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 [Harmonica]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 [Harmonic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编
图书标签:
  • 口琴
  • 乐器
  • 标准
  • 轻工行业
  • QB/T 1299
  • 音乐
  • 乐谱
  • 行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乐器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ISBN:155019.369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781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Harmonic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规定了气鸣乐器口琴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适用于以铜制音簧为发音体的口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 1299-2011·代替QB/T 1299-1997):口琴》不适用于玩具口琴。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乐器之声:从古典到现代的音乐探索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音乐爱好者、演奏者以及对乐器发展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广阔而深入的视角,探索世界范围内各种主要乐器的历史沿革、结构原理、演奏技艺及其在不同音乐流派中的应用。全书内容涵盖范围极广,从最古老的打击乐器到现代的电子合成器,力求全面而详尽地展现乐器世界的丰富多彩。 第一部分:键盘乐器的辉煌与演变 本部分聚焦于键盘乐器家族的历史脉络。我们追溯钢琴的起源,从羽管键琴(Harpsichord)的精巧构造与清亮音色,到古钢琴(Fortepiano)在音量控制上的初步突破。重点探讨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斯特拉迪瓦里学派(此处应为制琴师,为避免误导,应改为“克莱门蒂、布鲁门菲尔德等制琴大师”)对现代钢琴的结构革新,尤其是击弦机制的发展,如何最终成就了现代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的宽广动态范围和丰富的和声表现力。 章节细致分析了钢琴的内部构造,包括音板的选材、琴弦的张力计算、以及复杂的击弦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我们还深入研究了钢琴在不同音乐时期扮演的角色:从巴洛克时期作为室内乐和协奏曲的主力,到浪漫主义时期成为个人情感表达的终极载体,直至20世纪现代音乐中对音色和延音的极致探索。 此外,管风琴(Pipe Organ)的章节将带领读者领略其作为“乐器之王”的宏伟气势。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音栓系统、风箱的压力控制,以及管风琴在教堂音乐、学院派音乐中的神圣地位。电子键盘乐器部分则涵盖了早期电子琴(如Mellotron)的磁带复音技术,到模拟合成器(如Moog和ARP)的振荡器、滤波器和包络的原理,直至数字采样技术和MIDI(乐器数字接口)标准的诞生,如何彻底改变了现代音乐制作的格局。 第二部分:弓弦乐器的精妙与传承 本篇详述了小提琴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制作工艺和演奏美学。我们将深入剖析意大利克雷莫纳(Cremona)制琴学派的奥秘,研究其木材选择、弧度设计、以及历经数百年沉淀的漆料配方如何共同作用,赋予这些乐器无与伦比的音色穿透力和丰富泛音。 技术层面,本章详细讲解了弓毛的材质选择、调音的精确性要求,以及运弓技巧(如分弓、连弓、顿弓、跳弓)对音乐表达力的影响。读者将了解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室内乐团以及交响乐团中,不同声部如何相互配合,共同织就宏大的音乐画面。 同时,我们也探讨了拨弦乐器的分支,包括吉他(从巴洛克时期的五对弦到现代的六弦钢丝弦)、曼陀林和班卓琴。特别关注了民谣吉他与古典吉他在指板构造、音梁设计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在民间音乐、蓝草音乐和摇滚乐中的核心作用。 第三部分:管乐器的呼吸与塑形 管乐器部分细致区分了木管与铜管乐器。 木管乐器的叙述从横笛(如长笛、短笛)的开孔定位、尾巴键系统的精确性,到簧片乐器(如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的簧片振动原理和音色调制。我们分析了不同调性乐器(如降B调单簧管与A调单簧管)在移调和音色上的细微差别,并回顾了20世纪革新家(如阿尔伯特·穆勒)对巴松管和萨克斯风复杂机械结构进行的优化。 铜管乐器的章节重点解析了唇振动(Embouchure)和气柱长度变化(通过活塞或旋钮)如何控制音高。从军乐队中不可或缺的小号、圆号,到交响乐团的低音声部大号,本部分解释了铜管乐器在和声基础构建中的决定性作用。圆号的滑管调节、长号的滑管伸缩带来的无限音高变化,都将进行详细的图解说明。 第四部分:打击乐器的节奏脉动 本部分是对音乐节奏基础的探索。我们区分了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马林巴(Marimba)、颤音琴(Vibraphone)和定音鼓(Timpani),重点分析了它们如何通过共鸣管和踏板机制来控制延音和音高,以及它们在20世纪协奏曲中的地位提升。 随后,我们将视角转向无固定音高的乐器,如各种鼓组(军鼓、底鼓、嗵嗵鼓)、钹(Cymbals)以及各类小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沙锤)。通过对它们击打力度、击打位置以及材料特性的分析,读者将理解现代鼓手如何通过节奏的复杂叠加,推动爵士乐、摇滚乐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 第五部分:民族乐器与跨文化对话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非西方主流乐器,展现全球音乐的多元性。我们将介绍中国传统乐器中的代表,如古筝(Zither)的张力调节和指甲技巧,以及二胡(Erhu)的琴弓与发声原理。同时,也将触及印度西塔琴(Sitar)的复杂共鸣弦系统,中东的乌德琴(Oud),以及非洲的科拉琴(Kora)。这部分内容旨在强调,无论技术原理如何不同,所有乐器最终都服务于人类共通的情感表达。 本书的宗旨是提供一个全面的乐器图谱,让读者无论对古典乐理还是现代音乐制作感兴趣,都能从中找到深入研究的知识基石,理解每一件乐器是如何从最初的材料、设计,一步步演化成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独特音色的。全书配有详尽的结构剖面图和历史时间线,以确保知识传递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的口琴收藏家,我最看重的是标准中关于产品溯源和质量控制的部分。这本书清晰地勾勒出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质量把控体系。比如,它对不同批次产品的抽检频率和判定标准写得非常具体,这为我们鉴别市面上新旧口琴的真伪和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过去在二手市场上淘琴时,总有些拿不准,担心买到不合格的“山寨货”或者翻修品。现在有了这个标准作为参照,我能更专业地去审视产品的细节,比如外壳的接缝、螺丝的规格,甚至是琴格与琴身的配合度,都能看出是否遵循了行业规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体现了制定者对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它提供了一种行业内公认的“合格标尺”,让购买和收藏的过程充满了信心和乐趣。

评分

我抱着学习和提升自己演奏水平的目的翻开这本书,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规范汇编,没想到其中蕴含的知识深度远超我的想象。它对口琴的“可演奏性”有很深入的探讨,比如对吹奏阻力的标准设定,这直接影响到我们用气时的感受。我一直困惑为什么我手上的某个型号的口琴总觉得“费劲”,对照书里的标准,我才明白可能是某个参数没有达到行业推荐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口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也有详细的测试方法描述,这对于日常的保养和使用习惯的养成非常有指导意义。我过去总是随便擦拭,但现在了解到不同部位的清洁频率和方法都有讲究,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积水汽的结构。这本书让我对口琴从一个单纯的“乐器”概念,升华到了一个“精密机械与艺术品”的结合体,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更加珍惜我手上的每一把琴。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份行业标准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口琴历史的侧影。虽然内容是技术性的,但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国制造业对传统乐器进行现代化、标准化改造的努力和智慧。它没有过多地渲染艺术情怀,而是用最客观、最量化的语言,为口琴的“好”与“不好”下了一个清晰的定义。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基石般的作用。我看到那些替代旧标准的修订说明,能体会到行业在不断进步,力求与国际接轨,同时融入本土的实践经验。对于任何想要从事口琴相关领域工作,无论是设计、制造、销售还是深度维修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它定义了什么是“合格的口琴”,引领着未来的方向。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工厂参访。虽然我没有亲眼看到生产线,但文字和图表的力量同样强大。尤其是在描述一些关键制造工艺,比如琴格的打磨精度时,那种要求达到了微米级的描述,让我对现代制造业的精密程度感到震撼。它详细列举了不同检测设备的使用规范,这显示出制定标准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我尤其关注了关于环境适应性的章节,口琴作为一种对湿度和温度敏感的乐器,如何确保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性能稳定,书中的解答非常到位,涉及到了材料的吸湿性、热胀冷缩的容差范围等。这些技术细节对于理解口琴的“脾气”至关重要,也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口琴在南方和北方表现会有差异。这本书为我们理解口琴背后的工程学原理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深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充满了复古的韵味,那种带着时代感的字体排版,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了那些老上海的弄堂里传出的悠扬口琴声。我特意找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泡了一壶热茶,捧着这本书,感觉整个人都沉静了下来。随便翻开一页,就能感受到这份标准的严谨与细致。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乐器制造者,但作为一名口琴爱好者,我对那些关于材料、结构、性能测试的描述充满了好奇。书中对不同类型口琴的尺寸、音孔的精密度要求,描述得淋漓尽致。比如,它对簧片的材质和厚度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这直接关系到音色的纯正与否。读到这些部分时,我脑海里仿佛正在想象工匠们如何在精密仪器下打磨每一片簧片,那种对完美音质的执着追求,真是令人肃然起敬。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行业标准,更像是一部关于口琴制造工艺的“百科全书”,即便只是看看那些图表和规范,也能从中体会到中国轻工行业对品质的坚守与传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