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

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利器 编
图书标签:
  • 诸子百家
  • 文子
  • 先秦
  • 哲学
  • 思想史
  • 古籍
  • 注疏
  • 文化
  • 经典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18394
版次:2
商品编码:11152435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8
字数:3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第一辑所收子书兴舊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選擇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無注释本的,另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重各具优长的注本。为保持體例基本一致,除個别书外,一般只收用文言或淺近文言撰写的注本。
第二辑收集了第一辑之外的其它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應加注释,其馀的選擇较好的版本进行點校。这一辑中有不少是殘阙或散佚的书,整理时區别不同情况,有的選取较好的现成辑本,有的要进行補辑或重辑。
子书中有一部分是为书或被懐疑为僞书。凡产生时代较早,在歷史上發生过一定影響,对研究某些问题还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擬酌量選入。

目录

文子疏羲序
通玄真经序
卷第一 道原
卷第二 精诚
卷第三 九守
卷第四 符言
卷第五 道德
卷第六 上德
卷第七 微明
卷第八 自然
卷第九 下德
卷第十 上仁
卷第十一 上羲
卷第十二 上禮

前言/序言


《文子》:道家思想的另一脉传承与疏解 《文子》,又称《老子旁篇》或《通玄真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作者相传为春秋末期问世的老子弟子(一说老子本人),具体时代与作者身份至今仍是学界考证的重点。本书《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正是对这部充满智慧的古籍进行系统梳理、深入解读的学术专著。它力图在严谨考据的基础上,揭示《文子》的思想精髓,阐释其在道家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并展现其跨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一、 《文子》的时代背景与作者考索 要理解《文子》,首先需要将其置于先秦那个思想激荡、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之下。春秋末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传统的政治秩序与社会伦理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各种思想流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试图为动荡的社会提供出路。老子、孔子、墨子、庄子等先哲,各自以不同的视角与方法,探寻治国之道、人生之理。《文子》的出现,无疑是这一思想洪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文子》的作者,传统上有多种说法,其中以“老子弟子”说最为流行,也有人认为是老子本人晚年所著,或者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在继承其思想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本书《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在这一问题上,将综合分析历代学者的考证成果,如刘向、王充、司马迁等人的记载,以及《汉书·艺文志》的线索,并结合《文子》的内容特点,对作者身份、成书年代等进行审慎的推断。无论作者归属如何,其思想体系无疑深受老子《道德经》的影响,但又独立发展出独特的见解,体现了道家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二、 《文子》的思想体系:内圣外王与体用合一 《文子》全书篇幅虽不算长,但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哲学、政治、军事、伦理、养生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内圣外王”与“体用合一”两大命题。 “内圣”指的是个体修养的层面。《文子》强调“内圣”,即通过修养内在的德性,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这包括“虚静”、“无为”、“柔弱”、“守雌”、“知止”等观念。它告诫人们要清心寡欲,避免过度追求名利,保持精神的宁静与独立。通过“虚其心,实其腹”,达到“涤除玄览”的观照境界,从而获得深刻的智慧与洞察力。书中对“寡欲”、“不争”的论述,更是将道家“乐天知命”的哲学贯彻到底,认为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非外物的获得。 “外王”则涉及政治治理与社会实践的层面。《文子》虽然推崇“无为而治”,但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主张以“无为”之术治理“有为”之世。它认为,理想的统治者应效法自然,顺应民心,以“清静”、“因循”、“不扰”的方式统治国家,达到“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境界。书中对如何任用贤能、制定律法、发展生产、教化民众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它提倡“君无为而臣有为”,强调君主应超然物外,把握大局,而将具体的事务委托给有才能的臣下处理。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并非放弃责任,而是强调一种更高明的治术,即通过减少人为的干预,使社会自身趋于和谐与繁荣。 “体用合一”是贯穿《文子》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维度。这里的“体”指的是本体,即“道”;“用”则指其在万事万物中的具体表现与应用。《文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它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而万事万物,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活动,都是“道”的体现与运用。因此,理解“道”的本体,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体悟“道”的运用,才能有效地处理世间万象。书中大量篇幅探讨了“道”在阴阳、刚柔、有无、始终等对立范畴中的辩证关系,并以此解释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事的吉凶成败。它强调要“观其始,知其终”,即通过事物的开端,推测其结局,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思维。 三、 《文子》的哲学论证与独特风格 《文子》在论证其思想时,惯常采用类比、譬喻、排比等手法,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夹杂着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文子》善于从自然现象、日常生活、历史典故中汲取素材,用以阐述抽象的哲学观念。例如,它会用水流的柔弱最终能穿石的例子,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用婴儿的无知无欲,说明返璞归真的重要性。这种“譬如”式的论证风格,使得《文子》的思想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其说服力。 《文子》在论述中,常常将“道”与“器”相区分。它认为,“道”是形而上的本体,是万物的根本;而“器”则是形而下的具体事物,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器”有成有坏,有聚有散,而“道”是永恒不变的。因此,追求“道”的智慧,才能超越“器”的局限,达到真正的永恒与自由。 此外,《文子》还十分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它认为,名实相符是事物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如果名不副实,就会导致混乱与失序。这在政治上表现为君臣名分、赏罚分明,在个人修养上则要求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四、 《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本书《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旨在对《文子》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入的学术梳理与解读,其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考证的严谨性:本书将对《文子》的不同版本进行比对,追溯其流传过程,力求还原其最原始的面貌,为理解其思想提供可靠的文献基础。 2. 思想解读的深刻性:将深入剖析《文子》中的核心概念,如“道”、“德”、“虚”、“静”、“无为”、“柔弱”等,并结合上下文语境,阐释其在道家思想体系中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 理论体系的梳理:将系统梳理《文子》的哲学思想、政治哲学、伦理观念等,揭示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与理论框架,展现其作为一部完整哲学著作的特质。 4. 历史地位的评价:将《文子》置于先秦诸子思想史的宏大背景下,分析其与老子、庄子等道家学派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其对后世道家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5. 现实意义的探讨:在理解《文子》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于当下社会在个人修养、社会治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展现这部古籍的生命力。 《文子》作为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圣外王”的政治智慧,“体用合一”的哲学洞察,以及“虚静无为”的生活态度,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本书《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的出版,正是希望能够让更多读者走近这部经典的智慧之书,从中汲取营养,体悟人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宇宙运行之道与人世处事之理。它不仅是一次对古籍的梳理与解读,更是对一种超越时代的智慧的传承与发扬。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人士,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文本的可读性和传播的有效性。坦白说,许多古代典籍的普及本,为了追求通俗而牺牲了内容的准确性,让人读完后似懂非懂。《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在这方面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本身是典雅的,保持了对原文的尊重,但注释部分却像一位耐心极好的老师,用清晰、现代的逻辑把每一个难点拆解开来。最赞赏的是它在解释涉及具体政治或军事策略(文子在某些篇章中有所涉猎)时,所提供的历史背景梳理。这些背景介绍既简明扼要,又精准定位了《文子》论述的时代局限性与超越性。这使得即便是对先秦历史背景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快速代入情境,理解其思想的真正意图。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服务于专业研究者,更是一本能够真正普及和弘扬先秦智慧的优秀教材,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的读者。

评分

我是一位对古典哲学中的“心性论”特别着迷的业余爱好者,阅读这本书,主要是为了深入理解《文子》在这方面的独特观点。这本书在处理“心”与“物”的关系时,展现了一种极其细腻的辨析功夫。它没有简单地把《文子》归类于早期的唯心主义或朴素的唯物主义,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虚静”思想的实践层面。作者通过对原文中“为学”与“为道”的对比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渐进的心性修炼路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体道”和“用道”的区分,以及如何通过“清虚”达到“与道同”的论述。这种论述层次分明,尤其是在引用后世宋明理学对“心”的阐发进行印证时,结构性地展示了《文子》是如何成为后世思想基石的。这种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挖掘,远超我预期的哲学导读水平,它给予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精确工具。

评分

拿到这本《新编诸子集成》中的卷册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它的装帧和纸张质量非常出色,这对于长时间阅读古籍注释本来说,是一种享受。然而,抛开物理层面的感受,其内容组织方式更值得称赞。编者在梳理《文子》的篇章时,明显采取了一种“切片式”的解读策略。他们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注释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主题的内在联系,将原文进行合理的段落划分,然后在每一个关键论断下,呈现出详尽且具有对比性的疏解。例如,在谈及“名实关系”的章节,书中同时引用了墨家、法家甚至后来的朱熹对类似概念的看法进行参照,这种跨学派的对话感,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我过去对《文子》的印象停留在“道家支流”的层面,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自身体系的完备性和独立性,它更像是一座独立运转的精密仪器,而非依附于老庄的附属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重新构建作者构建的逻辑链条,这是一种非常酣畅淋漓的智力锻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哲学爱好者的一剂强心针!拿到手还没完全翻完,就被里头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思辨给牢牢抓住了。它不像那种晦涩难懂的古籍复刻,而是真正做到了“疏”与“义”的完美结合。作者显然对《文子》的原文理解得极其透彻,每一个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都被赋予了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脉络。特别是对于“道”与“德”的阐释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照搬前人的注解,而是结合了后世道家、名家思想的演变,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理解框架。读到后面,你会发现作者的用心之处在于,他不仅在解释“文子说了什么”,更在探讨“文子为什么这么说,以及它对今天还有什么启发”。这种深入浅出的笔法,让原本有些高冷的先秦思想变得触手可及。光是对比不同版本的注释差异,就能看出整理者的严谨和学养,让人由衷佩服。这是一部真正能带着读者走进古代思想深处的工具书,强推给所有对中国古代智慧感兴趣的同仁。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的“诸子集成”太多了,很多都是互相抄袭、注释陈旧,买回来基本就是压箱底的料。但这一本《新编诸子集成:文子疏义》绝对是例外,它带来的阅读体验堪称“焕然一新”。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其“疏义”部分的学术前沿性。编者似乎紧密追踪了近二十年出土文献对先秦思想的新影响,并在注释中巧妙地融入了这些新发现的见解。这使得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僵化的古代文本,而是与当代考古和文献学研究保持同步的鲜活思想。比如,涉及到权力观和治理术的部分,作者引用了最新的秦简或帛书的发现来佐证《文子》某些论断的现实基础,这比单纯的文本训蚧要高明得多。这种资料的广度和深度,绝非一般注释者可以企及。读完特定章节,我感觉自己不只是在阅读先秦的文本,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研讨会,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严谨的求证精神。

评分

书籍注解详细,可读性比较强,适合收藏。

评分

多读读古文对情感舒发非常不错,值得好评,不错不错。

评分

没毛病。

评分

618很实惠买了不少,很满意。

评分

活动买的 经典书籍 以后再看

评分

纸张不错,字迹清晰!正版好书!

评分

jd活动不错,这套书全了

评分

书很好,最喜欢来京东买书了,赶上618买了好多

评分

好书,值得研读,从文子的著作中学习老子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