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它的重要地位和独特功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重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新世纪版)》作者于1985年曾出版新中国一本《新闻评论学》教学专著,获得广泛好评。在此后的27年里,根据评论发展和教学需要,此书经过三次修订,重印30余次,发行近50万册。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新世纪版)》作者对原著作了全面修订,它涵盖了新闻评论学的科学原理、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和常用技法,反映了新闻评论在步人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轨迹和新成果。如对社会转型中新闻评论独特功能和发展机遇的论述,对传统新闻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如何应对新媒体冲击的阐释,对传统新闻评论与网络新闻评论、微博言论关系的廓清,对各种评论形式如何创新与运用的梳理,对如何加强评论人才培养和评论队伍建设的归纳,以及结合实例对评论写作基本技能的解读,都不乏独创性见解,从而使《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新世纪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作者从事过近50年的新闻评论教学和媒体评论工作,加上担任过20年著名报纸总编辑和报业集团领导工作的经历,使其具备了撰写新闻评论类专著的独特优势,故本书渗透着作者对新闻评论时间与教学的体察与感悟,深入浅出,生动可读。
2006年6月,该书前身《新闻评论教程》(第四版)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当年首批入选的新闻评论教材专著。
作者简介
丁法章,高级编辑,上海市新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1940年9月15日生,江苏盐城人。1966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67年9月至1973年8月,先后在江西《赣中报》、《江西日报》从事采编工作,1973年9月至1983年10月,在复旦大学新闻系任教,主讲《新闻采编》、《新闻评论》等课程。嗣后,担任《青年报》、《新民晚报》总编辑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领导工作共达20年。撰述出版过《新闻写作》、《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教程》、《我当晚报老总》、《灯下走笔》、《报海拾贝》、《丁法章散文选》、《丁法章文集》等专著,并主编或参与主编的著作多部。两次获得上海社会科学类著作一等奖,撰写的新闻论文曾分获中国新闻奖第一、二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证书,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社会兼职相继有: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上海市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常委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会长;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兼职教授、研究员;北京吉利大学副校长兼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上海市公关协会副会长。
内页插图
目录
序文
巧得丁总新“教程”(序一)
突出创新精神富有时代特征(序二)
新版前言
上编 新闻评论学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评论学的界说
第二节 学习和研究新闻评论学的意义
第三节 学习评论写作应有的态度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定义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比较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与理论文章的比较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具体作用
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嬗变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缘起
第二节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报刊言论
第三节 欧美等国报刊新闻评论述略
第五章 无产阶级报刊新闻评论的传统
第一节 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十分重视报纸言论
第二节 建党后党报评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
第三节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新闻评论的重视
第四节 毛泽东对党报评论工作的贡献
第五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评论工作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
第一节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节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节 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第七章 党报评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主要方略
第一节 化被动为主动
第二节 化说教为说理
第三节 化生硬为生动
第四节 化单向为双向
第五节 化互动为互赢
第八章 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一节 “目光四射,触觉锐敏”——政治家的眼光
第二节 “以其昭昭,使人昭昭”——理论家的头脑
第三节 “上‘天’有路,人‘地’有门”——社会活动家的本领
第四节 “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杂家的智能
第五节 “下笔千言,倚马可待”——作家的技巧
中编 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
第九章 新闻评论的要素及其应用
第一节 论点
……
下编 常见评论形式与写作要领
附录
四版后记
精彩书摘
这同样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想法。因为新闻评论在分析客观形势,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并不是一般地复述和解释有关政策条文,它总是力求把党中央的精神和基层的实际结合起来,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虚实并举,进行具体切实的宣传。反之,如果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了解群众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有什么要求和愿望,不从上头和下头的结合上讲清问题,只是上头精神的复述和翻版,这样的评论又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呢?把党的政策文件直接拿到媒体上发表岂不更省事吗?说实在的,作为评论员,如果不善于加强对当前社会舆情的调研分析,不及时掌握热点问题蕴含的不同利益诉求,不满腔热情地关注社会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反应,他怎么能有的放矢地撰写评论,从而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呢?因此,我们从事新闻评论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在上头精神和下头情况的结合上用气力,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下工夫,努力写出既有现实针对性又能很好体现党的意图的评论,这样的工作才是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对实际工作有帮助,才能使党和人民都满意。
事实上,大凡优秀的评论作品,无一不是在坚持“到生活中去”“身人”实际、调查研究方面咬住不放的。2010年3月24日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播放的《善待民工才能够缓解民工荒》(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评论一等奖)这篇广播评论,就是作者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力作。大家知道,“民工荒”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为针对这一问题作出权威分析,作者分别深入杭州、温州、诸暨等地企业和劳动力市场,接触了大量农民工、企业主,并走访了一批从事农民工研究的专家、学者,请他们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剖析发生“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缓解这一问题的思路。这才使这篇评论视角广阔,立意深远,不仅揭露了“民工荒”这一阵痛的表象,更提出了解决阵痛的方法——以人为本,善待民工,很有说服力和前瞻性。
我们说,各种评论的要求不同,对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也应有所不同。
……
前言/序言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新世纪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新世纪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新世纪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5版)(新世纪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