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故障精解(第2版)

电镀故障精解(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无极 著
图书标签:
  • 电镀
  • 表面处理
  • 故障分析
  • 金属材料
  • 工艺技术
  • 质量控制
  • 电化学
  • 工业应用
  • 维修
  • 精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49213
版次:2
商品编码:11145473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镀故障精解(第2版)》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介绍了各个镀种在电镀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分析了电镀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故障的方法。修订后,镀种由原来的17种增加到26种。更多的镀种,尤其是关于铝合金阳极氧化处理中的故障及其处理扩大了技术内容的适应面。
  《电镀故障精解(第2版)》可供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工艺人员在解决技术中的疑难问题时参考。

目录

绪论
1.电镀行业故障的原因分析
2.电镀技术管理的重点
第一章 氰化镀铜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且色泽暗红
故障现象2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3工件向上面粗糙
故障现象4镀层粗糙严重,多次过滤仍得不到解决
故障现象5预镀层粗糙,酸铜加厚时产生毛刺
故障现象6滚镀碱铜层发暗,呈猪肝色,结晶较粗;阳极发黑,溶液呈棕红色
故障现象7镀层针孔
故障现象8镀层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9整槽工件有不规则起泡,镀层反面基体金属色泽正常
故障现象10挂具的上面一排工件顶部起泡,基体金属呈现棕色小圆圈及灰褐色斑迹
故障现象11锌合金预镀铜后有大而密的气泡,且气泡周围镀层疏松,容易剥离
故障现象12镀层脱皮与起泡
故障现象13铜件表面镀覆镍层结合力差
故障现象14沉积速度慢,深镀能力差
故障现象15镀层疏松,孔隙多
故障现象16工件预镀氰化铜后,经光亮酸性镀铜,有明显的粗糙、疏松和局部海绵状镀层
故障现象17镀层发暗,并有气流状的条纹
故障现象18镀层粗糙发花,有时甚至镀不上镀层
故障现象19工件发暗,并产生污斑(在短时间生产后)
故障现象20工件表面出现大量气泡
故障现象21碳酸盐积累在阴极,电流开不大
故障现象22镀层呈灰色,低电流密度处无镀层,并好像有密密麻麻的细铁粒在镀层上沉积
故障现象23阳极上有绿色或黑色的覆盖物
故障现象24预镀铜层发黑,镀液呈蓝色
故障现象25滚镀铜镍工件,镀层局部起泡,但工件弯折至断裂却不起皮
故障现象26酸铜镀层或镍镀层出现雾状、发花
故障现象27工件氰化镀铜后,再镀酸铜,酸铜层严重脱皮
故障现象28镀层呈黄铜色,并有脆性
第二章 焦磷酸盐镀铜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2镀层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3镀层有细麻点或针孔
故障现象4电流密度范围缩小,镀层易烧焦
故障现象5阴极电流效率低,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6电流开不大,沉积速度慢,镀不厚镀层
故障现象7阳极溶解不正常,铜粉较多,镀层有毛刺
故障现象8镀层呈白红色,凹孔周围发亮
故障现象9工件出槽后镀层色泽很快发暗,变为褐色
故障现象10镀液分散能力差,镀层不均匀
故障现象11镀层有条纹
故障现象12焦磷酸盐镀铜液表面有泡沫,镀层结合力差
故障现象13镀层有毛刺和结瘤
第三章 酸性硫酸盐镀铜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发花或发雾
故障现象2电镀时电流下降,电压升高
故障现象3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亮
故障现象4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5镀层上有麻点
故障现象6镀层上有条纹
故障现象7铁件经预镀镍后,电镀酸性亮铜时,出现局部的疏松镀铜层
故障现象8黄铜工件电镀铜.镍.铬,出现严重的脱皮现象
故障现象9镀层有脆性
故障现象10镀层有毛刺
故障现象11周期性地出现“泪痕”和“羽状”镀层
故障现象12镀层结合力不好或镀亮镍脱皮
故障现象13光亮酸铜层与镍层之间出现点状的脱皮
故障现象14整个工件的光亮度不好(补加光泽剂仍不能改善光亮度)
故障现象15亮铜层不亮,且光泽剂消耗快
故障现象16阳极表面有时出现绿色结晶,有时出现黄色结晶
故障现象17亮铜层出现针孔
故障现象18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19光亮酸铜镀液的酸度不平衡,或升高或降低
故障现象20镀液分散能力降低
故障现象21酸铜镀液稳定性差
故障现象22镀层出现橘皮
故障现象23镀层边缘有毛刺和结瘤
故障现象24酸性光亮镀铜液中有机杂质太多
故障现象25新配制的酸性光亮铜镀液,镀层凹处不亮
故障现象26预镀镍后的工件经镀酸铜后,少数工件镀层发暗
故障现象27用双氧水处理酸铜液中的Cu+时,硫酸含量逐渐降低
第四章 硫酸盐镀光亮镍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镍镀层出现针孔
故障现象2镀层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3镍镀层粗糙和毛刺
故障现象4镀镍层发花
故障现象5镀镍层发白雾
故障现象6镀镍层光亮度差
故障现象7镍镀层脆性
故障现象8镍镀层出现橘皮状
故障现象9沉积速度慢,零件的深凹处镀不上镀层
故障现象10镀镍时槽电压高,电流开不大,镀层不易厚
故障现象11镀镍液的pH值控制不好
故障现象12镀镍钛篮阳极底部有镍盐结晶
故障现象13挂具挂钩与零件洞眼接触处亮镍层发暗、发黑(俗称挂具影子)
故障现象14亮镍层钝化,镀铬时“发花”
故障现象15镍上镀镍出现镍层脱皮、分层
故障现象16不锈钢上镀镍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17预镀暗镍层与酸性光亮镀铜层之间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18镀镍层出现不规则的线状凸起条纹
故障现象19镀镍层出现不规则的丝状条纹
故障现象20铸铁件电镀亮镍时,镀层不亮,防锈性差,生锈严重
故障现象21镀镍层常出现“暗黑斑点”
故障现象22镀镍液中硫酸镍含量的分析数据大于配制前浓度的计算值
故障现象23镀铬液正常,在镍镀层镀铬时“发花”
故障现象24铁管镀镍,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结合力不牢
故障现象25锌合金件镀Cu.Ni.Cr,镀层出现针孔,并有结合力不良和细小斑点式的粗糙
故障现象26镍镀层光亮,但有蓝雾
第五章 装饰性镀铬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铬层发花或发雾
故障现象2深镀能力差,工件的深凹处镀不上铬层
故障现象3铬层的光亮度差,易烧焦
故障现象4铬层上有明显的裂纹
故障现象5镀铬时,槽电压很高,但阴极上却没有气泡析出
故障现象6镀铬工件产生挂具影子
故障现象7镀铬层脱落
故障现象8镀铬层表面粗糙
故障现象9镀铬层与中间层一起脱落
故障现象10镀铬层呈乳白色
故障现象11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呈彩虹色
故障现象12镀铬层表面有棕色斑点
故障现象13镀铬层不均匀
故障现象14低浓度镀铬层有彩虹色或黄色膜
故障现象15多孔工件镀铬,孔周围无铬层
故障现象16镀铬液中硫酸含量不断增加
故障现象17镀电风扇网罩覆盖能力差
故障现象18镀铬的黄铜件,存放时镀层剥落
第六章 镀硬铬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有铬瘤
故障现象2铸铁工件大量析氢,无镀层
故障现象3镀层剥落
故障现象4大面积工件中心区(或低电流密度区)无铬层
故障现象5镀铬层在磨光时发生爆裂现象
故障现象6铬沉积速度太慢
故障现象7工件局部镀不上铬,并产生基体溶解现象
故障现象8镀铬层呈分层脱落
故障现象9同一槽一起镀的工件,镀层厚度不均匀(即有的厚,有的薄)
故障现象10同一挂工件上、下镀层厚度不均匀
故障现象11镀层黑暗无光泽且表面全部有麻点
第七章 滚镀铬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发花
故障现象2镀层发雾
故障现象3铬镀不上
故障现象4普遍镀铬液滚镀不出合格产品
第八章 酸性硫酸盐镀锡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色泽均匀,但光亮度不足
故障现象2镀锡液浑浊
故障现象3新配光亮镀锡液出现大量胶状浑浊物
故障现象4镀层有白雾
故障现象5镀层发脆、脱落
故障现象6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7镀层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8镀层有针孔、麻点
故障现象9镀层烧焦
故障现象10镀层有阴、阳面
故障现象11光亮锡镀层的可焊性差
故障现象12锡镀层光亮细致,存放时变色、发黄
故障现象13电镀时电流下降,槽电压上升
第九章 碱性镀锡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有黑色条纹,后来呈黑色海绵状
故障现象2锡阳极呈灰白色
故障现象3工件的深凹处无镀层
故障现象4镀层疏松多孔,阴极大量析氢
故障现象5阳极发黑,工件凸出处镀层粗糙,电流密度开得大,但沉积速度却很慢
故障现象6镀层发暗,凸出部位烧焦
故障现象7弹簧工件在仓储时,发生鼓泡、脱皮和氢脆、断裂
故障现象8新配制的锡电镀液出现大量浑浊沉淀(按工艺要求和配制顺序配制)
故障现象9滚镀锡镀层发暗、发黑,沉积速度慢
第十章 氰化镀银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结晶粗糙、发黄,阳极易钝化
故障现象2镀层薄而粗糙,并呈灰白色
故障现象3镀层发暗有斑点,阳极表面出现暗灰色膜
故障现象4镀层表面有黑色条纹
故障现象5镀层起泡、脱落、结合力不良
故障现象6镀层镀不厚或镀层不均匀
故障现象7滚镀时工件粗糙,镀层有橘皮状
故障现象8铜和铜合金工件镀银后断裂
故障现象9阳极发黑
故障现象10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雾
故障现象11镀层发黑、发暗,电流开不大
故障现象12镀层容易变色
第十一章 氰化镀锡青铜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偏红或呈暗红
故障现象2镀层产生毛刺
故障现象3镀层暗而粗糙
故障现象4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5镀层起泡
故障现象6镀层发暗或发雾
故障现象7镀液分散能力差
故障现象8阳极钝化
故障现象9光亮镀铜锡合金镀层有条纹
故障现象10镀层有针孔
故障现象11刚生产时,镀液呈乳白色浑浊
故障现象12滚镀铜锡合金,镀层粗糙、夹心、发花、不亮、脱皮、镀层偏红等
故障现象13滚镀液的铜含量一直下降,以致镀层不能出光、套铬
第十二章 电镀黄铜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呈红色或暗红色
故障现象2镀层发白
故障现象3镀层发绿
故障现象4镀层呈黑色或灰色
故障现象5镀层起泡或脱落
故障现象6镀层颜色不均匀
故障现象7镀层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8镀层毛刺
第十三章 塑料电镀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与塑料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2化学镀铜层上浮有深褐色粉末
故障现象3化学镀层局部出现点状“露塑”
故障现象4所有工件表面无镀铜层
故障现象5镀层产生线条状或芝麻点的鼓泡
故障现象6铜镀层色泽不一,有的甚至出现彩色镀层
故障现象7工件不光洁,有斑痕,熔接缝或局部结合力不好,脱皮处白点
故障现象8化学镀铜速度慢,在10min后仅有部分沉积层
故障现象9化学镀镍层上有黑色粉末
故障现象10镀层中有针孔和凹陷
故障现象11工件变形
故障现象12挂钩接触面周围的化学铜(或镍)层在酸性亮铜里溶解,出现“露塑”
故障现象13塑料零件镀铬后,在仓储过程中出现镀层起泡232第十四章 钾盐镀锌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2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3镀层上出现黑色条纹或斑点
故障现象4电流开不大,镀层易烧焦、发灰
故障现象5低电流密度区镀层灰暗、无光泽
故障现象6镀层的光亮度差
故障现象7镀液浑浊
故障现象8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9滚镀螺丝,钝化前色泽正常,经烘干,螺纹凹处有“盐花”
故障现象10工件经彩色钝化后在仓储时变色
故障现象11低电流密度区无镀层(漏镀)
故障现象12钾盐滚镀锌的镀层光亮度(在同等工艺条件下)比挂镀差
故障现象13往镀液中补加光亮剂时,出现“豆腐花”样物质
故障现象14工件经白色钝化,在仓储半个月后,钝化膜发黑
第十五章 锌酸盐镀锌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2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3沉积速度慢,深镀能力差
故障现象4镀层暗黑,钝化膜不亮
故障现象5工件的尖端或边缘容易烧焦
故障现象6镀层光泽不均匀,有阴阳面
故障现象7阳极钝化
故障现象8新配制的锌酸盐镀液,镀层发暗、起雾、局部发黑
故障现象9严格按工艺要求配制的新镀液,开始总镀不好
故障现象10槽电压升高,电流开不大
故障现象11镀层有条纹和气流状
故障现象12锌酸盐镀锌的滚筒发生自燃现象
故障现象13锌酸盐滚镀锌,滚筒突然发生爆炸
第十六章 氰化镀锌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灰暗
故障现象2镀层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3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4槽电压升高,电流下降(阳极钝化)
故障现象5镀液中锌含量逐渐升高
故障现象6镀液的分散能力差
故障现象7槽液成分变化很大
故障现象8阳极电流效率低
故障现象9槽壁或阳极上有暗色疏松挂层
故障现象10镀液发黄、镀层发暗,无法得到细致的锌镀层(工艺范围内)
故障现象11镀层出现黑色斑点
故障现象12氰化镀锌层,经硝酸出光后,镀层发暗
第十七章 锌镀层铬酸盐钝化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彩色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差
故障现象2钝化膜彩色不均匀,局部(尤其是工件的下端)呈咖啡色
故障现象3钝化膜层偏红
故障现象4钝化膜偏(淡)黄不呈五彩色
故障现象5钝化膜偏绿
故障现象6膜层色泽均匀,但无光泽
故障现象7膜层易脱落
故障现象8白色钝化膜光泽性差
故障现象9白色钝化膜带有淡彩色
故障现象10一次蓝白色钝化,膜层不光亮
故障现象11低铬酸一次白钝化,膜层发花、发雾
故障现象12彩色钝化或白色钝化的钝化膜有时光泽不一致
第十八章 碱性锌镍合金电镀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脱皮、起泡
故障现象2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3镀层不光亮
故障现象4镀层有针孔或细麻点
故障现象5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暗
故障现象6高电流密度区有条纹、烧焦
故障现象7零件深凹处或深孔处无镀层,镀液分散能力差
故障现象8钝化膜色泽不均匀或发暗
故障现象9镀层钝化不出彩虹色
故障现象10镀层钝化困难
故障现象11钝化膜质量差
故障现象12锌镍合金镀层的钝化故障处理实例
第十九章 氯化物镀锌镍合金的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2镀层脱皮、起泡,结合力差
故障现象3镀层光亮度差,凹处发暗
故障现象4镀层沉积速度慢
故障现象5镀液的深镀能力差
故障现象6镀层脆性大
故障现象7镀层出现针孔、麻点
故障现象8镀层发花,呈云彩状
故障现象9镀层中镍含量高
故障现象10镀液浑浊
故障现象11镀层钝化不出彩虹色
故障现象12钝化膜色彩不均匀或发暗
故障现象13镀层钝化困难
故障现象14出光后镀层发暗
故障现象15镀层起白粉变色
第二十章 碱性锌铁合金电镀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2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黑
故障现象3镀层不光亮
故障现象4阴极电流效率低
故障现象5高电流密度区镀层有条纹、烧焦
故障现象6零件深凹处或深孔处无镀层,镀液分散能力差
故障现象7镀层钝化困难
故障现象8钝化膜质量差
第二十一章 酸性氯化物镀锌铁合金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镀层粗糙
故障现象2镀层光亮度差
故障现象3镀层发花
故障现象4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雾、发灰或发黑
故障现象5高电流密度区镀层烧焦
故障现象6镀层起泡,结合力不好
故障现象7镀层出现针孔、条纹
故障现象8镀液浑浊
故障现象9镀层发黄,严重时发黑
故障现象10镀液温度升高过快
故障现象11彩色钝化膜色泽异常
故障现象12镀层钝化后发黑
第二十二章 铝及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氧化膜疏松、粉化、脱落
故障现象2氧化膜厚度不均匀
故障现象3氧化膜厚度不足
故障现象4氧化膜光亮度差、发暗
故障现象5氧化膜耐蚀性、耐磨性差
故障现象6氧化膜有白色斑痕
故障现象7氧化膜出现黑色斑点或黑色条纹
故障现象8氧化膜发脆或有裂纹
故障现象9氧化膜表面流痕
故障现象10氧化膜表面烧伤
故障现象11氧化膜表面粗糙
故障现象12挤压焊缝明显
故障现象13工件基材产生黑(灰)条纹
故障现象14工件基材产生组织条纹
故障现象15氧化膜出现灰色粉末
故障现象16氧化膜呈灰色
故障现象17基材过腐蚀(出现腐蚀斑点)
故障现象18氧化膜疏松有粉末状
故障现象19氧化后染黑色产生发红或发蓝
故障现象20有时生产中出现零件局部无氧化膜
故障现象21挤压零件表面氧化后有不同色泽
故障现象22一般铝制品氧化膜表面呈五彩薄膜
故障现象23孔隙零件氧化后泛白点和有铬酸痕迹
故障现象24氧化膜无光泽
附录铝及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质量要求(供参考)
1.氧化膜层种类和厚度符合要求(客户标准和行业的规定)
2.外观要求
3.外观允许有:
4.外观不允许有:
第二十三章 铝及铝合金草酸阳极氧化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氧化膜薄
故障现象2氧化膜疏松或易溶解掉
故障现象3氧化膜产生电腐蚀
故障现象4氧化膜表面有凹点(腐蚀斑点)
故障现象5氧化中发现电流迅速下降,即使升高电压仍保持不住正常所需的电流
附录23.1铝及铝合金草酸阳极氧化膜的质量要求(供参考)
1.氧化膜层的种类和厚度符合要求(客户标准和行业的规定)
2.外观要求
3.外观允许有:
4.外观不允许有:
附录23.2铝及铝合金草酸阳极氧化膜的色泽和性能影响
1.草酸阳极氧化膜的色调(一)
2.草酸阳极氧化膜的色调(二)
3.电流密度和电压对氧化膜色泽的影响
4.不同草酸浓度下各种铝合金的膜色变化效果
5.不同工艺下草酸氧化膜的硬度与耐磨性
6.不同类型草酸氧化膜的硬度与耐磨性
第二十四章 铝及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氧化膜烧伤
故障现象2氧化膜薄、发白
故障现象3氧化膜腐蚀呈黄色斑点
故障现象4氧化膜发黑
故障现象5氧化膜上有白粉末
故障现象6工件被腐蚀成深凹坑
故障现象7大面积工件发生盲孔被烧蚀
故障现象8氧化膜发红或有绿斑点
故障现象9氧化膜色泽不一致
附录24.1铝及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膜的质量要求(供参考)
附录24.2铝及铝合金的铬酸阳极氧化液的杂质影响和去除方法
第二十五章 铝及铝合金硫酸硬质阳极氧化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氧化膜厚度不够
故障现象2氧化膜硬度低
故障现象3氧化膜被击穿、工件烧蚀
故障现象4牌号相同的零件在同一槽内氧化,氧化膜色泽不一致
故障现象5零件边缘氧化膜有时脱落(或研磨后出现脱落)
故障现象6氧化后外观出现黄点
故障现象7氧化膜外观出现白点
故障现象8浸油后发黄(咬底)
故障现象9工件过腐蚀
附录25.1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的质量要求(供参考)
附录25.2绝缘胶的涂覆方法
第二十六章 铝及铝合金瓷质阳极氧化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故障现象1氧化膜呈彩虹色
故障现象2氧化膜有腐蚀点
故障现象3在阳极氧化过程中氧化液呈棕红色
故障现象4氧化膜有条纹和小点
参考文献


现代光伏系统集成与优化设计:从组件选择到并网运行的全景解析 图书简介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技术之一。本书并非专注于传统材料表面处理工艺或电镀领域的技术解析,而是将焦点完全聚焦于现代光伏(PV)系统从概念设计、组件选择、系统集成、现场施工、调试运行到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的复杂技术链条。本书旨在为光伏行业的设计工程师、项目经理、技术顾问以及对新能源技术感兴趣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实操指导性的技术蓝图。 第一部分:光伏系统设计与基础理论的深化 本部分从光伏系统的物理学基础出发,超越教科书层面的简单介绍,深入探讨了影响发电效率的关键环境因素和材料科学。 1.1 太阳辐射传输与评估的进阶模型: 详细解析了全球不同地理纬度下的太阳辐射分布特性,引入了改进型的气象数据模型(如改良的CLEAR-SKY模型),用于更精确地估算年平均辐照度和有效峰值日照时数(PHS)。讨论了倾角优化在复杂地形(如山地、城市屋顶)中的非标准解法,以及大气光学厚度对光能转换效率的动态影响。 1.2 电池片技术发展与衰减机制的量化分析: 本章对PERC、TOPCon、HJT等主流晶硅技术路线的载流子传输机制进行了详细对比,重点剖析了不同技术在PID(电势诱导衰减)、LID(光致衰减)和LeTID(高温光致衰减)等长期可靠性问题上的内在差异。引入了加速老化测试(HALT)数据与实际现场表现的关联性分析方法,为组件选型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1.3 逆变器拓扑结构与电能质量控制: 深入探讨了集中式、组串式及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演进,重点分析了先进的脉冲宽度调制(PWM)策略如何最小化谐波失真(THD)。对于并网点电能质量,详细阐述了低电压穿越(LVRT)和高电压穿越(HVRT)的内部控制逻辑和实现步骤,以及如何通过无功功率补偿系统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第二部分:系统集成与关键设备选型策略 本部分着重于如何将分散的组件和电子设备有效地组织成一个高效、可靠的发电系统。 2.1 阵列布局与遮挡效应的精确建模: 区别于传统的几何阴影计算,本书引入了基于三维点云数据的复杂遮挡分析(SDA)方法,尤其适用于城市复杂屋顶环境和农光互补项目。详细介绍了优化组件间距、行高以及采用特殊支架设计(如阶梯式或异形支架)以最大化年发电量的实战经验。 2.2 支架结构设计与风荷载/雪荷载的工程校验: 提供了光伏支架结构设计中的疲劳分析方法,重点讲解了如何根据当地的极端气候数据(如百年一遇风速、最大雪深)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对比了固定倾角支架、单轴跟踪器和双轴跟踪器在不同地域的度电成本(LCOE)效益评估,并探讨了跟踪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2.3 汇流箱、直流配电柜的保护与监控集成: 详述了直流侧短路故障的瞬态分析及其保护机制,包括熔断器选择、直流断路器跳脱时间与光伏阵列短路电流特性的匹配。探讨了智能化汇流箱中数据采集单元(DCU)的通信协议(如Modbus RTU/TCP、IEC 61850)以及如何实现精准的串电压和电流监测。 第三部分:并网、调试与运维优化 系统建成后的性能验证、并网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性能监控是确保投资回报的关键环节。 3.1 光伏电站的并网接入标准与测试规范: 全面梳理了国家电网及地方电力公司关于光伏并网的技术要求,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功角稳定性的要求。详细介绍了I-V曲线测试、绝缘测试、电能质量测试等调试阶段的关键性验收流程和数据解读方法,确保系统符合设计性能指标。 3.2 性能比(PR)的深度剖析与损失因子分解: PR值不再仅仅是一个整体指标,本书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可量化的损失因子:组件失配损失、灰尘遮挡损失、温度损失、电缆线损、逆变器效率损失等。提供了通过长期运行数据,运用统计回归分析来精准识别系统中最薄弱环节的方法。 3.3 智能运维与故障诊断的前沿技术: 聚焦于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预防性维护。内容包括无人机红外热成像的图像识别算法在识别热斑(Hot Spot)和旁路二极管失效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分析SCADA历史数据,提前预警潜在的组件串联失配或逆变器内部电子元件的退化趋势,从而实现从“故障后维修”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 3.4 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功率管理: 针对新能源并网的波动性,本部分专门探讨了光伏+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分析了电池管理系统(BMS)在热失控预防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储能系统如何参与电网调频、削峰填谷的能量管理策略(EMS),确保光伏系统能够实现更高级别的电能输出平滑化。 目标读者: 光伏系统设计研究院所工程师、光伏电站开发与投资机构技术人员、设备制造商研发人员、新能源工程项目管理人员。 本书特色: 强调工程实践与前沿理论的结合,提供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的参数分析和设计思路,内容深度远超入门级教材,致力于成为光伏工程师解决复杂系统集成问题的权威参考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侧重质量控制(QC)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的。它提供的不仅是“是什么问题”,更是“如何量化评估”和“如何预防发生”的完整闭环管理思路。书中关于金相分析和截面制备的指南详尽到令人咋舌,那些对孔隙率、晶粒度测量的标准描述,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内部培训的新教材。我特别关注了它对“镀层厚度均匀性”的探讨,其中提到的针对复杂几何形状工件的电流分布模拟分析,为我们优化挂具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我原本以为这方面的知识只能在昂贵的咨询报告中获得,没想到作者居然如此慷慨地将其系统化地呈现了出来。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出了其作为一本技术手册的定位,它更像是一套全方位的电镀工艺诊断和改进工具箱。

评分

读完这本书的整体感受,就像完成了一次高强度的技术升级训练。我过去在处理一些顽固性镀层附着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多方求教也只是得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建议。然而,这本书里关于预处理——特别是除油和活化环节的深入剖析,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作者用一种近乎“偏执”的细节描述了表面张力、润湿性和氧化层去除的化学动力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换了一种清洗剂,最终的镀层质量会天差地别。它的图文排版非常考究,大量的流程图和故障对比图,直观地展示了“正确操作”和“常见误区”之间的鸿沟。对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基于大量现场数据和长期实践积累的,而非纸上谈兵的臆测。我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根据书中建议,重新梳理我们车间SOP中关于酸洗浓度的控制点,期待能看到显著的改善效果。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质量和印刷效果也值得称赞,毕竟一本技术书籍,图表的清晰度至关重要。内页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便是那些高倍放大的微观结构图,细节也依然锐利可辨,没有出现油墨渗透或模糊的现象,这对于需要反复查阅比对的读者来说,是非常贴心的设计。内容上,它对“环保与安全”这部分的处理也十分到位,没有将这部分内容简单地一笔带过,而是将其融入到化学品选择和废水处理的工艺环节中进行讲解,体现了当代工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性、以及阅读友好度于一体的杰出著作,它帮助我从“知道怎么做”提升到了“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并进一步学会了“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乐于分享的前辈在跟你交流心得。特别是在讲解特定金属(比如镍、铬)在特定基材上的沉积行为时,作者引入了一些历史上的技术演变脉络,这让技术背景显得更加丰满和立体,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应力控制”那一章节,它不仅解释了为什么镀层会开裂或起皱,还提供了一系列通过添加剂和电流波动来主动调控应力方向的实用技巧。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故障排除”范畴,进入了“镀层性能优化设计”的层次。说实话,很多国外引进的专业书籍在翻译和术语上总是让人一头雾水,但这本书的中文表达地道、专业术语精准,阅读起来非常顺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实在太抓人眼球了,那种深邃的金属光泽和细节纹理,一看就知道作者在镀层表面处理上有真功夫。我首先是被它的专业性和深度吸引的,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带着你走进了一个真实的电镀车间,手把手地讲解每一个关键步骤。比如,它对电流密度、温度控制和化学成分配比的阐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析常见问题时的那种抽丝剥茧的能力,每一个故障的分析都配有详尽的显微照片和数据图表,让人一目了然。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让一个初入行的新人也能迅速建立起对电镀工艺的系统认知框架,而不是停留在零散的经验层面。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不仅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严谨的工匠精神,强调每一个微小参数波动背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后果。整本书的逻辑脉络清晰流畅,从基础原理到复杂的镀层失效分析,层层递进,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又处处是干货,实属难得的行业宝典。

评分

哈哈哈

评分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简明扼要

评分

快递很快,书的质量也很好

评分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360.?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从办公室走出来,在走动中提升团队执行力,在走动中打造影响力、领导力,在走动中锤炼决策力,在走动中创造高业绩。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走动式管理是指企业领导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走进一线,体察民情,了解真情,与部属打成一片,共创业绩的管理方式。它打破了管理者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等待下情上达被动式管理模式,开创了管理者主动出击、身在一线,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实现管理的新境界。说到走动式管理,我们不得不提到美国麦当劳快餐店的创始人雷克罗克,是他开创性地锯掉了所有经理座椅的靠背,逼大家走出办公室尝试走动管理。通过走动,经理们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很快就使公司扭亏为盈,保证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另外,我们还要提到著名的沃尔玛公司。该公司排在美国大零售公司的前五位,员工总数达到2.6万人之多。在20世纪70年代,该公司的年销售额从4500万美元剧增到16亿美元,分店从18家扩展到330家。该公司如此迅速地壮大起来,与山姆沃尔顿是分不开的。他的管理方式很简单,无外乎深入基层、关心员工。有一天晚上,华尔顿先生睡不着觉,就起来到一家面包店去买了四打炸面包圈。在晚上两点半的时候,他来到一个分货站,跟装运码头的工人们聊聊天,让他们吃吃面包。结果他从工人口中得知,那个地方还需要增设两个淋浴间。从这件小事中,透露出华尔顿先生对员工的关怀,因此他的公司能迅速做大做强一点都不奇怪。值得指出的是,走动管理并不是表面化地到各个部门走走而已,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比如,搜集最直接的信息,以弥补正式沟通方式的不足。正式的沟通方式经常是上情下达或下情上达,信息容易被层层过滤,最后到领导者耳朵里成了残缺的信息,或者信息传达到下属耳中已经变了样。走动式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搜集到的是最新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最佳的判断和决策。在走动过程中,敏锐的观察力是最关键要素。管理者必须敏锐地观察工作的情境与人员,以及他们透露出的信息。同时,通过询问、回答、肢体语言等,及时回应这些信息。在走动中,管理者要保持低姿态,不能让员工或同事有被视察和被监督的感觉,否则管理者很难获得想要的信息。当然,管理者不能指望匆匆而来就有大发现,也不必期望每次都有大发现。只要每次都能获得一些新信息,对管理或决策有所帮助,就是一次成功的走动。走动式管理是一种贴近实际的技术,是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而不是一种理论。它适合那些离一些较远的管理者使用,由于组织的层次较多,高层管理者勤于走动,协助下级管理者做决策。对于那些离现场比较近的管理者,平时就应该透过观察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但是,身体已经很衰弱且已经失去记忆的观铃,从陌生的亲生父亲怀中挣扎着逃脱出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