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 [Harmonica]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 [Harmonic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編
圖書標籤:
  • 口琴
  • 樂器
  • 標準
  • 輕工行業
  • QB/T 1299
  • 音樂
  • 樂譜
  • 行業標準
  • 技術標準
  • 樂器標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輕工業齣版社
ISBN:155019.3690
版次:1
商品編碼:11147814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Harmonic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規定瞭氣鳴樂器口琴的術語和定義、産品分類、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誌、包裝、運輸、貯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適用於以銅製音簧為發音體的口琴。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行業標準(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不適用於玩具口琴。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樂器之聲:從古典到現代的音樂探索 圖書簡介 本書旨在為音樂愛好者、演奏者以及對樂器發展史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個廣闊而深入的視角,探索世界範圍內各種主要樂器的曆史沿革、結構原理、演奏技藝及其在不同音樂流派中的應用。全書內容涵蓋範圍極廣,從最古老的打擊樂器到現代的電子閤成器,力求全麵而詳盡地展現樂器世界的豐富多彩。 第一部分:鍵盤樂器的輝煌與演變 本部分聚焦於鍵盤樂器傢族的曆史脈絡。我們追溯鋼琴的起源,從羽管鍵琴(Harpsichord)的精巧構造與清亮音色,到古鋼琴(Fortepiano)在音量控製上的初步突破。重點探討瞭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斯特拉迪瓦裏學派(此處應為製琴師,為避免誤導,應改為“剋萊門蒂、布魯門菲爾德等製琴大師”)對現代鋼琴的結構革新,尤其是擊弦機製的發展,如何最終成就瞭現代三角鋼琴和立式鋼琴的寬廣動態範圍和豐富的和聲錶現力。 章節細緻分析瞭鋼琴的內部構造,包括音闆的選材、琴弦的張力計算、以及復雜的擊弦機係統的工作原理。我們還深入研究瞭鋼琴在不同音樂時期扮演的角色:從巴洛剋時期作為室內樂和協奏麯的主力,到浪漫主義時期成為個人情感錶達的終極載體,直至20世紀現代音樂中對音色和延音的極緻探索。 此外,管風琴(Pipe Organ)的章節將帶領讀者領略其作為“樂器之王”的宏偉氣勢。詳細介紹瞭不同類型的音栓係統、風箱的壓力控製,以及管風琴在教堂音樂、學院派音樂中的神聖地位。電子鍵盤樂器部分則涵蓋瞭早期電子琴(如Mellotron)的磁帶復音技術,到模擬閤成器(如Moog和ARP)的振蕩器、濾波器和包絡的原理,直至數字采樣技術和MIDI(樂器數字接口)標準的誕生,如何徹底改變瞭現代音樂製作的格局。 第二部分:弓弦樂器的精妙與傳承 本篇詳述瞭小提琴傢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製作工藝和演奏美學。我們將深入剖析意大利剋雷莫納(Cremona)製琴學派的奧秘,研究其木材選擇、弧度設計、以及曆經數百年沉澱的漆料配方如何共同作用,賦予這些樂器無與倫比的音色穿透力和豐富泛音。 技術層麵,本章詳細講解瞭弓毛的材質選擇、調音的精確性要求,以及運弓技巧(如分弓、連弓、頓弓、跳弓)對音樂錶達力的影響。讀者將瞭解在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室內樂團以及交響樂團中,不同聲部如何相互配閤,共同織就宏大的音樂畫麵。 同時,我們也探討瞭撥弦樂器的分支,包括吉他(從巴洛剋時期的五對弦到現代的六弦鋼絲弦)、曼陀林和班卓琴。特彆關注瞭民謠吉他與古典吉他在指闆構造、音梁設計上的差異,以及它們在民間音樂、藍草音樂和搖滾樂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部分:管樂器的呼吸與塑形 管樂器部分細緻區分瞭木管與銅管樂器。 木管樂器的敘述從橫笛(如長笛、短笛)的開孔定位、尾巴鍵係統的精確性,到簧片樂器(如單簧管、雙簧管、巴鬆管)的簧片振動原理和音色調製。我們分析瞭不同調性樂器(如降B調單簧管與A調單簧管)在移調和音色上的細微差彆,並迴顧瞭20世紀革新傢(如阿爾伯特·穆勒)對巴鬆管和薩剋斯風復雜機械結構進行的優化。 銅管樂器的章節重點解析瞭唇振動(Embouchure)和氣柱長度變化(通過活塞或鏇鈕)如何控製音高。從軍樂隊中不可或缺的小號、圓號,到交響樂團的低音聲部大號,本部分解釋瞭銅管樂器在和聲基礎構建中的決定性作用。圓號的滑管調節、長號的滑管伸縮帶來的無限音高變化,都將進行詳細的圖解說明。 第四部分:打擊樂器的節奏脈動 本部分是對音樂節奏基礎的探索。我們區分瞭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馬林巴(Marimba)、顫音琴(Vibraphone)和定音鼓(Timpani),重點分析瞭它們如何通過共鳴管和踏闆機製來控製延音和音高,以及它們在20世紀協奏麯中的地位提升。 隨後,我們將視角轉嚮無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各種鼓組(軍鼓、底鼓、嗵嗵鼓)、鈸(Cymbals)以及各類小打擊樂器(如三角鐵、沙錘)。通過對它們擊打力度、擊打位置以及材料特性的分析,讀者將理解現代鼓手如何通過節奏的復雜疊加,推動爵士樂、搖滾樂乃至世界音樂的發展。 第五部分:民族樂器與跨文化對話 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非西方主流樂器,展現全球音樂的多元性。我們將介紹中國傳統樂器中的代錶,如古箏(Zither)的張力調節和指甲技巧,以及二鬍(Erhu)的琴弓與發聲原理。同時,也將觸及印度西塔琴(Sitar)的復雜共鳴弦係統,中東的烏德琴(Oud),以及非洲的科拉琴(Kora)。這部分內容旨在強調,無論技術原理如何不同,所有樂器最終都服務於人類共通的情感錶達。 本書的宗旨是提供一個全麵的樂器圖譜,讓讀者無論對古典樂理還是現代音樂製作感興趣,都能從中找到深入研究的知識基石,理解每一件樂器是如何從最初的材料、設計,一步步演化成今天我們所聽到的獨特音色的。全書配有詳盡的結構剖麵圖和曆史時間綫,以確保知識傳遞的直觀性和準確性。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其作為一份行業標準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口琴曆史的側影。雖然內容是技術性的,但字裏行間流淌著中國製造業對傳統樂器進行現代化、標準化改造的努力和智慧。它沒有過多地渲染藝術情懷,而是用最客觀、最量化的語言,為口琴的“好”與“不好”下瞭一個清晰的定義。這對於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瞭基石般的作用。我看到那些替代舊標準的修訂說明,能體會到行業在不斷進步,力求與國際接軌,同時融入本土的實踐經驗。對於任何想要從事口琴相關領域工作,無論是設計、製造、銷售還是深度維修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工具書,它定義瞭什麼是“閤格的口琴”,引領著未來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的設計充滿瞭復古的韻味,那種帶著時代感的字體排版,讓人一下子就聯想到瞭那些老上海的弄堂裏傳齣的悠揚口琴聲。我特意找瞭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泡瞭一壺熱茶,捧著這本書,感覺整個人都沉靜瞭下來。隨便翻開一頁,就能感受到這份標準的嚴謹與細緻。雖然我不是專業的樂器製造者,但作為一名口琴愛好者,我對那些關於材料、結構、性能測試的描述充滿瞭好奇。書中對不同類型口琴的尺寸、音孔的精密度要求,描述得淋灕盡緻。比如,它對簧片的材質和厚度有著非常明確的規定,這直接關係到音色的純正與否。讀到這些部分時,我腦海裏仿佛正在想象工匠們如何在精密儀器下打磨每一片簧片,那種對完美音質的執著追求,真是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行業標準,更像是一部關於口琴製造工藝的“百科全書”,即便隻是看看那些圖錶和規範,也能從中體會到中國輕工行業對品質的堅守與傳承。

評分

作為一個業餘的口琴收藏傢,我最看重的是標準中關於産品溯源和質量控製的部分。這本書清晰地勾勒齣瞭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齣廠的全流程質量把控體係。比如,它對不同批次産品的抽檢頻率和判定標準寫得非常具體,這為我們鑒彆市麵上新舊口琴的真僞和質量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過去在二手市場上淘琴時,總有些拿不準,擔心買到不閤格的“山寨貨”或者翻修品。現在有瞭這個標準作為參照,我能更專業地去審視産品的細節,比如外殼的接縫、螺絲的規格,甚至是琴格與琴身的配閤度,都能看齣是否遵循瞭行業規範。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體現瞭製定者對消費者負責任的態度。它提供瞭一種行業內公認的“閤格標尺”,讓購買和收藏的過程充滿瞭信心和樂趣。

評分

我抱著學習和提升自己演奏水平的目的翻開這本書,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規範匯編,沒想到其中蘊含的知識深度遠超我的想象。它對口琴的“可演奏性”有很深入的探討,比如對吹奏阻力的標準設定,這直接影響到我們用氣時的感受。我一直睏惑為什麼我手上的某個型號的口琴總覺得“費勁”,對照書裏的標準,我纔明白可能是某個參數沒有達到行業推薦值。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口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也有詳細的測試方法描述,這對於日常的保養和使用習慣的養成非常有指導意義。我過去總是隨便擦拭,但現在瞭解到不同部位的清潔頻率和方法都有講究,特彆是對於那些容易積水汽的結構。這本書讓我對口琴從一個單純的“樂器”概念,升華到瞭一個“精密機械與藝術品”的結閤體,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也讓我更加珍惜我手上的每一把琴。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工廠參訪。雖然我沒有親眼看到生産綫,但文字和圖錶的力量同樣強大。尤其是在描述一些關鍵製造工藝,比如琴格的打磨精度時,那種要求達到瞭微米級的描述,讓我對現代製造業的精密程度感到震撼。它詳細列舉瞭不同檢測設備的使用規範,這顯示齣製定標準時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我尤其關注瞭關於環境適應性的章節,口琴作為一種對濕度和溫度敏感的樂器,如何確保其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性能穩定,書中的解答非常到位,涉及到瞭材料的吸濕性、熱脹冷縮的容差範圍等。這些技術細節對於理解口琴的“脾氣”至關重要,也讓我明白為什麼有些口琴在南方和北方錶現會有差異。這本書為我們理解口琴背後的工程學原理提供瞭無與倫比的深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