沒有批判社交媒體本身,而是深入探討瞭人類天生對社會地位的敏感性,以及在信息過載時代,這種敏感性如何被算法精準捕捉和利用。作者用一種近乎冷酷的客觀性,將“羨慕”、“嫉妒”這些負麵情緒還原為生物本能的産物,這極大地減輕瞭我的自我苛責感。一旦情緒被“科學化”地理解,處理起來就容易得多。這本書更像是一部心理學的通識教育,用極其優美的文字,包裝瞭最硬核的底層邏輯,讓讀者在享受閱讀體驗的同時,完成瞭內在的認知升級。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極其跳躍,讀起來像是在聽一位極其博學的朋友在你耳邊低語,分享他那些顛覆性的思考。它沒有固定的章節結構,更像是思想的火花在不同主題間自由碰撞。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完美主義的延遲滿足陷阱”這一段落。作者提齣一個大膽的觀點:我們對“完美”的追求,往往不是對高標準的執著,而是一種潛意識裏對“開始”的恐懼,因為一旦開始,就意味著接受不完美,就意味著要麵對失敗的可能性。這種解讀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對自我要求的認知。以前我總覺得不完美就是不夠努力,現在我開始反思,或許我那些拖延已久的項目,正是被我內心那個聲音用“等你準備好瞭再開始”的幌子給鎖死瞭。全書的論證過程充滿瞭思辨性,引用的典故從古希臘哲學到最新的認知神經科學,跨度之大令人咋舌,但神奇的是,所有的綫索最終都匯聚到瞭一個點:如何重新奪迴我們對注意力和選擇權的掌控。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洗禮,它並非那種直白的“教你如何成功”的成功學讀物,反倒更像是一本深刻的自我剖析手記。作者的筆觸細膩得近乎苛刻,將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無傷大雅,實則步步蠶食我們精力的習慣剖析得入木三分。比如,書中對於“信息碎片化焦慮”的描述,簡直就是我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抓起手機刷個不停的真實寫照。我一直以為這隻是我個人的“毛病”,但作者通過大量旁徵博引的心理學案例,將這種行為提升到瞭一個社會現象的高度,讓我意識到,我們似乎都在不知不覺中,將“即時滿足”的迴路設置成瞭默認選項,而代價是我們對深度思考和長期目標的耐心正在迅速枯竭。更讓我警醒的是,作者並未停留在批判層麵,而是提供瞭一種“慢下來,重新連接”的視角,鼓勵我們去尋找那些真正能帶來內在充盈感,而非短暫多巴胺刺激的活動。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麵鏡子,讓你看清自己正在被哪些“舒服”的陷阱悄悄俘虜,迫使你正視那些你一直選擇性忽略的“小問題”。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文字密度相當高,初次閱讀時需要時不時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長句和復雜的從句結構。它不適閤在通勤路上快速瀏覽,更適閤在一個安靜的下午,配上一杯熱茶,進行沉浸式的深度閱讀。其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瞭“舒適區的邊界模糊化”,這個觀點對我觸動很大。過去我們總認為舒適區是一個明確的物理或心理空間,但作者指齣,在現代社會,舒適區正在被設計得越來越“柔軟”,它通過無盡的娛樂和即時的反饋,讓人感覺自己“很忙碌”或“很滿足”,但實際上卻在原地踏步。這種“不痛不癢的停滯”比劇烈的痛苦更具欺騙性。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有人拿著一把鋒利的手術刀,在你習慣瞭的思維定式上,小心翼翼地劃開一道口子,讓你看到其中那些被你習慣性忽視的“溫順的腐蝕劑”。它要求讀者有極高的專注力和對自我反思的意願,但迴報是深刻的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宏大的哲學框架來審視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行為。作者的文字功底極為深厚,他善於運用古典修辭手法,使得一些原本可能枯燥的心理學術語,煥發齣一種古典的韻味。比如,書中對“目標導嚮型生活”的反思,它並沒有全盤否定目標的重要性,而是指齣,當“達成目標”本身成為瞭唯一的衡量標準時,我們便錯失瞭目標達成過程中那些細微的、非量化的價值積纍。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行文中保持的謙遜姿態,他從不以救世主的姿態齣現,而是把自己也放在被審視的行列中,這讓讀者在閱讀時,心理上沒有産生強烈的抵觸情緒。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活不是一場需要被“優化”的KPI錶格,而是一個需要被“體驗”的復雜過程。這本書成功地將“反思”這件事,從一項沉重的任務,變成瞭一種充滿智性樂趣的探索。
評分其次,“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本書從現象入手,從數據分析齣發,使軟癮病理有瞭可靠的事實依據,從而為剋服軟癮尋找到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按照這些辦法實施,真是立竿見影,在看書的過程中,我試著改變自己,等到這本書看完瞭,我的好習慣慢慢建立起來瞭,你說神奇不神奇?
評分京東的物流沒得說。相信京東支持京東。希望一直加油進步,人無完人、難免會有少數差評,不要在意。最好自己!
評分內容還沒有看,書沒問題,物流很快
評分不知不覺中,已發現我讀《小心!軟癮》一越陷越深,不可自拔,但根據作者的解釋,這是一種嚮上的力量,成長的動力,釋放著邁嚮成功的正能量,暗暗為自己加油,為自己慶幸。因為閱讀,豐富自己的人生,更是指點人生迷津的寶典。
評分慶幸能和這本書相遇!真好!
評分搞活動買的,書還沒看,真劃算
評分可以
評分剛開始看,感覺還可以 喜歡
評分京東的物流沒得說。相信京東支持京東。希望一直加油進步,人無完人、難免會有少數差評,不要在意。最好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